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死亡是人类生命周期发展的必然结果,死亡发生的原因和后果,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密切,它不仅受个人体质、遗传因素、生活条件等个人因素的影响,还受医疗卫生条件以及死亡偶发事件等社会因素的制约。因此,对死亡水平的分析有助于了解人口的健康状况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水平。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有关福建省人口死亡状况的数据计算得到用于衡量人口死亡水平的两个指标:总死亡率和标准化死亡率。通过对福建省死亡率地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描述和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人口死亡率的区域差异存在但是不显著。闽南地区的厦门、泉州和福州地区凭借其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基础,人口的死亡率控制在较低的水平,而其他区域如南平、龙岩、莆田等地区的人口死亡率则略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福建省死亡人口分布区域差异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18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启动,英国实现腾飞,成为第一个迈入现代工业文明的国家;消费领域,英国出现消费革命,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最早进入消费型社会.现代消费社会的兴起,在于工业革命后巨大物质财富的创造和社会产品的丰盈,长远来看工业化最终导致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社会的到来.然而在工业化初期,尽管物质财富呈爆炸式增长,但遗憾的是英国经济腾飞的成果并没有为全体英国人所共享,尤其是并没有给社会下层工人阶层带来福祉,相反工人阶层陷入了普遍的贫困和人文灾难之中,因此研究工业革命前后工人阶层的生活境遇与消费状况对于我们反思现代性价值观念和消费主义的泛滥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和推动消费社会的健康发展带来镜鉴.  相似文献   

3.
利用189个国家和地区1995—2011年的数据实证检验公共卫生支出规模对一个国家的健康结果(婴儿死亡率和出生时的平均期望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公共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对婴儿死亡率和出生时的平均期望寿命的影响具有门槛效应,门槛值分别位于1.9%和6.62%。分段回归结果显示,公共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低于1.9%时,公共卫生投入对出生时的平均期望寿命没有显著影响,对婴儿死亡率的影响较弱;超过1.9%后,公共卫生投入的规模效应开始体现,对健康结果指标的影响均显著增强;超过6.62%后,公共卫生投入对婴儿死亡率的影响不再显著,对出生时平均期望寿命的弹性系数不再变化,单位边际贡献不再增加。中国当前政府卫生投入规模仍然较低,需要继续增大公共资金投入、降低个人卫生支出比重。  相似文献   

4.
始自19世纪的现代公共卫生,是西方国家运用权力在患者和健康者之间建立起某种形式的边界干预疾病的传播,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和社会失序之目的。20世纪,世界各国先后接受公共卫生,中国亦在其列。本文试图在回顾世界范围内公共卫生史研究状况基础上,厘清目前国际学界在该领域的一些基本认识,进而提出近代中国公共卫生研究可以围绕制度化、职业化和日常生活化趋势展开,处理好现代公共卫生全球化过程中的在地化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公共卫生支出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公共卫生支出规模小,导致居民个人和家庭健康负担沉重,“看病贵”问题突出;公共卫生资源向城市、非贫困人群及大病医疗服务倾斜,导致健康公平性差、人口健康产出水平低。文章在分析我国公共卫生支出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作为卫生领域的主要参与者,政府应该通过扩大公共健康支出规模、调整健康投资方向、加大初级健康投入、对医疗服务提供者进行补偿等方式,减轻居民健康负担、提高公共卫生支出效率、提升民众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我国集体化时期,农民的生活水平并不高,农村的劳动生产率没有本质提高,因而被称为"没有发展的增长"的时期。不过,这一时期,在均平化集体经济和救助型集体保障的推动下,农民的生存条件得到改善,农村人口身体素质得到很大的提升,婴儿死亡率、青少年发育状况、各种疾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指标都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7.
在19世纪末之前,香港殖民政府医疗服务基于其统治策略和财政等因素的考虑,其服务对象主要针对殖民者,尤其是对英帝国统治至关重要的英国士兵,而占人口绝对多数的华人居民的健康则相当不受关注。进入20世纪初以来,伴随着医疗服务的重组与扩展,香港殖民政府开始超越早期殖民医疗服务的狭隘主义倾向,在医疗服务方面承担起越来越多的责任。到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之前,香港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医疗服务网络体系,这一体系主要由医院、医局、流动医局、护理与留产院、产前检查诊所、婴儿福利中心、社会卫生中心和健康中心等医疗机构组成,其地域范围涵盖港岛中心城区、九龙半岛、新界农村以及周边岛屿等地区。  相似文献   

