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灾后农村社区建设中的村民社区参与关系灾后重建的质量与效果,但现实的参与状况并不理想:灾后农村社区建设中村民参与存在参与内容少、积极性不高、效果不佳,"公参与"同"私参与"边界模糊,村民参与形式与模式单一等突出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审视,有利于更好地引导农村灾后重建以及我国以社区理念为指导的新农村社区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2.
王松 《社会工作》2012,(9):49-51
灾后农村社区的发展受限于村民们参与度。社区组织能够迅速整合社区内部资源,壮大社区发展主体,提升社区资本存量,有效激发村民参与积极性,进而推动社区的发展。然而,社区组织能否参与灾后农村社区发展,需要多层面制度空间的生成。  相似文献   

3.
韦克难  黄玉浓  张琼文 《社会工作》2013,(1):56-64,152,153
社会工作介入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形成政府主导、社会组织主导、高校主导的三种模式,这三种模式各有优缺点。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出现重社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轻社会服务、轻社区文化与精神建设的现象。社会工作介入灾后重建,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社会工作没纳入救灾体系,缺乏制度性建设;社会工作社会认知度不高,缺乏合法性;社会工作服务无固定经费来源,缺乏保障性;社会工作服务基本靠外来援助,缺乏长期性;社会工作无统一服务标准,缺乏规范性;社会工作服务注重预防与恢复,缺乏发展性等。通过我国灾害社会工作的实践探索,已初步形成可以操作的一定模式,这一行之有效的模式应该是:以政府为主导、以民办社工机构为服务主体、以社区能力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灾后重建社会工作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立足于汶川灾后社区重建的现实,通过分析目前国内外有灾后社区重建的实践和研究资料,提出以地区发展模式为视域是社会工作介入灾后社区重建的有效途径,这主要取决于灾后社区重建的现状和需求以及地区发展模式的本身的特性。地区发展模式是在充分整合地域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在一个地域内鼓励居民通过自助及互助来解决社区内的问题,实现共同发展。置于地区发展模式视域下,笔者尝试从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方法和过程三个方面构建社会工作介入灾后社区重建的服务框架。文章最后指出以地区发展模式为视域的社会工作介入灾后社区重建,既是社会工作实务拓展的契机,同时也是实现社会工作职业化的一条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立足于汶川灾后社区重建的现实,通过分析目前国内外有灾后社区重建的实践和研究资料,提出以地区发展模式为视域是社会工作介入灾后社区重建的有效途径,这主要取决于灾后社区重建的现状和需求以及地区发展模式的本身的特性。地区发展模式是在充分整合地域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在一个地域内鼓励居民通过自助及互助来解决社区内的问题,实现共同发展。置于地区发展模式视域下,笔者尝试从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方法和过程三个方面构建社会工作介入灾后社区重建的服务框架。文章最后指出以地区发展模式为视域的社会工作介入灾后社区重建,既是社会工作实务拓展的契机,同时也是实现社会工作职业化的一条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灾后重建是一种“综合的全社会过程”,社区是其基本操作单元,社区发展则是灾后重建工程的重要路径。本文通过系统分析我国台湾地区9?21地震后的社区发展实践,在对其运行机制的学理探讨和相关实践经验的总结基础上,为提升祖国大陆灾后社区的自我恢复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为支持四川灾区开展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由上海市民政局牵头、上海市社会工作者协会组织上海的社会工作者成立“上海社工灾后重建服务团”,纳入上海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派出的专业团队管理范畴,自6月25日开始进驻对口支援灾区—都江堰市的活动板房安置点,配合当地政府和群众,以“社区重建”为理念,  相似文献   

