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苑建  陈琳之 《社会工作》2009,(13):36-37
江西省吉安市作为革命老区,有重点优抚对象2.8万人且大多为年老体弱,"三难"问题中"医疗难"显得尤为突出。近年来,吉安市逐步建立起了以医疗减免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医疗保险为基础,重点优抚对象医疗补助、大病救助为补充的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体系。虽然重点优抚对象的医疗难矛盾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优抚对象囚“医疗返贫”、“医疗致贫”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2.
《社会福利》2012,(3):15-15
"郑州·荥阳和佑尊长园"2010年10月正式开业,是采取"公办民营"模式,由河南省民政厅、荥阳市民政局与上海和佑老龄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创办的一家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机构采用美国行业标准和国际惯例,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为患有老年病的自理、半失能与失能的退休长者提供"护理、医疗、康复、养老"360度服务,以"公办民营"为运营方式,形成了新的养老模式,实现了合作双赢、造福老年人的良好效益。  相似文献   

3.
加大脑瘫患儿功能恢复科学开展早期治疗康复完善康复治疗体系,为孤残儿童的功能恢复奠定基础。2004年福利院成立以来,建立了康复治疗体系,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几年来,福利院通过自身医疗、"明天计划"康复手术和社会力量为入院的残疾儿童进行康复治疗,并与"北京儿童国际援助中心"、"北京平安之家"、"中国儿基会"、"丰台区医院"等机构合作,开展对孤残儿童进行专业的康复训练,为孤残儿童功能恢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王洪 《社会福利》2010,(7):59-60
上海市中谊福利院确立"老人的满意是第一标准、老人的需求是第一选择、老人的呼声是第一信号"的服务理念,在满足老年人生活、护理、医疗基本需求的同时,落实"养、医、乐、学、教"综合化服务要求,闯出了一条"文化兴院"的办院新路。  相似文献   

5.
北京:《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民政局市残联关于北京市市民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九养")办法的通知》(京政办发〔2009〕104号) 基本内容:建立万名"孝星"评选表彰制度;建立居家养老(助残)券服务制度和百岁老人补助医疗制度;建立城乡社区(村)养老(助残)餐桌;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初,发展于60年代,鼎盛于"文化大革命"期间。但由于长期受"左"的思想影响,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从9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道路,但仍然未能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医疗保健"的预期目标。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国务院把"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终于在2008年建立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成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大成就。  相似文献   

7.
在这里,我首先要说明在此所说的"味"的内容;其次是我所认为的"上海味"和"北京味"的实质;第三,则是"上海味"和"北京味"在作家各自的表达中成功或不甚成功的原因。目的是想辟清一些以往的误会。第一个问题,只需三言两语便可解决,那便是,我所要说的"味",绝不仅仅是指将"太阳"说成"老阳儿";  相似文献   

8.
王东鹏 《社会福利》2011,(6):40-41,1
陕西宝鸡市儿童福利院作为民政部确定的第一批"蓝天计划"项目,于2010年5月建成使用。全院占地60亩,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设置床位400张,承担着全市孤儿、弃婴的收养、管护、医疗、康复和教育等职能。作为一个新建儿童福利院,始终秉承"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的理念,坚持"完善功能、规范管理、真情奉献、争创一流"的办院宗旨  相似文献   

9.
姜雯 《社科纵横》2011,26(4):76-78
医疗行为具有高度救济性、高度风险性、高度专业性的特性。在类罪设置方面,"危害公共卫生罪"的所有罪名应该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之中分离出来,列入"危害公共安全罪"之中。增加医疗机构为"医疗事故罪"的犯罪主体,将有利于医疗机构的自律,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在刑事责任方面,宜设立前科消灭制度,增设资格刑和罚金刑。在刑事程序方面,宜鼓励刑事和解,并设立暂缓起诉制度。  相似文献   

