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福柯打破启蒙运动的神话,本着批判性质询的品格,对启蒙运动的"理性"原则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发现现代社会乃是一个以管制和控制为唯一目标"规训"的社会,规训的结果是产生服从社会规范、熟练而又驯服的肉体,这种"驯服"是通过一种无所不在的"权力"实现的;继尼采喊出"上帝死了"之后,又喊出另一惊世骇俗之语:"主体"消失了,"人"已死亡了。这一系列极富原创性的思考均与福柯对考古学与谱系学研究方式与方法的成熟运用密切相关。同时更为重要的是,福柯从未与现实生活达成和解,他对疯癫与文明的考察和对现代传媒的批判充分表明了他对现存世界的永不停息的批判。  相似文献   

2.
权力问题是贯穿福柯思想的核心问题。传统权力理论未能正确理解权力关系与支配关系,导致将权力视为占有之物,将权力分析局限在政治与法律系统内,习惯从宏大性、否定性、压抑性上来理解权力,特别是传统权力理论始终未能将权力从行为关系扩展到整个社会的复杂关系网络,未能将权力看作是活生生的多种"力量"的竞争消长过程。福柯通过一种"微观物理学"的权力机制拆散、肢解、分割、打碎、解构和冲毁了传统权力理论,揭下了权力神秘的面纱,让我们得以窥视权力真实的面孔。在福柯那里,权力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权力如何实施和运作;权力关系是一张复杂的、多元的力量关系图,是动态、循环的技术与策略。权力无处不在,不是因为它有特权能把每件事强置在它那无敌的统整之下,而是因为它无时无刻,在每一点上以及点与点之间的每一个关系上被生产出来。  相似文献   

3.
4.
长期以来,传统权力理论主要以政治领域内的国家权力为主要关注点,形成传统权力观在政治领域内的单极延伸。福柯通过对权力的微观分析,结合现代社会权力的特征,向人们展开了一种崭新的社会权力视角。福柯关于权力问题的研究对当代权力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福柯是后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知识和权力的关系,他认为现代社会中的知识与权力之关系既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历史中形成的。在福柯看来,现代社会实际上是一个规训型社会,规训可能出现在学校、监狱、管教所、医院、工厂等多种制度中,而判断行为是否合乎规范的"法官"存在于整个社会,比如教师、医生等。本文通过阐释知识权力理论,重点分析规训型权利在学校中的运用,并在此基础上浅析知识权力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福柯的微观权力理论以其独特视角和方法,通过对知识、理性等的考古学研究以及对刑罚、疯癫、性等文化边缘现象的分析,展开了对权力和知识关系的深入思考。这种对权力和知识关系的思考及其微观权力理论,事实上成为一种科学知识的政治学分析。  相似文献   

7.
福柯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社会理论空间转向的干将之一,空间在福柯的思想世界中具有统领作用。福柯颠覆了历时性空间观和时间占据主流的历史观,用知识考古学的方法还原空间化的历史,福柯空间思想的主旨在于从权力的战略和战术出发,对话语的形成和知识的谱系进行追溯,对疾病和身体与空间的关系进行还原,以及考察对建筑和领土等空间形式的建构、移植、分配、分界和控制。  相似文献   

8.
福柯的知识观揭示出古典知识体系中的不公正与不平等关系、知识的话语性与权力关系,批判了古典知识体系的真理观与科学性,形成自己特有的考古学与系谱学的分析模式,建构了自己的话语和权力知识体系,为知识学研究开辟了新的理论方向。  相似文献   

9.
不同于传统的主体论,福柯坚持彻底地消除理性主体的立场。他紧紧抓住近代美学将审美主体外位化的弊端,认定康德美学的审美主体背后是知识——权力的运作,知识和权力之间存在着共生的关系;根本没有实在性、一致性和普遍性的审美主体,所谓审美主体只是由理性构造出来的形而上学的作者主体的代名词。他通过对权力构造审美主体这一秘密的揭示,来解构理性主义预设的作者主体,解放自我的开放性、非理性、异质多样性和多元性。这就味着福柯美学对"主体"这一近代以来所建构的形而上的概念的消解。  相似文献   

