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汉演说辞的节奏主要从语音和语义两个层面呈现。英语的演说轻音重音、元音辅音交错分布,头韵反复出现;汉语则通过平仄交错、音节控制形成节拍音顿。英汉都通过变换句式、使用排比结构来构建节奏。但英语排比则包孕式地不断延伸,形成层次分明的节奏群;汉语则用单字词、双字词、四字成语来凸显节奏的变化。英语的节奏呈环扣式,多层面呈枝丫状拓展,正好与英语段落的发展规律吻合;汉语的节奏呈并列式,铺展性地延伸,相互之间互不从属,互不包孕,正好与汉语段落的发展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2.
对30篇英汉议论文中293个有效段落的统计表明,英汉议论文一半以上的段落都是演绎型。英语段落发展主要有两种模式:段首主题句和无主题句;汉语则有多种模式:段首、段尾、段中及无主题句段落。因此,既不能认为英汉语篇中的主题句运用没有差异,也不能简单地以直接、间接来区分。  相似文献   

3.
英语、汉语词语重叠可分为叠音、叠词和叠句三种。相对而言,汉语叠音(叠字)多于英语叠词。叠词和叠句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均较常见。词语重叠这种修辞手法为英汉两种语言增添了节奏美和韵律美。词语重叠的修辞功能影响其语用规律,而语用规律又体现其修辞功能。本文通过对汉语古典文学作品、名家的英语译作的研究分析以及对网络英语口语词汇的观察分析,概括出主要形式叠音词的语用规律:叠音词多见于文学作品和生活口语,创造AA等形式新叠音词具有相对的自由性,英语叠音词和汉语叠音词之间的语码转换唯有在一定语境中方能完成,且具有不对等性,即:不完全解码。  相似文献   

4.
英汉两种语言都存在大量颜色词,其中颜色词又包括基本颜色词和合成颜色词。英语颜色词可以通过加缀法构成新词.汉语颜色词可以通过附加式构成新词;英汉颜色词的构词法对比分析能够帮助英语学习者了解并掌握构词法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Parallelism"是英语中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和修辞手段.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排比结构的表现形式不同,在汉语中并无真正意义的对应项.对英美名人演讲中英语“Parallelism”与汉语“排比”的应用情况进行对比研究,揭示英汉在排比结构方面存在的非完全对应关系,以便建立英汉在排比结构方面的可比性框架.  相似文献   

6.
英汉两种语言中段落的发展模式和结构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英语文章中段落的发展模式是直线型的,段落主要是按形合法来组织的,段落结构的安排是以主题句统帅全段的,而汉语文章中段落的发展模式基本是螺旋型式的,段落主要是按意合法组织的,段落结构的安排则较自由,往往无统率全段的主题句。在汉译英时应把握这些差异并做出相应的处理。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功能角度对英汉语小句间逻辑语义关系进行了对比研究,重在呈现英汉语小句间逻辑语义关系类别及其出现概率、词汇语法和逻辑顺序表征方式上的差异,从而揭示英汉之间在认知和思维上的不同。研究发现:在类别出现概率上,英语增强类关系使用较多,而汉语延展类关系使用较多;在词汇语法表征方式上,英语的逻辑语义关系多由逻辑标记词体现,而汉语主要是通过语义关系来蕴涵;在增强顺序表征方式上也不尽相同,英语习惯先结果后原因或条件,汉语正好相反;在表征延展顺序时,英语通常按照逻辑标记词的语义排列,汉语则根据先后顺序排列。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与不同民族的认知与心理相关,西方民族重逻辑推理,汉民族重悟性和直觉。   相似文献   

8.
英语修辞格zeigma(轭式修辞法)是指用一个词勉强修饰或支配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毫无联系的词的修辞手法.这种修辞格,在本质上与汉语修辞格拈连完全相同.本文着重讨论了英语轭式修辞法的涵义、格式以及翻译的三种方法套用汉语的拈连法;引申词义法;排比或对偶法.  相似文献   

9.
结合英汉对等翻译语料分析英汉语中“走”类动词的词化模式和词化程度,发现英汉“走”类动词词化模式都为“走 方式/原因”,英语“走”类动词数量较多,包容的语义丰富,词化程度高,一些表示特殊步态的语义,英语用综合式表达,汉语没有相应的词,用分析式表达。“走”类动词的基本范畴:“walk”和“走”,使用频率都很高,汉语尤其显著。  相似文献   

