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多元文化的产生与碰撞提供了广阔的平台。2016年以来,"丧文化"现象在网络空间骤然兴起,它以"丧"表情、"丧"语言等带有"丧"特征的符号来表现青年人颓废、悲观的负面情绪,引起了广泛关注。作为在特定时空节点出现的一种亚文化现象,网络"丧文化"现象的产生与流行,必然与当下青年群体的生活现状与复杂心态密切相关。在信息社会的土壤中产生的"丧文化"不仅仅在内群体迅速发酵,还扩散到了整个社会环境当中。  相似文献   

2.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开启了自媒体时代,自媒体的兴起是文化“快消”现象的重要推手。文化“快消”行为又促进着自媒体的快速发展,两者紧密相关、相互促进。作为自媒体的使用主体——青年群体在自媒体传播方式的情境下不仅享受着快速高效传播的便捷,也自觉不自觉地参与到文化“快消”的盛宴中。要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大力发展青年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从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入手,对自媒体加以规范并充分利用,引导和推进青年群体自觉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和发展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3.
超级女声:青年文化新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超级女声这一成功的娱乐节目,不仅在这个夏天狠狠抓住众人的眼球,而且当前仍继续演绎着“后超女时代”的传奇。她在网络虚拟空间和现实社会生活中持续掀起阵阵文化浪潮,成为折射当前青年文化最为典型的模板。本文将以“超级女声”这一典型现象为模板,对当前青年文化呈现出来的新特征进行分析,进而对青年文化高层次的提升和对青年的引导进行反思,以使青年文化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善客”作为一种新兴网络文化现象,吸引了众多青年的关注、追捧与加入。本文首先从网络传播、社会互动以及社会安全阀等角度分析了“善客”风潮出现的原因,然后探讨了“善客”现象所反映出的当代青年的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感及追逐时尚心理。最后从三方面对“善客”现象进行了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柳絮 《女性天地》2014,(12):29-31
“啃老族”是指无能力独立生活,靠父母供养的年轻人,社会学家称之为“新失业群体”。目前,“啃老”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一边是年老的父母养着“未断奶”的孩子,一边是潇洒悠闲终日与网络为伴的青年。这种现象也让不少爱儿心切的父母扪心自问:当初的溺爱是否已遭到无情的报复?  相似文献   

6.
当今社会,各种青年时尚在青年中广泛而迅速地流行。如何认识当代社会中发生的这种青年时尚现象?它形成的社会原因与心理因素是什么?它对社会发展起着什么作用?本文试图从社会学的角度,对此社会现象作一具体分析。一所谓青年时尚,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青年群体普遍流行的某种生活规格或样式。1具体来说,就是指一个时期里相当多的人对特定的趣味、语言、思想和行为等各种模型或标本的随从和追求。2青年时尚是时尚的主体或主要部分。青年时尚所蕴含的文化,是一种随时代变迁而不断演变的价值观。简言之,它是一种流行文化。这是因为:1.它是青年对某…  相似文献   

7.
“屌丝”现象的解读与价值观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屌丝"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网络热词,而是形成了一种传播速度极快、认可度极高的独特文化现象。"屌丝"现象展现出他们物质贫乏、精神贫血、话语弱势的特征,其流行的现实根源在于贫富差距过大、社会结构不合理和社会事业发展不均衡。因此,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屌丝"群体认同机制、加快落实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机制、坚持民主与主体原则实现对"屌丝"的优化机制3个方面建构"屌丝"的价值观显得极为紧迫。  相似文献   

