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2014年的调研数据,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大学毕业生不是只关注现阶段的就业质量好坏,而是同时对就业质量有全面长远的评价;收入水平仍是大学毕业生评价就业质量的首要标准;大学毕业生开始更多地关注非收入因素对就业质量的影响;保障性和稳定性是大学毕业生评判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基于此,本文在如何改善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方面对大学毕业生、 企业、 政府给予了相应的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及其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中存在着的信息不对称是当前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为它所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会加大交易成本 ,降低市场效率 ,制约就业市场的发展 ,对毕业生的就业产生破坏性的作用。因此 ,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才能使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2006年的调查数据,研究了大学毕业生就业稳定性的现状和演变趋势,以及导致就业稳定性变迁的原因和问题.研究发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稳定性在不断下降,尤其是2003年以后.1999年开始的高等教育规模扩展改变了大学毕业生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导致了工作转换概率的上升和就业稳定性的下降.另外,以就业率为导向的就业政策也是引致就业不稳定的一个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追求就业率单一目标的就业政策可能会导致大学毕业生首份工作的"误配",频繁的工作转换可以认为是"误配"的纠正和自我价值再发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门垚  何勤英 《人口学刊》2013,35(1):87-96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大量的大学毕业生进入了劳动力市场,这些大学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的表现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针对目前国内关于大学生就业等问题的实证文章较少的现状,文章使用2007年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与能力年度调查数据,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方法研究我国大学毕业生劳动力市场中的同群效应。研究的结果发现,在我国大学毕业生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的同群效应,并证实了这种同群效应一部分可由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知识和能力培养的相互影响所解释。  相似文献   

5.
董海军  伍晗 《西北人口》2009,30(6):77-80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均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全球金融危机与就业压力持续增加的情况下,转变对于隐性就业的认识和评价十分重要。在指出社会对大学生隐性就业的偏见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毕业生隐性就业的现实与积极功能,提出了转变观念、重新认识这种职场选择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阶段验证了1980-2007年大学和中学毕业生人数与我国城镇就业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1980--1994年和1995--2007年阶段,大学毕业生人数与城镇就业之间均呈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中学毕业生人数与就业在第一阶段不相关,在第二阶段呈现出正相关关系,而且中学毕业生增长率提高带来的就业增长率提高幅度远远大于大学毕业生增长率提高带来的结果。因此。建议通过普及12年义务教育的方式扩大中学教育规模,逐渐改变教育结构,为产业结构升级准备人才。  相似文献   

7.
高校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随着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影响的加深,我国经济增长开始放慢,就业岗位需求相对减少。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将越来越多。面对这些情况,理性看待大学生就业难题,调节好大学毕业生的供求;塑造全面的市场就业环境;改革高校教育模式;研究"新政",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念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城乡大学毕业生在工作转换上的差异,一直以来广受关注却缺乏实证考察。研究表明:当前大学毕业生发生工作转换的比例并不高,城乡两类大学毕业生在工作转换上也不存在显著差异。总体而言,人力资本有利于大学毕业生的稳定就业,而工作年限与社会资本则会增加其工作转换的可能性。但更为细致的分析发现,与城镇家庭出生者相比,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的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均呈明显的劣势,且对其工作转换的影响较弱,他们工作转换后的回报也甚微,这意味着城乡差异与资本累积的不平等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9.
吴克明  孙琪娜 《西北人口》2012,33(1):37-40,45
蚁族现象的本质是大学毕业生选择在大城市还是中小城镇就业的问题。从理性人假设的角度来看,"蚁族"现象的原因在于"蚁族"们为了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就业质量等经济收益,和更多的教育收益、消费收益、心理收益和健康收益等非经济收益,从而主动选择在大城市就业的结果。减少"蚁族"现象的思路在于提高大学毕业生收入、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重视发展中小城镇、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中小城镇就业。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大学毕业生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很多高校逐渐把学生就业工作提升到学校教育与发展的突出重要的位置,学生的就业情况直接影响到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在  相似文献   

