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组背景在社区青少年基础工作(上门走访、电话访谈、外围访谈等)中社工发现,部分社区青少年因沉迷网络、失业等原因长期在家变得意志  相似文献   

2.
一、社区工作名称 “心语轩”社区青少年交流平台活动主题:爱乐者集轩心语永飘扬 二、需求分析 目前上海的青少年社会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在工作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目前的工作形式仍是社工主动上门为青少年服务,  相似文献   

3.
在人的成长环境中,家庭对于社区青少年影响最大。社区青少年的问题往往和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在平时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网络成瘾、行为偏差、心理困扰等等问题的社区青少年,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很大程度上与他们的家庭关系有关。通过我们的观察发现,家庭问题大致有以下三种:边界不清,父母过度保护;关系疏离,父母不闻不问;家庭结构不完整。日常生活中,学习或者上网成了青少年大部分甚至全部时间,久而久之,家长与青少年之间自然形成了无形的沟壑。彼此交流的时间少了,见了面也只是家长单方面的唠叨。因此,我们会采用各种方法试图增强家长与青少年之间的沟通能力,最终改善他们的家庭关系。  相似文献   

4.
刘斌志 《社会工作》2013,(1):77-85,153,154
通过相关的质性访谈和文献分析,本研究着重从生理、情绪、认知以及行为等四个方面描述震后失依青少年哀伤经验的表征,从个人特质、环境、互动以及哀伤行为等四个方面分析其哀伤经验的影响因素,并全面探讨其哀伤反应的因应策略。建议社会工作从个案辅导、小组工作、社区教育以及个案管理等方面开展针对震后失依青少年的哀伤服务,促进其身心的调适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社会工作》2009,(13):14-16
一、项目背景 在上海市长宁区社工接手的个案中,30%的个案源于家庭问题。社工发现社区青少年家庭中普遍存在着三大比较突出的问题:第一,社区青少年家庭结构中,核心家庭与离异单亲家庭占较大比例。不少问题青少年出自单亲家庭,父亲或母亲在生活中需同时扮演父母双重角色,由于他们缺少相应技巧,对问题青少年无从下手。第二,社区青少年家长普遍处于社会较低阶层。  相似文献   

6.
社区矫正是一种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当前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自2003年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在北京、上海、天津等6省市展开以来,许多专家学者都在探索社区矫正的理论,但尚没有形成适用的方法体系。本文在社区矫正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就社会工作方法介入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的意义、程序、原则等做积极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而且出现了一“低”一“高”的趋势,即犯罪青少年的年龄在降低,发案率则在提高。1989年,联合国在一份《青少年犯罪和待遇及社区参与国际讨论会的报告》中呼吁:“各地应当重视青少年犯罪问题。”香港,青少年犯罪的严重性也不例外。尽管香港政府在各区设立了惩教所、教养院,对犯罪青少年进行监管、惩罚;教会和社区福利机构也办了青少年辅  相似文献   

8.
在与社区青少年的接触中,社工们发现,大部分社区青少年缺乏个人成长所需资源,仅从他们个体出发来解决问题,取得的效果一般。因此,这就需要我们社工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从社区层面开展工作,帮助社区青少年获得更多成长资源,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希望之路     
丁菲 《社会工作》2008,(5):39-40
目前,城市失业青少年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了,他们大多数是在16~25岁之间,被称为“失业、失学、失管”的社区闲散青少年。他们其中不仅有初中、高中等低学历者,也有大专、本科甚至研究生的毕业生。在这些失业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着环境适应能力差、自我期望过高、缺乏敬业精神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治理中,传统的司法矫正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而社区矫正针对青少年自身及其犯罪原因的特殊性,采用更为科学、更为人性化的矫正方式,能够对青少年犯罪问题发挥更为有效的治理功能,具有传统司法矫正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一、项目背景在上海市长宁区社工接手的个案中,30%的个案源于家庭问题。社工发现社区青少年家庭中普遍存在着三大比较突出的问题:第一,社区青少年家庭结构中,核心家庭与离异单亲  相似文献   

