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唐代北庭都护府、宋时高昌回鹘陪都北庭城和元代北庭都护府的故址均为今新疆天山北麓吉木萨尔县城北约十二公里的后堡子古城,现在巳为学术界所公认。但是,北庭又名别失八里(《元史·地理志六》“西北地附录”作别失八里,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作鳖思马,耶律楚材《西游录》作别失把,耶律铸《双溪醉隐集》卷五“庭州”诗注作伯什巴里,均系同名异译),而别失八里即突厥语“五城”  相似文献   

2.
社科联工作     
新疆吐鲁番学学会召开第二届年会暨席安西·北庭都护府学术研讨会新疆吐鲁番学学会第二届年会和唐安西·北庭都护府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9月6日至7日在吐鲁番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40余人参加了会议,交流论文20篇。会上,代表们共同探讨唐安西·北庭都护府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等问题,内容涉及吐鲁番学的诸多方面。这次学术研讨会,对进一步推动新疆吐鲁番学的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王秀兰)新疆唐加勒克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研讨会召开自治区唐加勒克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研讨会于1996…  相似文献   

3.
轮台的地理位置与乌鲁木齐渊源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轮台的地理位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轮台县条说:“唐置县,并置府,后废,即今新疆轮台县。”①新编《辞海》轮台条说“古县名,唐贞观年间置,治所在今乌鲁木齐市与昌吉之间,其后又于此地置轮台州及都督府,唐末地入吐蕃。”②新版《唐诗选》轮台条注说:“唐时属庭州,隶北庭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之东,封常清曾驻兵于此。天宝十三至十四年,(岑)参充安西、北庭节度判官,亦多居此。”③王有德《岑参诗中的轮台及其他》一文说:“那么轮台究竟在那儿呢?《新疆图志》轮台县注说:  相似文献   

4.
岑参《轮台歌》的几个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岑参的《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是一首千古传诵的名诗,注释很多,但有不少是错误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把当时的战斗情况弄清楚,因而把轮台、阴山、剑河、渠犁等一些地理位置弄错了。 关于轮台。《唐诗选》注称:“轮台,唐时属庭州,隶北庭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县之东,  相似文献   

5.
唐朝经营西域,继承的是汉朝传统。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都有西汉体制的影响。最初,唐朝在北疆以西州为中心展开建设,即使在安西都护府转驻龟兹之后,西州的地位依然重要。安西都护府下辖四镇,四镇驻军数万人,南疆地区终于获得稳定。继续探索北疆的管理体制,最终设置北庭都护府,把庭州建设为北疆的军事政治中心。至此,天山南北分别设立两个军事政治中心,互有分工又彼此配合。唐朝的西域管理体制终于从汉代的制度模式中发展起来,拥有了唐朝制度特色。南北两个军事政治中心既分工又配合,在稳定西域、维护丝绸之路畅通方面,唐朝的新体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北庭故城     
《中文信息》2008,(5):53
北庭故城是古代西域的著名城城池之一,位于现在昌吉州吉木萨尔县城北二十公里处。远在两汉时期,这建有金满,是当时西域的车师后国王庭所在地。唐代发展成为天山北麓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曾有重兵驻守;公元712年设置北庭都护府,以此地为治所,  相似文献   

7.
周建奇先生对学术界公认的关于北朝民歌《敕勒歌》中“敕勒川”、“阴山”的地望提出了异议。考之于有关史料和旁证材料,“敕勒川”、“阴山”根本不可能在位于新疆“隶属于北庭都护府的叱勒州”,其地望也不会是“在准噶尔盆地南沿、天山北麓”的不毛之地。而考辨突厥语“ l”和吉尔吉斯语“ l”等词语并联系相关民族迁徙史,都证明周先生对“敕勒川”和“阴山”的地望的异议是没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8.
由石墨林编著、陈国灿校订的《唐安西都护府史事编年》,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新疆通史》研究丛书之一,2012年3月已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唐安西都护府于贞观十四年(640年)设立于交河,在之后的一个半世纪里,它成为唐朝统治西域重要的军政机构。《唐安西都护府史事编年》将已经出版的汉文正史、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文书形态及其行政运作,是目前中外学界关注的重要学术问题。对于《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所收唐高宗永徽五、六年(654 655)安西都护府案卷进行的再整理与研究,发现《唐永徽五年(654)安西都护府符下交河县为检函等事》中两件文书不能直接缀合,它们皆属安西都护府安门案卷的有机组成部分,原定名恐误。《唐永徽五年至六年(654 655)安西都护府案卷为安门等事》中,第13 16行、第17 18行两件残片同样不能直接缀合。在考定这些残片性质的基础上,有必要对整个安西都护府安门案卷进行重新整理编排,并就相关问题提出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册府元龟》是记载公元714年"北庭大捷"的主要文献,为多数研究者征引,但其中关于"献俘礼"的施行似难成立,所谓"北庭大捷"的定位也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1.
白孝德是唐朝中期的名将。乾元二年(759),史思明率兵十万,南渡黄河,进军洛阳,白孝德单枪匹马,在河阳城下阵斩叛军骁将刘仙龙,为保卫洛阳,平定史思明之乱立了头功。后来,他历任镇西(即安西都护府)、北庭行营节度使、吏部尚书、太子少傅,被封为昌化郡王。关于他的出身,  相似文献   

