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阊门,历来是苏州水陆交通枢纽,历史上就曾经是苏州最繁华的地方。该地商业始于唐朝,到明清时期,达到了它的巅峰状态。在以写实手法描绘“乾隆盛世”的《盛世滋生图》中,运河两岸店铺鳞次栉比,街市万商云集,还有“洋货行”两处。由此可见,早在清代时期,该地就已和国外有了商贸往来,盛况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2.
论明清苏州丝织手工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末清初时期的苏州,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盛,引起社会分工的扩大和农产品中商品化部分的增加,苏州城市手工业的生产,逐渐从以使用价值为出发点的生产向以交换价值为目的的生产转化。在这一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有着悠久历史的苏州传统丝织手工业发生了变化,其中游离出了新的经济因素,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内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最具典型意义的手工业行业。对明末清初时期的苏州丝织手工业进行典型地剖析,不仅是探讨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和封建社会长期停滞、以及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的重要课题,而且对当前经济体斛的改革也有着参考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苏州刺绣     
苏州刺绣简称苏绣,是我国著名的传统手工艺品,与湘绣、蜀绣、粤绣并称中国四大名绣。苏绣至今已有2600多年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匕用于服饰到宋代,苏绣趋于成熟阶段,生产已具相当规模,机房林立,品种繁多,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及至明清,苏绣发展步人全盛时期,形成了独有的风格,以“精、细、雅、洁”著称。清代官中享用的刺绣品,几乎全出于苏州,苏州因此被誉为“绣市”。清末民初,苏绣艺术大师沈云芝创新了“仿真绣”,把刺绣技艺提高到了一个崭新水平。慈僖70寿辰时,沈云芝所绣的8幅祝寿作品深得慈禧青睐,放手书“寿…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在“家国同构”的伦理政治型社会范式下,江南望族士大夫均有“忠君”之志而皆能尽忠报国,但当他们面对凶险的宦海风波或者政治风险之时,则会选择远避是非、明哲保身的“市隐”生活之路.江南望族士大夫又热爱乡梓、维护地方利益,明清时曾为“江南减赋”不断努力,迨至晚清,江南望族的代表苏州大阜潘氏利用该族控制的社会网络所构成的社会资源,在各种社会资源的耦合力争下使得“江南减赋”终获成功.  相似文献   

5.
1 二十世纪初,中国当时的教育界正值“科举垂废而未废”的从封建教育向近代教育转化的时期,反映近代先进思想、近代科学的报纸刊物相继涌现,我国第一份高校学报《东吴学报》于1906年应运而生,其刊行宗旨是“表学堂之内容,与当代学界交换知识”,并期望“此报为强种强国之起点”。它的诞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亦促进了近代教育思想和各种先进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民国初年的苏州仍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地方。辛亥革命时期,苏州并没有象武汉等一些大城市那样有过激烈的武装暴动,仅仅是  相似文献   

6.
在讨论秦汉时期社会性质时,涉及到生产奴隶问题,我国史学界有两种看法。一种意见认为,在汉代“不论是官奴婢或私奴婢都不是社会生产的主要担当者,他们不但从不事主要的生产,而且成为主要生产者农民的负担”。另一种意见认为“两汉的奴隶绝大多数是用于生产的”,“两汉时代奴隶生产不论在农业上、手工业上都是占着主导的地位”。近年  相似文献   

7.
《盛世滋生图》又名《姑苏繁华图》,是清乾隆年间苏州画家徐扬所绘。《姑苏繁华图》是一轴反映十八世纪中叶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国家政治、文化生活、思想观念、地理交通、风俗人情的大型综合历史画卷。它利用艺术的形式,通过对苏州及其附近地区的描绘,全面的、形象的、集中的反映了清初社会繁荣的特点。它已超出了宫廷画苑中供皇带“御览”的艺术品的范围,留下了清朝兴盛时期“姑苏繁华”的真实记录。画卷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的艺术本身,而更重要的是它的历史主义写实作用。其历史价值不在宋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之下。  相似文献   

8.
孙吴创业发迹于苏州(吴郡),苏州因孙吴建立而再次崛起。在孙吴时期,由于农业人口的增加,生产技术的改进,商业贸易的发展,苏州成为吴国两大经济中心之一,蜚声海外。城市建设在保持春秋阀闾城基本格局前提下亦有发展,出现了历史记载最早的专院和市场管理,苏州是当时吴国对世家大族最有吸引力的商业消费性城市。  相似文献   

9.
昆曲在明末清初经历了“苏州派”、“南洪北孔”的洗礼后进入了鼎盛。清雍正、乾隆二朝,苏州老郎庙已为“梨园总局”而成了清廷“南府”与苏州梨园的纽带。这一时期苏州昆曲理论也瓜熟蒂落,进入了综合、归纳与提升时期,与表演艺术一起有机地架构了昆曲博大而瑰丽的艺术殿堂。然而,数以千计的表演艺术家却被历史所堙没。但尽管如此,依然能在一些零星的史载、碑刻中见到他们的芳名,虽是凤毛麟角,却仍不失为戏曲《录鬼簿》的又一篇。  相似文献   