10.
英语重物称,汉语重人称是英汉两种语言的一大差异。这一特征反映在句型使用上表现为英语常用无灵句、汉语常用有灵句。我们通过具体实例的英汉对比研究来验证英汉两种语言确实存在这一趋势,并用具体的例句来分析探讨英语无灵句、汉语有灵句在互译、转换过程中的规律,探讨背后蕴涵的中西文化在认知思维方式上的不同,以期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1.
词一般是由长短句组成的,而且篇幅一般比近体诗要长,平仄组合亦比近体诗复杂,但是仍然有规律可寻。词虽很难讲是由近体诗发展来的,但近体诗平仄的交错律在词中仍得到保持,对粘律仍继续使用,升降律又有了新的发展。交错律、对粘律、升降律这三者的综合运用,就形成了词平仄组合规律。它在继承了诗的平仄组合法则上又有了发展。(一) 交错律的保持近体诗是以律句为主的,它的节奏,一般来讲,是以每两个音节(即两个字)作为节奏单位的(节奏点发生变化的除外)。近体诗也有拗句,它的节奏虽与律句基本相同,但在平仄安排上与律句不同。词中仍较多地使用近体诗的律句,同时也使用近体诗  相似文献   

12.
英汉仿拟格的语用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英汉仿拟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通过分析与比较 ,本文认为英汉仿拟在词义、形式和修辞功能上都存在着相同点 :它们都可分为类义仿词和反义仿词 ;都具有简洁明了 ,意蕴深长的特点 ;都能收到幽默讽刺的效果。英汉仿拟间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 :在英语中常常只出现仿体而隐去本体 ;而在汉语中本体与仿体则会在同一上下文中出现。相比而言 ,汉语仿拟比英语仿拟更灵活、更开放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比英汉关系分句:(1)英汉关系分句标记与位置;(2)作为定语化的结果,英语NP的关系代词与汉语NP的接应代词的使用是可比的;(3)通过对中国大学生英语作文量化统计,进一步证实了Kuno有关英语关系分句难度排列顺序的假设,为EFL中国学生在关系分句的教与学方面提供了理论依据;(4)现代英语句法结构上存在着一种移向前位的趋向,大量前置句子型修饰语应运而生,在形式上与汉语包孕句趋同.  相似文献   

14.
文化制约了动物比喻词的意义演变 ,而动物比喻词的文化意义又折射出丰富的文化内容。由于文化的内容、传统、心理有差异 ,很多英汉文化动物比喻词意义上差异较大 ,容易造成理解和表达上的错误。从英语中有而汉语却空缺的动物比喻词、汉语中有而英语却空缺的动物比喻词、英汉语都有的动物比喻词来分析和归纳英汉动物比喻词的相异点 ,从而为更好地在英汉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自如的交际服务。  相似文献   

15.
依据韩礼德和哈桑的理论 ,通过对比研究发现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差异有三 :汉语使用重复而英语则使用人称指称 ;汉语使用重复而英语则使用替代 ;汉语使用重复而英语则使用省略。这一发现将对英语教与学及英汉跨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英语双关修辞格可以细分为以下五种类型:谐音双关、同词异义双关、一词多义双关、歧解双关、延伸双关.汉字字形与字义之间联系非常密切,形义双关和谐后语双关是汉语双关中特有的修辞格.因此,pun和汉语双关虽然在格式和修辞作用上基本相同,但是英语和汉语中的双关却不尽相同.英汉双关语具有可译性,但是常用的七种具体翻译方法却各有千秋,需要灵活掌握,并不断加以发展和变通.  相似文献   

17.
析取词是构词法中难以界定的边缘现象,往往是把词汇中的臆断部分作为词缀,逐渐固定使用。英语表音特征和汉语表意特征决定了英汉析取词汇形态特征各异。英语中的"析取"现象出现在词首和词尾,汉语则主要出现在词尾。尽管英汉社会文化基础不同,但是析取成分的产生共同遵循联想原则、经济原则和通用原则。对英汉析取词进行对比分析,可为增强语言学习的正向迁移,提升学习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论英汉语词汇和语篇的结构差异及其在诗歌翻译中的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词、词组及汉诗英译为例 ,探讨了英语与汉语在表现形式上存在的差异。语义上 ,英语词汇客观明晰 ,词丰义微 ;汉语词汇主观概括 ,词约义富。语篇上 ,英语衔接严谨 ,诉诸理性 ,语篇较长 ;汉语连贯紧凑 ,诉诸意象 ,语篇较短。认识其差异可以促进英语学习和英汉互译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以词,词组及汉诗英译为例,探讨了英语与汉语在表现形式上存在的差异。语义上,英语词汇客观明析,词丰义微;汉语词汇主观概括、词约义富。语篇上,英语衔接严谨,诉诸理性,语篇较长;汉语连贯紧凑,诉诸意象,语篇较短。认识其差异可以促进英语学习和英汉互译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人脑输入汉语文本识别分词时的假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中文信息处理中关于分词问题的研究从人脑的分词机制中得到参照,我们探索了人脑在给汉语书面语分词时识别词的交叉和包孕假象的过程,包括以下4个问题:1.人脑在输入汉语文本时可能遇到的词的交叉和包孕假象及这些假象形成的原因;2.人脑识别词的假象的范围和途径;3.人脑识别词的假象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4.人脑的言语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