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海盐腔的起源及在南戏发展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南戏起源和发展的大背景下,对有关海盐腔的创始人或腔调来源的重要史料作了认真的分析。认为现存史料关于海盐腔来源最重要的两条表述——元代姚桐寿《乐郊私语》和明代李日华《紫桃轩杂缀》涉及的唱曲方式,仅是宋元文人词唱或乐府曲唱方式,是一种文人"雅唱";而南戏的起源是民间的"俚唱"或"俗唱"。海盐腔是两者融合的产物。它是在明代民间戏曲蓬勃发展过程中,文人濡染、参与和推动南戏改革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莆仙戏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至今仍保留着不少宋元南戏的珍贵遗响,其传统艺术价值不可估量.本文通过对莆仙戏艺术价值及发展现状的探析与思考,期望引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对莆仙戏曲音乐的关注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宋元南戏最初来自民间,其曲词、念白广泛吸收了当时社会通行的成语、谚语及格言、警语等,不仅有力增强了戏曲舞台表演效果,更向基层民众巧妙传授了切于实用的生活伦理,有效发挥了戏曲社会教化的功能。宋元四大南戏《荆》、《刘》、《拜》、《杀》频繁引用民间谚语、格言的现象颇具代表性。南戏中这些通俗且警拔的语句又见于宋元以来的一些道德教育读物如《名贤集》、《增广贤文》、《事林广记》等。对照考察宋元南戏中谚语、格言与《增广贤文》等读物内容相同相近情况,可以从一个独特角度梳理、归结出宋元民间社会所推重的一些生活伦理价值,进而探讨民间生活伦理与戏文创作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4.
宋元南戏剧本流传于世者甚少,给今人的研究造成极大的不便。然而,在被誉为“宋元南戏活化石”的福建古老剧种莆仙戏中,却完整地保留了一批佚失已久的南戏剧目。比如《王魁》、《刘锡》、《陈光蕊》等剧目,与早期南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是研究南戏十分宝贵的资料。通过对其考察与辨析,将为南戏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材料,也可为南戏研究开拓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年逾八十高龄的赵景深先生以对古代戏曲的深刻研究与显著成绩闻名中外.从1933年接受郑振铎先生的影响,把精力和时间从创作、翻译与民间文学的开掘转移到戏曲方面以来,他五十年如一日有计划地就宋元南戏、北曲杂剧、明清传奇直到近代民间广泛流传的花部诸腔,进行细致的探索,先后写出了《宋元戏文本事》(1935)、《元人杂剧勾沉》(1953)、《元明南戏考略》(1958)、《曲论初探》(1980)及《读曲随笔》(1936)、《小说戏曲新考》  相似文献   

6.
本院中文系词曲研究室《曲苑》编辑部编《曲苑》第二辑已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该刊为面向全国的戏曲史、曲艺史研究丛刊。本辑所收国内学者的论文,共28篇,26万字。如陈美林《关于李玉的生年问题》、徐扶明《鸣风记非王世贞作》、叶长海《孟称舜的戏曲批评》、陈多《一部罕见的古典戏曲悲剧论著》、陈晓鲁《戏曲舞台时空形式在关汉卿杂剧中的最初表现》、翁敏华《宋元南戏音乐歌唱三题》、许金榜《元杂剧的科诨滑稽》等,都在各自的研究范围内有所突破。以大量的篇幅刊登可供研究者参考的资料,也是该刊的突出特  相似文献   

7.
戏剧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在中国受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还是近代以来的事。1915年,著名学者王国维先生发表了他在戏曲研究中带有总结性的巨著《宋元戏曲考》,从此揭开了我国古代戏剧史研究的序幕。之后四、五十年中,各种戏剧史专著陆续问世,其中以日本学者青木正儿的《中国近世戏曲史》(1936年)、周贻白的《中国戏剧史》(1940年)和任半塘的《唐戏弄》(1958年)最为学界瞩目。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是我国戏剧史研究的“开山之作刀。它在“古人未尝为此学”的情况下,对古剧资料的发掘、整理和  相似文献   

8.
《鸣凤记》是一部有特色、有创新、有成就的剧作,在明、清戏曲史上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国内外有关中国戏曲史和文学史的著作,都有专门章节论述《鸣凤记》。遗憾的是,关于这部传奇的几个重要问题。迄今仍然或以误传误,或存疑不论,或众说纷云。因而,就有关《鸣凤记》的几个看法有分岐的问题进行讨论,对于这部名著,以至戏曲史和文学史的深入研究,是至关重要的。笔者草写本文,意在抛砖引玉,错误、疏漏在所难免,渴望得到研治戏曲的专家和同志的批评、指教。  相似文献   

