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主体接受的角度,简要分析了电视剧本<上海王>对原著--虹影的同名小说<上海王>的颠覆及其根源.从改变剧情设置、让性爱变成情爱、让阴柔变成阳刚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认为这种颠覆是基于观众的接受心理--以男权主义为话语权的普遍心理.  相似文献   

2.
关于新闻价值主体的构成与认定这一问题,学界一直以来对此存在一个理论缺陷,即完全忽略了把社会共同体作为新闻价值的主体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这一直影响着新闻业务的变革和新闻理论的创新。从哲学和新闻学理论分析得知,新闻价值除了拥有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这两个主体之外,它还存在第三个价值主体--社会。它既不从属于传播主体,也不从属于接受主体,而是一个与前二者相平行且独立存在的价值主体。这种新闻价值社会主体的认定一方面可以直接促使我们在新闻报道中把新闻价值深化到了社会价值的层面,把新闻当作促进社会发展的一种信息力量,突显新闻的社会性和社会价值,为社会的发展和完善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资源;另一方面从理论上揭示了新闻与社会和国家发展之间存在的一种主客体间的价值关系,这可以为新闻社会学和发展新闻学的构建和完善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接受美学在内地的转述译介和话语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受美学在内地三十年的传播历程,经历着转译、转述评介,再到结合传统诗学资源,进行本土化再造的演化过程。然而汉语知识界对接受美学的接受,也体现着选择性的疏离,即存在着重视批评实践而轻原理研究,关注前期论述忽略后期修正,缺乏对其主体间性内核的正面论述等问题。而发掘并吸收其主体间性诗学思想,有助于促进中国现代美学进行主体间性转型。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近期播放的感官体验、怀旧觅爱、性爱抉择三类电视文学作品 ,从创作、接受的观念变化与文学价值的关系中论述文学主体意识缺失、确认、超越对文学价值的影响 ,认为文学价值的高低取决于文学主体意识的自觉程度 ,后者极大影响着民族文化心理的重新构建 ,文学主体意识自觉程度越强、自我重建的层次越高 ,对民族文化心理的重新构建的助推力就越大。  相似文献   

5.
任何一种发展观都有自己的发展主体问题,发展观主体的界定决定着一种发展观的本质。科学发展观改变了传统发展观的思维模式,把发展的主体赋予了人。首先,人是科学发展的目的,发展是为了人,是为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其次,科学发展观尊重人的创造性,用人自身的发展来衡量社会经济的发展。再次,人还是发展的动力来源,是科学发展观的动力主体。最后,人在实践中的行为和决断决定着发展,人在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人也要为发展的走向和后果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6.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同成为各种不同教育思想对话的基础。唤醒学生主体意识,还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一直是教育界的主流声音。然而这种对学生主动学习的美好愿望,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下还只是“星星之火”,在中国成千上万的课堂上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正日复一日地重演着或变相重演着,  相似文献   

