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亲属关系是社会科学的经典研究议题,20世纪上半叶,西方家庭现代化理论认为传统社会中的亲属关系将会消失在现代化发展中。通过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对北京近郊一个村庄的亲属关系进行实地调研,研究发现:西方家庭现代化理论以及学界已有研究结论都无法解释现代农村亲属关系所呈现的特征。在经历集体化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造后的农村亲属关系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呈现网络化发展趋势,在村民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家庭依然是现代农村亲属网络变迁的基本单位,但家庭的内涵却发生了变化,同时亲属网络变迁中出现个体化崛起的趋势,人们开始重视和强调个人发展与情感表达,这与已有研究结论不一致。现代农村亲属网络之所以会存在并且形成这样的变迁机制,既有转型时期个体在应对风险时的脆弱性,也有传统家庭本位思想对社会结构与个体生活带来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翟城村为例考察华北农村非常规核心家庭的亲属关系,翟城村非常规核心家庭与亲属的交往可以看作是家庭成员,尤其是留守的女性成员策略性地运用关系资源、功利性地建构实践的亲属关系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社会关系网络研究关注的主要是社会关系对社会流动的促进作用,很少有学者关注社会流动会对社会关系网络产生何种影响。基于从外地到北京经商的30个成功家庭的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研究表明,社会流动没有对亲属关系的亲密程度产生任何影响,流动者仍然与亲属保持着密切联系。但是亲密程度没有变化并不意味着关系结构没有发生变化。随着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的日益不平等,亲属关系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核心与边缘的分化。虽然父母的家庭地位因为传统观念和习俗的影响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但流动者与兄弟姐妹和其他亲属的关系变得明显不平等,出现了显著的权力分层。掌握更多资源的流动者在家族中逐渐占据了核心地位,而其他亲属则明显处于从属地位。  相似文献   

4.
高排苗族的拟制亲属关系调查显示,基于拟制亲属的群体整合可发生在个体之间,也可发生在家庭、家族之间。其类型包括“亲子型”与“平辈型”两种。拟制亲属不仅是个人扩大社会网络的实用策略,也是维持苗族村落内部秩序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在民族学界,在论及原始民族形成时,有的同志不是否认地缘关系的作用,就是不承认血缘亲属关系的应有地位我认为必须实事求是地看待两者在原始民族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一、血缘亲属关系是氏族社会联系的最有力的纽带什么是血缘亲属关系呢?马克思说:“亲属关系有两种:(1)由血缘或血统产生的;血缘亲属关系也有两种:(甲)直系和(乙)旁系;(甲)直系亲属关系是人们之间一个人  相似文献   

6.
村落的拟亲属称谓制与“亲如一家”的村民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亲属关系的村民间所用亲属称谓语在村落中的频繁使用,表述着村民间“亲如一家”的密切关系,使得一个村落就像一个大家族。实质上,这些在字面上表示血缘联系的亲属名词只不过是村民间地缘互助关系的体现形式和维持手段。  相似文献   

7.
从社会权利的角度对中国农村孤儿保护体制进行考察,可以发现中国农村孤儿主要由父系扩展家庭提供经济支持和替代性养护。亲属养护的前提不是基于儿童拥有普遍的公民权,而是基于儿童在家庭之内,特别是在父系血缘家庭内的亲属权。基于亲属权的儿童保护制度有其优势。但是,在家庭规模缩小,针对儿童个体发展的抚养成本提高,社会两极分化严重,亲属照料得到的非正式社会支持减少的情况下,基于亲属权的制度已经不能对儿童提供有效的保护。因此,中国的儿童保护制度迫切需要根本性的转变,即从基于亲权保护原则的制度向基于公民社会权利制度的转变,以便对所有的儿童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保护。  相似文献   

8.
家庭与亲属的文化模式家庭中以生殖和出生为基础的生物学关系所产生的并延续很长时期的规定,使社会得以从一个世代走向下一世代,连续不断。亲属关系与生物学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有时,亲属组织明显地受着生物学关系的事实的制约,由出生和结婚而结合的集团的构成,会受到生存率的影响。这  相似文献   

