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汉代以来,庄子学说一直归属于道家门下;庄学是老学的继承者,是以"老学"为理论抽象的道家学派的代表,业已成为一种固定的认知模式。但是,若将《庄子》内七篇和《老子》两个文本进行分析、比较,则可以看到,庄学与老学的相同之处仅仅表现在一个共同的起点——原始的"道"概念,而其学说的宗旨和目的却十分不同。在判断一种学说的性质和归属时,我们应该以学说的宗旨和目的作为基本的权重指标,而非其立论的起点。基于这一原则,庄学是一个独立于老学之外、自成一家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拙著《庄子复原本注译》的五十二篇“题解”和“辨析”选要的第四部分。文章体例形式同选要一《庄周所撰(庄子)内七篇题解及辨析》。本文主要辨析庄门弟子所撰外篇四,文风义理异于庄撰内篇和蔺魏所撰外篇,庄学传统疑难,以及郭象篡改反注的关键部分。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篇以众生为教育对象的哲学篇章,《庄子》中包含了道家至深的教育智慧。沿着《庄子》对“大宗师”的界定所引申出来的路向,《庄子》的“师道”哲学分别于“道之维”和“人之维”开显出来。道之维“以道为师”,将抽象之“道”作为终极的人格化“宗师”而学习和效法,强调顺化无为,任生命个体率性生长,反对来自世俗矫伪的异化,追求教育的生命本旨以及天人合一的智慧境界。人之维则通过作为教师的非众生相的出场,体现道家异于常俗的“为师之道”,也就是“师德”:方法上的以退为进,无为而为;人格德行上的德充于内,形忘于外;风格上的“真人”特质与趋向。就其关系而言“人之维”师德哲学实为“道之维”师道哲学的贯注、开显和落实。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拙著《庄子复原本注译》的五十二篇"题解"和"辨析"选要的第五部分。文章体例形式同选要一《庄周所撰〈庄子〉内七篇题解及辨析》。本文主要辨析刘安新增外篇六的特殊政治意图,文风义理异于魏牟版初始本,庄学传统疑难,以及郭象篡改反注的关键部分。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拙著《庄子复原本注译》的五十二篇“题解”及“辨析”选要的第二部分。文章体例形式同选要一《庄周所撰(庄子)内七篇题解及辨析》。本文主要辨析庄子弟子蔺且所撰外篇五挟发的内七篇范式范型、内七篇重要义理,非庄所撰硬证,庄学传统疑难,以及郭象篡改反注的关键部分。  相似文献   

6.
论庄子的自由观——庄子《逍遥游》的哲学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哲学的角度对庄子<逍遥游>的价值和意叉进行新的阐释可知,老子之"道"与庄子之"道"具有根本的差别,老子之"道"是一个处于"无"、"有"之间的混沌整体,而庄子之"道"则是一个在想象中万物并呈的现象整体.庄子以其之"道"提出了人的精神自由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区分了精神世界的心灵自由和物质世界的行为自由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绝对自由及相对自由,提出了人的四种不同的精神境界.与此同时,庄子在<逍遥游>中还广泛地涉及了自由的人生价值观念与政治功利性的人生价值观念、精神世界的真实性与物质世界的真实性、事物的精神价值与实用价值等一系列哲学命题,构筑起内涵丰富的精神自由的观念,并成为其整个人生哲学体系的思想基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拙著《庄子复原本注译》的五十二篇“题解”和“辨析”选要的第六部分。文章体例形式同选要一《庄周所撰(庄子)内七篇题解及辨析乳本文主要辨析刘安新增的杂篇十四、解说三,文风义理异于魏牟版初始本,庄学传统疑难,以及郭象篡改反注的关键部分。  相似文献   

8.
张高兰 《阴山学刊》2002,15(2):71-72
"自然无为"是道家的基本思想,<老子>与<庄子>中虽都讲"自然无为",但却在大体一致之中表现出了差异,分析这种差异,有助于我们更精确地把握道家"自然无为"这一思想,也更能体会<老子>、<庄子>的思想特色,以及从<老子>到<庄子>的思想演变.  相似文献   

9.
简论庄子哲学话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老子学说的推进者,庄子的哲学思考也围绕着道这个核心范畴展开,涵盖宇宙、人生、社会三个论域。庄子哲学的第一个话题是宇宙,强调道与万物同在。第二个话题是人生,主张做人以道为归依,批评以我观物的世俗之见。第三个话题则是社会,把老子以道救世的政治哲学思路,改变为以道应世的人生哲学诉求。  相似文献   