10.
福柯的生存美学的基本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概念,生存美学虽然是福柯在晚期才正式提出,但它是福柯长期进行知识考古学、权力和道德系谱学研究的必然成果,同时也是他个人生活、思想创造和著述实践的指导原则。生存美学的核心概念“关怀自身”,体现了福柯一贯的做人原则,也集中表现了审美生存的重心,在于自身不断摆脱传统主体性的约束,实现自身审美超越的愉悦快感。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为1965年法国国家教学文献中心组织的哲学电视访谈录系列中的一篇。阿兰.巴迪欧与米歇尔.福柯探讨了有关哲学教学,心理学的界定,无意识概念的发现对心理学的影响,以及哲学与心理学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米歇尔.福柯于1984年撰写的两篇关于启蒙的文章,是他一生思想探索的延续和总结。他从话语理论出发,结合自己多年来在疯癫、精神病学、人文科学史、监禁、性史等方面的研究,对启蒙和现代性提出了卓有见地的批判。他思考启蒙和现代性问题的视角与方法,对我们反思现代性的合法化危机乃至于现代性的重建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福柯在其后期的访谈和文章中不断说到自己一生的研究主题是主体,而权力关系、真理游戏等都是用来分析主体的有效策略。但福柯的主体研究既不是建构主体,也不是解构主体,而是在批判性反思的意义上询问主体的代价,考察主体之为“主体”的合理化历史形式。这一点使得福柯在与法兰克福学派遭遇之后觉得,尽管自己是从权力和事件化(événementialisation)等方式介入主体批判的,但自己的研究以及法国的科学史批判传统与该学派对启蒙理性“主体”的批判工作是相似的。文章意在从主体的角度说明福柯对自己著作的定位、福柯与法国科学史批判学者和法兰克福学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德勒兹与福柯早有交往,并受到福柯的提携与帮助颇多,而德勒兹对福柯在很多时候也言听计从,尤其在他们交往的早期。尽管到后来,二人在哲学观念上和政治行动中仍然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但他们之间的分歧也愈来愈明显,以至不可调和。他们在见解和立场上互不相让,各自坚守,但又彼此尊重,保持了友谊。  相似文献   

15.
长时间定义了现代性的统一社会正在分崩离析。社团分散,体制衰弱,意识形态崩溃,不可逆转的重大历史变局正在欧洲发生。而后现代性日益壮大,丰繁形式的社会性已经萌芽,世界的复魅开始发生。人们从一神论、基督教、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进步主义等整体性学说中松绑,开始获取新的经验并转向伦理的多样性。借助技术的革命,部落主义与游牧主义重获形式,充分展现出一种理性活力论。在这样的后现代性中,新的社会能量更加基于对世界的沉思,人们不再尝试用概念去理解和拘束涌现的事物,而只是陪伴与观察。社会学家应当对这样的变化做方法的研究,因为感情和感觉取代了理智的理想;亦应重视有机思想,因为它们从自身内部萌芽和发展。简言之,感情的逻辑将接替同一性的逻辑。不同于现代性主要采用分析或分类的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后现代性采用形式的方法,其中包括建立了社会现象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世界的除魅已无可避免地要为当前社会价值的新变让位,而人们也必将从世界的复魅中获得更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路易·阿尔都塞是20世纪法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福柯是20世纪法国极富传奇色彩与反叛性的思想家,生活于同一世纪的二人相识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而后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二人的理论道路虽然大相径庭,但二人思想之间仍然存在着重要的联系,阿尔都塞和福柯思想之间有着较多的相通之处。论文试图从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分析与福柯的权力分析等方面阐述阿尔都塞与福柯思想之间的联系。阿尔都塞作为福柯的老师,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思想上都对福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无论是阿尔都塞对于意识形态、主体、难题性(总问题)的研究,还是福柯对于权力、主体、知识型的研究,都可以看到二人之间的确存有许多值得重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前期的福柯对现代性施以猛烈的批判和攻击,后期的福柯则发掘出古希腊人的生存美学。倡导以“关心自己”替代“认识自己”,福柯在其生存关学中挖掉了西方哲学的核心范式,拓开了一条异质性的思想路径:从传统哲学中退出来,返回到一种更为原初的美学中去。  相似文献   

18.
罗明坚是最早获准进入中国内陆传教的耶稣会士,他在西学东传与中学西传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是西方传教士汉学的奠基人。他译述并出版了《祖传天主十诫》与《天主圣教实录》,并与利玛窦合编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本《葡汉词典》,还独立将《三字经》与《大学》等中国古典文献译成拉丁文,并且绘编了西方第一本专门的中国地图集。  相似文献   

19.
论米歇·昂利的生命现象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歇·昂利在发展新的生命现象学的过程中,改造了胡塞尔以意向性为基础的现象学,强调现象学不能把现象当成研究对象,而是要在生命本身中探索作为现象呈现的本体论基础的纯粹显现,深入探索双重地发生于人的肉体和精神内部的最原始显现的自我现象化过程,集中揭示内在性、超越性及其在生命现象中的呈现原过程,建构一个新型的资料现象学和非意向性的现象学。  相似文献   

20.
身份作为一种标示的定义 ,它不是由血缘组成的 ,而是社会和文化的结果。我们生存在一个多元的社会背景下 ,面对的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空间。但正是因为这种多元和可能性使我们自身所处的位置变得模糊而不明确 ,个体身份被分裂成无依据的碎片 ,晃动不定。那么 ,如何弥合自我碎裂的身份 ,获得完整意义上的生存 ,是摆在我们每一个个体面前的一道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