12.
家庭治疗,就是社会工作者通过与全部或部分家庭成员的治疗性会谈以及其他专业技巧,来协助家庭成员改善家庭关系,建立良性的家庭互动模式,从而在根本上解决整个家庭及其个别成员的问题。因此,社工通过家庭治疗模式介入社区青少年服务对将对预防和解决青少年问题就显得十分关键。本文选取上海市社区青少年服务案例,调查了社区青少年的问题和需要及其家庭状况,并深入分析问题的成因,同时对专业的家庭治疗方法在社区青少年服务中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家庭治疗,就是社会工作者通过与全部或部分家庭成员的治疗性会谈以及其他专业技巧,来协助家庭成员改善家庭关系,建立良性的家庭互动模式,从而在根本上解决整个家庭及其个别成员的问题。因此,社工通过家庭治疗模式介入社区青少年服务对将对预防和解决青少年问题就显得十分关键。本文选取上海市社区青少年服务案例,调查了社区青少年的问题和需要及其家庭状况,并深入分析问题的成因,同时对专业的家庭治疗方法在社区青少年服务中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2008年6月25日,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服务队进居都江堰市勤俭人家安置社区,开始了以“社会关系恢复与重建”为主题的灾后社会工作援建工作。自进入安置社区后,服务队在访谈、观察中发现,受灾群众面临着环境退化、异质性、疏离性、生活困难、公共卫生、公共管理等众多问题。他们希望政府和服务队帮助解决这些问题,并由此形成他们不断到相关管理部门和服务队走访的行动方式。  相似文献   

15.
唐斌 《社会工作》2008,(17):54-59
2003年8月,上海在全市范围内开始招聘从事禁毒、社区矫正、青少年事务的社工,同年11月,经过岗前系统培训的首批社工正式入驻社区,并为社会层面上的吸戒毒人员、刑释解教人员、“三失青少年”等特殊群体提供服务。2004年2月,上海市Z社会工作机构(以下简称Z机构)及另外两家社会工作组织一起正式举办了揭牌仪式。  相似文献   

16.
陈清 《社会工作》2010,(1):41-42
需求分析 假期到来,家长们为孩子的安全、网络沉迷、滥交朋友、足不出户等现象担心,作为独生子女的他们没有玩伴,在家无聊、无奈,他们很苦恼。奔走在社区一线的青少年事务社工了解社区青少年的需求后,设计了“社区快乐,我成长”的小组活动。社工整合社区资源,与辖区内居委党支部书记、青保干部、  相似文献   

17.
秦钠 《社会》2008,28(2):181-181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具有现代特征的社区教育在上海崛起并迅速发展,受到学界的关注。本文以非西方后起社会现代化背景下的都市社区学校(上海市静安区静安寺街道社区学校和大阪市福岛区大开市民终身学习室)为个案,以跨国比较研究的视角,通过对都市社区学校(学习室)中的管理者、施教者和学习者进行访谈,对社区学校(学习室)的组织运作形式、教学活动特点,以及产生的社会成效等问题进行实证考察和比较分析,阐述社区教育对个体社会化、社区发展的功能,总结提炼大阪市社会教育的理念和成熟经验,提出社区教育比较研究后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李兴睿 《社会工作》2008,(20):44-46
物业服务管理公司作为与社区紧密联系的组织,在地域发展中呈现不同特点。本文运用半结构访谈方法,以帕森斯的社会进化论为理论视角,分析了北方城镇物业服务管理发展“瓶颈”形成的原因:一是物业服务管理公司内部组织分化不明晰;二是社区系统本身的发展与物管系统内部发展一致,出现偏差行为后,缺乏必要的社会控制:三是社区中价值主体多元化,而又缺乏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19.
上网成瘾严重阻碍了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发展,如何进行青少年网瘾矫治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社区作为青少年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它在青少年网瘾矫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基于在D市S社区所进行的实务工作,尝试结合运用社会工作方法,笔者在本文中对青少年网瘾社区矫治方法的简单尝试做了描述,并初步探讨和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家民办非营利性机构,上海市阳光青少年事务中心成立于2004年2月18日,现已发展成拥有450余名青少年社工的专业社团。阳光承担政府委托的社区青少年事务,由社工为社区青少年提供面对面的专业化服务。他们关注全市16~25周岁未进一步就学、就业的近六万名社区青少年的就业、就学和生活现状,协助他们舒缓或解决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并为社区青少年的进一步发展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