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丹凤 《社会工作》2008,(11):58-58
探索适合社会工作专业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是专业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热爱专业的有效途径。从社会工作专业的特点看,诊所教育更有助于凸显该专业的特色和价值理念。顾名思义,诊所教育就是以医学院利用诊所临床实习培养医生的教育模式,引导医学专业以外的大学生在实践中进行专业学习,在实践中领悟知识,  相似文献   

2.
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学活动,不仅要使学生建立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把理论和概念转化为可应用的实务技巧,使大学生树立专业的价值理念,确立专业认同感和专业自豪感,以及如何有效的运用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帮助人们解决各种困惑,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能力。所以说,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应该树立起多重的角色意识,并不断进行多重的角色整合,以推动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和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李文君 《社会工作》2008,(22):19-21
社会工作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必须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社会工作专业在中国迅速发展,但是社会工作专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阻碍着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发展。所以要加快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专业建设,就要做到从专业目标、专业市场、专业课程设置和专业培养模式全方位的人才建设体系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国内地已有二百多所院校先后设立了社会工作专业,有研究表明,在近十年的发展中,开设社会工作专业院校的增长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化特点,如以京津为核心的华北区域,以上海和南京为核心的华东区域,以及以武汉为核心的华中区域,这些区域内的社会工作专业院校比较集中,而且相对发展较快。目前,湖北省武汉市高校中,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江汉大学、湖北经济学院等8所院校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  相似文献   

5.
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学活动,不仅要使学生建立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把理论和概念转化为可应用的实务技巧,使大学生树立专业的价值理念,确立专业认同感和专业自豪感,以及如何有效的运用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帮助人们解决各种困惑,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能力。所以说,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应该树立起多重的角色意识,并不断进行多重的角色整合,以推动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和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社会工作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必须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社会工作专业在中国迅速发展,但是社会工作专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阻碍着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发展。所以要加快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专业建设,就要做到从专业目标、专业市场、专业课程设置和专业培养模式全方位的人才建设体系研究。  相似文献   

7.
朱凯  古学斌 《社会工作》2023,(5):23-40+105
中国内地社会工作高校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偏低,而专业认同是职业认同的基础和前提。提升社会工作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是社会工作教育的重要使命。本文借助教育行动研究,探究提升社会工作低年级学生专业认同的方法和路径。研究以社会认同理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项维度来理解专业认同,以实践共同体为行动设计的理论框架,通过规划、启动、发展和巩固实践共同体,低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教师共同参与实践项目,获得专业成长。研究发现,在实践共同体中,低年级学生从个体的学习者转化为共同体的实践者,对专业的认知认同得以深化和拓展;通过与教师及高年级学生建立联结,对专业的情感认同逐渐增加,认为自己是专业的一分子;从被动旁观者到主动参与者,对专业的行为认同得以强化。其中,情感认同是转化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对于理解社会工作学生的专业认同,寻求提升专业认同的改变途径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成斌 《社会工作》2009,(15):58-59
目前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总体上发展不够好首先与这个专业在我国高校专业体系中的地位、功能有关,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学的是“助人自助”,其对象是社会弱势人群,而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时首先发现自己是最需要帮助的弱势人群——社会工作的毕业生相对于其他专业在就业问题上更显困难,这与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近几十年社会变迁迅速、社会工作刚起步等多种因素有关,但从教学的角度讲,目前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人才质量与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中的“五轻五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基于社会工作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和三大要素,以学生需求为导向,通过对武汉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培养方案的内容分析以及对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武汉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在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不足。在此基础上,借鉴港台社会工作课程设置的先进经验,提出课程设置改革的思路和设想。  相似文献   

