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辩证法作为一套特定的思维形式以某种特定的对象为内容。从形式和内容统一的角度看,历史上有三种具有特定对象的辩证法,即意见的逻辑、幻相的逻辑和思辨的逻辑。意见的逻辑和幻相的逻辑分别是"意见"和"先验幻相"之不确定性在形式上的表现,因而具有消极意义。思辨逻辑作为辩证方法、辩证形式与辩证之体(内容)的统一,既是真理在其形式之运演中的自身证明,又是真理在其内容之发展中的自我完善或自我证成。这决定了辩证法在思辨逻辑的形态上第一次成为形上真理的确定性的形式,成为"真理的逻辑",摆脱了通常人们所理解的贬义。  相似文献   

2.
逻辑作为西方哲学的主要环节,被公认为具有先天必然性的有效真理。而这一必然性的真理是通过概念表现出来的。概念作为逻辑的基本单位在不同的逻辑中有不同的定位。黑格尔就成功地用思辨的概念改造了形式逻辑和先验逻辑中的知性概念,并把思辨概念作为客观思想来彰显事物的真实本性和世界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3.
鲁涛 《云梦学刊》2010,31(3):141-141
《真理的两端性》(史仲文著)2010年4月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本书认为:事实真理是一种公认性真理,对它的争议应该不多,如1+1=2,这有争论的必要吗?但思辨真理是需要分析与解说的,是不经证明无法说服他人的。但无论思辨真理还是事实真理,在人和人的价值面前,都是次位序的。  相似文献   

4.
逻辑真理与事实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哲学文献中,逻辑规律即逻辑的真命题称为“逻辑真理”,涉及具体事实的真命题称为“事实真理”;前一种真理或命题又称为“分析的”,后一种真理或命题又称为“综合的”。逻辑真理与事实真理的关系问题,是逻辑哲学中的重要问题,也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白旭 《北方论丛》2015,(4):130-133
黑格尔将知性逻辑改造为思辨逻辑,以此为运思平台能够承载“实体即主体”的本体的辩证运动,从而真理的实现就成为“绝对理念”的自我实现、自我澄明的过程。黑格尔就此实现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形而上学真理与形而上学境界、个体理性与普遍理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广义符合真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符合论真理观、融贯论真理观和实用论等真理观的反思 ,认为真理有三类 ,即事实真理、逻辑真理和价值真理。判断一种认识结果是否为真理的标准是广义符合论。任何真理都具有符合的特征 ,即 :事实性真理是认识结果与客观事实相符合的真理 ;理论性真理是认识结果与逻辑体系相符合的真理 ;价值性真理是认识结果与主体的实际价值取向相符合的真理  相似文献   

7.
自 1978年真理标准大讨论以来 ,人们早已熟知 :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但实际上 ,人们常运用着检验真理的另一标准 ;逻辑证明。如果说实践检验是事实检验———让事实说话 ,那么逻辑证明则是理论检验———要求理论自身有理有据 ,合乎逻辑。比较而言 ,逻辑证明对真理的检验是间接的 ,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之间的这种区别很重要 ,它决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最终标准。尽管如此 ,逻辑证明也是检验真理的一种标准 ,这是没有问题的。就此我们能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① 上找到充分的依据 ,它仅仅是没有明确地这样表述和论证而已。一检验真理…  相似文献   

8.
在企图调和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认识论原则指导下,莱布尼茨提出了两种真理的学说。所谓两种真理:一种是推理的真理,一种是事实的真理。他严格区分了这两种真理,认为二者是绝对对立、不可逾越的。实际上,逻辑真理和事实真理并非泾渭分明,二者的区别也不是绝对的。它们都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在这点上,它们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宋国栋 《兰州学刊》2007,(6):25-27,77
作为存在主义的先躯,克尔凯郭尔通过对思辨哲学的批判来建构自己的关于"个体的人的存在"理论.他对思辨哲学的批判大致集中在三个方面:个体生存与哲学逻辑的对抗;生存个体对普遍性的置换;"主观真理对"对"客观真理"的颠覆.  相似文献   

10.
先验思辨逻辑是适用于超越对象——本体知识的客观逻辑。康德的先验逻辑考察的是经验知识活动中的先验原理,因此可以被称为"先验知性逻辑",其根据是形式逻辑。而本体知识的必然性不来自于形式逻辑,而来自于黑格尔开创的思辨逻辑。思辨逻辑仍然需要有先验原理作为其客观必然性的保证,因此,先验思辨逻辑是思辨逻辑在主观反思活动中的客观性原理。本体知识的判断类型是"先天分析—综合判断",因此,先验思辨逻辑的基本问题就是要回答先天分析—综合判断是何以可能的。  相似文献   