11.
自扩招政策实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但是伴随而来的毕业生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首先衡量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然后利用全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06)实证分析了大众化进程对高校毕业生的工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毕业生工资优势正逐步缩减。众所周知,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客观需要,因此有必要从各方面着手,保障高等教育质量,改善毕业生就业状况,确保大众化进程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2.
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进行界定,提出利用期望值和实际感知值测算就业满意度的模型,并基于山东省济南市512名大学生问卷调查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及排序模型分别对大学生就业前期望值与就业后实际感知值进行了分析,并由此测算出山东省济南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结果表明,高校毕业生整体满意度不高,其中,满意度最低的就是职业待遇因子、职业发展因子,两者低于高校毕业生整体满意度,而职业稳定因子、职业外部环境因子、职业内部环境因子的满意度高于整体满意度。本文提出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途径,可以从提高毕业生的实际就业感知或降低毕业生就业前期望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利用多个高校的第一手调查资料,从工资水平、就业单位类型和主观满意度等三个方面测量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并把大学生的人力资本分解为学术性人力资本和实践性人力资本,他们的社会资本分解为家庭经济性资本和家庭社会性资本,具体考察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研究发现,大学生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他们工资水平和就业单位类型产生正向作用,但对就业的满意度则呈负面影响;另外,与社会资本相比,人力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更显著,结合大学生就业质量现状,本文也讨论了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4.
个性特征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别采用Logistic分析和Heckman两步法估计了高校毕业生个性特征对就业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从单个变量还是从综合指标看,高校毕业生良好的个性特征对就业机会比率和初始工资都有显著正影响,而被动型个性特征对就业有显著负效应,这可以从雇主的用人需求角度得到解释;同时,估计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良好个性特征可以在大学教育过程中被塑造,因此,高等院校要努力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更加公平的市场分配机制,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就业质量,消除就业歧视应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本文基于福建省五所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数据,运用社会性别理论深入探讨女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劳动力市场依然是以男性体验为规则的领域,以男性为标准的性别文化规范,决定了性别意识对男女大学生就业质量不同的影响强度和向度,也影响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作用路径,进而导致女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低于男大学生。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国外的研究与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晓颖 《西北人口》2010,31(2):61-66
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已经成为近年来我国社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大学生就业难并非中国所特有的现象.国际上很多国家都曾经经历过或现今仍然面临着这一难题。本文选取欧、美、日以及印度等典型国家曾经经历过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进行分析.探究这些国家大学生就业上出现的问题、原因以及在实际的政策操作中所积累的成型的经验。这无疑对我国现阶段大学生就业政策指向的确定、教育体系的改进、就业指导的完善、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等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福建省五所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个体性别意识与女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关系。研究发现,性别分工观念、性别自信及性别权利意识等因素对女大学生就业质量均有重要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同,性别平等意识对男女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呈反向差别。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实质不是就业数量问题,而是就业质量问题。大学生就业与生产效率关系密切,因此文章将技术进步、资本深化和产业升级3个效率变量作为主要研究变量引入大学生就业模型,并对2001~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总体而言,大学生就业比重与技术进步、资本深化及产业升级之间存在着正向关联性;(2)技术进步对大学生就业的拉动效应在时间轴的表现强于省级截面轴;(3)大学生就业对提高资本深化产出效率意义重大,但资本深化拉动大学生就业的实际效果不够显著;(4)产业升级带动大学生就业不能独立于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并且与区域生产效率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张本飞 《西北人口》2006,(4):52-53,57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重,用人单位的就业歧视行为,如学历歧视和院校歧视等也愈演愈烈。经济分析使我们了解到,由于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用人单位将学历和文凭视为市场信号,因而用人单位的学历歧视和院校歧视行为并非盲目的非理性行为,而是符合“经济人”假设的理性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