10.
学校社会工作实务最早在美国萌芽与建立,经历了传统临床模式、学校变迁模式、社区学校模式、社会互动模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呈现新趋势。这也是学校社会工作从一种助人的方法发展成独立专业的历程。专业角色经历了友好访问员、访问教师和学校社会工作者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1.
常魏  茅馨丹 《社会工作》2009,(10):39-41
为了解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课题小组设计了一份有关社会工作就业状况的调查问卷,并对已就业的四位社工专业的学生进行了个案访谈。对问卷的分析及个案的访谈将有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社会工作专业的教育状况和学生的就业状况,这有助于改善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学,更好地促进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社会工作专业认知教育现状解读,以惠州市X职业院校社会工作专业为例,通过三年的实践研究、反思改进,提出构建“导学做”一体化的新生专业认知教育模式。该模式能够发挥班级助理和班级入学导师、专业课程中心、专业授课教师、校内社会工作服务站社协、校外社工服务站等作用,实现五位一体的优势互补,促进大一新生建立更好的专业认同,为学习与职业选择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探索适合社会工作专业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是专业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热爱专业的有效途径。从社会工作专业的特点看,诊所教育更有助于凸显该专业的特色和价值理  相似文献   

14.
王黎芳  赵婕 《社会工作》2013,(6):108-118
专业实习对于培养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价值观,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北京H社会工作事务所为个案,采用参与观察的方法对该机构内的四名大学实习生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深入访谈,以文化主位的视角展现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在H社会工作事务所实习过程中的适应与成长,以及遇到的矛盾与问题。最后对该个案的典型性、研究视角和研究关系进行了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5.
社会建设需要大批的社会工作职业化人才,使得社会工作专业化与职业化的对接愈显紧迫。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作为推动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手段,其与专业教育的对接直接影响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需要加强对对接过程的建构。在理念上要求做好社会工作专业化与职业化、国际化与本土化对接,在实务中要求社会工作专业教育面向社会工作职业需求,在环境、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接。  相似文献   

16.
刘林  杨文俊 《社会工作》2008,(2):F0003-F0003
2008年1月15日,南昌大学社会学系与深圳慈善公益网共建教学实习基地长期合作协议签定仪式暨合作推进社会工作的新闻发布会在南昌入学前湖校区举行。江西省社会学会、《社会工作》杂志社等部门机构代表以及南昌地区各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师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17.
《社会工作》2008,(13):64-64
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实践的灵魂,是社会工作者的精神动力。作为一种专业价值观,它的基础是社会主流价值和社会工作专业的独特追求。一般而言,社会工作价值观,是指一整套用以支撑社会工作者进行专业实践的哲学信念,以人道主义为基础,充分体现了热爱人类、服务人类、促进公平、维护正义和改善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理想追求。激励和指导着社会工作者的具体工作。  相似文献   

18.
社会工作是一个多面体专、世,要求从业者具有相当丰富、全面的知识与技能。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其核心专业素养在于敏锐的社会洞察能力和积极的行动能力两方面。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回顾中国大陆社会工作实践历程,认为现阶段社会工作专业发展有强烈的机会主义特征,即社会工作专业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治理技术,从业者试图在传统的体制内嫁接该专业。在这种背景下,社会工作实习生所处的系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笔者提出自我赋权的理念,并从个人、人际、社区或政治三个层次分析实习生面临的处境,并进一步提出实习生可以通过自我赋权的途径克服其所处系统的局限性,以获得成长。  相似文献   

20.
唐斌  郭晓霞 《社会工作》2024,(1):31-36+159
作为人才培养的一种新理念和新方法,课程思政教学的深入有效开展有助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要做好社会工作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应重点破解课程思政元素“如何挖”“怎么融”等痛点难点问题。首先,可遵循社会工作专业课程的知识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需求逻辑来挖掘思政元素。其次可通过梳理课程思政元素,将其融入专业知识体系;组建跨专业教师团队,提升课程思政教学实效;优化课程思政设计,促进“思政+社会工作”融合;专业教师与政府、行业专家共进课堂,优化政校社合作机制,以期实现社会工作专业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