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撒尔嗬"是鄂西南清江流域土家人为亡人举行的一种以歌舞为载体的丧葬仪式,这种"哀而不伤"的丧葬仪礼在当地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本文深入调查研究了巴东"撒尔嗬"现代变迁的表现形式,并从文化互动的视角进行分析阐释。随着基层社会的变迁、民间丧鼓队的出现等因素使得"撒尔嗬"在地域分布、人员结构、表现形式、文化信仰及社会功能方面发生了较大变迁。族际通婚及汉族融入当地社会的实际需要等使巴东局部地区的汉族采用土家"撒尔嗬"丧葬习俗,巴东"撒尔嗬"已从土家族文化发展成为当地土家族、汉族共有的区域性文化。  相似文献   

2.
一、土族人关于“死亡”的认识以及研究土族丧葬习俗的意义。互助土族对人的故去忌说“死”,称为“亡人”,此称呼是对活人的安慰是对逝者的尊敬。在土族的丧葬习俗中,对早年夭折者、青年暴病亡者、各种意外死亡者,对终生无偶无嗣或改嫁妇女亡故等,其处理方法都有别于寿终正寝之人的葬礼。在文中将此五类亡人界定为“特殊亡人”,对与“特殊亡人”有关的丧葬文化作一民俗解读。  相似文献   

3.
谚语主要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谚语的本质、谚语的主流是劳动人民创造的语言财富。它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自然而真实地反映历史变迁和社会现实,具有深厚的社会文化的历史沉积与印记。本文用文化语言学的观点,对傣族谚语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剖析,目的是让人们对傣族现存的或曾经存在过的文化现象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试析嘉绒地区藏族的丧葬习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老病死是客观规律 ,居丧哀悼乃人之常情。本文详细地介绍了四川嘉绒地区丧葬的种类、程序、祭祀、忌讳和习俗以及其所反映的社会形态等 ,揭示了独具特色的该地区藏族的生死观 ,以及几千年来形成的丰富的丧葬文化仪礼。这种仪礼的目的是 :既充分尊重死者 ,更要让活着的人安宁。从而也反映了生者与死者之间割不断的情感  相似文献   

5.
傣族的宗教文化包括其原始宗教文化与佛教文化,它是傣族社会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傣族传统人居环境的营造中,宗教文化的影响无处不在。本文试图探析宗教文化对傣族传统人居环境中社会、自然、农业生产、村寨布局等方面的影响,挖掘傣族传统人居环境营造中的生态智慧,展示傣族地区人、神、自然和谐共聚的内因所在,为当代人居环境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丧葬颜色的使用反映出不同的社会分类法则,其中颜色所代表的象征含义也有所不同。丧葬礼仪中红白黑颜色的使用,受到了五行文化、统治者喜好以及巫术文化等因素的影响。长阳县资丘镇的土家族人在丧葬礼仪中不仅使用黑白色,也使用大红色——红色是"喜丧"和"做生斋"的必备色彩。实际上,在当前中国的语境中,红色的含义更多是积极的,白色与黑色具有正反双重含义。  相似文献   

7.
青海蒙古族丧葬文化青海蒙古族在丧葬方面有些习俗与青海藏族完全相同,或者相近。当病人垂危、弥留之际,有可能的亲人朋友都要尽快前来,与将要离世之人遇活面诀别,而聆听遗嘱;人亡后要及时将亡人的姓名、年龄、性别、属相及亡故时辰等报告给寺院,并请占卜滨葬时日及...  相似文献   

8.
傣族是一个具有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的民族。文身是指在人的身体上刺画花纹、图案或文字等,再涂以有色染料,使其成为人身上一个永不褪色的印记,是傣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残酷"的艺术。佛教的传入使傣族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始宗教与佛教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对傣族的传统文化形成强大的渗透和整合力,也让傣族的文身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本文介绍了傣族文身的悠久历史与宗教,随着时代的发展,汉文化的大量植入,傣汉两族的通婚等都对傣族传统文身有着重要的影响,文身人群、部位等也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分析了傣族当代文身艺术的变迁因素和发展现状与传承。  相似文献   

