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与作文》2014,(11):18-20
尽管是否存在外星人仍然是个饱受争议的话题。但在生活中。那些信誓旦旦声称自己曾被外星人绑架、甚至曾受邀前往外星人“家园”的人却不在少数。日前.63岁的纽约摄影师史蒂文·赫希对这样的一个人群进行采访。记录他们被绑架的过程。并为他们拍照。  相似文献   

2.
绑架罪法定刑的特殊性,需要在解释学上对之予以适度的限缩。在绑架过程中杀害被绑架人,应当认定为致使被绑架人死亡。在被绑架人死亡伴有轻微暴力的场合,需要区别死亡结果是否为暴力行为所致来具体判断。绑架手段之外的行为导致行为人死亡的,不能认定为致使被绑架人死亡。在故意内容不一致的共同犯罪中,构成其他罪名的共犯行为导致被绑架人死亡的,应当认定为致使被绑架人死亡。致使被绑架人死亡的罪过应仅限于故意。杀害被绑架人,只能是非法控制行为人之后的行为。勒索财物是否得逞不影响行为的定性;对绑架杀人未遂的,需要结合故意杀人未遂的司法认定体系性地理解。  相似文献   

3.
王阳明一生追求“大人”之学,“大人”就是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之人,“大人”之学也是良知之学。“大人”无论在本体论、认识论还是道德论上都有其高明之处。有“大人”就有小人,孔孟的大小之辨是在道术分离的前提下提出的,相对宽容一些;阳明的大小之辨是在道一统前提下展开的,比较严格。阳明的大小之辨在严格的同时还有自我颠覆的倾向,这就使其保持着开放性。最后将揭示“大人”之学隐含的四个陷阱:没有良好制度保证的良知“大人”,将是空中楼阁;良知心学不是现代自由主义,不能带来现代的自由平等;对良知“大人”的不当追求可能导致道德绑架;大小之对立会人为地制造分裂和敌对。  相似文献   

4.
白明 《北京纪事》2009,(11):56-58
我写过一本小书——《片面之瓷》。不承想,这本书被一位“高手”看到了。这位“高手”人称“老D”,久居京师的中州人氏,既是个制瓷高手,也是个“作旧”高手。您看,我就不说他是“造假”高手,因为人家老D一开始就明说了,他手里鼓捣的玩意儿是假的!  相似文献   

5.
陈鲁民 《中华魂》2014,(23):25-26
日前,广东省纪委书记黄先耀在第13期领导干部“三纪”培训班讲话时告诫参训的300余名“一把手”:“不作死就不会死”,同时,又叮嘱大家,酒肉朋友千万不能乱交,交了就要被“绑架”;有所图谋的饭千万不能吃,吃了就“嘴短”;对自称有特殊背景或者与高级领导及其亲属有关系的人的话千万不能信,信了就上当;私人会所和高档娱乐消费场所千万不能进,进了就可能掉进“黑洞”;不义之财千万不能收,伸手必被捉;侥幸心理千万不能有,一失足会成千古恨。后被媒体称之为“六个千万”。  相似文献   

6.
时空流转岁月轮回,唯有爱情永恒。世间美好的东西屈指可数,爱情,特别是穿越时空的经典爱情,超脱了时间的禁锢,超脱了生死的界限,总能让我们看到一场纯美的心灵相遇!“放我出去!”桔梗狠狠地捶着大门:“死变态,再不放开我就让你好看!”嘭,嘭,嘭——敲打声加上咒骂,就这样整整闹了近半个小时,然而外面依旧没有任何回应。这一天,正要放学回家的桔梗在路上被骑着机车的不良青年绑架了。那是一个蓄着古怪长发的冰山男人,栗色的皮肤给以强悍的质感,虽  相似文献   

7.
吴晓波 《社区》2009,(26):21-21
1927年10月17日.五条大汉持枪闯进上海一处民宅.绑架了正吃晚饭的张元济.索赎金30万元。一个绑匪看见张元济毛衣上面有一个破洞。就问:“你这么有钱的人也穿破衣服呀?”张元济真的不是有钱人.被绑架后.全家变卖了股票、首饰,仅凑5000元。绑匪的赎金一降再降,6日后只好以1万元放人。  相似文献   

8.
数字密码     
华威探长接到汤生夫人打来的报警电话:汤生先生被绑架了。汤生拥有百万家产,是这个镇上的首富。探长驾车赶到了汤生的乡村别墅,汤生夫人告诉探长“:两小时前我接到一个陌生人的电话,说如果希望汤生继续活着的话,那么必须付给他20万。那是昨天晚上的事。”汤生夫人说“:昨天我到姨妈家去了,今天上午才回家,想不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罪犯没讲过以什么方式交付赎金吗?”探长问。“他只是让我把20万元准备好,什么时候交钱,交到什么地方,他说会再给我打电话的,如果报警的话,汤生的脑袋就跟身子再见了。”汤生太太抽泣着说。探长又询问了汤生…  相似文献   

9.
绑架罪是一种性质非常严重的暴力性犯罪,无论从行为人使用的手段、方法上,还是从规定的刑事责任上看,都是如此。然而,绑架罪犯罪主体的年龄起点是已满16周岁的自然人。那么如果“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人实施绑架行为可否成立绑架罪呢?他们在绑架犯罪中杀害被绑架人的情形,又如何认定呢?  相似文献   