10.
苏州,这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素有“天堂”的美称。不仅人文荟萃,而且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有,人称“五教齐全”。仅佛教,在市区内就有灵岩、寒山、西园三大寺,城外常熟有兴福寺。这四座佛寺,在国内佛教界有显著地位,而且在日本、东南亚亦有较大影响;道教的玄妙观,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处于市中心和商业繁华区。苏州辟为开放城市以来,宗教活动也随之日益频繁。因此能否正确贯彻执行新时期党的宗教政策,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大课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1982年党发出《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以下简称“关于宗教问题的重要文件”)的重要文件以来,苏州市有关部门,为贯彻执行这一文件精神,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发挥了宗教组织和宗教人士在四化建设中的重要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的中国文化艺术,是属于北京师和南苏州的时代。明清时期苏州诗人群星灿烂,几乎占据了中国诗坛的半壁江山。在明清繁盛的市民文学中,吴地民歌是鲜活生动的一种样式,受到文人的喜爱。明清时期苏州园林鼎盛,对园林的各种记载描写也逐渐增多,其中有不少文字精美,揭示出苏州园林构建人居环境艺术之美,显示出苏州城市文化中诱人魅力。苏州的戏剧艺术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对明清文学和苏州城市文化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五四”时期的歌词创作在形式的革新、语言的更新方面是对前朝词曲的反拨和对现代新诗的融合,“五四”时期的艺术生产和艺术消费的社会文化格局,是以前时代所不曾有的。  相似文献   

13.
苏州是一座具有2500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素负“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名。历史上苏州曾是富豪商贾享受玩乐的地方。随着时代的发展,苏州已由以消费为主的城市转化为生产、科技、信息、消费等多种功能的城市,人口也在不断增长,原来的苏州古城已远远不能满足今天的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社会交往等等需要了。因此,苏州古城必须向外发展,并进行合理布局才有出路,才能够更好地保护好这世上少有的历史文化古城。  相似文献   

14.
“苏州模式”只长骨头不长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城市经济的赛场上,地处长三角的苏州毫无疑问是2004年最耀眼的经济明星:苏州的GDP在悄无声息中陡然超过了深圳;向来以消费城市闻名的苏州,其工业总产值仅次于龙头上海,成为全国第二大工业基地;苏州市引进的外资更是雄居全国之首,成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高地。然而,令不少人深感意外的是,在苏州戴上一顶顶桂冠、创造一个个经济“神话”的同时,其社会评价却出现了某种程度的下降,各种质疑声不绝于耳。苏州模式是不是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只长骨头不长肉”?人们究竟是应该把它当作发展区域经济的样板,还是把它当作应极力避免的现代化“陷阱”?可谓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相似文献   

15.
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发表以来,广大干部和群众通过学习,提高了贯彻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和党的各项无产阶级政策的自觉性,进一步发展了革命和生产的大好形势。在当前继续深入学习的过程中,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解决好怎样正确认识执行党的政策和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关系这个重要问题,对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和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马克思这里所说的“过渡时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社会主义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而“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兼有两种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或特征”。一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一孟郊,字东野,湖州武康人.生于公元七五一年(唐玄宗天宝十载),死于公元八一四年(唐宪宗元和九年).关于他的家世,由于文献不足,我们已不能详细地知道.根据现有的一些资料来看,仅仅知道他的先世并非豪门世族①.他是在他父亲任苏州昆山县尉时生于昆山②.从他送李??去苏州的诗:“小时履齿痕,有处应未销.旧忆如雾星,怳见于梦消”一些话来推断,大约他的童年至少是在苏州生活过一个时期.当“安史之乱”的时候,他年方四岁.在“安史之乱”结  相似文献   

17.
淮阴区为淮安市政府所在地,总面积1264平方公里,总人口83万。它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景色秀丽、名胜古迹众多。明清时期与运河沿线的扬州、苏州、杭州并称“四大都市”,素有“南船北马”、“商贾云集”之地的美誉。 改革开放以来,淮阴区的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发展。工业主导地位逐步确立,丝绸、棉纺、轻工食品、医药化工、机械、电子、建材等行业初具  相似文献   

18.
社会分层是社会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是不同的社会时期以及不同的学术视角使得人们采用不同的分层标准。随着社会从以“生产”为主导的生产社会进入到以“消费”为主导的消费社会,致力于分层研究的学者们开始考虑把消费作为阶层划分的一个重要依据——消费开始成为社会分层研究的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自然科学是生产斗争知识的结晶,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它的发展直接取决于生产的发展。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从开始起便是由生产所决定的”。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正是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过渡的时期,由于生产关系的急剧改变,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对当时的农业和手工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文化科学方面,由于打破了奴隶主贵族把持的“学在官府”的学术垄断,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生动活泼局面。这一时期里,劳动人民在生产斗争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掌握了比较广泛的科学知识,诸如采矿、冶金、水利、农业、生物、医学、机械、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成就。《管子·地数篇》中记载着:“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山;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山”。“上有丹砂者,下有黄金;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上有陵石者,下有铅、锡、亦铜;上有赭石者,下有铁。”可见当时对铜矿和铁矿的产地,已作了相当详细  相似文献   

20.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财富、价值、资本的认识有很大区别。我国当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仍然是创造财富的主要源泉,应当建立“劳动致富、共同富裕”的新的财富观。凡是直接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劳动都是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划分并不涉及价值判断,非生产劳动不等于剥削劳动,更不等于无用劳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应该用“增值资本”和“转值资本”代替“可变资本”与“不可变资本”。社会主义资本是能够带来“净增价值”的资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