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蒂 《社区》2009,(18)
"灰色心理"一词源于美国,美国社会医学专家经调查发现,许多中年人常会出现消沉颓废,郁闷不乐等不良心理状态,这种状态被称为"灰色心理"。"灰色心理"如得不到及时治疗,不但影响工作和生活,还会损害身体健康。人到中年,生  相似文献   

2.
在后现代历史语境,人们沉迷于消费社会的交换价值和符号价值,产生心理的虚假需要,追逐奢侈的欲望和沉醉于知识、商品、名利、权力等现实性对象,主体丧失审美判断力,成为感官与技术的奴隶,导致审美物化的结果.这种历史和心理的双重情境状态诱发“灰色幽默”的诞生.“灰色幽默”丧失对现实的批判和超越的美学功能,滥用想象力和移用庸俗的语言游戏,将粗俗当成朴实、矫情变为艺术、诱惑替代同情,用蓄意布置陷阱当成助人发泄排遣的笑料.于是形成如此的美学逻辑:虚假需要造就灰色幽默,灰色幽默造就低俗的娱乐活动,绘就一幅语言和欲望的狂欢图景.灰色幽默必然使接受心理得不到净化和升华,理想之光被遮蔽,诗性主体和审美活动被迫沉沦  相似文献   

3.
论灰色道德     
“灰色道德”是一种不求善不避恶,抛弃善恶两极,而走中间道路的道德中立观,它把妥协作为价值标准,容易导致人们同情邪恶,反抗美德,因失去道德标准、原则和目标而变得麻木,进而导致一个非理性社会的产生。崇尚选择灰色道德的人,不是不能够选择完全善和完全恶,而是不愿意选择完全善和完全恶。他们在心理上存在一种逃避心理,即追求道德责任的逃避,怕被烙上道德“黑”的污名。  相似文献   

4.
《人生与伴侣》2014,(4):57-57
身体负荷过大时,即使没有出现明显的体力不支和心理崩溃等现象,我们的身体和大脑也会发出多种信号,暗示“真的受够了”。近日,美国“奥普拉生活网”载文,总结了“身体超越极限的6个暗号”。  相似文献   

5.
据福建省福州市政协的一份材料披露,福州现有留守“洋娃娃”近万人,他们出生在美国,是美国公民。而他们的父母侨居美国。父母因为没时间照看孩子等原因,将孩子“快递”回国内,由爷爷奶奶照看。在福州连江县和长乐市,还出现了“洋娃娃镇”、“洋娃娃村”,仅连江县瑁头镇,就有约2200名留守“洋娃娃”。记者调查发现,手持美国绿卡并没有让这些“洋娃娃”变得快乐,他们的心理状况让人担忧,未来也因为一张绿卡变成了未知数。  相似文献   

6.
周波 《社区》2010,(21):9-10
在一些极端事件的背后,往往是失衡的心理状态,譬如郑民生等,虽然依照法医的认定,其在作案时是“完全民事行为责任人”。但同样明显的是,这种极端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心理失衡的直接体现。我们绝非认为所有的心理问题都会导致极端事件的发生,而是说当今的社会生活中.引起心理失衡的因素越来越多,我们常常被某种?精神障碍”困扰——心灵也会“感冒”,了解了这一点,也就不难对付它。  相似文献   

7.
“近”为欣赏心理的第一状态,即“接近”、“靠近”,在美学理论中称之为“审美直觉”,欣赏者只是从外在感受到的美感特征,是笼统和模糊的。“进”即“进入”之意,在“进”的心理状态下,欣赏者在了解了诸如曲式结构等与作品相关的知识后,便会大致掌握乐曲行进的脉搏;“尽”是通过多种多样的手段使欣赏者的思想感情“全部用出”,这在美学理论中称为“审美知觉”。  相似文献   

8.
基于演奏流畅技术归因分析的高师钢琴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米哈伊·柴科金特米哈伊(Mihalyi Csikszentmihalyi)“流畅心理状态”理论,在平时的钢琴教学中,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心理素养,有意识地激发“流畅心理状态”,做到无论在何种场合,都能较充分地发挥自己的钢琴演奏水平,自然、完美地表现音乐,为今后的教师职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音乐审美活动中,始终伴随着主体的情感活动,随着美感的深入而愈加强烈。过后,情感的余波,仍荡漾不已。在音审美活动中,突出地活跃着联想与想象的思维活动。音乐欣赏,对音乐作品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消费”。在音乐审美活动中,始终出现心理距离的心理现象。开始总是主体同客体保持“无距离”的心理状态,进人作品中,达到“物我两忘”,最后总是主体同客体拉开心理距离,以“旁观”的心理态度,审视审美对象。作出中肯的审美评价。  相似文献   

