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道远 《北方论丛》2007,(5):153-156
"公共利益"是《物权法》土地征收中一项重要制度。但《物权法》仅仅规定公共利益为征收的依据,并没有规定其内涵外延界定标准,这使得征收中公共利益的判断主体、判断标准十分模糊。借助法学类型化研究工具,基于我国国情,探讨公共利益本质问题,提出在实体角度对公共利益界定的同时,强调从程序上完善我国《物权法》公共利益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新出台的《物权法》在第二篇所有权中规定了我国的征收征用制度,这意味着本是公法中的核心概念的"公共利益"已引入到了作为私法的《物权法》之中。然而,在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下,在缺乏中央立法对公共利益的界定做硬性规定的情况下,容易造成地方政府对"公共利益需要"的滥用,在出现征收、征用权与私有财产权的冲突时,亦即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时无明确的法律可依。因此,应从学理上对行政征收征用做涵义上的解读,强调厘清"公共利益"这一概念内涵,并对"公共利益"的法律界定,公共利益设置的程序保障等问题进行诠释和探讨,以解决我国征收征用制度中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冲突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公共利益是国家征收的唯一前提,公共利益概念的显著特点是其边界的不确定.有必要从伦理的视角对公共利益的内涵进行了解分析.历史地看,公共利益从最初的公共团体的善恶取舍到近现代的规范国家制度和社群等组织的行为目的思想,折射出公益价值的正面价值需求和评判.我们对<物权法>中"公共利益"的判定应遵循基本的伦理标准,在法律无法亦不可能对公共利益明确界定的前提下,对国家征收制度本身的正当性价值权衡成为重中之重.权衡应在三个重要向度上进行:一为征收之必要性;二为补偿之公平性;三为程序之正义性.  相似文献   

4.
程先艳 《理论界》2008,(12):96-97
行政征收、征用权是超越私权的一种公权利,国家制定有关行政征收的法律法规的意义在于对行政征收、征用权进行约束,以防止行政征用征收对私人财产权的剥夺与限制。世界各国因此在以宪法中对征收征用加以确认的同时,多制定系统的征收征用法。新颁布的物权法对征收征用作了原则性的规定,但缺乏系统的操作性及适用的规范,应加紧制定与物权法相配套系统的征收征用法。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物权法》虽规定出于社会公益需要可以征收私人财产,但并未列举公益需要的具体情形,从而引起学界极大的争议。这种规定的不足表现在:与宪法的关系不协调;忽视了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力;对当前我国的社会现状考虑还不够。对此,建议《物权法》采取纯粹列举式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同时作出一些例外情况的规定。  相似文献   

6.
论征收制度中认定公共利益的程序性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利益的实质应是一种制度化的普遍正当利益,具有主体广泛性及不确定性、利益的正当性、可直接享受性、充足优位性和必要性等特征。公共利益的制度化是保障其发挥实践功能的重要手段。从其制度化的程序性设计视角观之,法律最好选择权力机关作为认定公共利益的主体,并建立诸如听证制度等公众参与机制以保障公共利益认定的公正与客观。  相似文献   

