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向警予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重要领导人之一,是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和杰出领袖,她积极领导妇女运动,尤其重视知识妇女在妇女运动中的作用,她依据党在民主革命中建立统一战线的基本思想,倡议中国妇女运动之团结,为发展妇女界统一战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必须发挥妇女的主体性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受父权文化的影响,农村妇女通常在社会和家庭中处于从属地位。通过对陕南两县8名农村女性经济精英进入村庄权力中心、参与乡村治理的过程进行考察,在“资源-文化”视角下分析她们如何从经济精英转变为治理精英并探讨其参与村庄治理的意义。结果发现:经济地位的提高是引导农村妇女参与乡村治理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冲破传统性别文化束缚、改善不平等性别权力结构的关键。农村女性经济精英凭借自身的能力和性别优势在村庄治理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从而推动乡村善治,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天津、山东、河北等省市1 200名知识女性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知识女性的社会性别意识与自我效能感对其退休期望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进一步探索研究发现,社会性别意识对退休期望有直接和间接的预测作用。在间接途径中,通过社会性别意识的中介作用,用自我效能感对知识女性的退休期望进行了预测;在直接途径中,通过社会性别意识直接预测了知识女性的退休期望;社会性别意识和自我效能感越强的知识女性越愿意选择晚退休,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4.
女性学将通过对高等教育价值观、知识观、课程观、教学观的检视来反思中国高等教育在社会性别制度建构和再生产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重构高等教育作为塑造社会性别价值观与性别秩序的重要机制,使其在追求社会性别公正的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神话传说中曾是法律精英典型象征的女性在现代法律社会遭遇截然不同的命运.通过考察美国女性法官职业现状可知,司法"金字塔"男女失衡,法律精英"她世界"困境重重已是不争的事实.传统性别观念将法律精英视为男性,已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了固定范式,社会性别理论虽然阐释了法律精英"她世界"困境产生的原因,却掩盖了女性大规模进入公共领域后所具备的与法律精英相符的一系列特质.女性成为法律精英的道路并不遥远,消除对女性的隐性歧视,引入"性别定额",争取"赋权妇女"以及宣扬法律的女性特质都是当前值得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中国妇女运动的鲜明特点,是在中国妇女运动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是中国妇女事业发展的优良传统和基本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妇女运动特点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从“阶级斗争”到“社会性别”,从“领袖权威”到“国家机制”,从“推翻绳锁”到“和谐共建”。探析转变的原因与影响,以益于依靠提高妇女地位国家机制,推进构建先进性别文化,遵循妇女发展的内在规律,共同建立“和谐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女性学学科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女性学的学科化对构建人类社会更加全面、科学的知识体系 ,对全民尤其是青少年树行性别意识、促进性别平等意义重大而深远。因此 ,迫切需要扫清学科化道路上的诸多障碍 ,设置专门机构 ,争取人力、财力支持 ,将女性学纳入我国教育体制 ,清理和总结以往女性研究成果 ,吸收、借鉴西方女性学优秀成果 ,将理论研究与妇女运动实际相结合 ,构建我国女性学科学体系 ,加快学科化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8.
日本的妇女运动和妇女地位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世界妇女运动的推动下,日本的妇女运动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由此带来日本妇女政治、经济地位的提升.在日趋老龄化和少子化的严峻形势下,日本女性作为重要的劳动力资源,在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传霞认为,娜拉——新女性形象是男性精英知识分子在面临着各种压力之时想象与设计民族国家以及男性主体的主要符码.言说娜拉成为五四男性精英知识分子重要的文学议题;现代女作家——现实中娜拉的自我言说是精英女性知识分子建构女性主体和探索人生意义的重要途径。女作家的创作表现了对各种既定规范的突围、颠覆,同时也昭示了在内外压力之下,现代知识女性对女性自我主体构想无奈的修改与放弃。中国现代男女作家对新女性的叙述既呼应,又对照,他者叙述与自我陈述形成了潜在的对话与抗衡,共同描绘与设计着娜拉——中国现代知识女性的天涯路程。王宇通过对五四时期著名的文化镜像“娜拉”的生产、接受的考察,呈现出中国现代文学起源语境中性别政治与公共政治的复杂纠结,从而表明性别的问题实际上不仅仅指涉男人与女人的关系问题,而是从根部与社会文化精神的走向、知识谱系的建构密切相关,性别研究已然提供了一条回望20世纪中国文化/文学现代性诉求的独特路径。唐欣认为,从性别主体的角度重新解读茅盾《蚀》三部曲中的两性情爱关系,可以小说中显在的身体叙事作为独特的切入视角。其中,身体话语作为一种现代现象的表征,已然成为有效辨析现代主体生成的重要话语场地,它在性别主体建构、革命话语隐喻的多重视角中具有意义的多歧性与审美的多样性.从而也就为我们的重读提供了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近代妇女运动对社会变迁的推动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代中国妇女运动的历史向人们揭示,妇女运动是作为人们改变社会现状的重要手段而兴起的。其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与传统社会中的群体利益、行为规范、思想意识等方面发生冲突。经过激烈斗争,取得直接的或是间接的成果。其成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某种程度的改善与提高,两性关系的错位逐步得到纠正,性别群体利益不断得到调整。二是妇女运动在整个社会产生了强大的冲击波,对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发生着重大影响,使人们逐步接受某些新事物,产生某种新共识。妇女运动的影响,往往从局部展开,由点向面扩散,从量变发展到质变。这是一个社会重新整合的过程,也是社会变迁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1.
职业知识女性在我国女性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她们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生力军,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职业知识女性的作用与潜能并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制约职业知识女性成长既有社会因素,也有女性自身的因素。探讨制约职业知识女性成长的因素,并创造职业知识女性成长的有利环境,无论对于提高女性的素质,发挥她们的潜能为社会贡献其才智,还是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男女平等是我国宪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几十年来,我国妇女经济、政治及家庭地位显著提高,但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仍然广泛存在。男女平等既是人权的保障,也是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需要。社会性别是随着妇女运动的开展及女性主义研究的深入而出现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表明女性的社会地位和角色是社会文化建构的结果。社会性别理论为人类对两性关系及其差异的认识开拓了新的视野,同时也为我们研究两性平等问题提供了崭新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对媒体中报道两性高考状元的文本进行研究后,笔者发现,媒体在报道女性状元的时候存在着社会性别刻板印象。媒体使用了带有性别偏见的词语进行报道,并淡化女性的学习能力,没有对女性在学业上取得的成功进行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知识女性是创造和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是推动科学生活方式的主力军。构建和谐社会,知识女性责无旁贷。知识女性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她的主体作用、参政作用和特殊作用,充分展示个性特色.在学校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中发挥她们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国女性/性别的诸多议题得以讨论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报刊媒体的关注,尤其画报中女性/性别议题的分量显得颇重。作为近代中国北方大型摄影画报的典型代表,《北洋画报》自然也不例外,蕴含着丰富的性别图景。而由于《北洋画报》本身呈现美与塑造美的旨趣,使得女性身体之美成为映现在读者乃至后人面前的显著亮点。这也是都市社会急剧现代化转型的重要缩影和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6.
迅速崛起并不断更新的女作家群体,以其性别特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文化景观之一。其中,皖籍女作家虽不是最耀眼的,却能够自成系列,且在性别认知方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从吕碧城到苏雪林、方令孺、张兆和,她们几乎生而浸润于社会精英文化之中,最大化地承继了包括性别认知在内的传统文化,也最先享受到那个时代所能给予女性的最高地位。对这种自身解放及因此而享有的社会地位,她们不仅有清醒认识,并且深知西方话语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传统文化日益解体,性别身份渐趋复杂,她们的文学创作与生命历程,颇能代表皖籍知识女性在眷恋与弃绝之间的辗转挣扎。  相似文献   

