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典社会学中已经包含了丰富的现代化思想,当代西方现代化理论继承传统现代化理论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演变,现代化理论也显现出另一种涵义和基本特征.同时,当代西方现代化理论也存在其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局限性与片面性,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发.中国在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应积极借鉴不同学科的理论与原则,使其结合中国社会实际情况,在本国历史、文化、社会的脉络中构建独特的概念、命题和分析框架,以建立独特的现代化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近年来在弘扬传道济民的书院文化上下功夫,在研究和推进“真理本土化”上下功夫,在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上下功夫,坚定文化自信,赓续千年文脉。从古老书院到现代大学,从传统书院到大学书院制,岳麓书院的现代转型与复兴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文化史和教育史上一个现象级的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梳理改革开放40多年来岳麓书院恢复发展的历程,理绎书院复兴背后的时代思潮,探寻复兴进程中几代书院人的精神世界,审视传统书院教育的现代价值,对于我们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回应当今教育改革的现实需求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3.
"草根力量"在乡村依据诸多因素存在,由可观察单位承载.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命题中,其对乡村现代化的可利用价值,中西方文化的总体理解不尽相同,但在中国具体实践中,有明晰的、可以充分肯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民俗是建构民族精神、文化认同的核心力量,在"世界遗产时代",传统民俗的复兴本质上是一种唤起文化记忆、体现文化自觉与构建文化认同的乡愁叙事。中国人的文化乡愁是对传统文化的依恋、怀旧、保护与传承,是对民族精神的塑造。上海浦东三林镇是在全球化、现代化、都市化语境下形成的"都市城镇",该地区传统民俗的复兴是象征着文化记忆与地方认同的文化乡愁叙事,文化乡愁叙事又是传统民俗复兴的精神内核与助推动力。  相似文献   

5.
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与设计问的渊源谈起,论述了我国现代设计艺术与传统文化艺术的关系,指出,中国的现代设计艺术必须要建立在中国的传统基础之上.高度现代化、信息化的社会,新的观念与思维方式的导入为我们重新审视传统文化观念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维度,而新科技、新观念的出现也为我们传统文化的再发展提供了更多样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我们思考当今世界各国的民族关系,很难脱离全球化这个宏观历史背景。今天我们研究一国内部的民族关系时,已不可能忽视境外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因素对该国民族关系的影响。面对全球化浪潮中西方政治理念、经济制度与意识形态在其他国家的扩散,各国的传统制度和文化将必然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各国对外来文化也势必出现反弹,以提倡本国传统的"复兴"来与外来文化相抗衡。因此全球化与各国的本土化实际上是两个并行的潮流。全球化的扩散是不可抗拒的,本土化的反弹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在思考中国民族问题时,应借鉴中国历史和其他国家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从帝国体系到民族国家: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国家建设的基本战略.中华民族的发展孕育了今天的中国,而今天中国的国家建设则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根本基础.中华民族是在多民族的聚合与整合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有深厚的历史、社会与文化基础.以1911年的辛亥革命为界,在此前后,将中华民族汇聚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政治共同体呈现的形式不同.在 1911年之前,这个共同体是传统的中华帝国体系;而在1911年之后,随着清王朝的灭亡和帝国体系的瓦解,这个共同体就是逐渐确立和发展的现代民族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中华民族的整体进步与发展与中国的现代民族国家建设相伴相随.  相似文献   

