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林世选在《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撰文认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科学发展观本身具有丰富的生态意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指针。科学发展观从哲学高度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社会发展问题的关系及其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将生态文明纳入社会发展范畴,坚持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发展的统一,促进我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方工业文明以来,人类在改造自然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如何建立一种继工业文明之后的新的文明--生态文明,已经引起人类的普遍关注与探讨.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可持续性发展原则和平等公正原则.与此同时,要积极构建人们新的自然价值观、社会价值观,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确立一种兼顾主体与客体、人与环境和谐互补与共同发展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相统一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实践问题,通过对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建设哲学基础的分析,确认科学发展引领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文明的深刻变革,提出应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又好又快的发展,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选择。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根本目的——又好又快发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发展之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发展之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大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5.
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选择。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根本目的——又好又快发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发展之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发展之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大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6.
基于资源、环境和人口三方面问题,分析了我国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内和国际背景,论述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意义,认为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的更高要求;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选择。最后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问题被广泛关注,准确地理解和界定其内涵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通过梳理学术界从不同视角和侧重点阐释的生态文明及生态文明建设内涵,本文提出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及社会和谐共生、协调发展的一种高级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包括自然生态系统、生态经济系统、生态文明制度和生态文明价值观四个层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解决我国目前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恶化、资源枯竭这一矛盾的行动指南,更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取向.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两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因此,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解读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生态文明哲学观的内涵,从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出发,通过科学地解读生态文明的哲学内涵和对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与现实的反思,确认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基础地位,提出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又好又快的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地理环境社会作用的理论和实际作用,都未给予应有的重视。这是导致人们在实践上不能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社会与环境关系,造成资源与环境问题严峻的重要原因。党的十七大报告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并首次写人“生态文明”。这证明地理环境社会作用的原理正是科学发展观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哲学基础。重新认识和评价地理环境的社会作用,研究科学发展观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对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并自觉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