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10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将"依法决策"目标进一步明确为"推进行政决策法治化"。这是国务院在总结依法决策经验基础上针对推进依法行政所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顺应法治推进需要而对依法决策要求的深化与提升,是法治政府逻辑演进的客观必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之形成奠定了行政决策法治化制度根基;公共利益之强化为推进行政决策法治化提供了价值基础;党的决策规范化为行政决策法治化给予了实践引领;服务型政府建设赋予行政决策法治化以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2.
行政决策法治化是现代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行政决策法治化的根本动力和价值追求是公众权利的实现与保障。行政决策法治化通过行政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与服务型政府建设在公众权利的实现与保障上达到耦合,耦合的基本要求是公众参与制度化、利益团体多元化、信息公开规范化、监督形式多样化、责任追究明确化。  相似文献   

3.
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职能是公共服务.服务型政府法治化的实质是通过法律来规范和约束行政权力的有效运作,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国情、切实有效的公共服务体系,以更好地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在依法治国的今天,依法行政、依法控权和依法履责都应成为服务型政府法治化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4.
宋惠芳 《南方论刊》2009,(10):45-48
基层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所发挥的作用在不断发生变化:从忽视逃避到正视强调。然而,在现代文明向农村推进的过程中,由于单中心的治理模式、财政危机、信息不对称和事权与财权相悖等因素使得基层政府在公共产品的供给上出现行为不当与不力,农村公共产品缺乏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因此,当前基层政府应以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在供给过程中,关注并处理好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张文汇 《东岳论丛》2019,40(5):183-190
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呈现出强大的活力,大批社会经济体蕴育而生,社会分工带来效能的同时,也加剧了社会层级的分化,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多元化诉求是当前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中国步入社会转型期,社会转型与现代化进程叠加,各种利益冲突和矛盾纠纷集中突显。基层是化解矛盾纠纷、维系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从法治化视角,梳理基层矛盾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分析基层矛盾化解的当下情境及瓶颈制约,进一步涵养法治文化,完善多元化解协同治理,提高运用法治思维预防和化解基层矛盾的能力,对于规避社会风险,打造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社会法治化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章胜  聂应德 《齐鲁学刊》2004,(6):149-151
当前,加强中国农村社会的法治化建设,既具有其必要性,又具有其迫切性。在新时期,中国农村法治化的构建思路包括: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村社会的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基层政权组织建设,提高其依法行政的能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树立法律的权威性;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凌新 《江汉论坛》2006,(11):85-88
中国从1978年推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一改过去那种被动纳入全球化的方式,开始以一种积极的姿态主动地参与到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来,不仅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政府,特别是各级地方政府以提供公共服务为目标的政府转型,进而导致中国地方政府职能的全新定位。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服务行政”意味着一场现实的运动,它既是当前理论探讨的热点问题,也是政府改革实践中的主题和议程。考察服务行政这个概念,从1995到1997年,处于形成阶段;在1998到2 0 0 0年,则是模式建构的理论思索阶段。在“服务行政”理论形成的这一阶段中,从概念的提出到模式的建构,不仅是中国行政学史上极有学术价值的事件,而且启示了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9.
基层政府供给农村公共品的政治经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志平 《兰州学刊》2008,(12):58-60
基层政府提供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及效率低下,是由于我国的财政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和农村公共产品的决策机制及基层政府的理性经济行为导致的,因而要以建立农村公共财政制度导向来完善政府对公共产品的供给。  相似文献   

10.
政府法治化的路径选择及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法治化是后发现代化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必经之路.在政府法治化进程中,国家治理方略、法治与政治体制的契合度、法治所需的文化土壤、社会变革程度、全球化程度以及时间宽裕度等直接决定其选择内源式还是外源式法治化路径.中国建国60多年来的政府法治化使得国家政治变革的思路越来越明确,政府法治的法律基础越来越丰厚,公民的法治意识和文化观念越来越强烈,消弭外源式政府法治化路径弊害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因而中国政府法治化之路应由外源式向内源式转变.  相似文献   

