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蒙古帝国第一次西征,或曰成吉思汗西征,其根本原因是满足新兴军事游牧贵族掠夺奴隶和掳获财物的需要.天命所归的帝国意识是成吉思汗西征的思想源泉.而花刺子模帝国的崛起,则是蒙古帝国向西扩张的绊脚石.讹答刺事件成为成吉思汗西征的导火索和借口.  相似文献   

2.
伊斯兰化蒙古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三世纪,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建立了人类史上疆域最为辽阔的帝国。在锐意经营帝国的过程中,蒙古统治者接触到以三大宗教为代表的三大文明区,即东亚的佛教文明区,中亚和西亚等地区的伊斯兰教文明区,以及欧洲的基督教文明区。它最后选择了前两大文明的文化:元朝的蒙古人赋予佛教以至高无上的地位,其它蒙古汗国则普遍皈依了伊斯兰教。作为一个整体的蒙古帝国,自十三世纪中叶后形成两大截然不同的集团:阿尔泰以东的东方佛教蒙古集团(简称东方蒙古)和阿尔泰以西的两方伊斯兰教蒙古集团(简称两方蒙古)。东方蒙古能够始终保持并日臻完善本族固有的传统文化,演变为现代意义上的蒙古。然而,西方  相似文献   

3.
横跨欧亚构洲的蒙古帝国,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空前有利的客观条件。1209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汗国,号称为成吉思汗。此后,蒙古军开始向四面进行扩张,先后征服欧亚两洲许许多多的国家和民族,至十三世纪中期已成为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大帝国。当时,帝国境内受封的诸汗国虽然各个分立,各自为政,相互独立性极强,然作为元朝宗室藩封之地,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与汗巴里大汗保持着一定的联系。各小汗,至少在名义上承认大汗的权威,都不同程度地听从大汗的指挥。由此,帝国各汗朝对内对外政策,不少方面具有统一性,其中,在商业贸易、技术、宗教、交通、人口管理政策等方面尤为突出,具体表现主要在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基督教在中国历史上的传播主要有四次.基于平等的文化交流,基督教与元、唐、明各朝的政治法律之间几乎未见发生直接的内在联系.而晚清时期基督教在华的第四次传播,无论是在观念还是在制度乃至学科建设层面,都对中华法律文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搏克(蒙古族摔跤),是目前世界上流行的各种摔跤运动中完整保持自己古老民族特色的一项体育运动.摔跤运动是人类早期活动中(上古原始氏族社会)就产生的既用于生产又用于生活的一种军事体育项目,是从生产劳动中演化而来的.搏克是蒙古民族长期与大自然搏斗的产物,是伴随着蒙古民族的形成、发展而生成、发展的.对蒙古民族的形成和壮大起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13世纪蒙古帝国形成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6.
从大蒙古国向元王朝转变的过程,同时也是原本一体的蒙古帝国瓦解和独立的蒙古汗国出现的过程.这一方面是由于经历了数十年的征服、占领,蒙古统治者和各个地方社会(钦察草原、中亚、汉地)逐渐结合,使得原有的行政组织和国家机器不复按照统一的模式对帝国疆域进行有效控制;同时也是黄金家族内部的权力斗争日趋激烈,从而导致原有血缘纽带彻底崩裂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文史哲》2014,(6)
佛教之所以向东而非向西传播,原因之一是兼通梵汉语文的罽宾、大夏、大月支的一些佛教徒、商人是佛教东传的首批传播者,罽宾、大夏、大月、安息、康居及我国西域的龟兹、温宿、疏勒等国,早被佛教,这一地区成为印度佛教东渐的过渡地带,商路、婚姻和语言的沟通,为佛教东传提供了西传所没有的媒介。更为重要的是因为佛教与中国传统儒、佛思想有文化上的"类同"因素,能够和儒、道思想"通解"。而西方的基督教,则与佛教有着更为本质和明显的文化差异,佛教西传至小亚细亚,遂受阻于基督教。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别论述了成吉思汗时代、窝阔台及贵由时代、蒙哥时代和忽必烈及其后王时代蒙古帝国和元朝与金帐汗国的服从、对抗、亲密及疏远的关系.认为蒙古帝国和元朝与金帐汗国之间关系的发展深受双方领导人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张箭 《阴山学刊》2007,20(4):65-71
古往今来世界上版图特大的帝国(王朝)有哪些,其中最大的是不是蒙古帝国——这是一个饶有兴趣并有待研究的问题。通过地图量算和文献研究,得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大英帝国是世界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帝国,1580—1640年的西班牙帝国是第二大的日不落帝国,19世纪中叶的俄罗斯帝国是欧亚美连成一片的第三大帝国,13—14世纪的蒙古帝国则是地跨欧亚的第四大帝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基督教文化的研究有相当大的进展,究其动因,一是得益于国人对基督教认识的深化,二是得益于东西文化交流史研究的展开。最近读到王晓朝教授在英国留学期间完成的博士论文的中译本《基督教与帝国文化:关于希腊罗马护教论与中国护教论的比较研究》(东方出版社,1997年9月版),总的印象是,该书的理论架构有创新建树,方法论值得学问中人借鉴。基督教是一个传教性极强的世界性宗教,它几乎从一开始就越出民族的范围进行传教活动,想把其福音信仰传给世界上的每一个民族。基督教福音传播的历程充满着这种宗教与各种民族…  相似文献   

