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572~1921年呼和浩特城市形态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的兴建、发展、衰败离不开它所处的时代.从明代中后期蒙古地区板升的出现到俺答汗兴建的半农半牧的归化城,从清归化、绥远两城并置的军事商业重镇,再到民国时期归化、绥远、火车站三足鼎立的城市格局,每一时期的城市形态变化都与它所处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通过研究有关"归化绥远"两城历史资料,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形态特征及其产生原因,力图还原一个相对完整的呼和浩特城市形态演变过程,有助于我们认识、了解这座城市历史发展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2.
归化城的兴建虽因互市限制条件过多而未能达到俺答汗进一步发展对明朝贸易的目的,但通过修建喇嘛庙将蒙古民众统一在喇嘛教信仰下的构想,却在明朝末期蒙古各部落政权竞争过程中及清廷扶植喇嘛教策略的倡导下得以实现.归化城的城市发展一直与喇嘛教的传播密切相关,将归化城发生重大转折的几个历史阶段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喇嘛教在归化城城市形态演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归化城喇嘛印务处作为漠南蒙古藏传佛教中心土默特地区的寺院管理机构,正式成立于清朝康熙年间.清代至民国时期,随着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藏传佛教在漠南蒙古地区经历了由盛而衰的演变过程.研究内蒙古地区惟一的藏传佛教管理机构——归化城喇嘛印务处的变迁,不仅有益于探讨藏传佛教在中国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演变规律,而且有助于研究内蒙古地区社会历史的变迁,对正确处理宗教问题和民族问题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黄治国 《兰州学刊》2008,(12):136-138
清代为了防备准噶尔部,在归化城土默特地方设置了军事驻防,驻扎了八旗军队。个中原因除了归化城一带地处南北交通要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之外,经济也是清统治者考虑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文章从农业、畜牧以及商贸等三个方面阐述绥远城驻防设置的经济要素,以揭示在该地设置驻防的经济原因。  相似文献   

5.
"西口"简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来刚 《阴山学刊》2004,17(2):63-65
"西口"随历史变迁而不断转移."西口"最初指杀虎口,后因经济、政治和军事等原因而转移至归化城,随着山西西北部、陕西北部和甘肃沿边地区的汉族人民出口向长城外蒙古地区迁移的扩大和深入而渐泛指.  相似文献   

6.
穆俊 《阴山学刊》2009,22(2):76-80
清前期,由于统治者实行了比较宽松的蒙垦政策,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土地被大量官垦,其地权关系也开始产生变化,主要体现在:归化城土默特地区土地所有权为国有化的前提下,统治者为了自身利益,开始对归化城土默特地区进行官垦,导致该地区的土地使用权产生分化。在官地内,国有化的所有权对其使用权起支配作用,使得所有权分属于代表国家利益的不同集团。就公地使用权而言,最初只归蒙丁所有,但是窘迫的生活处境加之宽放的蒙垦政策,蒙丁开始把户口地的使用权转租给汉人。这种被“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实际是国家默认状态下的蒙丁对户口地的次级所有权,土地私有制的萌芽开始在蒙古地区出现。  相似文献   

7.
池江 《阴山学刊》2021,(1):75-80
清代民国时期旅蒙商曾在归化城开设天义德商号,留有民国5年(1916年)11封书信。书信显示天义德号所从事的是归化城与乌里雅苏台之间的牲畜长途贩运,同时也经营砖茶和日用杂货。天义德商号的牲畜经营是旅蒙商在蒙古地区从事牲畜长途贩运的典型代表。该商号在牲畜的采购、运输、销售上有成熟的经营方式。但是商号经营业务固定,在民国初年...  相似文献   

8.
清代山西归化城的商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化城是清代蒙古草原最重要的商业城市之一,是漠北、漠西蒙古和新疆地区与中原贸易的重要转运枢纽。乾隆二十六年清政府在归化城设关榷税,随着汉蒙贸易、边疆贸易的发展,该关税额有较大的增长。经由归化城输出的商品以茶叶、布匹和杂货为大宗,输入则以牲畜、皮毛、粮食为主。归化城的商业构成以金融业、批发业、贩运业以及皮毛加工、餐饮旅店等业为主。  相似文献   

9.
八旗蒙古兵是绥远驻防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呼和浩特民族关系史中极具特色。本文以翔实的史料为依据 ,对绥远城八旗蒙古的由来、驻防、变迁、官制、人口、俸饷、分布、名姓、教育、风俗及归宿等 1 1个题目进行初探 ,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0.
归化城土默特地区在开垦过程中的社会状况值得关注:蒙古族是土地的主要出租者,地租以货币地租为主,出租土地的收入是可以维持其生计的;租地者主要是内地来绥的贫苦农民;道光年间是土默特地区民众的聚居方式及人口基数形成的重要时期;长期以来,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货币以铜钱为主.  相似文献   

