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素养教育是新时代下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不可或缺部分。"互联网+"环境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对教育方法有了新的突破,同时对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有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本文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网络素养现状,浅析了"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学生网络素养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2.
阅读,是一种通过载于文本的文字领会和感悟意义的个体认知活动。阅读教学则是教与学双方围绕文本开展的教学互动活动,教师通过帮助学生建构认知和阅读的技巧与能力,使学生能自主阅读文本了解其背后所蕴涵的意义,达到吸收知识,交流思想,提高基本语文素养的目的。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有很多,"文本细读"法便是近年  相似文献   

3.
基于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应该是一种主动的、创新的、开放的学习模式,因网络教学不受时间或空间的制约,能够共享广泛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查找信息、重组信息或者创造新信息。可以说网络使教与学变得更有灵活性、动态性、渗透性和更具有智慧挑战性。学生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获取知识,提高创新能力。基于网络,构成网络课堂基本结构,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因此针对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探索一种以培养现代人为目标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将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当前情况下,为了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并且将思政教育延伸到网络领域中去,高校必须要积极建设思政教育的微信公众号,由此来丰富教学内容,增添新的教学形式,并且强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们在这一新的教学形式中有效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教育领域的变革。特别是以线上与线下互融为标志的学习共同体打造掀起了新一轮的教育变革浪潮。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为例,教师与学生积极参与到共同体的打造中,以共同体概念指导教与学系列活动。教师与学生既是共同体的打造者,也是共同体的享用者,而这就是共同体的价值和魅力。本文以课堂共同体的打造为例,探讨立足课堂实际的共同体有效打造策略。深入分析教师在共同体打造中的责任,以期优化共同体打造环境,让共同体服务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真正让师生受益。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创新2.0,互联网凭借开放、平等、互动的特性,深刻变革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在"互联网+"背景下,多媒体技术开始走进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教学形式,创造了更加健康的教学氛围。但与此同时,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也导致了教与学双向过程中的诸多弊端。本文以"互联网+"时代背景为基础,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浅析多媒体技术运用的利好与利坏,以期为广大数学学科教师提供新的思路,采取正确导向,合理运用多媒体,提高数学学科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在德智体美劳上实现全面发展,并且能够在某一方面上实现重大突破。而学生学习的知识主要来源于教师的传授,要想给别人一杯水,首先自己就得有一桶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但是从目前的教学状况来看,教师的专业素养仍然还有待提升,特别是很多农村中小学的教师队伍,在专业素养方面明显落后于城市的中小学。笔者针对这种弊端,以所在的武都区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对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在核心素养下产生的思考,主要讲述数学素养在课堂教学目标中的要求,使教师在课堂上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创设有利于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关键是引发数学思维这四个大方面进行一些尝试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标准对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实际的知识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同时要帮助学生培养和形成数学素养,为学生后续的知识学习打好基础,本文主要结合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展开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网络空间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沟通和生活方式,也是一种多元化的网络交流分享平台。教师的网络学习空间是指老师在互联网背景下进行的教学准备、教学设计、教学管理、教学反思与教学评价等。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学习、教学、管理与交流等教研活动的一种综合应用能力,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网络学习空间的发展,影响着教师教学调控和教师的专业学习等。因此,研究网络学习空间的有效应用显得很重要,对全面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效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有了新的变化,教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也不断的更新方法,随着多媒体计算机的发展教师不再起主导性的作用,学生通过日常的实践进行学习,我国计算机的发展逐步走向成熟化,并且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虚拟的云课堂不断发展,现阶段云课堂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更加的广泛和灵活。现实阶段课堂教学更加趋向于智能化,因此现阶段云课堂在中职生物教学中能够起到带动作用,提高生物教学的实践,让生物教学变得更有效生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2.
网络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学习及自我发展、乃至终身学习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网络信息环境已构成高等教育新的学习环境。在这个学习环境中,教与学之间的互动发生了很大转变,学生的传-受角色也发生了转变。在信息媒介素养教育的课题里,学生具有信息媒介素养教育环境里的受者和传者。学生首先是一个受者。在信息素养教育环境中,他只有首先学习了如何正确使用网络工具,正确认识网络媒介的特性,接受了相关的知识教育之后,才有可能成为传者——传播和论证他的观点。因此,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进行有效的学习,形成单次传播模型和二次传播模型。  相似文献   

13.
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是整个过程中最主要的矛盾。而学生的学习,是这个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学生的学习会限制教师的教学。教师的教学是教与学之间矛盾发展变化的外在原因,学生的学习是这一矛盾发展和变化的内在因素。教师的教学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则且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4.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面临诸多问题,如何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开展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也成为众多教师所关注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研究“互联网+”背景下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面临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对教师开展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随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互联网+"为主的网络时代降临,在新的计算机网络背景下,计算机的基础教学更要以巩固学生计算机基础素养,增强学生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为主,在计算思维导向的教学架构模式下,完成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本文主要针对"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展开分析,论述其改革的过程与重要意义,以期望给计算机教学带来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新课改相关工作逐步开展,社会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作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以及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对于小学教学工作的要求。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培养学生语文交流写作能力的重要工具,同时对于学生人文素养以及文化底蕴的培养都发挥了十分积极的意义。要发挥小学语文这一独特的教学功效,便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并根据实际的教学要求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教育资源,从而为学生人文素养以及审美情趣的培养提供帮助。故以下探究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有效的课堂离不开教师的科学预设,在这样的课堂中师生才能高效的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也要科学预设,精于设计,从而焕发学生的学习内生动力,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益。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实现学生素养的整体提升。且随着平行班分班的推进,在中学化学中,有必要实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予以有针对性的指导,一方面提升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自信,另一方面也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需求,实现学生化学整体素养的提升。本文简单分析中学化学教学设计中应用分层方法的必要性,并结合教学经验总结几点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教师也更加关注学生的素质教育,并且加强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大学美术作为素质教育的关键一环,对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较大的影响。有效的美术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而且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本文将对如何在大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展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积极的利用互联网来进行教学引导,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教学策略。高校领导也要积极的扩充互联网信息的储备,引导教师进行交流和拓展,使教师能够从自身的角度来进行提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当中,还要引入现实当中的新闻事件,使学生能够将知识点及时的与社会相互联系,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理解和掌握。教师也要根据新闻的事件来进行相应的教学引导,使学生能够进行反思和拓展,增强学生的思政学习观念的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