7.
孔龙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12):98-99
从家庭的经济背景、文化背景及社会背景三个方面着手,分析当前家庭背景对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影响,认为:教育机会不均的主要根源是社会差异,但家庭经济背景的不同预示着未来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均;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更有意识地教育、引导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并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获得成功;在目前的社会背景下,家庭社会资本可以通过改变居住环境和学习环境来影响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机会。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的创作与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在审美特性和人物塑造方面具有很多相似性.郁达夫对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欣赏与借鉴,在中国现代作家中具有代表性意义,即体现出强烈而鲜明的主体意识:基于中国文化传统,创造性地汲取异国文化影响,形成自己的创作特色.在一个世界文学时代,郁达夫对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这种富有成效的接受,已构成了跨文化交流的一个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9.
茅盾《腐蚀》的命运几起几落,受众对主人公赵惠明的认识也几经改变。在这些改变里,既蕴藏着时代的风云,也显示着研究视域的调整。从人道主义、政治话语以及女性主义这三个视域研究赵惠明,可以发现她在不同的视角中突出着自己作为青年、特务和女人的不同侧面。另外,在这种接受和解读中,日记体的文体选择对于人物呈现与接受也有潜在影响,因而形成的作者和叙述者以及主人公之间,甚而跟外在的社会话语之间、跟普通读者之间的种种张力,也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10.
造成文学变迁的因素很多,其中媒介变革的影响是巨大的.就媒介形态的发展而言,从远古到今天,其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关于这一点,西方不同学者包括中国学者都有各自不同的分类标准.但不论哪一种标准,都可以从其演变过程中透视出媒介变革对文学变迁的影响.首先,文学作用于接受者的体验和感受效果会发生改变;其次,文学创作和传播主体伴随着新媒介的出现会不断改变;再次,文学艺术的社会功能和角色也发生了变异.在当今数字媒介时代,如何看待经典文学的命运,如何促进文学的新生,这仍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理想人格是一个人在人格追求上的奋斗目标,现代社会的理想人格是个性化的自由人格,属于现代社会生活的人格精神是创造。创造性是人成功的完成某种创造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也是创造型人才的重要特征。人格的形成是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创造性是个性化理想人格培养的途径,正是人的创造改变着自然,改变着自己,使自己成为自己的主宰者,成就自己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以来,国内对"新批评"译介,存在着"观念至上"的倾向,即过度强调对其批评理论的译介,严重忽视了其批评实践的价值。这一倾向的后果是,既影响了国内学界对"新批评"的认识,又严重制约了我们对"新批评"的理解、接受和运用。改变"新批评"译介、研究和运用中的"观念至上"倾向,使其真正"中国化",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3.
德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德育的现代化,而我国德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缓慢,根源在于德育接受音的接受效果不佳。为探究其原因,本文从现代性的角度对德育接受主体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对德育接受主体进行人本化、平等化、反思化和内生化构建,以期对提升德育实效性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无论自觉与否,主体辨识都伴随着文学阅读并影响意义把握.阅读策略的演变不能改变这一点.批评性阅读更要求有完整的主体辨识.翻译中的主体辨识成果则直接反映在译文中,对比一些译文片段可以看到由文化差异导致的主体简并如何造成译文与原文的非必然差异.严格的主体辨识应当成为意义把握的客观性基础,文本形式分析应在此深入下去.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必然对传播产生影响。高新科技改变了传播的单向性、广播性和局限性。传媒的变化必然对受众接受信息的时间、消费信息的观念和接受信息的渠道产生影响和改变  相似文献   

16.
东方经验的核心概念有本土化、古典化、中国化,在文学作品中有具体的影响与接受情况.新感觉派和 "身体写作"中的女性形象是接受其影响的突出例子.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是东方经验是怎样被改变和重塑的,以及它的重建的可能性等.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有企业责任管理存在着认识上混乱。国有企业管理应从管理的混乱状况入手分析造成混乱的原因,并提出以有效责任为责权利衡量的标准,建立有效责任管理体系。建立有效责任管理体系,是国有企业责任管理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它将改变以往那种散漫、模糊的管理方式,使责任管理精确化、程序化。  相似文献   

18.
教师继续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因此,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师是继续教育的主体.然而,传统观念的影响和教师继续教育实施的操作习惯,使培训者始终占据着教师继续教育的主体地位.由于他们中的许多人缺乏对教师的学习和发展需求的了解和把握,加上话语霸权,造成他们在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中,缺乏为培训对象服务意识,使继续教育发展受到阻碍.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恢复教师在继续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的意识形态也发生着改变,尤其是人的审美意识逐渐多元化.建筑装饰作为建筑中对审美比较敏感的元素,在"接受美学""通俗美学"和"绿色美学"的影响下,呈现出变异多元、世俗化以及可持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鲁迅接受中的误读与曲解、攻击和辱骂现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接受学角度 ,描述了近 80年鲁迅接受历程中的“误读”现象 ,这是鲁迅接受史中的“另类”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文章从接受主体和对象主体以及时尚 ,时政等诸多方面作了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