8.
继“韩流”、“日流”以后,青年群体中出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中国风”潮流。目前,中国的影视文化、音乐文化、服饰文化、娱乐文化在青年中流行开来,大有压倒“韩流”、“日流”的气势。本文从概述“中国风”的现象开始,分析“中国风”在青年群体中“劲吹”的原因,并以此为视角作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9.
步入e时代,网络“恶搞”逐渐走人人们的视野,近年来又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外来的“恶搞”在本土生根的背景可归结为技术的推动等四个原因。大学生群体在舒缓精神压力、对有时代感的东西和新技术好奇、追求和想要参与社会讨论等心理因素下被网络“恶搞”文化“吸引”。这种新兴文化形式一方面能够给大学生群体减压,给他们提供创新思考的新维度和新技术,并且满足他们作为准社会成员想要参与社会问题讨论话语权的需要,但与此同时网络“恶搞”文化由于缺少规范、品质参差不齐可能导致大学生群体形成不正确价值观和影响他们接受正统的学院式教育的合理内容等方面.大学生群体自身要更加理性的对待这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青年作为一个社会概念,是处在特定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中的人们对处于青年期这一阶段的社会族类的一种特定的认识,是一个被特定时代赋予一定期待的群体。社会学把“青年”看作是社会化的一定阶段,认为“青年是从依赖成人的童年到能进行独立的、负责的成人活动的过渡”。社会发展和青年成长具有密切联系,本文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三个典型时期青年群体与主流社会意识相背离所产生的“偏离”现象的对比分析,揭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青年群体的发展状况、规律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当前青年群体的“偏离”现象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1.
上海政务微博影响力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志安  贾佳 《科学发展》2011,(9):107-112
当前微博在越来越多的公共事件中发挥着设置议题、快速传播、社会动员等社会功能,“微博问政”渐成热点,政府机构和官员也相继开设微博,将其作为信息发布的渠道、为民服务的平台、了解民意的手段和官民互动的空间。鉴此通过相关社会调查,整体把握上海政务微博的基本现状和主要特点,探讨其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以促进上海政务微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名微博具有"裂变式"的传播路径、"去层级"的互动交流、"导向性"的名人舆论场等特点。利用浙江微博平台展开的舆情调查,着重了解名微博的舆论领域、舆论关注度、舆情态度、重要关注点、影响人群结构、舆情触发及传播机制等情况。名微博舆情传播的"涵化效应"推动了青年参与社会舆论,名微博舆情导向的"集聚效应"引导青年扩宽人际圈,名微博言论植入的"微博营销"引导青年改变消费观念。因此,从政府、用户、运营商3个角度完善体制机制、制度保驾护航,加强微博引导,完善平台管理,从而规范对青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青年价值结构反映了青年在价值观念变迁中现代化维度和后现代化维度中的转变程度。目前社交网站覆盖人数众多,用户以高学历、年轻化、城市分布规律化和交际现实性为主要特点。社交网站发展与青年价值结构变迁具有内在的密切关联。社交网站技术引进国内却丧失了原有的“意义图景”,说明我国青年在价值理性方面的缺失和对工具理性的追逐:接受社交网站说明“熟人社会”结构在青年社交活动中仍然延续.社交网站也能为青年实现个人成就提供可能性:社交网站馈赠型社会化模式有效改进了青年“相对被剥夺感”严重、幸福感低迷的现状,这是社交网站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功能基础。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语境下当代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缺失日渐凸显,在部分青年群体中存在潜在的网络极端化爱国主义舆论倾向。分析发现:从问题的出现或偶然性事件的刺激到多数个体发表的评价性意见,再到"群体极化"现象的出现,最终极端化爱国主义舆论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是网络极端化爱国主义舆论的基本形成机制。如此网络极端化爱国主义舆论不可避免地对国家、社会、制度和青年自身产生一系列的危害。网络语境下当代青年的爱国主义引导是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课题:应该正视青年的爱国情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立足祖国长远利益,培养青年的理性爱国情感;增强舆论引导,减少青年非理性情绪的蔓延,对青年的网络极端化爱国主义舆论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存在,非主流文化深刻影响了大学生尤其是90后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非主流大学生在话语特征、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方面有独特的符号系统;非主流文化反映了后现代个体强烈的从众心理、逆反心理、娱乐心理、抗争心理和渴望展现自我的心理;非主流现象的盛行启示青年研究工作应转变范式,青年教育工作应更新理念,文化建设应兼容并蓄;对待非主流现象,应顺其自然,让时间和历史来检验非主流文化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都市单身青年“婚恋焦虑”现象调查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青年出生和成长于社会改革发展时代,社会物质的极大丰富对青年一代的精神生活产生了极大冲击,种种压力和诱惑导致很多年轻人的价值观产生变化,从而衍生出多元化的婚恋观,单身青年在适婚青年中的比例日益上升。在北京、上海等现代化大都市,单身青年普遍存在着"婚恋焦虑"现象,并且呈现出低龄化趋势。总的来看,"婚恋焦虑"现象的出现背后存在着人口结构、经济条件、社会观念、交际方式、家庭压力等多重因素影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青年人要学会辨别是非,以一颗真诚的心来面对婚恋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政府留学政策的调整,我国出国留学活动迎来了大发展时代。目前.中国留学市场已从过去的"理智性留学时代"迅速步入到了如今的"大众化留学时代"。上海作为特大城市和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中心,对外开放程度很高,因此,以上海为例对青少年进行出国研究具有代表性。我国留学活动已经进入到稳定发展期,上海青年的出国及回国行为更加活跃,有出国意愿者占青年总体比例较大,大多认为出国对个人发展有积极意义,同时,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考"弃考和低龄化出国现象。加强青少年出国管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地促进青年成才与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青年运动是青年人的事业,是青年全面、深入参与、干预、介入民族国家和社会事务,乃至国际事务、全球化事务的基本形式和途径,是青年的社会历史舞台。近现代以来青年的发展史即是一部生动而复杂的青年运动史,在这一历史过程中,青年展示出其无限的可能性。青年运动作为社会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青年运动,既是青年群体的社会行动方式,也是研究青年的一种视角、理论和方法。国内近些年来的青年研究有将青年运动历史化的倾向,这种倾向无论对于研究本身还是对青年的社会实践,以至社会对于青年的认识和理解都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9.
集体行动(群体事件)是我国转型期较新的社会问题,信息传播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从议程设置、大众传播的理论出发分析在这些集体行动(群体事件)中信息传播的环境,对信息环境环境化形成的媒介、意见领袖、受众三方面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2008年起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普通民众套上了沉重的枷锁,在这一背景下,不少西方国家的工人、群众甚至包括大量青年发起了多次社会运动,旨在表达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为自己的权益进行斗争。本文通过分析青年在"阿拉伯之春"、"占领华尔街"运动、法国"反对养老金改革"运动等社会运动中的角色,认为西方青年已经成为当代社会运动的重要参与者,并发挥着积极作用,体现了一定的先进性,具体表现为:通过合理利用网络媒体为传统左翼政党和组织进一步开展社会运动提供新的思路;反抗资本主义制度;在社会运动过程中目标明确等。此外,青年参与社会运动对资本主义社会价值观的重建也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