7.
公共利益法律化及其在土地征收制度中的践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产权社会化的核心是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问题以及公共利益的法律化问题.为此,学界提出了公共利益实体化和公共利益程序化两种分析路径.前者以不确定性分析理论为基础,形成了一般意义上公共利益之涵摄,后者虽然没有深究"公共利益"之实体内涵,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公共利益法律化的实施路径.在土地征收实践中,正当的公共利益是土地征收的前提.公共利益在征收制度中的法律化,其重点并非界定公共利益之范围,而是合理解决"谁来界定公共利益"、"公共利益如何体现"等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8.
李容 《理论界》2009,(4):101-102
世界各国都用宪法明确规定财产权不受非法剥夺,对行政征收进行了法律上的规制,主要表现在征收目的、补偿标准和征收程序三个方面,征收目的正是做出行政征收这一行政行为的核心所在。近年来,行政征收制度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比较突出。笔者以行政征收为视角探讨“公共利益”如何界定的问题,望能引发读者在这方面的些许思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重点考察德、美两国土地征收制度,指出公共利益是土地征收的惟一合法正当理由,而公共利益存在的合理性是一个国家对其进行法律、政治、经济、社会的多种价值判断的结果。同时,各国都注重对公共利益的实现方式加以限制,以免对公民私有财产造成侵害,其中依据法律正当程序、公平补偿以及准征收制度特别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10.
2004年我国通过第四次宪法修正案增添了征收征用条款,对征收征用在宪法中做出了规定.该条款的表述体现出了征收征用中应当依据的三个基本要件--公共利益、正当法律程序、给予补偿.本文通过对三要件分析认为现阶段我国需要通过宪法解释和立法等手段对以上三要件进行完善,才能使进入宪法的征收征用条款在本质上符合宪法的宗旨--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中,大量农村集体所有土地通过国家征收的方式成为新的用地来源,而现行立法中对征地的前提--"公共利益"的抽象界定容易导致政府权力的失控及农民土地权益的受损.鉴于此,明确程序控制在界定"公共利益"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将"公共利益"纳入土地征收听证程序并且在"公共利益"的界定过程中实现司法机关的介入,完善相关立法是解决当前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浅议征收和征用的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我国通过第四次宪法修正案增添了征收征用条款,对征收征用在宪法中做出了规定。该条款的表述体现出了征收征用中应当依据的三个基本要件——公共利益、正当法律程序、给予补偿。本文通过对三要件分析认为现阶段我国需要通过宪法解释和立法等手段对以上三要件进行完善,才能使进入宪法的征收征用条款在本质上符合宪法的宗旨——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13.
宪法修正案与我国土地征收征用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修改与完善土地征收征用制度是2004年我国宪法修正案的一个重要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但目前征地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未因为宪法的修订而解决,只是换了一种形式客观地存在下来。完善我国土地征收征用法律制度,实现征地的合理性和公平性,首先必须在宪法层面再次修订土地征收征用条款,解决宪法框架内征地制度设计的内在冲突。  相似文献   

14.
群体性事件是各种社会矛盾综合反映的表现形式,但在土地征收征用过程中,地方政府对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衡量失衡是该方面群体事件的诱因之一.文章从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标准入手,分析了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衡量失衡的原因,并寻求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15.
从比较法视野看我国的土地征收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征用制度是世界各国为发展社会公共事业而设置的一种法律制度,是一个牵涉公权力与私权利如何平衡的重要社会问题,因此构建完善的土地征收制度至关重要。本文拟对几个有代表性国家的土地征收制度进行对比研究,并以此对我国的土地征收制度的完善提出管窥之见,以推动我国该项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6.
解读宪法中的征收征用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强化征收征用制度的法律制约 ,实现征收征用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是近年来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对征收征用制度的修订是本次宪法修正案的一个重要内容 ,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章对征收、征用的概念、主体、对象、范围 ,以及法定程序和补偿等主要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7.
土地征用制度是世界各国为发展社会公共事业而设置的一种法律制度,是一个牵涉公权力与私权利如何平衡的重要社会问题,因此构建完善的土地征收制度至关重要.本文拟对几个有代表性国家的土地征收制度进行对比研究,并以此对我国的土地征收制度的完善提出管窥之见,以推动我国该项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8.
公共利益是房屋征收行为的根本依据,但是法律规定中对"公共利益"的模糊界定以及公共利益理论内涵本身的不确定性,使房屋征收实践面临严重的公共利益困境。基于公共选择理论构建的"盈利性—外部性"渐变轴模型,可以为讨论公共利益困境提供有益的分析框架。这一分析框架将是否具有正外部性作为判定公共利益的标准,证明了盈利性与外部性可以共存,商业利益并不必然与公共利益相冲突。基于A区危房改造案例的分析显示,在房屋征收中商业利益和公共利益并存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应通过完善"公共利益"论证程序,有效防止行政机关滥用公共权力,以公共利益为借口侵害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20.
2004年宪法修正案明确在宪法中确立了基于公共利益的征收征用制度.清晰界定征用中的公共利益,就可以有效地避免政府借用公共利益之名来行危害公民权利之实.结合国外的实践经验和我国的立法和实践状况,在我国现有条件下,公共利益应从法律和实践两个层面界定,以期对公共征收和公民人权保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