17.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知识女性是创造和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是推动科学生活方式的主力军.构建和谐社会,知识女性责无旁贷.知识女性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她的主体作用、参政作用和特殊作用,充分展示个性特色,在学校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中发挥她们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侯补中央执行委员,她就是向警予同志,中共中央妇女部第一任部长,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模范的妇女运动领袖。她的一生,主要从事妇女解放运动,为中国妇女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她在中国共产党内,最早提出知识妇女与劳动妇女结合的问题,最早从事知识妇女与劳动妇女结合的实践。本文就此作如下论述。  相似文献   

19.
何雨  陈雯 《南都学坛》2009,29(2):113-117
作为女性中的知识精英,在完成学校教育后能否顺利地进入职业生涯是女性研究生们实现从"学生族"向职业化"劳动族"转换、由知识精英向社会职业精英转型的关键。运用SPSS分析N大学2004—2007年女性毕业研究生实际就业状况,发现女性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双向歧视抑或偏好特征。稳定性与社会声望较高的职业、沿海发达城市成为女性研究生们就业时的主要选择单位与区域。在遭遇"性别歧视"的同时,女性研究生们在就业实践中表现出对公司企业的"单位歧视"与中西部城市的"地域歧视"。  相似文献   

20.
从19世纪中叶开始,美国妇女为争取与男子同等的权利进行了长达70年的艰苦斗争。但是到了20世纪20年代,曾经轰轰烈烈的妇女运动却销声匿迹了,留给世人许多难以解释的谜团。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妇女们所接受的教育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以及媒体的消极宣传等方面可以探究其中的缘由。从中我们还可以引出对当代中国女性应扮演怎样的一种角色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