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经济法的宪法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市场关系与国家关系的结合产生了市场规制关系,经济法作为国家关系与市场关系结合的法律形式,其对市场规制关系的调整导致了国家经济权力与社会性经济私权的融合增长。社会责任原则是经济法的宪法基础,国家经济权力作为新的公权、社会性经济私权作为新的私权,都是宪法社会责任原则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
学界一般认为经济法源于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国家对经济运行的调节或干预.这一认识值得商榷.通过对西方有关国家经济发展史的考察,可以发现事实上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均采用了各种积极的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由此可以认为经济法源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国家干预经济构成了经济法的一大源头.而在20世纪晚期第三部门兴起、"第三之手"作用于经济领域的过程中又产生了经济法的另一源头.二者均反映了法的社会化趋势.本文亦对我国经济法发展、特别是其中的第三部门问题做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3.
现代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当今世界的私有制和公有制两大经济制度中的经济矛盾,是对劳动价值论的最新发展,她能够指导我们科学地认识当代经济法的体系和特征、确定经济法主体以及以所有权为核心的经济制度、完善我国经济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经济法的使命和现代国家的职能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在现代行政管理中运用经济法的意义、目标、原则、基本内容和可操作性等问题,进而揭示了经济法学与行政管理学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经历了由传统自由主义到现代自由主义的嬗变,现代自由主义思想的崛起,改变了在传统自由主义观念下形成的对个人自由的限度、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国家的作用这三个问题的看法,为经济法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并为经济法理论的构建扫清了思想层面上的障碍,因而成为经济法思想的重要渊源.  相似文献   

6.
经济法的理念与我国的经济法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高涨、国家经济职能不断强化、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的国内外环境下,经济法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提升经济法理念,完善经济法立法既是经济法建设本身的课题,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经济法的理念产生了巨大冲击,直面变革,转换视角应当成为经济法的时代使命。为此,经济法必须以科技为本作为价值取向,完善科技法制,推动科技创新,同时导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完善经济调控法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我国宪法未能得到很好实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宪法文化缺位。一国的宪法文化决定着一国的宪法命运。宪法的实施需要以宪法文化为基础。百年来我国虽制定了一部又一部的宪法,但宪法文化并没有形成,由此可见我国宪法的实施状况不甚理想。中国宪法实施的未来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宪法文化的养成。在大力培育宪法文化、推进宪法实施的过程中,要进一步重视宪法文化的作用及其培育,而不要过分苛求宪法文本的完美。政府和政党要带头养成守宪护宪的风气和习惯,同时每个公民都应当而且可以为宪法文化的形成做出贡献。人们既要充分认识到宪法文化培育的长期性,又要对未来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9.
宏观调控是现代经济法的主要使命,宏观调控法是现代经济法的主体。应当以宏观调控法为中心构建我国现代经济法体系,使之更能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更好地发挥经济法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处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迅猛发展大环境中的现代中国,应当积极推进宪法转型,对提高经济、政治与科技文化竞争力,深化人权保护,进一步作出原则规定,完善传统私法、公法,在更好地保护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和政治权利的同时,弘扬经济法、社会法等现代法,全面系统地确认和保护公民的劳动能力权,最大限度地保障"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曾开展过多次宪政运动,制定过众多宪法或宪法性文件,进行过多种宪政模式的探索和建设,但最后都失败了.从法律文化方面来看,近代中国宪政建设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人治"传统的根深蒂固而"法治"观念的淡薄是观念因素;"民智未开"、"保姆训政"等理论、主张的影响是思想因素;以军权统治为形式的独裁统治是政治因素;宪政模式的频繁更替和脱离实际的选择是体制因素.总结和分析这些制约因素,既有一定现实意义,也有许多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宪法司法化是宪政的基石,中国宪法的司法化无成例可考,通过个案分析的方式,对我国宪法司法化的实践进行了理论剖析;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概括了外国违宪制度的相关类型和发展趋势,据此提出从宪法引用、违宪审查两个方面均应司法化的观点。分析了中国宪法司法化在法理上、制度上的障碍,提出了“法规审查备案室”到“违宪审查委员会”再到“宪法法院”的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宪法司法化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3.
经济法的宪政价值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经济法是如何以维护社会经济总体效益为目的,从经济民主方面,以及从维护根本经济制度等方面体现宪政价值的。在经济法的自由、公平和发展的价值实现,健全和完善经济法制度体系,加强经济执法和完善经济司法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走向司法化是宪法发展的客观趋势。在我国,宪法司法化的障碍主要是认识上存在误区。宪法的法律性决定了宪法可以而且应该司法化。宪法司法化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客观要求,也是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5.
以传统意义上的公法作为法学的研究对象,仅仅在立法政策学的意义上是可行的。对公法问题的研究可以帮助立法机关进行科学的立法规划和建立起系统化的立法体系,但前提是必须以宪法作为立法机关享有立法职权的法律依据,因此,宪法作为根本法,本身是公法的理论和制度前提,它既包括了公法的正当性,又涉及到私法的正当性.基于宪法与公法的不同法律特性,宪法学应当尽量地以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宪法问题为主线,尽量减少宪法学自身的抽象性,避免使宪法学的范畴与公法学的范畴相混淆。  相似文献   

16.
略论宪法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法治的眼光看宪法,它具有区别于其它法律部门的三个特征,即(1)双向制约;(2)自体启动;(3)裁判缺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