10.
调查表明,大部分上网大学生有过网上交友聊天、浏览黄色信息的经历。互联网黄色信息与不良网页的强烈冲击,不可避免地导致部分大学生性认识出现强调生物性、信奉“性自由”的偏差;恋爱观趋向游戏化、盲目化和庸俗化;心理发育易出现人格障碍。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性教育刻不容缓,而且应汲取美国性健康教育的教训,积极开展生理属性和社会属性相结合的“双效”性教育。  相似文献   

11.
阎真的小说世界出现了一系列“灰色”人物形象,具有祛魅的现实性、强烈的主观色彩、思想上的复调性等审美特质.“灰色”人物在阎真小说中反复出现,不仅有深刻的时代、文化根源,而且反映了作家的孤愤意识.  相似文献   

12.
由于德国历史中长期的小国割据状态导致“市民阶层”出现较晚,发展迟缓。在这种历史环境中德国“市民”阶层形成了多重性和矛盾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1]提出,亚健康是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即在心理上、躯体上出现种种症状,但未检出器质性疾病,从而表现出机体活力与对外界适应能力降低的一种生理状态。而亚健康状态[2]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苏联学者N·布赫曼教授提出,是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也称灰色状态、第三状态、潜病状态等。  相似文献   

14.
大学阶段是个体自我意识急剧增长和趋于完善的重要时期,自我容易出现不协调状态,导致心理障碍.而陕北大学生"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以及"自我的刻板性"状态尤为突出,这种不和谐状态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认知调整,很容易产生自卑感,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因此,要强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其自信心,须从提高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水平入手,采取心理辅导、心理讲座等方式使陕北大学生达到自我和谐的状态.  相似文献   

15.
“眼巴巴”作为ABB式的状态形容词,主要有以下语义:表急切地盼望和急切地看着不如意的事情发生而无可奈何,还可以表示最高心理期待和因客观原因而束手无策。句法位置灵活,可出现在任意位置;可以充当状语、补语以及定语等句法成分,并且常与动词、连词、句末语气词等共现。“眼巴巴”在书面语语境中出现的频率要远高于口语语境,其可以灵活地运用于多种句类,但不能用在表肯定的祈使句中。  相似文献   

16.
组织作为一个集体,是社会关系的集合体,是由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个人组成的,个人的心理状态和自身行为对组织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近年来,组织成员内部不断出现“无所谓”和“差不多”现象,使组织内部人心涣散,整个组织凝聚力下降,效率降低。因此,不能小视组织成员的“无所谓”和“差不多”现象。  相似文献   

17.
现当代戏剧纷繁复杂、昙花一现的各种形式也反映了在“现代性”的“解构”和“重建”的双重取向之间,艺术主体心灵的浮游状态。从艺术的主体心理动因角度,对戏剧艺术的发生、发展及其现代状态进行史论方面的探讨,可见人类主体心理需求是戏剧艺术形态的内在决定力量。  相似文献   

18.
“虚拟人格”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社会心理、伦理现象。由人际竞争和社会压力引起的心理矛盾,由科技发展导致的网络化交流等造成的压抑型和理想型“虚拟人格”,虽然不等于人格分裂,但对个体人格了有正面的积极宣泄等作用外,也有负面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六十岁以上的人,谓之“老年人”。人一旦进入老年人的行列,心理状态往往会发生许多变化。有的老年人心境开始趋向淡泊、宁静,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欲望会逐渐减少;也有的老年人却紧紧抓住人生最后一段宝贵光阴,把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尽情地享受生活。这两种心理状态都会反映在消费行为上。前者,我们把它称之为“传统型消费心理”,也称“满足型消费心理”,后者,我们把它称之为“开放型消费心理”,也称“享受型消费心理”。它们都是老年人特有的两种消费观和消费心理。具有传统型消费心理的老年人,大多数认为自己年纪已大了,人生的…  相似文献   

20.
谈谈计划外生育对象心理状态赵安源吴仁浩一、心理状态笔者认为计划外生育对象心理状态主要有:求子心理。一心想生二胎,尤其是想生个男孩,不然就“断香火”。攀比心理。有人能生二胎,甚至生多胎,我家为何不能生二胎呢?侥幸心理。存有碰碰瞧、试试看的心理,抓住是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