10.
康中乾  侯序 《东岳论丛》2023,(8):70-77+191-192
先秦道家老子和庄子都以“道”为本原。但只有这个“道”本还不行,因为“道”既然是天地万物之存在的本原,它理所当然要体现于天地万物,否则就会干涸窒息。这就涉及“德”的问题。老子讲“朴散则为器”“失道而后德”,庄子讲“道德”,这就是道家的“道—德”形而上学或本体论。认识道家这种“道—德”本体论,对把握和发掘道家的深邃思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关于《逍遥遊》的主旨问题,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逍遥遊》是对道家思想体系的核心———“道”的体认,“《庄子》一书所要阐明的乃是道家之道,而《逍遥遊》正是《庄子》一书宗旨的集中体现”①;第二,《逍遥遊》描绘的是庄子向往的人生境界,是说“一个人当透破功、名、利、禄、权、势、尊、位的束缚,而使精神活动臻于优游自在,无挂无碍的境地”②,是“至人乘天地、御六气以游无穷”③;第三,《逍遥遊》的主旨不是在讨论精神自由,而是在赞美无为而无不为的圣人,“是在讲无为以处世”④。我认为,要弄清《逍遥遊…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内七篇奥义”系列的首篇。为了强使庄学符合儒学,不明“小大之辨”、未窥“庄学四境”的西晋儒生郭象,篡改庄子原文并加以系统曲注,导致旧庄学误以为《逍遥游》充满错简衍文且义理混乱矛盾,又误以为“鲲鹏”“大知”“尧舜”为庄子所褒扬。在复原《逍遥游》原文的基础上,作者无懈可击地抉发了被郭注遮蔽千年的庄学奥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内七篇奥义”系列的首篇。为了强使庄学符合儒学,不明“小大之辨”、未窥“庄学四境”的西晋儒生郭象,篡改庄子原文并加以系统曲注,导致旧庄学误以为《逍遥游》充满错简衍文且义理混乱矛盾,又误以为“鲲鹏”“大知”“尧舜”为庄子所褒扬。在复原《逍遥游》原文的基础上,作者无懈可击地抉发了被郭注遮蔽千年的庄学奥义。  相似文献   

14.
庄子所建构的生命哲学反映了他在"礼崩乐坏"的战国时代对人生的终极意义与价值的思考。庄子学说对老子学说既有所继承,更有所发展。庄子改变了老子对社会政治的一般性关注,而是站在天道的环中,致力于探讨个体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庄子从注重人的个体生命存在出发,将老子对人的生命关怀发展为对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的追求,呈现出一种关注人的精神世界以及精神与身体关系的"生命哲学"之特征,其中洋溢的幸福观今天读来特别令人省思。  相似文献   

15.
《庄子·天下》是中国最早的一篇学术史,颇为学者重视,关于它的作者与学术立场问题甚为重要,但历来争论不绝。对此问题,大致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天下》持儒家立场;一种认为《天下》为庄周或庄子后学所作,因而是道家庄子学派的立场。而实际上,《天下》是黄老学派的著作。它的总序部分所说的内圣外王之道是黄老思想发展的结果,它在评论诸家时所采取的立场也是黄老的。  相似文献   

16.
《庄子》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庄子》“道”的理解不同,对《庄子》哲学属性的理解也就不同。以往学术界对《庄子》“道”助理解,许多人常常用《庄子》有内篇、外篇、杂篇的分篇法作为鉴别标准,从而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有说“道”是宇宙精神,绝对的“道”是高高在上的精神实体;有说“道”是物质实体,是混饨的气,或是精细的微粒,是一切事物的存在的基础。此外还有说“道”是一个抽象“全”的,“道”的本质就是自然的,等等。本文试图打破过去习惯用脏子呐、外、杂篇中某一固定论点,某一种文章风格作为鉴别标准的方法,而把《…  相似文献   

17.
如何在社会生活与人的自然本性间达致和谐,是生命哲学的一大难题,也是当代物质社会的心灵困境。庄子养生思想为这一矛盾的解决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彰显了原始道家智慧。在当代功利主义、消费主义和物质主义大行其道的背景下,其价值更加凸显,是解决人们辛苦困境的一剂良药,看似"圆滑",实是"至道"。在庄子的养生思想中,尊生是其生命本体观,卫生是其生命实践观,达生是其生命境界观。  相似文献   

18.
“北冥有鱼”之鱼貌似偶然却带有必然的普遍意义。事实上,庄子不仅以鱼自比,而且喜欢钓鱼,并对以鱼为业的渔父推崇备至。庄子讲鱼是为了达到讲人的目的,因为他认为鱼与人具有惊人的一致性和可比性。鱼在庄子那里是逍遥自由的象征,人只有像鱼那样相忘于江湖才能达于道而至乐。庄子具有浓郁的动物情结,对鱼的喜爱和关注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鱼以及所有动物在庄子哲学中都是与人一样的主体,具有与人同等的价值。庄子的这一观点不仅改变了动物和人的命运,而且赋予其哲学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话语结构,使《庄子》成为先秦哲学中唯一的寓言体经典。  相似文献   

19.
天人之学是庄学的精要,齐物论是庄学“别为一宗”(王夫之语)的特色。对庄子的天人合一与万物一齐思想之特旨的理解有偏,乃至影响到对他的自然思想的全面认识,这是在庄学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一种尚未被人们重视的现象。本文试图通过对庄子天人观和齐物论的全面论述,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以就教于同仁。一般说来,离开“道”的范畴无以论庄子,这是不错的,但我们这里还要补充说,不借助“天”的范畴,对庄子的精神实质就无法把握。因为在庄子那里,道论的所有内容及其思维方法,全是通过“天”和“天人关系”的范畴来表述的。庄子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20.
"北冥有鱼"之鱼貌似偶然却带有必然的普遍意义.事实上,庄子不仅以鱼自比,而且喜欢钓鱼,并对以鱼为业的渔父推崇备至.庄子讲鱼是为了达到讲人的目的,因为他认为鱼与人具有惊人的一致性和可比性.鱼在庄子那里是逍遥自由的象征,人只有像鱼那样相忘于江湖才能达于道而至乐.庄子具有浓郁的动物情结,对鱼的喜爱和关注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鱼以及所有动物在庄子哲学中都是与人一样的主体,具有与人同等的价值.庄子的这一观点不仅改变了动物和人的命运,而且赋予其哲学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话语结构,使《庄子》成为先秦哲学中唯一的寓言体经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