9.
近代早期英国家庭关系研究的新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下半叶以来 ,西方家庭史研究的重心经历了从家庭结构到家庭关系的转变 ,并一度形成了近代早期家庭亲属关系的“松散”说和“淡漠”说。晚近有关英国近代早期家庭关系研究的新成果对此做出了重要修正 ,重新肯定家庭亲情关爱和亲属支持网在近代社会转型中的地位和作用。文章从互惠理论与亲子关系、社会资本与亲属关系两方面进行了述评 ,强调这种新取向对于深化英国早期现代化特征认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认知角度看现代汉语常用亲属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结合语义成分分析的方法,对现代汉语常用亲属词展开研究,目的是探求现代汉语常用亲属词语音形式、语义成分与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之间的象似性,并进一步分析影响人们感知亲疏远近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现代汉语常用亲属词在语音形式、语义成分上与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之间存在象似性。(2)影响人们认知亲属关系的主要因素是:亲属关系层数和亲属关系性质(血亲/姻亲)。从表层语音形式和构词语素分析得到的“辈分、性别、长幼”对人们感知亲属关系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依据田野调查的有关资料 ,对在云南乃至全国都知名的回族社区通海县纳古镇回族婚姻制度、通婚规则、婚后居处模式、家庭结构及亲属称谓制度的历史和当代变迁 ,提供了一份民族志式的社区个案记述  相似文献   

12.
亲情犯罪是指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之间的犯罪。亲情犯罪挑战道德底线,破坏社会秩序,引人关注。传统道德约束力降低、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家庭暴力等是亲情犯罪发生的主要原因。重塑家庭道德观、构建家庭矛盾化解机制、加大对家庭暴力的干预力度以及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防范亲情犯罪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田野调查的方法,系统收集整理了四川省西昌市黄联客家方言岛的亲属称谓词。试从血亲、姻亲和其他关系三个方面来对黄联客家话亲属称谓词做一个系统的描写分析,并对其中部分称谓做了语音上的分析或传统文化含义的阐释。  相似文献   

14.
社会资本在农民就业转移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强关系-弱关系、结构洞和社会资源理论分别关注了社会资本积累过程中的不同点,而且他们对农民就业转移的作用机理也不尽相同。现阶段,农民通过维护以血缘、地缘为中心的强关系,拓展以学缘、业缘为中心的弱关系,争取由政策提供的公共产品等途径累积就业转移所需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5.
民俗控制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在社区整合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民风淳朴的传统回坊,民俗型塑着回族家庭角色的规范与结构。民俗控制是和谐回族社区构建中的一个重要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6.
宗加人的亲属称谓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说明式亲属称谓 ,以辈份的不同而分为己辈、父辈、子辈 ,而且在自我为中心基础上通过父母双边来推算继嗣 ;亲属群由直系或父母双方的亲属来构成。  相似文献   

17.
亲属关系作为中国社会极为重要的一种社会关系和社会资源,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并承载着诸多社会功能。传统的亲属关系有自己的形态和范围,而在时代的变换之下,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及相伴随而来的社会诸方面的变迁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传统亲属关系的功能作用和存在形态及在人们生活中的定位也相应地发生改变。关心这其中的"变"与"不变"能使我们对今天中国,尤其是对处在变革中的广大农村的亲属关系有一定的把握,对分析今日中国农村的很多问题有一定的帮助。本文以中国农村"走亲戚"状况的调查为切入点,主要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对一个村庄中几户人家的走亲戚状况予以调查,了解人们对亲属关系的态度变化,亲戚之间关系的强弱,亲属关系作为社会资源的功效等等。以吉登斯的社会学理论作为解释框架和研究视角,分析亲属关系变化的社会基础以及人们对维系亲属关系的自主选择,并对未来中国农村亲属关系的走向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8.
凉山彝族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包括婚姻的等级制和血缘制。血缘家支成员间的经济互助、普遍的崇尚英雄等。这些伦理道德规范具有丰富的内容、鲜明的民族特色,广泛地渗透和影响到彝族人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回族的形成和发展壮大 ,族际通婚是其最初的原因之一。经过开放式族际通婚阶段之后 ,由于阶级压迫、民族压迫等外部原因 ,也由于维护自身文化的发展等内部原因 ,回族进入了族内通婚阶段。新中国成立后 ,婚姻自由使回族的族际族内通婚处于自然发展状态。目前 ,我国东部及南部散居回族的族际婚姻也面临着更多的考验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以兴办教育,倡导留学,设立社团,创建报刊为主要内容的近代回族文化运动。作者指出,民国时期回族文化运动,推动了回族伊斯兰学术文化的研究和发展,增强了回族人民的国家观念和爱国意识,在化解回汉隔阂,促进民族团结,培养造就一批回族人才和提高回族整体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