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院校应为新农村的社会建设培养心系"三农"、服务"三农"社工人才。四川农业大学把社会工作专业特色定位为"农村社会工作",强化"双农培养":即"三农"情感培养和"三农"实践能力培养。在人才培养中,我们立足农业院校的使命和学科优势,以农村社会建设需求为导向,重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理论课堂与社会实践课堂相结合、共性培养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一个重点、三个结合"原则,狠抓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夯实实践课程体系基础,强化实践教学育人功能,探索立体化培养高素质农村社工本科人才的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2.
为贯彻教育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精神,秉承协同育人教学理念,对创新训练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按照企业需要设定创新训练项目和个性化培养项目,创立学校教师与协同指导的创新训练运行机制。改革创新训练教学模式,探索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理论指导与设备实践操作相结合、创新训练项目与典型工程实例相结合三种模式。建设精密检测、增材制造、数控激光加工、工程训练大赛等创新训练项目,搭建产教协同育人创新训练平台,打造一支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强化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科研育人即教师以高等教育学或教育学为基础,关注教学育人各方面要求,利用科研项目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进而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最终使得高校为社会培养现代化人才的目标得以实现。在“三全育人”背景下,该文分析了高校科研育人的价值,剖析高校科研育人面临的现实困境,从辅导员视角探索科研育人的创新与实践路径,以提升辅导员科研育人能力和高校科研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4.
面向国家关于人才培育、高等院校教育的相关要求与政策,提出一流特色创新示范育人模式相关理论.分析述评协同育人模式的理念定位、"教学与科研混合、课堂与实践混合、教学与竞赛混合、能力与成效混合"四种混合理论以及"创新能力、科研能力、业务能力、国际视野、实践能力"五项能力.开展四种教育方向的教育模式、四类导师结合的师资队伍、四个角度切入的教学方法、四种成果的教学导向混合构建研究.通过瞄准国内外顶尖竞赛、定位项目广泛参与制、鼓励出国访问留学、强化实习实践教学制进行创新示范协同混合育人赋能培育实践.通过培育国家创新型、知识前沿型、能力胜任型、推广模块化人才来达到创新示范系统混合教育实践成效.理论和实践研究表明,一流特色创新示范育人模式可推动一流特色创新型人才的培育,响应国家战略,培养时代领军人才.  相似文献   

5.
地方高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应顺应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发展方向,回应现实社会对社工人才的能力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在分析和界定职业能力构成的基础上,建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善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志愿服务与强化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内驱力关系密切,志愿服务能够深化思想引领、强化实践技能、促进职业认同,对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内驱力效果显著。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格外注重学生志愿服务水平的提升,加强学生志愿服务育人体系的建设。可以将志愿服务融入高职院校思想引领、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四项工程,致力于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高素质、专业强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家具设计与工程专业属多学科交叉专业,兼具科学与艺术的双重属性,契合国家新工科和美育教育的要求。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该文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在“三全育人”的引领下,通过挖掘实践教学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和美育资源,利用实践教学的全过程,从建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开展学科竞赛、搭建实践教学平台等方面探索人才培养的新范式,构建“育德+育美+育人”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培养多学科复合型设计创新人才奠定基础,达到培养多元化实践型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深化产教融合对于地方工科院校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办学主动性,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总结了当前地方工科院校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在办学主体协同、师资队伍融合、人才能力培养、育人成效评价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南京工业大学“三三三”流程工业智能产业学院建设模式为例,重点提出了建立共商共建共治的管理保障机制、交叉融合的专业群教学机制、开放共生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特色鲜明的“双创”能力培养机制、以工程认证为导向的育人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9.
基于“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中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根据内容模块,线下教学采用“课堂精讲+BOPPPS教学模型”,线上教学采用O-PMEPS教学模型。实践证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升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深度及广度,明显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及团队合作的意识,强化了实践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植物学是高等农业院校的重要基础学科,包含植物学理论、植物学实验和植物分类实习三部分。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一套理论、实验、实习立体交叉的植物学教学体系,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本科教学深度融合,推动了植物学教学组织模式和教学模式的创新,构建了适合高等农业院校的植物学“三结合一体系”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刘红旭 《社会工作》2013,(5):101-105
社会建设的背景之下社会工作日益凸显专业优势,成为生机勃发的朝阳专业。同时,社会工作人才实务能力不足的瓶颈,始终制约着社会工作职业化进程。西藏社会工作人才面向西藏跨越式发展,根植于藏传佛教文化谱系,服务于西藏社会公平与正义,更需要紧密联系现实,拓展实务能力。笔者认为,要有意识促成西藏社工人才培养“三进”方案,社工进社区参与社区建设,社工进院舍参与专业服务,社工进民政参与福利政策制定,从而完成理论与实践相得益彰的西藏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并建构西藏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加强社工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探索与方案设计成为高校社会工作教育普遍关注的焦点。在能力建设的视角下,社会工作专业不仅要培养学生基础性的社会工作实务能力,更要以专业化的"核心能力"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差异竞争力。必须坚持高校社工专业能力建设的"差异化"原则,努力建构"本地化"的社工专业能力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该文针对本科院校GIS专业应用型人才生态环境素养培育现状及该专业在“理论-实践-应用”培养过程的难点问题,进行教学探索与实践,围绕GIS环境素养“基础理论、实施方式和培育成效”设计三个模块,构建“课堂理论教学、课下技能实践和课外创新竞赛”多维一体的GIS环境素养培育实施体系。结果表明,通过培育,能较好地提升GIS专业人才的生态环境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课程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学生社会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GIS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育需求。  相似文献   

