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从抗逆力视角研究外来女工,探索她们在面对困境时的态度、应对之策,以及在此过程中她们的成长和收获,从保护性因素的角度来理解外来女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社会政策和服务建议。  相似文献   

2.
生活世界是探讨外来女工城市生涯的重要概念.对北京市外来女工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就业层次低、 经济压力大,职业前景差、 城市生活难,社会支持薄弱、 社会资本匮乏以及群体文化模糊、 地位评价消极等构成了外来女工生活世界的表层图景,也是影响其城市融入的一般因素.而对访谈资料的深入分析则发现,传统性别规范和国家排斥性政策才是外来女工生活世界的深层结构,前者通过作用于教育机会获得、 职业素养累积和职业地位提升而阻碍其职业发展,后者通过户籍管理制度、 公共服务供给制度、 城市规划和人才政策限制了其公民权利,二者共同作用构成其融入城市的根本障碍.因此,只有从主体和结构两个方向着力,根本重构外来女工的生活世界,才可能真正实现其城市融入.  相似文献   

3.
陈蓓丽 《社科纵横》2009,24(5):54-55,62
具有外来人口和女性双重身份的外来女工是理论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借助叙事理论分析外来女工在全球化工厂劳动过程中的状况,提出生存、抗争和未来的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上海外来女工在车间和宿舍的生活体验之叙述,指出车间内的主、副制度和空间位置对女工的影响,并指出宿舍是车间空间政治的一种延续。同时,宿舍和车间的空间政治能重新锻造外来女工的习性和兴趣等。  相似文献   

5.
陈蓓丽 《社会工作》2009,(20):13-15
本文通过分析上海外来女工在车间和宿舍的生活体验之叙述,指出车间内的主、副制度和空间位置对女工的影响,并指出宿舍是车间空间政治的一种延续。同时,宿舍和车间的空间政治能重新锻造外来女工的习性和兴趣等。  相似文献   

6.
走近外来妹     
伴随着中国的城乡改革,在城市出现了数以千万 计的打工族,在上海也不例外,特别是九十年代对浦东的开发,招徕了数百万的打工族,他们之中不乏女性打工群体。其中一些女性打工族就落户上海,即上海人称之的外来妹,后来又成了外来媳妇,这一群体不断壮大,据宁越敏在《90年代上海流动人口分析》载:“现有越来越多的外来妹同本市男性结婚,上海市民和外来妹结婚的数量每天已达30人,占结婚户的15%”。虽然她们常年生活在城市里,家在城市里,家人在城市里,但她们仍没有获得相应的认可,如此特殊的群体,人们自然要问,她们究竟是…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昆明市家政女工的生存状态进行了描述和分析。针对家政女工所面对的困难和问题,拟从社会支持理论中寻求理论依据,并通过社会工作的手段进行介入,以期找到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8.
每天出门前,57岁的上海退休女工王炼利一定会涂上口红,把自己拾掇得干干净净,哪怕只是去菜场买菜。下6楼,右转,经过树荫下一群剥毛豆、逗孙子、扯着家长里短的退休老太太,她总是瞅都不瞅一眼。“我不属于她们,至少在精神上。”她说。  相似文献   