9.
宋元南戏完整的留存下来的极少,《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为我们窥视南戏的状况,提供了第一手文献资料。其作品出自书会才人之手,表现了城市中下层人民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当为中国戏曲史翻开了光辉首页的元杂剧逐渐盛极而衰的时候,高则诚(1305—1368以后)随即接过戏曲文学的大纛,继续把中国戏曲的发展推向前进。他的里程碑式的鸿篇巨制《琵琶记》,成了风靡当时的《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四大南戏”的卫冕之作,被尊为“南戏之祖”;而它在宋元南戏基础上提高创新并更加完备成熟的剧本创作体制,则一直被尔后明清传奇剧创作奉为绳尺,几百年间沿袭运用,基本上没有太大的突破。与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明代戏曲选本《群音类选》所收录的一部分孤佚剧曲的梳理与考释,援用"改编过渡本"这一概念对宋元南戏、元明杂剧到明清传奇之间的演变轨迹进行探索,可以揭示出元明戏曲发展史中的一些"改编过渡本"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关于宋元南戏产生的年代,目前尚无统一的看法。人们判断南戏产生时间的依据,主要是以下两条资料:一条是明代祝允明在《猥谈》中记的,他说: 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谓之“温州杂剧”。予见旧牒,其时有赵闳夫 榜禁,颇述名目,如《赵贞女蔡二郎》等,亦不甚多。另一条是明代徐渭在《南词叙录》中记的,他说: 南戏始于宋光宗朝,永嘉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二种实首之。……或云 宣和间已滥觞,其盛行则自南渡。  相似文献   

13.
应香港中文大学的邀请,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师王熙梅,彭飞、邓牛顿等三人于八四年十一月二十日起在香港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学术访问。三位学者在中大分别作了题为《美学研究的对象》、《近年来国内宋元南戏研究的新成果》、《萧红研究近况》的学术演讲。彭飞参加了香港举办的“中国戏曲电影展”的活动,並在揭幕式上发了言。邓牛顿在香港学者  相似文献   

14.
钱南扬教授是中国南戏学的专家,他的《戏文概论》是中国戏曲史上继明徐渭的《南词叙录》后第一本关于宋元戏文的概论性著作,八四年获全国优秀戏剧理论著作奖。《戏文概论》开宗明义,先为题目正名。钱先  相似文献   

15.
《宋元戏曲史》是中国近代大学者王国维的巨作,原名曰《宋元戏曲考》,商务印书馆在出单行本时方改为此名。此书在我国近代学术史上价值甚高,现试作评论。日本学者狩野直喜把《宋元戏曲史》看成是王国维“业余的著述”,未免对它重视不足。王国维因受叔本华、尼采之影响,一直将“破坏旧文化而创造新文化”,开拓新的学术领域为己任。他在《静安文集续编·自序二》中云:  相似文献   

16.
宋元南戏为最早成熟的戏曲样式之一,是中国古代戏曲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其宏大的结构、丰富的内容以及别具情趣的表演艺术,完善着古代戏曲的形态,至今仍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南戏大概产生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其发源地是宋时两浙路所辖的温州一带。那么,南戏为何产生于东南沿海一带?它的产生与当地其时的人口结构、交通物流究竟有何联系?从这两个角度,探讨南戏形成的原因及文化内蕴,无疑是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7.
南戏的发展过程,一直是古典戏曲研究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永乐大典戏文三种》进行考察,认为《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分别代表南戏发展的三个阶段。早期南戏具有明显的宋杂剧特征。南戏的发展过程,就是它在与元杂剧的交流中,努力发挥自身的优越性,吸收元杂剧的长处,削弱宋杂剧的影响,从而使自已在体制形式和文学水平上不断提高和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张协状元》作为现存最早的南戏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宋元时期的语言面貌,是研究宋元语言的第一手资料。选取《张协状元》中的数例近代口语词,溯源讨流,描写它们在近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以此体现出《张协状元》在近代汉语语料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戏曲题材的发展,就其主流来看,大致走过了一条从宋元南戏的演人,到元杂剧的借鬼演人,再到明清传奇的演人之嬗变道路,三者相比,宋元南戏多从愿望和伦理的角度对社会邪恶进行批判,明清传奇多从现实和政治的角度对朝廷腐败进行揭露;元杂剧关注下层社会的清平和人民的命运,明清传奇关注上层社会的清平和朝廷的命运。三者对社会的批判精神是一致的,体现了古代戏曲创作中现实主义精神的不断演变、发展和成熟。  相似文献   

20.
一、《太和正音谱》一弊 中国的戏剧,从宋元杂剧开始,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悲、喜剧作家,如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郑廷玉、白仁甫、纪君祥、汤显祖、洪升、孔尚任等。其中,关汉卿的悲剧乃“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的巨著(王国维语)。在戏剧理论和史料的研究方面,从第一部戏剧研究专著——元钟嗣成的《录鬼簿》开始,续有徐渭、王骥德、李渔、焦循等人的重要著述,到了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则对中国戏曲的成果和发展在理论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中国的古典戏曲,不论在作品上或是在研究著作上,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