10.
李韬  黄相怀 《唐都学刊》2011,27(3):57-59
厘清新政治经济学的诉求与向往,实际上就是廓清经济学"帝国主义"在政治学中的扩张所带来的影响。新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是要解释市场体制的不完备性并探研政治世界的经济特征,而支撑这种学术努力的经济学方法主要是"经济人"假设、交易成本和政治市场。新政治经济学所向往的乃是一个政治领域的"自由市场",它将政治学带回了"真实世界",但自身仍面临着一个学科上的"合法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张永远  廖鲲 《社会福利》2010,(12):36-36
广西防城港市委市政府把孤儿救助工作列为首要民生问题,向全市各级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发出"以天大的爱心做好救助孤儿这件天大的事"的呼吁,集中有限资源为孤儿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保证孤儿的生活、教育、医疗、住房和就业,全方位保障孤儿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需求之一:医疗救助的需求在儿童福利院,90%以上的儿童为残疾或患病儿童,且多数儿童残疾程度较重。这些疾患带给他们痛苦,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因此,在获得基本的生存食物和空间后,他们最急需的是医疗救助。通过医疗救助解除他们疾患的折磨,增强他们生存的能力。中国政府非常关心儿童福利院孤残儿童的生存和生活,民政部于2004年5月启动了"明天计划",  相似文献   

13.
以办好人大重点建议为契机 建立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被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列为需要重点处理的建议,涉及25件全国人大代表建议,与住房、教育、医疗一起成为全国人大代表最为关心的四个民生问题。为了圆满完成全国人大交给的任务,更好地发挥代表建议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督促和推动作用,民政部门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14.
方付建 《阅江学刊》2011,3(5):78-8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乡镇"七站八所"人员臃肿、机构瘫痪、职能不清等现实困境促使一些地方进行了探索性改革。其中,湖北推行的"以钱养事"改革最有独特性,也颇有争议。这场改革解决了站所存在的一些痼疾性问题,但随着改革大背景的转换,这一改革样式暴露的问题也日益增多。因此,需在汲取湖北改革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重构"七站八所"改革路向。  相似文献   

15.
王军洋  杨书房 《阅江学刊》2011,3(1):48-51,90
农村基层党组织虚化现象的成因共有四个方面,分别是:基层党组织的边缘化、地方化、家族化和派性化。边缘化和地方化主要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制度变迁(村民自治和村支书的民主推选)所引起,而家族化和派性化则由于农村"权力的文化网络"因素所造成。所以,对虚化现象的治理应该从加强党的领导同实现农村各项制度及"权力的文化网络"的对接开始。  相似文献   

16.
《社会福利》2013,(12):61-61
河南省洛宁县已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试点县,目前县民政局紧紧围绕适度普患儿童福利制度建设为中心,针对儿童的养育、生活、医疗、教育、就业等需求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在2013年11月20日——"世界儿童权利日"这天,  相似文献   

17.
陈伟杰 《社科纵横》2012,(3):78-80,98
本文探讨黄宗智教授提出的概念"第三领域"。通过对黄岩诉讼档案一个案例的分析,本文阐明该概念核心内容在于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以及国家身份与社会身份的交叉,进而对与此概念相关的论争作一番梳理,指出这是由对法律概念的不同理解,以及当事双方所依托的不同理论传统和研究旨趣造成的。"第三领域"所针对的是采取"国家-社会"二元分法的市民社会理论传统,而对它的批评所依托的是法律人类学中的法律多元主义传统。从前一种视角看",第三领域"这一概念具有破除二元对立传统,适应中国具体实践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没想到,住院二十多天,病治好了,自个没掏一分钱,医疗救助真是好哇!"当江西省樟树市阁山镇渡桥村五保户傅长庚从镇农医所和民政所工作人员手中接过1400元医疗报销款和一千五百多元医疗救助金时,激动得热泪  相似文献   

19.
《社会福利》2013,(9):15-15
福建省现有社会福利中心31所,在建35所,如何在"建设好"的基础上,"使用好"和"管理好",省民政厅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形成了"公建民营"、"医养结合"的发展模式。其模式主要有四大特色:一是覆盖面广。实行该模式的社会福利中心已覆盖至省、市、县(区)及乡镇。二是入住率高。16所"公建民营"、"医养结合"的社会福利中心,平均入住率达到了65%以上,其中德化县、永安市、邵武市的社会福利中心入住率都在95%左右。三是发展快速。从厦门市、漳州市的试点摸索、模式初成,到三明市永安、邵武市的发展成熟,再到省级的积极推广,该模式的推广仅用了五年多时间。四是闽台合作。鼓励台商参与公建社会福利中心的运营,引进台湾先进工作理念、管理模式,提高养老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0.
唐健君 《唐都学刊》2011,27(6):60-66
"身体问题"是现代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论题之一,是"现代化-现代性"的社会历史进程的产物,通过对"身体问题"研究的缘起、知识学传统中"身体问题"的梳理以及对这一问题的现代意义的讨论,反思身心二分的问题,探问身心合一的可能,阐明植根于劳动实践的人的身体的"是-应是"结构所具有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