8.
霍乱与19世纪中叶英国开展的公共卫生运动存在密切联系。霍乱疫情推动了英国公共卫生运动的兴起,使英国人意识到霍乱是"社会病"的表现和后果。在查德威克领导下,公共卫生运动把清理城市垃圾、改善下水道、消除霍乱等作为主要目标,在城市卫生状况的改善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因把下水道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又加速了霍乱的传播。  相似文献   

9.
利用台湾地区2000年以来相关的人口资料,对台湾地区人口死亡率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认为近十几年来,台湾地区除95岁以上年龄组外,其他年龄组死亡率持续下降;婴儿死亡率较低;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提高;且具有城乡死亡率及不同性别死亡率差异显著等特点。认为经济、文化教育、医疗水平的提高是人口死亡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荆其诚及其同事开展的研究表明,如果目前中国每个家庭拥有2.5个孩子的状况持续到2000年,我国人口将达13亿,2050年人口将会超过16亿。到那时中国人口中60岁以上的老人将占到人口比例的24%。 荆其诚认为,人口增长的重要原因是平均寿命的提高和婴儿死亡率的降低。人口的平均寿命已从1949年的35岁提高到70岁,而婴儿死亡率据联合国调查已降低到3.2%。少数民族人口从6700多万增加到9100多万,增加了35.52%,也是人口增加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江苏人口发展水平评价研究——基于综合指数评价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结构、人口环境为二级指标,人口密度、婴儿死亡率等为三级指标,构建了江苏人口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评价法,对江苏省13个省辖市的人口发展状况进行评价。运用聚类分析法将13个市的人口发展水平分成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5个类别,并对各个类别的城市进行评析。最后给出江苏除了要发展经济外,政府更应该重视民生、环境、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率、农业生产的应对建议,同时也针对各类别城市提出人口发展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尝试用社会性别分析的方法,对18-19世纪英国社会转型期影响妇女就业地位的社会、文化、制度等因素进行分析,揭示工业化的转型社会是女性就业地位边缘化的成因,为改善我国妇女就业状况提供可借鉴的历史经验.资本主义和父权制相互作用[5],它们共同建构了社会转型时期英国妇女边缘化的就业地位.  相似文献   

13.
影响出版物消费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有三种。一是基本因素:包括文化教育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二是重要因素:包括人口状况与书业状况;三是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对出版物消费的影响虽然不如基本因素和重要因素那样直接、明显,但也决非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4.
法国农村人口在19世纪之前很多都是过着传统的农村社会生活;19世纪开始较多地流动,19世纪上半期主要是季节性流动,季节性流动有很多的原因,也有自己的特点;19世纪中后期农村人口的流动主要表现为长期性迁移,长期性迁移对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柯勒律治是19世纪英国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一位社会批评家.他对知识阶层的构成及责任的论述,尤其能够体现出他对注重物质进步之英国社会的批评和对文化衰微状况的忧虑.  相似文献   

16.
科学识别老年人口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的群体差异是老年化社会公共卫生服务精准化发展的基础。以上海为案例城市,通过625份老年人口的调查问卷,分析了不同性别、年龄、居住状况、社会经济地位、城乡区位、户籍地归属等老年人口定期体检行为的群体差异。研究表明:各类社会经济属性的老年群体在是否进行定期体检、体检的时间间隔以及费用来源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在我国目前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医疗体制改革中,优势社会群体相对得到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与保障。结合社区调研访谈,建议在老年人口免费体检政策方面实行"基于收入评估"或"基于医保待遇评估"的差异化措施,整体提升全社会的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缓解全社会健康不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医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庆林 《南都学坛》2005,25(1):30-33
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医制度,是国民政府在引进国外医疗保障制度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医疗保障制度。其目标在于降低人口的死亡率,抑制传染病流行,降低产妇及婴儿死亡率,增进国民健康。它的产生和发展深受当时社会经济条件、政治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未能发挥应有的功效,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公医制度。但它体现了政府对国民身体健康的重视,推动了中国医疗保健事业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的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是“世界性人口老龄化”的时代 ,中国老年人口是世界老年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庞大的中国老年人群中 ,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我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分析和把握这些差异 ,并对改善我国农村老年人口状况提出合理化建议将有利于提高我国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 ,有利于进一步缩小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差距。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赣闽粤边区,是一个战乱绵延的地区,有关这一时期该地区的人口运动与人口损失尚无准确论述。通过大量地方资料和实地调查材料的比较研究,从参军参战人数、外迁逃亡的难民、社会人口的非正常死亡、避难迁入的人口(难民)等几个方面,可见长期战乱导致该地区社会人口运动的非正常状况。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简·奥斯汀《理智与情感》中两对恋人的浪漫史 ,描述了 19世纪英国的社会状况 ,指出金钱、爱情和婚姻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