11.
逻辑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塔尔斯基的真理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逻辑哲学基本问题的焦点在于:逻辑真理是否反映现实,与事实真理又有什么关系?亚里士多德的真理符合论和莱布尼茨而至逻辑实证主义者所主张的逻辑真理先验论,代表了历史上两种对立的看法,塔尔斯基以亚氏的真理符合论为基础,构造了形式语言中的真理定义,建立了真理的语义学概念,这个真理概念超越了亚里土多德的片面性和莱布尼茨以后的唯心主义,对解决逻辑哲学基本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解析弗协调逻辑容纳"真矛盾"的逻辑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弗协调逻辑是一种可以容纳"矛盾"的非经典逻辑,但它只是要容纳那些不会导致系统不足道的"真矛盾".论文在详细阐述弗协调逻辑容纳"真矛盾"的核心逻辑机制的基础上,对逻辑真理观进行了逻辑哲学层面的反思,并明确提出:传统形式逻辑和现代形式逻辑的真理都是具有严格相对性的,而弗协调逻辑的真正哲学价值不在于它自身特异的逻辑性质,而在于它自觉贯彻了逻辑真理的这种严格相对性.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7,(10):35-43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通过思维的二元性去建构一个思辨世界,思辨性又构成思想立论的知识基础(由此奠定了西方的学术传统),也构成了反思性平衡的基础(由此奠定了西方的民主传统)。反思是基于对客观清晰的合理性是否存在的一种质疑,而思辨是人们在思想的追问中,通过立论之间的双向适应,使相互对立的关系朝着双向适应的一种思维方法,就必然带来思辨的平衡性,而思辨的平衡性必然滋生民主的平等性。人类的思辨性经过一个由主客观本位二元性向开放二元性的转变过程,这种开放的二元性最终通过民主制度把人类的思维形态转换成一种制度形态。价值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构成人类命运的一种生命状态,也构成了人性的一种基本张力。相对价值是对人性的启蒙、滋养和润色,绝对价值是对人性滋养的一种养护和累积,这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价值逻辑。  相似文献   

14.
〕假说作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思维形式是人的认识达到真理的重要途径。本文从科学逻辑的角度,由问题引发假说,阐述假说形成的理论,即假说硬核和保护带构成,并进一步阐明假说在科研和现实生活中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实践评价就是对实践活动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以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需要中的作用的认识和反映,是一种价值评价。真理和价值在人类实践中的统一决定了真理检验与价值评价的统一,实践评价是检验真理的逻辑起点。在一定的意义上,实践评价比检验真理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客观而具体的正确反映。客观性和具体性是真理的两重基本属性 ,深刻性是真理的非基本属性。广义的真理包括感性真理、理性真理和统性真理。真理发展有三种情形 :一是认识由感性真理上升到理性真理 ,又由理性真理具体化为统性真理 ;二是理性真理自身不断深化、丰富和更新 ;三是由对某一客体的正确反映发展到对新一客体的正确反映 ,乃至不断扩大对整个外在世界的真理性认识的过程。真理发展的内在机制就在于认识内部理性认识和统性认识的矛盾运动  相似文献   

17.
论实质蕴涵、形式蕴涵与逻辑蕴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蕴涵分为三类:实质蕴涵、形式蕴涵与逻辑蕴涵,从多值逻辑角度解决了实质蕴涵、条件句与推论关系之间的关系,详细考察了三类蕴涵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三种蕴涵角度区分了科学真理、数学真理与逻辑真理。  相似文献   

18.
论分析理性     
作为探索真理的两种理性,思辨和分析有着实质的区别。中华传统文化不能产生现代科学技术,是因为缺少分析理性的传统。分析哲学的价值,在于它在哲学研究中提倡分析理性和科学精神。思辨与诡辩只有一步之遥。“哲学科学化”这个命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们习惯于把必然性看作科学真理的本质,是科学真理所追求的目标。但是自从比利时布鲁塞尔学派的普利高津建立“耗散结构理论”以来,不少人认为这是偶然性之光的升起和必然性王国的没落,因此主张只有偶然性才是科学真理的本质。对这个问题究竟怎样认识才是正确的,本文打算从科学思想史的角度作一探索。 一、逻辑真理与经验真理的对立 把科学真理区分为必然的与偶然的是从逻辑真理与经验真理的对立开始的。  相似文献   

20.
《东岳论丛》2017,(1):112-116
无论是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经典读本,还是作为改变了当代世界正式版图的一种社会理念,《共产党宣言》都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尺和经典。就其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论证而言,它提供了理解人类历史的科学逻辑;就其表达的共产主义理想而言,它思辨地设定了一种哲学逻辑。马克思这样一种思辨和经验、批判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在今天具有一种最典型的启示意义,即“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为应对马克思主义或者共产主义观念遇到的严肃挑战,我们今天这个时代需要进入一种新的哲学思维。类哲学作为现时代一种新的哲学思想的可能性,我们认为应该给予其新的理解和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