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吕秀鹏 《决策探索》2008,(22):87-87
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也是考察各级党委与政府为政之道、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2.
吴国升 《决策导刊》2010,(8):21-22,31
中共重庆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站在践行党的宗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对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全面部署。作为民生工作有较好基础的双桥区,要不断强化“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发展民生幸福是最大的政绩”的理念。坚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  相似文献   

3.
课题组 《决策探索》2008,(20):38-39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是政府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贫困居民,按照保障标准进行差额救助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这项制度是对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也是健伞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河南省从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出发,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全省初步建立起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在天津考察时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让民生政策落地、办好民生实事是树立群众观点、落实群众路线、实现群众利益的具体体现。梁平县运用"三不评估三不实施"方法,以实际行动和具体事实,对保障民生的智慧与能力、改善民生的水平与效能做出了满意回答。  相似文献   

5.
<正>改善民生,是十七大提出的一项伟大战略目标,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治国兴邦的基本方略。从这个意义上说,改善民生的确是一种境界。改善民生是一种人本境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实质上是"民生如天"的人本境  相似文献   

6.
《领导决策信息》2008,(8):28-29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标准将翻番、免费义务教育将覆盖城乡、越来越多的廉租住房将面世……种种迹象表明,在国家财力日益增长的基础上,2008年将是我国改善民生力度更大的一年。刚刚闭幕的各地两会财政报告中有关民生问题的支出内容串联成一张张引人注目的财政保障"民生清单"。  相似文献   

7.
《决策探索》2011,(13):82-82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封建时代有良知的官吏也懂得这个道理,咱共产党的干部更要对百姓负责,高度关注民生,切实改善民生。要辩证地认识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关系发展是硬道理,民生也是硬任务。小平同志曾经强调:“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改善民生不仅不耽误发展,  相似文献   

8.
按社会主义的办法,通过改善民生来发展经济是正道,是走得通的,是科学,要在积德中实现大发展。改善民生,不仅是积德的善举,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这个动力作用丝毫不逊于其它两驾马车。改善民生不是单纯花钱,同时也能挣钱,而且越舍得在民生上花钱,政府就越有钱。——薄熙来  相似文献   

9.
水利与民生息息相关,是民生的基本需求之一。水利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生活质量、生产条件和生态需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推进民生水利建设。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生活条件、生产发展、生态改善等基本的水利需求为重点,突出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切实关注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水利发展成果。具体要突出抓好五项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0.
资讯     
《领导文萃》2012,(9):136-141
吹风保障民生与发展经济相辅相成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强调,保障民生与发展经济相辅相成,发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保障和改善民生也能促进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本住房、基本养老、低保等基本需求方面负有责任,要在经济发展中切实  相似文献   

11.
全面改善民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的民生需求,切实履行本地政府的职能。近几年来,沧浪区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落实到发展经济、造福百姓的具体实践中,走出了一条“注重民生、和谐发展”之路。其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2.
保障民权与改善民生是现代政府的基本责任。任何以改善民生为借口拒绝保障民权的做法,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原因很简单,若改善民生成为恩赐公民的慈善行为,民众只有仰人鼻息,感恩连连,而改善民生的具体措施若不能制度化、程序化与法治化,谁也难以保障改善民生的措施不会被抛弃,不会异化为小部分人谋利的工具。空洞的民权诉求,如果不尊重民众的经验感觉,不伴之以民众利益的切实改进,很难有号召力,更谈不上在实践中推动社会正义了。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生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从执行实践看,它是民生改善依据的政策属性与改善行为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即以价值理性凸显的政绩之向、民生行政行为的规制之向、社会调节机制的公正之向为表征的民生为本执政理念在基层不断得以深化的过程。厘清其中的内在机理,不仅可以从理论上理解民生为本执政理念在基层执政实践中的演化逻辑,而且可以从实践上观照基层民生改善的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社会建设"五所"目标的提出,主要着力于全国范围内改善民生与社会建设的全局,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最低民生标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沿海地区,尤其在"三大经济圈"地区,在总体实现"五所"要求的基础上,地方政府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在教育、分配、医疗、社保、住房等民生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实现社会建设的目标由"五所"到"五有"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李先广 《决策探索》2014,(14):35-36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以后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城镇化的发展成为促进我国经济飞速增长、社会快速变革、民生加快改善的重要内驱力和新的引擎。因此,研究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民生改善之路,对于促进我国民生的改善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并非"市场"所长,是政府应履行的主要职责。要弥补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协调稳定发展,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民生优先发展理念,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充分发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央最近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的新政策新措施,明确提出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展望2009,围绕教育、医疗、社保、就业、住房等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民生热点,从中央到地方传递出的"更大力度改善民生"信号给人们带来更多温暖和信心。  相似文献   

18.
档案的最大价值是满足大多数人的各种需要,档案工作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为社会中大多数人提供他们需要的档案服务,因此民生档案应运而生。它是维护群众利益的原始凭证,是人民群众在利用档案服务时反映其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重要信息资源。当前,做好高校民生档案的管理与服务工作是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在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动力的今天,科技进步的最终目的是什么?笔者以为无非是实现国强民富。也就是说,服务民生、改善民生是科技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民生科技在建设和谐社会中起到的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在治国理政过程中,系统地解答了民生观的基本问题。对于什么是民生,他强调改善民生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和基本职责,是考核和选拔领导干部的重要指标,本质乃是利益问题,基本价值取向在于公平正义,近期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远景目标是实现中国梦;对于怎样保障和改善民生,他强调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是整体工作思路,发展经济是民生之基,改革是动力源泉,法治是根本保障,把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作为切入点,坚持实事求是、持之以恒的原则,大力加强社会建设是直接途径。习近平对民生观基本问题的科学解答,集中反映了其民生观的核心内容与精神实质,给予我们许多深刻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