8.
孙志丽 《社会工作》2009,(20):19-21
5·12四川汶川地震后,灾后社会关系重建成为学界讨论的热点,但也许是受“脱离理论”的影响,作为微观层面的老年人的行动研究视角被忽视了。笔者作为一名社工亲临Q安置社区发现,培育并发挥老年人的社会资本对灾后社会关系恢复与重建具有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X村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是该县在“5·12”汶川地震中受灾最为严重的社区之一。也是陇南市第一批灾后重建示范村。全村共有34.7户1636人,在地震中受灾的有324户1528人,倒塌房屋1208间,受损442间,地震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0.
汶川地震后,灾后重建工作引起了政府和学界的关注。本文以台湾省9?21地震灾后工作为背景,以清水沟重建协会为典型案例,深入探讨清水沟重建协会十几年的在地化经验,与当地社会、经济、文化不断融合,培育社区自我照顾能力,形成社会工作组织、社群产业与社会工作项目互为支撑的运行机制,有效地解决“人”、“钱”和“事”的在地化。在此基础上,再从形式结构与实质特征两个方面对清水沟重建模式的可复制性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6,(3):46-51
农村社区自治是现阶段我国大规模村庄合并后出现的新的治理方式。它超越了地域边界为基础的村治模式,是以社区居民生活为基础形成的全体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的自治模式。在治理方式转变过程中,产生了社区性质职能定位、民主选举、社区自组织发展、资产合并等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如何应对村庄合并后出现的新情况和新变化,变"村民自治"为真正的"社区自治",对适应农村社会变迁、探索农村社会自治实现形式、推动农村社会治理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薛海 《社会工作》2008,(21):32-33
按照国家对口支援的统一部署,作为上海市援助四川省都江堰市的首批项目之一。“上海社工灾后重建服务团”已经在都江堰开展了两个多月的专业服务。围绕重建社会关系、恢复社会适应的主题,上海社工以社区重建为抓手,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与当地干部群众共同学习、工作、生活,通过开展群众活动、实事项目、骨干培训和制度建设等工作,  相似文献   

13.
按照国家对口支援的统一部署,作为上海市援助四川省都江堰市的首批项目之一,上海社工灾后重建服务团已经在都江堰开展了两个多月的专业服务。围绕重建社会关系、恢复社会适应的主题,上海社工以社区重建为抓手,以群众需求为  相似文献   

14.
农村社区建设应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村民"宜居社区"和"精神家园"。社区建设涵盖经济收入指数、人居环境指数、居民幸福指数、社区参与指数、平安康乐指数、福利保障指数、社区归属感等参数。  相似文献   

15.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社会工作理念在社会重建的实践中得到了较大发展,集中展示了我国人民对社会建设的渴望和良好预见。本文拟围绕灾后社会重建,结合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队在地震灾区理县所参与的建构式社会工作实践,探索了以社区重建为平台,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理念,以灾区伤亡家庭、党政干部、青少年、残疾人等四种人群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介入灾后社会重建的路径和模式,以期对于灾区目前的社会重建能够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支持四川灾区开展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由上海市民政局牵头、上海市社会工作者协会组织上海的社会工作者成立上海社工灾后重建服务团,纳入上海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派出的专业团队管理范畴,自6月25日开始进驻对口支援灾  相似文献   

17.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社会工作理念在社会重建的实践中得到了较大发展,集中展示了我国人民对社会建设的渴望和良好预见。本文拟围绕灾后社会重建,结合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队在地震灾区理县所参与的建构式社会工作实践,探索了以社区重建为平台,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理念,以灾区伤亡家庭、党政干部、青少年、残疾人等四种人群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介入灾后社会重建的路径和模式,以期对于灾区目前的社会重建能够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社会工作》2008,(15):22-22
7月31日,“点亮希望之光——灾后重建进程中的社会工作和心理援助专家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来自四川、上海两地的心理学和社会工作学界专家学者近20人参加了研讨会,80余名参与过灾后援助的心理咨询师和社会工作者与团干部、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共同参与研讨,  相似文献   

19.
卢露  麻雯婷 《社科纵横》2023,(5):138-144
易地搬迁社区兼具“农村”和“城镇”的特征,社区搬迁户的异质性与管理的复杂性使得社区治理问题尤为突出,因此,社区治理研究更为迫切。以广西L县易地搬迁安置Z社区为例,以社会组织参与为切入点,基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探究社会组织参与易地搬迁社区治理的现实梗阻及优化路径。研究表明:社会组织参与重铸了易地搬迁安置社区的社会资本,为多元主体参与治理提供信任基础、参与平台及规范约束,有效推进了搬迁社区治理。治理过程中存在着信任断层、网络脱嵌及制度缺失等问题,需要在搬迁社区后续治理中予以优化和解决。  相似文献   

20.
5·12四川汶川地震后,灾后社会关系重建成为学界讨论的热点,但也许是受"脱离理论"的影响,作为微观层面的老年人的行动研究视角被忽视了。笔者作为一名社工亲临Q安置社区发现,培育并发挥老年人的社会资本对灾后社会关系恢复与重建具有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