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标志着中国社会发展进入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题的新阶段。和谐社区的构建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而志愿服务弘扬的"奉献、友爱、互助、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将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了突出位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时期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和部署,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为了推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近日组织了一组专家笔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江海 《社会工作》2010,(7):18-1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建设和谐社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谐家庭。因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织形成,构建和谐家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的和谐是以家庭和谐为基础,家庭和谐的基础又是建立在和谐婚姻之匕。  相似文献   

4.
郭瑞 《社会工作》2012,(10):91-93
社区志愿服务是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对西宁社区志愿服务现状进行问题分析,尝试依托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寻找社区志愿服务的支持性因素,以期构建起坚实有效的支援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5.
服务学习——发展自我、回馈社区的青年志愿服务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学习是国家、学校重塑21世纪青年公民角色的重要机制。本文通过阐述“服务学习”的缘起、涵义、特点和功能,提出“服务学习”与我国青年志愿服务结合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主持人语:"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新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样的三位一体,扩展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和谐"成了中国战略机遇期的社会主调.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确立和社会转型的进一步加快,“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也将进一步加速,传统的由政府和单位承担的社会服务职能,将逐步由社会来承接,人民群众需求意向的表达,将会在社区得到进一步凸显。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湖北省H市为个案,通过描述和分析公众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影响因素,主要从社会层面的组织环境与社会环境和个体层面的参与能力两方面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使公众更好地参与到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中,并在构建和谐社会工作中起到更为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陈红红 《社会工作》2009,(15):62-64
自2002年成立以来,天津开发区雅园社区不断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开展地方特色的社区志愿服务。笔者通过参与观察和对志愿者进行访谈,并结合自己在雅园社区一年多的工作经历,对雅园社区志愿服务建设的情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2012年12月,第二届"上海公益伙伴日"开幕。其中的社区志愿服务展区通过展示"社区志愿者登记注册、社工引领社区志愿者公益项目、社区志愿服务记录试点、推优评选表彰、体系建设展望"等五大版块的内容,凸显了上海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科学发展、创新探索、跨界合作所取得的积极成效。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学探讨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一和谐社会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彻底从阶级斗争时代转入了和平发展的时代.它意味着我们对待利益矛盾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从力图将利益矛盾引向利益对立、冲突和利益斗争,转变为力图将利益矛盾引向矛盾的缓和与化解.过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利益矛盾一旦纳入阶级斗争的范畴,就变得不可调和,形成零和博弈.而今天,为了缓和与化解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利益矛盾,为了给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政治保障,我们必须完全摆脱阶级斗争思想的束缚,将战略思想转到社会和平发展的轨道上来.从客观上说,这种政治导向的转变有下列内涵: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解决和说明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将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了突出位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时期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和部署,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为了推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近日组织了一组专家笔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杨伟 《社会福利》2006,(9):29-30
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构想,全面规划了我国在“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式,为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这伟大的时代背景下,应以怎样的视角来审视殡葬改革工作和殡葬改革制度,值得每一个民政人特别是从事殡葬工怍的同志深思的问题。本文拟从土葬改革的角度探讨殡葬改革制度创新思路,以寻求推进殡葬改革的新方式和新路径,供殡葬行业界的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5.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6.
汪辉勇 《探求》2006,(4):80-80
人类必然以“社会”方式生存,而社会必然以“和谐”为理想状态。所以,和谐社会始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和追求。但是,在人类历史的不同时代,由于社会实践和社会认识的不同,人们对于和谐社会的理解、以及有关和谐社会的境界也是不同的。在中国历史上,有“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执两用中”、“致中和”,以及近代思想家“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不同理解和表述;在西方历史上,则有古希腊“理想国”的和谐社会构想,近代空想社会主义“新和谐公社”的和谐社会蓝图,以及马克思主义“自由人联合体”即共产主义社会的社会理想。当代,中国…  相似文献   

17.
构建利益公平分配的和谐社会--三论市场经济的公平与效率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新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样的三位一体,扩展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和谐”成了中国战略机遇期的社会主调。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急剧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 1 000 美元,正在向人均3 000美元的新目标迈进。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经济起飞期,也是社会发展的矛盾凸显期。这期间,既可能出现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繁荣局面,也可能因社会矛盾高发而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为了激发社会活力,维护社会稳定,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实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思想。所谓和谐社会,指的是社会系统的各组成部分或社会体系中诸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稳定状态。这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群体模式,其特殊性在于:(1)权力的合法性:这个社会的管理、控制体系———政府的权力是广大人民授予的,政府运行机制既有活力,又有效率;(2)文化的共融性:这个社会所倡导的主流文化能被广大社会成员所认同,进  相似文献   

18.
严书翔 《社会工作》2008,(19):16-18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社会工作制度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已有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确立,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在此基础上,民政部和人事部组织专家学者共同研究制定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并于2007年7月20日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正式建立。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和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0次集体学习会上,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作了重要论述。这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于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为了更好地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于近日举办了专题理论座谈会,这里刊登的是部分学者的发言。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种文化思潮纷沓而至。尽管各种言说和探究在表现形式、论证内容和所得结论等方面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均围绕或关涉到各自国家在新世纪里究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文化理念和如何确立文化理念的战略性问题。罗文东的新著《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