8.
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发明——以彝族阿细人山寨可邑村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传统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复兴是值得探讨的;可邑村是一个发展陷入困境的阿细人村寨,在外来学者的引导下开始对当地传统文化资源加以开发,已消失多年或风光不再的传统文化得以复兴;这种复兴并非是传统文化的如实再现,而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发明,发明为传统文化的延续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人口较少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脆弱性、国际性等特征.人口较少民族文化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随着我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政策的实施和人民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一方面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民族文化复兴愿望日趋强烈;另一方面,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困难重重.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保护...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要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动员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增强共识,凝聚力量,夯实基础,以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状及其走向   总被引:98,自引:0,他引:98  
本文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向作了宏观分析。文章认为 ,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的强烈冲击以及国家和社会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着力弘扬的双重作用 ,使当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呈现出复兴、衰退和变异并存的状况 ;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 ,尤其是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和中国加入WTO的完成 ,这种状况将持续存在并加剧或扩展。为此 ,文章提出了正确对待衰退、引导健康变异和促进全面繁荣等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文化与设计间的渊源谈起,论述了我国现代设计艺术与传统文化艺术的关系,反映了中国的现代设计艺术必须要建立在中国的传统基础之上。高度现代化、信息化的社会,新的观念与思维方式的导入为我们重新审视传统文化观念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维度,而新科技新观念的出现也为我们传统文化的再发展提供了更多样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传统体育在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五千年的华夏历史上传统体育和民俗体育密不可分,逐渐形成了地域性、传承性、民族性等文化特质,渐渐的被优秀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传统民俗体育也在反哺这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形成独特的发展情况。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在经济腾飞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共同发展,中华传统民俗体育走向全面振兴道路,寻找如何振兴民俗体育的方法显得迫在眉睫。对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发展的历史定位,取其精华,去其槽粕,继承、融和、创新,与现代化体育结合,吸引更多年轻血液加入到复兴民俗体育的队伍中来,彰显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肇始于农民生产活动和风俗祭祀的民俗体育植根于乡土社会,是一种典型传统体育文化活动,其内涵丰富、历史悠久,蕴含着一系列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此外,在建设文化强国和当代民族复兴的进程中,传承优秀文化基因,厚植文化内涵,提升文化自信与话语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新时代社会改革发展中的共识。因此,立足乡村振兴的基点,如何留住人民心中的“乡愁”,重塑优秀传统文化的“形”,铸造传统体育文化的“魂”,成为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亟待的新命题。本文...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中国大地上兴起了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本文在复兴民族文化与建设文化强国的大背景下,展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辉煌历程和历史地位,增强人们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通过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当代发展过程中的困境进行分析,对在传统文化振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忧虑,希望引起社会学界对这些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现代服饰传入后,白马人通过在节日庆典中穿戴传统服饰实现了对它的传承.在传承过程中,传统大众服饰及其功能产生了一定的变异,呈现出服装制作现代化、服饰商品化、传统服饰礼服化、男性服饰变异程度大于女性服饰、地域象征性服饰衰落而族群象征性服饰复兴等特点.生产方式与社会环境的变化是导致白马人服饰文化发生变异的主要原因,而促使传统服饰得以传承并趋于复兴的主要原因,则是白马人不断增强的族群意识.  相似文献   

16.
民族旅游文献中的文化认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民族旅游与文化认同的研究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发现国外对于民族旅游与文化认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民族国家的文化认同、地方族群的文化认同、地方族群的文化变迁以及民族艺术品的转化与复兴等四个方面.而国内对民族旅游与文化认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族群身份与文化认同、现代化与民族文化复兴等两个方面.文化认同既有来自主流社会的建构,也有地方族群的自我认知.在旅游发展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场景中,频繁的人员流动和文化之间的交往接触引起地方民族对我者和他者的文化判别,进而形成了对本民族文化认同的考量.  相似文献   

17.
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面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间所发生的种种关系与矛盾,尤其是那些对于外在环境变化缺乏快速应对机制的文化观念体系,更应着力关注。藏族传统文化中,虽然不乏内在的积极进取精神,但是由于在藏族传统文化中占据影响力最大的宗教文化本身属于稳定的、缺乏快速反应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题材,从注重培养读者多元智能发展的绘本教育功能为研究对象,旨在以创新性的研究视角,分析传统文化绘本的存在价值,力图为中国传统文化绘本的发展提供可借鉴性范例.本文研究认为,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将集艺术性、实用性和科学性为一身的传统文化绘本,作为培育读者身心发展和发扬民族文化传统的阅读教材,这无疑是个决胜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礼记》作为中国儒家文化的一部典籍,有多处关于左与右的论述,在相当程度上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左与右的象征的重要载体,是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左与右的象征的意涵界定、源起流变和应用范围的重要基础.本文就试以《礼记》这部典籍为例,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左与右的各种象征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式设计思想的影响,制约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与情感表达,形成了中式设计以文化为基底,无论在美学还是精神上一定是先有思想再做设计。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进程入手,深入研究、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意境与品格,使现代中式设计既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又延续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意象创作思维,将思想决定审美,审美影响设计与现代中式设计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