9.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也是女工、知识妇女最集中的地方,上海这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使上海妇女呈现出鲜明的都市风格和“海派”特征。研究和考察上海妇女地位的意义在于,在中国向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上海妇女的今天预示着大多数中国妇女的明天和未来。一、上海妇女的经济地位上海妇女地位的“海派”特征首先表现在她们具有丰富的社会角色和多彩的职业形象。在上海的社会经济建设中,她们是名副其实的半爿天,以投身工作、贡献社会确立了自己的经济地位。妇女的就业状况总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上海工商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性别视角出发,借助布洛维“生产政体”理论的分析框架,对服务业女性农民工的劳动过程展开分析,探讨同一家酒楼中女工的内部分裂。劳动者工场之外的社会、文化身份对她们的工场表现有关键作用。酒楼管理方利用社会文化传统对女性年龄的社会性别建构及其造成的家庭角色和社会责任的差异,对女性劳动者实施分而治之的管理策略,并得到劳动者自身的认可和响应,导致“大姐”处于专制型的管理方式,“小妹”身处霸权型的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严强 《阅江学刊》2011,3(1):5-11
制度政治学以政治制度及其构成和运行为研究对象。作为超越现实人的具体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之上的、表现为高尚的公共生活的政治生活是由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构成的完整体系。处于中观层面的、起着中介和联结作用的政治制度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虽然政治制度是隐性的、不可触摸的,但是,以政治组织为载体的政治规则、规范、策略及其连锁关系却是引导和约束人们展开政治行动,影响和决定政治共同体生存、运行和发展的重要架构和资源。以嵌套的方式表现的、在不同层面上存在和发挥作用的规则——规范——策略及其连锁关系,依其功能决定着政治体制,创造着促使政治体制运行的机制,并规定着政治行为主体的行动。政治规则、规范、策略及其连锁关系与外部环境中经济、文化、民生社会因素的矛盾,政治规范、规则、策略内部的差异和矛盾,特别是有关政治人本性假定的改变,所有这些则是政治制度变迁的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12.
Some of the loci and personnel resisting the spread of novel and challenging findings and theories are identified. Censorship of ideas, and pressure upon authors, retard the advances of knowledge, impede challenges to conventional beliefs, and prolong the lives of mistaken ideas. The mechanisms involved, and the assumptions behind them, are examined, and the asymmetry between the access of the consensus paradigm to academic peers and the lay public, on the one hand, and that of novel and critical views, on the other, is analyzed. A personal case from the United Kingdom, which has been documented, is presented. Practical measures, including a code, are suggested to make the system fairer.  相似文献   

13.
谈镇 《阅江学刊》2009,(2):27-32
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经济腾飞,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功不可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一国经济与外部的相关性应体现为主动性、获益性、可控性、可持续性,否则,这种依赖性就会造成对外依赖的“锁定”;世界上没有哪个大国的现代化是依靠外向型经济战略而完成的。对于外向型经济转型,自主型发展战略是一个最优选择。处于全球金融风暴中的中国,应该实施自主型发展战略,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同时又强调外向型经济与内向型经济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国内外市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以及各种文化融合和更新之间的均衡和协调,实现经济发展战略尽快转型。  相似文献   

14.
在高等教育转型期,高校决策在高校管理中的地位逐渐凸显,高校决策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制度创新,高校内部决策任务重心的转移也必然要求决策体制和路径的适应性转换。为与高校“自我发展、自我约束、面向社会依法办学的法人实体”的地位相适应,应在考虑我国管理传统、高校管理规律及高等教育法规的前提下,按照分层决策和分类决策并重,健全决策、咨询、执行、监督的决策运行机制,决策主体的多元化、民主化等基本思路重构我国高等学校决策制度。  相似文献   

15.
The rule of law is the basic form of national governance and the rule of law model is the necessary direction for the governance of online society. Online society is in essence a new pattern of social relationships and structural forms comprising relationships among citizens, legal persons, organizational bodies, etc., formed and brought together on the basis of Internet technology; and also a reflection, expansion and expression, singly or in synthesis, of various relationships in the fields of the real economy, politics, culture, society and the environment. The rule of law model of Internet governance refers to governance theories, systems and practices that employ rule of law thinking and the rule of law model to bring the elements, structures, procedures and functions of Internet governance into the scope of the rule of law and its operational track. Reviewing the tortuous cour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rule of law Internet governance in China, summarizing useful experien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ule of law Internet governance, and reflecting on existing legislative, law enforcement and judicial dilemmas will enable us to build up a rule of law system of online governance with comprehensive norms,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strict supervision and strong guarantees. This will be marked by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will ensure the application of rule of law thinking and the rule of law model in governing, operating, using and safeguarding the Internet, thus achieving sound and orderly Internet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along the path of the rule of law and advanc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Internet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capability.  相似文献   