10.
矮个子侦探     
“只要肯干,像我这样矮小的人,也是可以干出成绩的。”世界上最矮的侦探,身高只有1.14米的路西奥·平克曾经这样说过,真可谓人矮志不短。对于26岁的平克来说,侏儒身型并不妨碍他成为一流的侦探,相反,还为他侦破不少案件提供了其他侦探所不曾有的方便。一次,一个富翁担心儿子被绑架,聘请平克做保镖。平克干脆穿起校服,与富翁的儿子一起上学。一天,当他俩离开学校时,突然驶来一辆汽车,跳出了一个大汉,冲向富翁的儿子准备绑架他。平克见状立即带着富翁的儿子跑进一间拥挤的商场,混入人海之中,因此逃脱了绑架。答案又有一回,平克与另一名侦探调…  相似文献   

11.
“为我之物”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但对它的理解在学术界并不一致。多数研究者认为,“为我之物就是被认识了的自在之物”,“‘为我之物’和‘自在之物’相对而言,指被认识了的事物”,或者是“被我们所认识了的东西”。我认为,这些理解都是片面的。也有的理解比较正确,可惜没有做出透彻的阐述。因此,深入地研究“为我之物”概念,给以确切的界说,这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编辑约我写一些关于美的文章,欣然应诺,大有被识恨晚的感觉。因为从小爱美,18岁以前就有“臭美妞”的美称。一直爱了一辈子,如今年过知天命,居然去年被单位评为“最佳着装女性”,同事们偶尔还要赠我“臭美”爱称。可见爱美之深,不可救药!说“美是年轻人的事”,我看大  相似文献   

13.
司法实践中 ,未成年子女与他人恶意串通 ,以“自己被绑架”为借口向父母索要钱财 ,究竟如何认定 ?存在四种意见 ,作者认为构成“敲诈勒索罪” ,并对此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4.
我的妈妈很漂亮。可是,她有个坏毛病,就是老喜欢“吃醋”以前,老师布置关于写人的作文,我总会写爸爸,比如《父母之情》、《“懒”爸爸》……老师给我打个“优”,有时还打个“优+★”,妈妈总是和我一样地高兴,可后来就吃起“醋”来了。  相似文献   

15.
在“深圳法院系统掀起反腐风暴”的新闻中,有一个小标题特别扎眼:“人民满意的好法官”被“双规”。我相信很多人都会不解,一个“人民满意的好法官”,怎么会被“双规”?如果他是个“坏法官”。人民就不会“满意”,既然“人民”已经“满意”,他就没有理由被“双规”。到底是有关部门不该“双规”?还是人民不该“满意”?  相似文献   

16.
王国维的境界说在中国的词学理论史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里从“境界”、“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三个概念出发探讨了境界说,其中“境界”是“境界说”的核心概念,是诗人主观世界与外部客观世界相结合的产物;“有我之境”、“无我之境”则是就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来说的,主要体现在创作主体与对象的审美关系方面。  相似文献   

17.
书名:《世纪之问──来自知识界的声音》编著:李辉应红出版者:大象出版社李辉、应红的访谈集《世纪之问——来自知识界的声音》今年4月份出版(大象出版社),我是6月份看到的。当时的第一感觉是,近来以“世纪”命名的书或丛书太滥了,何必赶这种热闹;再说,“世纪之问”这题目太大了,一本书中能有几个“世纪之问”呢?我曾经阅读某种“大文化散文”,得到一个反面的“经验”:总想从“大”处着眼,往往内容就难免“空”,材料就难免“假”,读起来“水”得很。所以,我很担心《世纪之问》也是一本“水”书。然而,《世纪之问》中的十…  相似文献   

18.
常锐 《小康生活》2005,(3):38-39
有个现象,总让人想不通。我常在一些报刊上看到,一些曾被媒体连篇累牍地报道,被冠之“财富人物”、“企业家”等名号的人,最终因经济犯罪而落网,此后的连续报道中,我们又将看到,一些为之开道的政府官员、银行负责人受到牵连并被查处,他们要为那些犯罪行为付出代价等等。每次看到这些,我心里都止不住的要质疑一下:那些骗子身上耀眼的光环往往是要借助媒体完成的,难道相应媒体就不该承担部分责任吗?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杰出的维新志士谭嗣同,身后被人们称之为“一世之杰,六士之英”,“其志节、学行、思想,为我中国二十世纪开幕第一人”。这除了由于他曾忘我投身维新变法的救国事业,并最终为此献出生命之外,还由于他留下了一部独特的著作《仁学》。本文就《仁学》两个主要方面的内容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影响,说些浅见。  相似文献   

20.
论墨翟的二重化世界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翟哲学存在对立的两个方面.一方面,他以“天鬼之志”“圣王之事”为根据,讲“天去”“明鬼”,被认为是唯心主义验论;讲“兼爱”“尚贤”,被认为“贵兼”(《尔雅·释诂》邢(日内)疏引《尸子·广泽》).另一方面,又以“百姓耳目之实”为来原,以国家刑政、百姓之利为权衡,讲“非命”“履行”,被认为是唯物主义反映论;讲“尚贤”“使能”,被认为“不知壹天下”(《荀子·非十二子》).论者各执一端争论不已.我以为,两个方面对立统一构成墨翟的二重化世界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