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货币政策的演变轨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货币政策演变可分为三个时期 :战后至 80年代初是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时期 ,主要采取“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 ;80年代是新自由主义货币政策时期 ,主要采取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 ;90年代是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货币政策的“折中”时期 ,主要是采用灵活微调的货币政策来调控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2.
热潮中的冷思考--对新自由主义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力化 《学术交流》2003,(12):116-118
20世纪30年代,新自由主义作为古典经济自由主义的现代变种和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论的对立面出现。70年代达到复兴并呈现出新的特征。80年代新自由主义对一些主要西方国家的政府决策产生了重大影响。90年代中期以后,新自由主义的一些观点渗入我国经济改革政策,其合理成分对于我们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有价值的,而对其存在的错误还要进行科学的批制。  相似文献   

3.
张光 《日本学刊》2005,(2):53-66
错误的财政政策是导致日本在泡沫经济崩溃后陷入长期萧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泡沫经济崩溃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日本经济政策一直在凯恩斯主义的积极扩张财政和保守主义的紧缩财政之间反复徘徊,但终以后者占据上风。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不够,扩张和紧缩财政政策互相矛盾,及不计实际经济后果地贯彻紧缩财政政策,使日本错失了走出萧条获得持续增长的机会。2 0世纪90年代日本政治和经济意识形态的保守化,政治不稳定,领导集团执政能力的降低,是导致财政政策失误的政治因素  相似文献   

4.
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爆发后,新古典经济学产生危机,凯恩斯掀起了现代经济思想史上的"革命".五六十年代,"凯恩斯经济学"的实施,导致了新的危机--通货膨胀危机,70年代后凯恩斯经济学悄然退场,各色"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一度回潮.80年代末、90年代初,高失业率和生产停滞重新成为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主要经济问题,"新凯恩斯主义"--"现代主流经济学新综合派"应运而生.经济学上的危机、革命和综合,是西方现代经济运行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2008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几乎毫无例外地采用凯恩斯主义政策应对危机.事实上,战后日本实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凯恩斯主义政策,分别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长期萧条期以及本次金融危机时期.实践证明,凯恩斯主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刺激经济复苏,但与新自由主义一样有利有弊.最新经济数据表明,受强劲凯恩斯主义政策的刺激, 日本经济已经触底,但在后金融危机时期, 日本将面临严峻的疗伤任务.  相似文献   

6.
日本政府景气刺激政策浅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政府的景气刺激政策以扩张的赤字财政政策为中心 ,是典型的凯恩斯主义思路。以赤字财政政策为中心的政府宏观控制政策 ,其有效性如何 ?政府发挥保持经济稳定的功能 ,其界限在哪里 ?这就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一、凯恩斯主义的界限——日本与欧美的选择政府如何拉动衰退的经济 ?作为 2 0世纪伟大的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基本思路是 :当经济不景气时 ,由市场机制决定的经济活动 ,不一定能保证完全雇用 ,非主动的失业会持续出现 ,在这种情况下 ,政府扩大财政赤字 ,增加公共投资 ,创造有效需求 ,从而刺激经济走向景气。这一理论在凯恩斯以后一度成为…  相似文献   

7.
现在谈论西方经济学的危机已经不是时髦话题了。无疑经济学正经历一个发展中的“非常时期”。70年代以来,大量失业和加速度的通货膨胀同时并存的两难局面,使新古典学派和凯恩斯主义以及它们的“综合”——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面临深刻的危机。早在60年代,主流经济学就已经受到来自左的(新剑桥学派)和右的(货币主义)的强大攻势,但是,在这场激烈的混战中没有一个派别可以稳操胜券。这种进退维谷的局面使得制度学派迅速复兴  相似文献   

8.
西方国际关系学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科学领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逐渐形成的。其迄今为止的近70年发展历史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20年代至40年代的理想主义;40年代末至60年代的现实主义;60年代末至70年代的科学行为主义;以及70年代末至今的新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源于国际关系学中现实主义的总思潮,是先前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传  相似文献   

9.
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财政赤字成为各国财政领域的一种常态,并由此引发了不同学派的经济学家对财政赤字的经济影响的争论。本文主要介绍1929~1933年大危机后西方学者关于财政赤字对经济影响的三种观点,即凯恩斯主义的财政赤字有益论、新古典主义的财政赤字有害论和李嘉图—巴罗等价定理所揭示的财政赤字对经济无影响论。  相似文献   

10.
边恕 《日本研究》2008,(3):36-40
从上世纪90年代起日本经济经历了十多年的低速增长或停滞时期,被称为“失去的十年”。在此期间宏观经济在低水平上表现出周期性循环的特征。国民经济各部门对GDP增长的贡献度表明,各部门贡献度的此消彼长削弱了经济的恢复力度。财政政策的动摇不定及金融政策的失误都对日本经济摆脱低迷状态造成了负面影响,是导致日本经济长期难以复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凯恩斯经济学中有两个重要部分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经济政策产生了巨大影响,它们是凯恩斯主义关于失业的错误观点和凯恩斯主义对过多储蓄的未经证实的惧怕。失业问墨凯恩斯失业理论是在大萧条最严重的时期形成的,那时失业率高达25%,其中许多失业人员一年多都找不到稳定的工作。在此情况下,凯恩斯认为,失业的主要原因是需求不足,而不是工资率过高或市场刚性。凯恩斯主义认为,应通过扩大政府开支来增加需求,以此来降低失业  相似文献   