16.
渠敬东 《社会》2015,35(1):1-25
从康有为到王国维和陈寅恪,中国现代思想变局的两次浪潮,确立了经史研究的新传统。康有为对《春秋》三世说的重解,旨在通过现代变革重塑大同理想,通过确立新的宗教教化化育民情,从而实现从据乱世到升平世的过渡。王国维藉社会科学之综合演绎方法,以《殷周制度论》等著作“以史治经”,确立了周代立制之源及成王周公所以治天下之意,从制度、民情乃至思想精神入手,重塑中国文明之本源、制度精神之普世价值。陈寅恪所治“不古不今之学”,则从中古史出发,运用历史研究的“总汇贯通之法”,考证中古之思想和风俗流变,构建出一部胡汉杂糅、各教混融、民族迁徙与文化融合的历史场景。  相似文献   

17.
德意志审美现代性话语是近代以来德意志历史发展的自我显现,由德意志自然、历史、社会、思想共构的德意志文化生态,统摄着德意志审美现代性话语的历史命运,也现实地决定着德意志审美现代性话语的本质特征。德意志由文化立族,新教精神是德意志的民族意识、思想观念、文化理解、生活经验的灵魂。由市民社会孕育、养成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文化制度等德意志市民文化生态情境,极大地决定了德意志审美现代性话语的形态。德意志启蒙思想中的感性确立与美的独立、理性主义调整与价值理性的生成、艺术公共性的建立三大思想情致,是德意志文化生态的构成元素。  相似文献   

18.
张帆 《社会》2019,39(6):149-186
18世纪,五台山逐步发展为一个跨区域、多文明的神圣中心,吸引着来自我国的汉地、蒙古、藏区以及印度、日本、朝鲜等地的朝圣者。此间,大量不同版本、不同语言的五台山山志以及朝圣指南频出,包括僧侣编写的汉文、藏文和蒙古文等朝圣指南以及清廷主导编写的钦定山志。本文通过比较关于五台山的四个汉藏文本,分析这四个文本中的汉传佛教叙事、藏传佛教叙事和皇权叙事,探讨不同叙事呈现出的不同文明体系对于空间和地景、民族和国家、世俗和神圣等概念的想象和表述,进而以“文明”的视角拓展对知识生产、神圣空间和国家建构之间关系的理论探讨。文章解绑了语言、民族、文化、国家等概念之间的对应关系,将帝国作为一种跨地域多文明体系的国家形式,指出帝国的扩张过程并不是帝国中心不断推进、“文明化”作为文化和自然的边陲的过程,而是多文明体系互动交融,不断参与帝国的文化和自然的建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文化产业政策的完善关系到文化产业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需要针对本地区文化资源特点和产业发展现状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政策,以此调动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近几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北京市作为中国的文化中心,在制定文化产业政策方面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但是包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等在内的重点城市也都把文化产业的发展放在了重要地位,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本文选取上述几个重点城市,与北京进行文化产业政策的比较研究,从财政专项资金、税收、投融资、人才和集聚区等五个方面,剖析北京文化产业政策的优劣势所在,并为北京文化产业政策的优化完善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丁玲 《唐都学刊》2012,28(4):8-12
汉魏六朝散体赋中的"歌曰"体现了对屈原、宋玉赋的沿革。渲染音乐情境的"歌曰"源于《招魂》《大招》中对音乐场面的描摹,并在乐器、歌舞题材赋中成为一种创作模式,且渐有作者情志之寄托;对话体及代言体的"歌曰"源自《讽赋》《登徒子好色赋》,其作用在于抒写主人公心志和实现赋中角色的互动,这类"歌曰"往往有较为明显的角色感,南朝宫廷赋中则出现了代言女性心志而无角色感,使赋中情境与抒情主人公相融无间的"歌曰";以"歌曰"、"诗曰"、"谣曰"、"重曰"等形式出现的双重乃至多重总领心绪语是由屈原赋中"重曰"、"少歌曰"、"倡曰"、"乱曰"等发展而来,南朝假设古人作赋情境之赋,也可视为对屈赋双重或多重总领心绪语创作模式的延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