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其一生的诗歌创作中,有许许多多关注农耕、忧心农事的悯农之作;在这些作品中,诗人以其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将其所处"安史之乱"前后农夫所遭受的众多天灾、兵祸之苦真实记录下来,并将自己对他们的哀悯、同情与赞许等诸多情感寄寓其中,这与其所继承的重农耕的儒家思想传统密切相关。同时,这一题材的开拓,对后世悯农诗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中唐诗歌的繁荣得益于中唐贬谪诗人的人才辈出,同时受当时政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贬谪诗歌勃然兴起.中文诗歌离不开意象,贬谪诗中的意象处理关系着诗歌解读的成功与否,具有极重要的意义.但凡优秀的贬谪诗,都凝聚着译者在意象处理中的匠心独运,精思巧构.诗歌通过相关的意象在读者的头脑中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从而实现语篇的衔接与连贯.本文以韩礼德的语篇衔接理论为指导,把意象分为自然意象、历史意象、现实意象和审美意象,来探讨意象在诗歌语篇中的衔接与连贯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价值观与人生态度两个方面讨论中唐士人的心理建构,认为中唐政治的巨变与动荡导致士人价值观的失落,而佛教禅宗随缘任运的处世态度直接促成了中唐士人颓唐、放达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4.
音乐是跳跃的符号,是一种极为抽象的声音的艺术,难以捉摸,而舞蹈则是瞬息万变的动态艺术,倘若要用形象化的文字将其表述出来,则需要有较高的乐舞欣赏能力和语言驾驭能力,可以说是一项难度很大的语言艺术。然而,在中唐时期却出炉了一大批描写乐舞的杰作。这些“乐舞诗”的成就不仅在于其具有超人的艺术魅力,更在于这些诗歌中所体现出的丰富...  相似文献   

5.
中唐玄宗末年爆发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而衰,连续不断的社会动荡使诗歌文学发生了变化。自居 易诗歌从美学理论到美学创作都真切地反映了这一变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中兴间气集》所评中唐大历诗人所处的时代与魏晋南北朝有着惊人的相似入手,探讨了大历诗歌向齐梁诗风回归的现象,着重论述了《中兴间气集》和《诗品》在审美趣味、创作方法、评诗宗旨上的共鸣问题,从而证明了《诗品》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8.
晚唐诗人罗隐,创作了大量的讽谕诗.这些诗题材内容丰富,表现方式独特,突破了具有浓厚的传统儒家诗教观念的中唐写实讽谕诗的束缚,并弥补了其不足,推动了中国古代讽谕诗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20年来,尚永亮教授倾力于中唐文学的研究,尤其对中唐元和诗人群体情有独钟,早在1993年即出版了《元和五大诗人与贬谪文学考论》一书,从社会文化、创作心理等层面对元和诗人的心态动机、审美趣味进行了深入的学术剖析。后来又陆续出版了《贬谪文化与贬谪文学》、《唐五代逐臣与贬  相似文献   

10.
正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接受研究,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取得了比较丰厚的成绩,已成为新世纪文学研究领域的一大增长点。但时至今日,文学传播接受研究似乎走到了瓶颈地带,进入了一片盲区,研究理路模式化,研究方法单一化,研究成果同质化。长此以往,不免会让人怀疑文学传播接受研究还有没有出路、有没有意义。文学传播接受研究亟待突破和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