11.
"从管理主义到新公共服务"视角下的"庆元模式"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70年代,针对官僚制的弊端,西方发达国家发起了以"管理主义"为旗帜的"政府再造"运动.但是管理主义革新在西方发达国家取得成效的经验,却并不适应发展中国家的具体国情.2004年,我国政府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口号,实现了对管理主义理论的超越.在乡镇一级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过程中,浙江省庆元县取得的经验被称为"庆元模式",对许多省份的地方政府职能变革产生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章旨在解读转轨国家政府转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对比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分析俄罗斯转轨过程的基础上,认为俄罗斯20世纪90年代经济恶化的原因在于经济转轨过程中没有恰当地完成政府转型,没有在经济改革前预先构建完善的法制基础。对转轨国家而言,在强势政府护航下进行经济转轨才能避免因体制真空所造成的暂时失败,之后的政府转型方能确保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目前,我国在强势政府主导下,实现了转轨初始阶段的经济高速增长,然而要实现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则需要进行政府转型——明晰政府职能,实现由全能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14.
李育全  马雁 《学术探索》2001,3(2):31-33
农村民主是我国最广泛的民主,农民是我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体.我国社会的民主状况、民主法治化的程度,直接取决于农村和农民的民主状况.本文从农村民主法治化的视角,透视我国农村民主法治化进程中的农村民主的现状,构建农村民主法治化的前景和未来.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管理创新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政府管理模式单一,社会管理依法行政理念缺失,社会组织发展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和约束,司法职能不能有效发挥,农村社会缺乏现代化法律文化支撑。对此,应完善社会管理法制建设,为农村社会管理法治化提供明确法律依据;加强社会管理法律机制建设,为农村社会管理法治化提供程序性保障;依法构建政府和社会组织良性互动的社会行政行为运行机制;构建现代化法律文化,为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提供文化动力支撑,从而推进农村社会管理法治化。  相似文献   

16.
柴荣 《中州学刊》2012,(4):13-17
政府的服务属性是从政府产生那天起就应有的属性。人类一直都在通过不断地追求政府"应然"层面的服务目标实现其"实然"的服务属性,政府应该定位在服务的角色上,在西方传统理念中它表现为社会契约的达成,近代它纠结于政府与经济的关系。政府的职能定位,在中国古代表达为"民本"思想,近代体现为"为大众服务"、"为人民服务"思想,在当下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方都更加明确了要追求建立服务型政府的理念。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不断推进,我国农村治理法治化取得很大进展。但是由于历史传统影响、乡土社会制约、行政权和自治权冲突以及村规民约和国家法律的关系没有理顺等原因,导致农村治理法治化在实践当中存在不少障碍。破除这些障碍,推进农村治理法治化的进程,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8.
张蓝青 《南方论刊》2014,(12):33-35
茂名是一个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占多数。如今,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茂名的农村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在这一背景下,统战工作走进农村对激发基层活力,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茂名市在镇(街)基层统战工作中,统战观念淡薄、工作方法单一、体制机制不顺等问题依然突出。针对这些问题,必须开拓基层统战工作服务农村的思路,提升各级领导干部对基层统战工作的认识,积极创新基层统战工作方法,不断完善统战工作体制机制,使统战工作在基层也能充分发挥出优势。  相似文献   

19.
《江西社会科学》2016,(4):237-241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良好家庭教育的支撑。然而,农村留守义务教育学生时常陷入家庭教育不足的窘境。构建农村留守义务教育学生关爱服务体系,有着广泛而越来越成熟的社会基础,而服务型政府的创建以及构建农村留守义务教育学生关爱服务体系的多方主体的发展,已为该体系的构建创造了条件,可以从强化农村留守义务教育学生关爱服务体系构建的意识、建立多主体耦合的体系、促进义务教育资源均等化、促成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凸显学校的育人功能等方面,来着手构建农村留守义务教育学生关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农村社会纠纷多由农村精英依据习惯在村落内部得到处理,但现阶段农村纠纷的场域、主体、类型及矛盾尖锐程度都已发生变化,传统纠纷解决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矛盾化解的需要.在整个国家全面深化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农村社会纠纷化解的法治化是这一依法治国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通过法治教育培养村民的法治思维,加强引导促进村民按法治方式办事,利用历史人物崇拜和现实法治资源培育其法治信仰,是农村社会纠纷化解实现法治化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