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行气玉铭”的形制为楞柱状,中空,顶端未透。此外又有玉佩、剑珌、玉刀珌、行气玉佩、刀珌等称法。原玉旧藏合肥李木公家,今归天津市文物管理处。 此玉的拓片原著录于端方的《陶斋古玉图》和黄璿的《古玉图录初集》(第四卷),之后又收入罗振玉所编的《三代吉金文存》(第二十卷)。在其目录中标为“剑珌四十字”。实际上有雕玉十二面,每面刻三字,全部铭文共四十五字,其中有九字重文(八处有重文符号,一处重文符号漏刻)。 一 关于此玉为何物,历来有不同的看法,黄璿将此铭文收录于《古玉图录初集》,可见黄璿认为这是块玉佩铭。郭沫若在《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1972)一文中也名之为行气玉佩。罗振玉在《三代古金文存》第二十卷目录中题为“剑珌四十字”,实际上有五字重文为罗氏所疏漏,但郭沫若在《“行气铭”释文》末段的结论中说:“然行气之术铭于‘剑珌’,颇觉:不甚伦类。珌者,《说文》以为‘佩刀下饰’经余考证知即剑柄与剑身相接处(古人以为‘镡’,今人以为‘剑格’)之玉饰,无隙可容四十余字之长铭,是则原物是否为‘剑珌’实属疑问”。并曰:“今案刀鞘之上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我国东周时期导引、行气初兴的思想基础问题从古代哲学、中医学以及养生思想的角度进行了探讨。指出,东周时期导引、行气的初兴绝非偶然,它是我国古代高度发达的文化和文明的象征,它有着深厚的哲学、医学和养生思想的基础。对于破除气功的“巫术”、“迷信”观念,正确理解气功演进的历史和科学价值,倡导气功文化,推动和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石门铭》是汉中褒谷石门“汉魏十三品”之一,镌刻于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铭文记载了北魏正始、永平年间的褒斜改道和复通石门的经过,热情讴歌了羊祉疏请改道的事迹及主持工程的贾三德的品德和才干。文笔典雅生动,堪称古代铭文中的佳作。 《石门铭》中开篇记载了“褒斜重开”的缘起,称颂梁秦二州刺史羊祉,首倡“重开褒斜”之举,在蜀道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里试就羊祉“重开褒斜”及其仕迹连同史书上对他的评价,一并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举世闻名的《贝希斯敦铭文》(以下简称《铭文》)是大流士一世为其弑君篡权辩护而立的摩崖石刻,也是古代西亚最重要的历史文物。自1846年《铭文》古波斯文本问世以来,它一直受到各国学者重视。本文拟据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对《铭文》基本情况、史料价值和重要意义作一个比较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利簋铭》和《天亡簋铭》是目前所能见到的西周最早的两篇铭文,《利簋铭》记载了武王伐纣事件,体现了史官叙事向私人叙事的过渡状态;《天亡簋铭》记载了灭商之后十二天武王祭祀文王和上帝、众神的事件,出现了三线索叙事,使用了抒情手段和修辞格,构建了立体叙事场,显示了明显的写作艺术追求。两篇铭文开创了西周私人写作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四十年代初,成都西郊三洞桥附近的“抚琴台”发现古代墓葬。主持这一发掘工作的冯汉骥先生根据出土文物,确定为五代前蜀皇帝王建的陵墓。以后,冯先生陆续发表一系列有关王建墓的论文、报导,并在六十年代初完成了《前蜀王建墓发掘报告》(1964年文物出版社出版)。对于王建墓文物的研究,冯先生贡献了他毕生的精力。40年来,国内外学者(包括四十年代初参加王建墓发掘工作的其他学者)撰写有关王建墓的论文,对冯先生《发掘报告》所持观点和论述至今尚未有持异议者。  相似文献   

7.
《全宋文》辑编徐铉文以《四部备要》徐乃昌校补本为底本,补辑佚文十三篇.其中《静斋自箴》铭文一篇疑非徐铉所作,《全宋文》编者依据《徐公行状》、《玉壶清话》、《烬余录》等文献将此铭文归于徐铉名下并不足以使人信服.根据《研北杂志》、《宋稗类钞》、《五代诗话》等文献的相关记载,并将此铭文文风与徐铉《砚铭》及书法家王著的有关诗作进行比较,发现此铭文为王著所作的可能性更大.另外,《全宋诗订补》将此铭文作为遗诗补入同名之翰林学士王著诗“辑补”类,属误补,也应订正.  相似文献   

8.
关于利簋铭文的释读——与唐兰、于省吾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七六年春在临潼出土的西周初铜器利簋,是一件十分珍贵的重要文物,引起了文物考古界的重视。从《文物》去年第八期中,我们看到了利簋的彩色图照及铭文的拓本。此器造型凝重,图案花纹朴实,尤其是铭文清秀,虽属周器,但犹保留商代的典型风格,是因为周灭商后,商代旧臣及艺术工作者仍被留用,故保存有较浓厚的前朝遗风,这也是艺术继承性的实例之一。  相似文献   

9.
氏壶是春秋晚期燕国的著名铜器 ,现藏德国柏林博物馆。罗振玉《贞松堂集古遗文》最早著录了铭文摹本 ,后来的研究者对铭文多有考释 ,诸家之说 ,得失互见。本文对其中有代表性的几家略作评述 ,并对壶的年代与国别、壶铭的释读作一点补充论证。  相似文献   