9.
胡绍华 《民族研究》2006,(4):103-104
农村公社是原始社会解体时期形成的以地域为基础的,以村社土地公有和生活资料个人所有的二重性为特征的社会组织形态。中国边疆民族地区的一些民族不同程度地存在这种社会形态,在这些地区,村社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傣族村社文化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的出版,为研究村社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该书的第一个特点是提出了傣族文化的概念———“村社文化”。这一结论是作者经过长期钻研和实地调查的必然结果。作者以傣族封建领主制社会是建立在农村公社基础之上的理论为出发点,进而延伸至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不同时期的西双版纳傣族糯稻种植为研究对象,以探讨其变迁轨迹和原因为主旨,其目的在于说明,在特定的语境下,即使边疆地区,国家政策对民族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起着重要乃至决定性的作用.糯稻种植的式微,不仅使西双版纳傣族社会文化日益碎片化,也使其历史发展轨迹发生极大改变,由此而逐渐走向"现代性".本文希望通过"物"的视角,在述及"糯"的社会生命史之同时,探讨传统与现代、民族与国家、边疆与中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作为诗人的朱湘和顾城,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作出过各自独特的贡献。从憧憬自由、向往光明,到痛苦幻灭、颓丧自沉,朱湘走着一条艰难坎坷的人生之路;而从天真童趣的童话诗人走到灰色的死亡诗人,顾城的灵魂在光明里堕入了永远的黑暗。  相似文献   

12.
诗人朱湘和顾城之死,在中国新诗史上震动较大,曾经是评论界关注的两个热点。作为纯粹诗人和童话诗人对艺术的追求和执著,朱湘与顾城有相似之处,而他们之间的差别又是相当明显朱湘把生命的意义沉醉在诗歌创作中,至于顾城,却将生活等同于诗歌。朱湘和顾城都是十分相信艺术功能的诗人,而他们的艺术世界又存在着一个本质的区别诗歌之于朱湘,是梦想的港湾,精神的支柱,希望的寄托。而顾城,却因他对“个人主体”的沉迷和对自然的发现,力图营造一个脱离现实的幻型大厦。  相似文献   

13.
唐代,在千山万壑、大江奔腾的长江三峡地区,生活着一个不为外人所熟知的少数民族--"獠人".研究他们特有的风土民俗,对多层次、多视角地了解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显然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周毓华  田廷广 《民族学刊》2013,4(4):54-61,117-119
"5.12"汶川地震后,龙溪乡部分羌族居民因地震中生存空间遭受巨大破坏而搬迁至邛崃市南宝山安置区,面对震前与震后迥异生存空间所引起的居民生活的改变,笔者试图以羌民社会生活中饮食的变化为研究对象来解释饮食文化背后社会互动因子的改变,揭示羌族异地安置区身为"小传统"社会在现代化、工业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作为社会有机体的一部分如何去适应社会改变,同时实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15.
The old Qiang stockaded villages , Zhitai Village and Kuapo Village , were located in mountainous area with an altitude of more than 2, 000 meters.Both the economic and transporta-tion conditions wer...  相似文献   

16.
泰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南部穆斯林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佛教大国———泰国有近300万人是穆斯林,占全国人口的5%。其中大部分是居住在南部边境北大年、也拉、陶公、沙敦四府的马来穆斯林,其人口约占四府总人口的70%。这一地区历史上曾建立过马来人的北大年王国,15世纪时还是东南亚的一个伊斯兰教中心。1909年...  相似文献   

17.
随着西部大开发步骤的加快,民族贫困地区经济正向开放型方向发展,法律的作用及重要性在生产生活和经营管理中愈来愈突显,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工作,则是民族贫困地区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抓住社会变革历史机遇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8.
Sparked by the recent reinvigoration of the long-running debate over the competing ideological merits of nationalism and cosmopolitanism by leading Western philosophers, this article presents an argument as to how these two adversarial projects might be reconciled. In a review of both ideological perspectives, it is argued that neither paradigm is adequate in its own right, and that both contain potential dangers. However, both nationalism and cosmopolitanism entail important complementary aspects that are essential in bringing about a more stable and innocuous synthesis of the two projects.  相似文献   

19.
当前青海藏族自治地区民族关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调查当前青海藏族自治地区民族关系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青海藏族自治地区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民族关系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王菊 《民族学刊》2012,3(4):83-87,96
叙事治疗是受后现代主义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心理疗法,它能充分尊重咨询者的主观能动性,并把心理问题进行外化处理,把个人心理问题进行社会化处理,在全世界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将叙事疗法应用于灾区民众的心理疏导也应该是能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