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晶 《江西社会科学》2012,32(4):183-188
蒙古史诗中对灾难的表达采取了曲折、隐晦的方式。这种方式将蒙古族人民的灾难意识置于幕后,表现了一种面对灾难的独特心灵应对方式,即以对英雄及其活动的赞美、将自然灾难看做"天意"等方式来掩饰其悲剧性表达。这种独特的灾难意识背后有深厚的美学积淀,其缘由在于蒙古族人民审美观念中独特的"刚"性之美。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8,(4):111-117
书信不仅是人类思想和情感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承载着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段文化印迹。在传统书信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信息化时代,它曾经所担当的历史使命和艺术价值只有在文学作品中才能永不褪色。书信体小说开启了书信叙事的新篇章,书信在小说中不仅可以发挥"编织"叙事文本、整合叙事结构的功能,还能够让读者了解到书信"八卦"对于女性的特殊意义,并且感知到叙事文本中各种鲜活的人物情感。  相似文献   

3.
伏漫戈 《理论界》2020,(4):95-102
明代话本小说"文备众体",书信是其中一种重要文体。小说叙及的书信有家书、情书、友人书信、密信、特殊书信,这些书信蕴涵丰富文化信息,具有鲜明时代性。小说中的书信多数是作者精心为人物所设计,长于叙事与抒情,弥补了中国书信文学的缺憾。书信的格式、文体、风格,灵活多样。书信是重要的情节单元,承担着推动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强化作品主题的叙事功能。  相似文献   

4.
"五四"时期逐渐形成了一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在国家、群体、个人的绝对对立的思路中,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某些偏颇现象:将中国现代文学史简单地阐释为国家发展史的演绎,消弭了文学本身发展的特性;将作家的研究主观地阐释为从个人到群体的道路,消弭了对于作家个性的关注;将创作的表达武断地阐释为国家、阶级的表述,忽略个体情感体验的抒写。在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中,应该完全打破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打破国家、群体、个人对立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前,作为企业的新生力量,新生代员工(80后和90后)已经成为企业的主力军。然而传统的管理方式在面对新生代员工时却出现"管理失灵"的现象。如何针对新生代这一特殊的群体实施有效的管理,成为企业管理者关注的主要问题。文章将针对"新生代"员工管理中存在的难题进行分析,指出新生代员工管理"失灵"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杨旭 《社会科学论坛》2006,(10):139-142
本文以大量实例为基础进行分析,探讨了在当代文学评论写作中,与书信这种特殊的文种形式相融合的具体表现,论证了此种写法的特色和优势:书信的文学性会使文学批评的科学性如虎添翼,书信的工具性会使文学批评的用途发挥更大的效力。  相似文献   

7.
杨旭 《社会科学论坛》2006,(20):139-142
本文以大量实例为基础进行分析,探讨了在当代文学评论写作中,与书信这种特殊的文种形式相融合的具体表现,论证了此种写法的特色和优势书信的文学性会使文学批评的科学性如虎添翼,书信的工具性会使文学批评的用途发挥更大的效力.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流动方式的转变,城市里的流动少年儿童快速增加。作为社会的特殊人口群体,他们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尤其是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更是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虽然福州市政府也不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帮助其完成义务教育,但是还是面临一些问题。根据1998年国家教委、公安部发布的《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规定:所谓流动儿童少年,是指"6至14周岁(或7至l5周岁),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暂时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社会,女性的情感表象是有关家庭、集体与国家的社会象征;而在陌生的城市社会,都市女性在社会转型与老龄化的社会语境中的情感表达离不开对主体性问题的关注。本文借鉴个体化理论,通过对广场舞女性群体日常生活的深入阐释,探讨都市女性的情感表达与主体性建构。广场舞群体以混合的个人动机进入广场空间,并以统一的身体实践,表征为自己而活的情感呈现,成为私人情感的外化,既表现为女性群体自我情感表达与重塑女性角色的强烈意愿,又表明她们在与家庭、群体和社会的互动中主动寻求主体性建构,实现个体与社会新的联结。作为特殊的身份群体,广场舞女性仍以家庭为核心,无法摆脱母亲、妻子身份,其繁杂的生活琐事背后蕴含的情感始终融于主体性的建构行动之中。  相似文献   