10.
《金人铭》是先秦佚文,《漆雕子》和《鬼谷子》乃先秦佚书。《金人铭》当产生于春秋时期孔子之前,并非刘向所伪撰,其理由是:《金人铭》最早著录于先秦的《荀子》而非汉代的《说苑》,《席铭》等四篇战国中期以前的作品乃节录、拼凑《金人铭》而成,《老子》曾袭用《金人铭》的观点和成句,《金人铭》与春秋时期铭文文体的形式特征相吻合。《漆雕子》的作者当为孔子弟子漆雕开,漆雕开有可能名启字子开;《鬼谷子》是一部渊源有自的先秦古书,不宜视为后人假托,其佚文的辑录情况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11.
Di氏壶是春秋晚期燕国的著名铜器,现藏德国柏林博物馆。罗振玉《贞松堂集古遣文》最早著录了铭文摹本,后来的研究者对铭文多有考释,诸家之说,得失互见。本文对其中有代表性的几家略作评述,并对壶的年代与国别、壶铭的释读作一点补充论证。  相似文献   

12.
曾国之谜试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十多年来,在河南、湖北间的南阳盆地南部和湖北枣阳、随县一带的随枣走廊,陆续出土不少曾国铜器和其他文物,特别是1977年随县西北郊发现的战国初期曾侯大墓,所出文物之丰富和精美是空前的,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重视。但是,这个春秋、战国时代的曾国,文献上不见记载,因此它成为一个谜。李学勤同志曾发表《曾国之谜》一文(《光明日报》1978年10月4日《文物与考古》副刊92期),试图解开这个谜,推定铜器铭文上的曾国,就是文献记载上的随图。接着石泉同志又发表《古代曾国——随国地望初探》一文(《武汉大学学报》1979年第1期),表示赞同李的意见。最近,李学勤同志又发表《论汉  相似文献   

13.
1974——1978年,河北省文管会在河北省平山县三汲公社鲜虞中山国故都灵寿城遗址发掘了两座大墓,即1号墓和6号墓。其中1号墓出土了载有长篇铭文的礼器三件:铜方壶一件,铁足铜鼎一件,铜园壶一件。因鼎、方壶上均有中山王(?)十四年造器之明确铸铭,发掘简报已将1号墓定为中山王(?)之陵墓。此后不久,鼎、方壶在一些同志的文章中开始分别被称为(?)鼎、(?)壶;铜园壶因其刻铭中有“胤嗣(妾子)(次虫)”,被称为(次虫)壶或(妾子)(次虫)壶。1979年李学勤、李零同志在《考古学报》第二期发表文章,称上述三器为“平山三器”。我们认为,将平山1号墓出土的载有长篇重要铭文的三件礼器命名为“平山三器”是完全必要的,它给研究工作带来了很多方便。  相似文献   

14.
世纪儿多余人零余者张承菊在文学作品中正式塑造“世纪儿”形象以“世纪儿”命名的是19世纪初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夏多布里昂。他的《阿达拉》和《勒内》被誉为“打开了浪漫主义世纪”。“多余人”是19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在俄国文学史上出现的一组形象系列。这组形象...  相似文献   

15.
《管子》的精气说与气功学乐爱国中国古代哲学“气一元论”的基本框架,最早是由《管子》中的《内业》篇提出的“精气说”构筑起来的。《内业》篇在精气说的基础上还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古代气功学的基本原理,建立了最早的气功学体系。因此,《管子·内业》不仅是中国古代哲...  相似文献   

16.
《玉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楷书为主体的古代字典,并几经修订,流传至今。原本《玉篇》大部分已经亡佚,所剩的只有残卷。在原本《玉篇》残卷中,重文数量不少。从字形上看,可以将原本《玉篇》残卷重文之间的关系划分成三类:异体关系、假借关系、同义换读关系。  相似文献   

17.
《汉代镜铭集录》收录了汉代1981面铜镜铭文,近两千五百篇,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汉代镜铭概貌。汉代镜铭在语言上明显继承了《诗经》、《楚辞》等先秦文学的艺术手法,且与同一时期的汉代其他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汉代镜铭亦有其鲜明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整齐简短的句式、古朴通俗的语言、广用修辞的韵文、真挚情感的抒发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杨东纯,又叫杨人杞,湖南醴陵县人.解放后广西大学的第一任校长.杨东纯同志作为李大钊的学生,从青年时代起就积极追求真理,热心革命工作,努力钻研理论,勤于著书立说.他先后在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香港达德学院、广西师范专科学校、广西地方建设干部学校等学校担任教授和领导工作。30年代初,他在上海出版了《中国文化史纲》和《中国科术史纲》等专著,并翻译出版了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和摩尔根的《古代社会》等著作;40年代初,他在广西地方建设干部学校任教育长  相似文献   

19.
金鉴 《北京纪事》2016,(11):109-111
中贸盛佳拍卖行几经周折,以超人的胆略战胜国际诸多拍卖行,将北宋四大书家之一米芾的《研山铭》手卷请回北京,此举赢得了国家文物界的一致赞赏与喝彩!最终得知米芾的《研山铭》被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以2999万元竞得,国之重宝回归祖国,令人欣慰.  相似文献   

20.
由于有明确的纪年和丰富、完整的出土物,法王塔地宫已经成为研究地宫形制变化的新标尺:它所发现的舍利瘗埋制度填补了佛教舍利瘗埋制度史的一段空白;它的地宫封护方法在我国地宫发展史上价值不菲;地宫中发现的隋《舍利塔下铭》是目前第一方有科学记录的隋仁寿元年《舍利塔下铭》,它和它背面的唐开元刻文在古代石刻及天宫、地宫制度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