11.
在中世纪欧洲,基督教异端运动作为反封建斗争的一个方面军,无疑,在促进欧洲社会发展的历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因而,对它的作用、意义以及历史地位给予公正的评价很有必要。基督教是在历史上取得合法地位并成为罗马帝国国教之后跨入中世纪的。公元四世纪后期,作为意识形态的基督教,在成为罗马帝国国教的同时也就成了帝国的统治思想。这就使得帝国原来的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往往披上一层宗教的外衣。凡矛头指向帝国奴隶主贵族的斗争必然也同时指向它的辩护士基督教教会。所以凡与罗马帝国占统治地位的所谓官方“正统”教会相对立的各种教派,被官方通统斥之为“异端”而遭到迫害。  相似文献   

12.
君士坦丁基督教政策的政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君士坦丁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执行不同的宗教政策,但是这些政策都紧密围绕其不同的政治目标而展开。在其登基前后,为了减少政治威胁,稳定政治地位,他宽容基督教;在统一帝国的内战时期,为了扩大政治联盟,瓦解敌人,他支持基督教;在帝国实现统一,他成为独一皇帝时期,为了缓和各种矛盾,强化精神统治,维护君士坦丁王朝的长治久安,他控制基督教,使之成为专制皇权统治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河洛地区与朝鲜半岛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箕子东走朝鲜的时代是河洛文化东传朝鲜半岛的初始,使朝鲜半岛得以摆脱蛮荒.秦汉魏晋北朝时代,两地的交流日趋频繁,河洛文化从多个层面对朝鲜半岛产生了影响.隋唐时期是河洛文化对朝鲜半岛产生全方位影响的时期,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领域.  相似文献   

14.
基督教在中国历史上的传播主要有四次。基于平等的文化交流.基督教与元、唐、明各朝的政治法律之间几乎未见发生直接的内在联系。而晚清时期基督教在华的第四次传播,无论是在观念还是在制度乃至学科建设层面,都对中华法律文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李美玲 《阴山学刊》2002,15(6):34-36
阿勒坦汗是蒙古历史上一个有重要影响的可汗.他在自己领地内发展农业、手工业,兴建城市,促进了经济发展;引进和传播喇嘛教,维护了社会的安定;促成与明朝通贡互市,推进了蒙汉两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从而对蒙古社会以及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功彪史籍的蒙古民族在历史上不仅以武功著称,而且具有独特的文化传统。“我们在历史上听得太多的是关于蒙古人的战役和屠杀,而听得不够的是他们对学问的好奇和渴望。”①这个民族之所以能够在急剧的民族变迁和社会变革中自强不息,得以存在与发展,是因为蒙古民族从不排斥任何有益的外来文化,继承并发展了丰富多采、光辉灿烂的游牧文化。本文仅就蒙古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多元成份,即蒙古民族对异族文化的吸收与融汇作一探究。“当成吉思汗团结了蒙古各氏族包括蒙古人和突厥人,领导他们向东方和西方征服世界时,他不但继承了帝国的传统,而…  相似文献   

17.
高丽贡宦制度是 13— 14世纪伴随蒙元帝国同高丽王国之间宗属关系逐渐确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国家行为关系 ,是中韩文化交流史上在特定历史阶段所产生的一种特殊政治现象和社会现象。高丽王国定期向蒙元帝国献纳宦官 ,使得元朝出现了一个高丽宦官政治势力集团 ,对元朝和高丽王国的社会政治文化均产生了非常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 明清之际耶稣会来华传教,基督教与儒教发生了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实质性的、平等的接触.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这么一批进士级的士大夫领洗入教,成为中西思想交流史上很有影响的士大夫基督教徒.应当说,出现这种情形的历史条件和机缘是不多见的.从中国方面来看,以儒教为核心,佛教、道教和民间宗教为补充的宗教意识形态,有着“包容”、“调合”外来宗教的禀性和传统.除此之外,明清之际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宋明新儒学经过几百年的演进,已经走入末途,流于空玄,满足不了维系一个官僚大帝国的意识形态需要,这使得中国思想界兴起了一股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潮,而基督教的传入似乎恰恰契合了这一思潮.自十八世纪中叶起,开始了百年禁教时期,这一时期的结束又是以帝国主  相似文献   

19.
基督教在华传播与科学技术的关联是中华基督教史的特点。本文以此为认识轴线,将基督教在华传播分为唐元、明末清初、近代中国三个时期,以科学和宗教结合为视角,探述不同时期传教士在华科学活动的特点及对基督教传播、中西方文化交流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徐良利 《北方论丛》2016,(6):114-119
征服叙利亚和埃及是蒙古帝国的既定政策。1260年7月,蒙古人在艾因贾鲁特之战虽只是一次暂时性的、小规模的失败,但却成为蒙古帝国向西扩张的转折点,蒙古人曾经一路高歌西进的势头被遏制,幼发拉底河成为西亚的蒙古人和马木鲁克王朝的分界线。涣散的伊斯兰世界在一个外来的军事寡头政权马木鲁克王朝的支撑下,将西欧的十字军逐出近东地区,并阻止了蒙古人向西扩张,马木路克王朝在埃及和叙利亚扎下了根,并捍卫和传承了伊斯兰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