12.
凯恩斯的需求管理经济学理论是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理论来源,但不能把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简单等同于西方短期反周期调节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要在政策的力度、作用方向、运作方式和政策手段上进行适当调整,为逐步退出做准备。  相似文献   

13.
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的财政金融政策以及1992年以来的景气对策等,是政府干预市场稳定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是典型的凯恩斯主义。本文具体分析80年代后半期和90年代前半期日本泡沫经济的发生和崩溃,90年代后半期在政策的制定过程中政府的干预行为及干预效果,论证开放经济条件下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各国政府干预经济的要求和目标越来越高,适时地制定正确的政策协调各个政策之间的关系等政府干预是必要的也是非常关键的。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关于新自由主义的讨论中,多数国内学者从西方国家对第三世界的经济扩张和文化侵略的角度来看问题,认为新自由主义是发达国家假全球化之势与自由市场之名,运用自身优势剥削发展中国家,努力维护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理论工具。其实,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理论只是其整个理论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延伸。应该从新自由主义在西方的实践来揭示其本质:从历史上看,新自由主义是针对发达国家内部问题而产生的,兴起于全球化浪潮来临之前,是发达国家垄断资产阶级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流行的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所进行的一次政策调整;从本质上看,新自由主义的最终目的是扩大资本积累,在这一政策下获利最多的是金融资本;从结果上看,新自由主义主张减少国家对社会分配的干预,从而损害了社会弱势阶级的利益,是一种向原始资本主义回归的企图。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凯恩斯主义就业政策的失灵、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和大规模失业这种共同挑战,西方国家却采取了多样性的劳动就业政策选择,即以英美等国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劳动就业政策、以瑞典等北欧国家为代表的合作主义劳动就业政策、以法国与西班牙等欧洲大陆国家为代表的保守主义劳动就业政策和以丹麦等国为代表的灵活安全性劳动就业政策.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这种多样性的劳动就业政策选择根源于对失业的多样性解释、多样的资本主义制度和各国多样的历史文化传统.这对我国有着重要启示:新自由主义劳动就业政策并非是解决失业与就业问题的唯一选择,更不是最优选择;高福利与充分就业是能够结合在一起的;多样性劳动就业政策选择本身也包含着一定的共同原则.  相似文献   

16.
刘红 《日本研究》2004,(2):96-96,F003
20世纪的最后2 0年,国际社会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西方世界在70年代初结束了二战之后持续的黄金发展期,并陷入了严重的“滞胀”局面。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的失灵以及该政策主导下的“福利主义国家”面临的各种问题,引发了新自由主义或新右派的兴起。80年代以后,在美国和英国  相似文献   

17.
"凯恩斯主义"自本世纪三十年代出笼以来,一直被资产阶级吹捧为什么"凯恩斯革命",当作医治资本主义经济病症的"灵丹妙药".然而实践表明,采用凯恩斯主义不仅不可能避免经济危机,反而激化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使危机严重起来.近年来,美国资产阶级经济学派为了进一步挖掘凯恩斯的武库,提出重新评价凯恩斯,认为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还有一些"新的分析因素"遭到了忽视,企图把凯恩斯主义推进一步.对于美国资产阶级经济学界这一新的倾向,《每月评论》(1977年4月)发表了这篇专论,予以驳斥,指出企图用凯恩斯主义去挽救资本主义危机只能是一种"幻想与错觉",而真正的解决办法是,出现"一个为使用而生产取代为利润而生产的社会".对凯恩斯主义的批判,提到了这种原则高度,反映了美国激进经济学派的激进观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相似文献   

18.
储水江 《社科纵横》2010,25(6):10-11,16
经济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无论是新自由主义还是凯恩斯主义都无法避免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发作。社会主义是应对经济危机的制度保障。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9.
90年代日本财政政策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鹏 《日本研究》2001,(4):17-21
在传统的凯恩斯经济学当中 ,财政政策一直是政府影响国家经济运作 ,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支柱手段之一。所谓财政政策是指对税收和公共支出进行规划 ,抑制商业周期的波动 ,并有助于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和高就业率 ,避免过高或剧烈的通货膨胀。1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日本政府运用恰当的财政政策 ,为经济宏观和微观各个方面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对其经济的高速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保驾护航作用。进入 90年代 ,日本经济长期处于萧条低迷状态 ,多数年份的经济呈低速增长甚至负增长态势 ,为了扭转日本经济颓势 ,刺激经济增长 ,日本政府及其经济决…  相似文献   

20.
1984年日本发生了一场经济政策论爭。凯恩斯经济学派极力主张改变现行的紧缩政策,转而实行膨胀政策,恢复凯恩斯主义在经济政策思想上的主导地位;反凯恩斯经济学派则针锋相对,主张坚持紧缩政策,以民间为主导推动经济发展。为了便于研究这一新的动向,本文拟从经济政策角度,对凯恩斯主义和日本经济的关系进行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