11.
1865年,中国内地会正式创立,次年计划前往边疆蒙古地区传教,由于传教士严重缺员,所以内地会广泛吸收人才,使内地会成为了一个超宗派的组织.绥远地区的内地会先后有北美瑞挪会、瑞典圣洁会、瑞华盟会加入,义和团运动后,又重新组合成瑞典蒙古传教团、瑞典协同会、美国协同会.因此,绥远地区的传教工作主要是由内地会完成的.  相似文献   

12.
美岱召是一座"城寺"结合的寺院。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成吉思汗第17代孙阿勒坦汗(俺答)曾在此居住,经历了蒙明战争、"隆庆和议"、"俺答封贡",以及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广泛传播等许多重大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13.
民国三年:呼和浩特城市形态演变的历史转折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三年(1914)提出的以发展地区经济为目的在归化城开辟商埠区的策略虽因社会动荡未能实现最初的构想,但绘制的“归化城开辟商埠图”中对呼和浩特城市道路体系的规划却为后期城市形态的演变勾勒出了清晰轮廓.呼和浩特城市形态在这一轮廓的限定下,依据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社会因素的作用向着适合自身规律的方向发展,从这一意义上,说民国三年是呼和浩特城市形态演变过程中的历史转折点.  相似文献   

14.
在整理土默特地区历史档案中,发现了一份清朝道光年间“归化城蒙古民事府”的咨文.内容是回民马成恩控告杨根福吞没户口地、抗缴地租一事.这样的材料在呼和浩特地区是首次发现的.它对于研究土默特地区回族来源、时间,清王朝时期土默特族回族的政治经济地位及其演变、进而对研究当地实行户口地的历史概况等,无疑有着十分珍贵的史料价值.现将这份咨文全文抄录于兹,以资分析鉴证.  相似文献   

15.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清朝对蒙藏地区的军事行政管理措施及其意义和作用。作者指出,清朝主要以中央机构理藩院管辖蒙藏地区,其职掌主要包括审理案件、办理满蒙联姻事务、赈济灾荒、负责会盟、管理驿站、巡查卡伦、稽查户丁、管理蒙古王公朝觐与爵禄等等。驻藏大臣设置后,清朝对西藏事务的处理主要通过驻藏大臣来实现。在对内蒙古的管理方面,主要是设立了绥远城将军、察哈尔都统、热河都统等军政建置。清朝管理蒙藏地区的这些措施,对维护国家统一,抵御外来势力的侵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诚一行于清初康熙年间来华,开启了中西方交流的新纪元.张诚曾前后八次前往蒙古地区旅行,他在蒙古地区的经纬度测量、游历见闻、对时局及社会众生形象的记述构成了他对蒙古的认知,是西方传教士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张诚将这种认知传递回欧洲,成了18世纪西方获得蒙古相关知识的主要来源,使欧洲有了对蒙古地区的整体认知.为西方对蒙古地区及蒙古民族的关注及研究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1922年开始,绥远地区相继出现了当地人办的教会.其中,对绥远地区影响较深的有神召会、自立会、耶稣家庭、基督徒聚会处.根据神召会、自立会、耶稣家庭、基督徒聚会处的不同特点,对绥远地区自立教会的界定亦有不同观点.其中既有认为神召会是本土人自己建立的第一个自立教会,也有持自立会开创了绥远地区自立教会的先河,亦有将基督徒聚会处视为名副其实的自立教会的观点.实际上,耶稣家庭才是绥远地区真正的自立教会.  相似文献   

18.
据有关文献及考古资料,可以判定皮被河城位于今天的哈拉哈河以西,贝尔湖附近,此城后被淹没.黑山头古城绝对不是现今学术界所认为的那样是哈撒儿及其同代人所建,更不是后人按陈那颜所建,而是由明代蒙古人苦列所建.  相似文献   

19.
百灵庙抗日暴动,是在内蒙古地区的乌兰夫等共产党人和国民党绥远当局傅作义将军的策动下发生的。这场暴动打响了内蒙古地区蒙古民族武装反抗日本侵略者及其走狗的第一枪,实际上成为当年冬天绥远抗战的先声,在内蒙古人民抗日救亡斗争史上写下了耀目的一页。  相似文献   

20.
国民党执政后不久,增设了六个新省份,使全国的行省总数增加到二十七个.国民党政府采取的这一行动使内蒙古中部地区出现了三个行省,即热河、察哈尔、绥远三省.同时,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额济纳两旗(清代的“西套蒙古”)被划入宁夏省.至此,内蒙古各盟、部、旗全部被有关各省分割统治.热察绥等行省的建立在内蒙古的历史上是一个大事件,它是近代以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