12.
唐代辽东地区属安东都护府管辖。对该都护府置废的原委,府治的迁徙等,国内外的前人都已有专论,其中金毓黻在《东北通史》卷四安东都护府一节作过系统叙述。安东都护府所属府州,《旧唐书·地理志》二载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新唐书·地理志》三所载数目相同。所不同的,《新唐书·地理志》七除谱列九都督府名之外,另有十四州地名,虽于四十二州仅存少数,较旧书所载又稍为详明。这些府州大体都在鸭绿以北。另外,文献记载还有一些别的地名。为了研究唐代辽东历史地理,谨作若干新定地名考释。  相似文献   

13.
戴良性著,约25万字,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 令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古时曾称庭州,唐代著名的北庭大都护府就设在该州属下的吉木萨尔县,迄今北庭古城遗址犹存。这里地处天山北麓的东部,气候适宜、物产丰富,又是联系新疆与内地的重要通道,自古就是新疆各族群众重要的活动地区之一,更是清代乃至近代新疆重要开发建设的地区之一。因此这一地区留有丰富的古代遗存、历史资料和口碑传说。 生长于江南鱼米之乡的浙江省平湖市的戴良性先生,1961年南京大学毕业后,满怀美好理想奔赴新疆,在昌吉回族自治州一干就是30年…  相似文献   

14.
碎叶,一译素叶,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碛西名城,至唐建为西北边防重镇,先后隶属于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此城的建置沿革,弃复兴废,反映了公元七至九世纪碛西政治形势的重大变动和唐朝西北边防体制复杂演化。对此,学术界迄今仍然是研究得不充分的,有必要理蔓清枝,攀巅穷览,作进一步的全面考察。  相似文献   

15.
承风岭考略     
<正> 一、前言 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吐蕃既攻占西域四镇,又败薛仁贵于大非川,尽有吐谷浑故土。仪凤二年(677),并联合西突厥进攻安西。北庭都护府治下的西州、伊州、庭州受到威胁,关系整个西域的弃或守的问题。与此同时,吐蕃边将先后进掠鄯州、廓州、河州、芳州、叠州及扶州,杀守吏,掠牛马,整个陇右沿边,连续受到侵扰。仪凤三年(678),唐朝遂在今青海,再次大举出击吐蕃。其战略目的主要是分吐蕃进攻安西的兵力,以求保住北庭诸镇,并解除陇右沿边诸州所受的威胁。  相似文献   

16.
陈玮 《西域研究》2014,(4):56-62
《唐孙杲墓志》记载了孙杲在安史之乱、河陇陷蕃后,于西州、北庭的仕宦经历,对孙杲于建中三年归朝后在中央和地方的仕履及其出使回鹘也多有描述。从墓志中不仅可以窥探河陇陷蕃后的西域形势,还可以了解唐中央在安史之乱后对于北庭的政治态度以及对北庭归朝官的安置政策,墓志所述与唐史典籍所记孙杲出使回鹘亦可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17.
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设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的边防、行政和各族事务,唐代继承汉代的规模置安西都护府,辖境包括葱岭以西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据《唐会要》卷七三记载,贞观十四年(640年)九月“侯君集平高昌国,于西州置安西都护府,治交河城”。当时直接统辖的区域包括西、伊、庭三州以及稍后的焉耆地区。我们现在所知最早的安西都护是郭孝恪。《旧唐书·郭孝恪传》记载:“贞观十六年,累授金紫光禄大夫,  相似文献   

18.
张晓非 《西域研究》2023,(4):39-46+167
元贞元年,元成宗在西域设立北庭、曲先塔林两都元帅府的具体背景为海都、都哇在西域作乱,并进扰至吐蕃地界。元代“北庭”除指别失八里外,还可指地理方位漠北、漠南;《元史·察罕帖木儿传》“系出北庭”概指察罕帖木儿家族出自漠北地区,可与其族属乃蛮氏相吻合。结合黑城出土文书与传统文献记载,我们可知成宗大德年间北庭、曲先两机构退出西域后并未废弃,而是侨置内迁至甘肃行省附近,由甘肃行省亦集乃路供粮。而内迁后的曲先塔林元帅府为明代曲先卫前身。  相似文献   

19.
在岑参的边塞诗中,最引人注目并有争议的就是描写唐军西征的几首诗:《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下称《轮台歌》),《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下称《走马川行》),《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下称《回军献上》)和《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章》(下称《凯歌六章》)。我们认为这四首诗都是描写西征的,统称为西征组诗。岑参这几首诗中描写的西征,史无记载,因而对西征的时间、地点、季节等,人们争议颇多。西征虽无史载,但岑参作为当时北庭节度判官,所记事件应当是可靠的。弄清西征的历史事实对于理解岑参的西征组诗是有益的。由于岑参…  相似文献   

20.
唐显庆二年(657年),唐平定西突厥阿史那贺普之乱后,随即在西突厥旧地分别组建了昆陵和该地都护府,隶安西大都护府。这一事件显然有其重要历史意义。然其设置的时间却因史料记载的矛盾而说法不一。找以为有必要再提出一些商讨性意见。关于昆陵、谦池二都护府的设立时间,《旧唐书·地理志》“安西大都护府”条的记载应该说是相当明确的,其称:“显庆二年十一月,苏定方平贺鲁,分其地置稼地、昆陵二都护府,分其种落,列置州县,于是西尽波斯国,皆隶安西都护府”。然这一设置时间,显与苏定方率伊犁道军破贺普的史实和背景有矛盾,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