10.
中国留日作家群是现代文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作家群体,它是由近代轰轰烈烈的"留日热"直接催生的.这一群体有着鲜明的"仇日"心理、爱国情感和革命倾向等创作心理.这种特殊的创作心理使他们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和反抗情绪以及关注现实和底层、对种族歧视的强烈不满等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养方式的现状进行描述和归纳,分析产生不同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的原因,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群体的关注,更好地指导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养方式,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云南民族"直过区"经济社会发展调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共产党对云南省还处在原始社会末期的少数民族地区采取特殊和帮扶的政策,保证他们直接地但却是逐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实现历史性的跨越,这些地区被称为民族"直过区".50多年后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等部门用历史与现实结合的方式,对"直过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大规模调查研究,发现"直过区"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是我国现在最贫困的地区,该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是我国最弱势的群体、最特殊的族群,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低层次,所以,政府和社会应该予以该地区特别的关注和扶持.  相似文献   

13.
"晚生代"的出现是20世纪末中国文坛的重大事件。它作为一个新生的小说创作群体,以创作主体独立的生存姿态、新异的写作内容和写作手法而备受关注。围绕"晚生代"命名之争所引发的对当代文学群体美学变迁的考察,由"晚生代"的存在方式对中国当代文学现状所产生的撞击,和晚生代在文学史的书写中可能生成的美学意义,都将丰富了20世纪的中国文学史内容。  相似文献   

14.
先秦的"德治"与"法治"之争,实质是社会治理方式之争。儒家具有由来已久的重德传统,同时认为法和刑也是调节社会关系、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儒家"德治"中"君德"的思想非常丰富,"以德治君"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批判性品格。在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推进法治进程的今天,更应该关注德治,关注制度下人的因素,关注道德的人和人的道德,尤其要关注官员群体的职业操守和道德素质对于法治的重要性,而不应摒弃德治,患上制度迷恋症。  相似文献   

15.
"无恒产者无恒心",近代中国,大量的游民群体因无业而游荡于城乡之间。游民群体的思维方式、价值判断、存在方式都有独特的一面,他们是历代统治者极力拉拢或者重点防御的对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条件下,产生了"新生代游民"问题。为此,研究游民问题产生的背景、特点和影响以及对当今中国社会的启示,就成为当前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社会政策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但是,由于经济、教育、文化等各方面权益发展得不到有效保障或者自身先天生理缺陷等因素,儿童群体中出现了一个被称为"困境儿童"的特殊群体。近年来,随着我国困境儿童问题的不断突出,对该群体的救助和保护已然成为社会各界人士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本文拟通过对困境儿童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相应的梳理,准确把握学术界对困境儿童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调查和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群体是社会群体中的一种特殊形式.由于大学生在年龄、文化层次、社会地位上的特殊性,因此在群体功能和结构方向上表现出许多独特的形式与内容,这一特殊群体的形成和发展又是和高校的教育目标、校风校纪、校园文化、校园环境、校园设施以及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内容相联系.研究和掌握大学生群体的形成和发展,对于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吴铃 《南方论刊》2014,(9):83-84
针对高校基层团支部这一特殊的组织群体,其建设活动的创新工作尤为重要,要创新就必须先认识到传统团支部工作方式的局限性,通过"两进三同"工作制度的建立,切实加强基层团组织的各项建设,同时在工作形式和内容上发挥创造力。  相似文献   

19.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与学习英语的心理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滟珊 《广西社会科学》2006,(10):193-194,F0003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艺术思维方式特点使其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着群体差异和特殊的心理倾向。艺术类高校的英语教师应该分析和研究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艺术思维特征及其学习英语的心理倾向,从而改进英语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乞丐在20世纪初的西藏社会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西藏社会的宗教信仰催生了乞丐阶层,西藏社会的等级制度保证了乞丐的生存,而西藏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水平又维持了乞丐群体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