14.
为适应当前新零售发展趋势及其对新商科人才培养的要求,零售学课程建设应重视实践教学的设计:提升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挖掘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方法,以竞赛促学习,让学生主导课堂,重点培养和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此,学校需要优化调整师资结构,积极建立校内外实践基地,改革相关教学管理制度,以适应零售学课程实践教学的要求,激励教师创新实践教学方式,培养优秀的零售人才。  相似文献   

15.
基于新工科视角,以产业为引领,紧紧围绕地方性、应用性、服务性三个基点,深化学科专业综合改革,提出了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工程能力培养内涵定位,并贯彻落实到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创建“4+4”校政企协同育人模式、搭建工程能力培养实践平台、建设“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引导机械类专业把办学思路转到产教联动、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上来,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立足于学院国家级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平台、优质的科研资源和学科影响力,在“病因、效应、疾病监控”整合课间实验教学内容和更新实验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环节,通过社会实践与人文素质培养相结合、综合实验与专业课程相结合、毕业设计(论文)与课题研究相结合、现场实践教学与校内教学相结合,构建了开放式的综合性实践教学体系,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与组织协调的执行能力。  相似文献   

17.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高校学生工作作为高校育人工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学生成长成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学生工作通过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风建设、科技学术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政治能力、学习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有效实现高校学生工作的育人功能,培养更多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中国的农村,生活着社会中最大量的弱势群体——农民,发生着当前中国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三农"问题,农村应该成为中国社会工作的重心之一。高等农业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将专业发展特色定位为农村社会工作,把自身打造成农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摇篮,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农村社会工作这一专业发展特色的培育,需从专业价值教育、课程体系建构、教师队伍建设、实践平台搭建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19.
袁光亮 《社会工作》2009,(15):53-55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成立于1999年,是国内较早成立的社会工作专业之一。社会工作专业成立以来,特别是社会工作系成立以来,以实务为根本,以服务为导向,立足社区,面向基层,强调实践教学,注重社会服务,致力于培养政治素质过硬、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熟练的社会工作人才,致力于本土化和本地化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实践教学,致力于服务首都社会建设和社区建设,在首都和谐社区建设和双基地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形成了符合首都实际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模式,即“北青社工”模式。  相似文献   

20.
以华北理工大学医工交叉融合类通识课程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为例,探讨基于“医工融合”的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思路。针对课程开设面临的问题,为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授课逻辑。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加强多样化实践环节,培养学生成为兼具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医工融合”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