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伯特·库弗的代表作《公众的怒火》通过对美国真实的历史事件“罗森堡间谍案”的改写与虚构反映了当时冷战时期美国人盲目的爱国主义情绪。小说的叙事打破传统的线性结构,在情节和结构上呈现出空间效果。然而对这部小说的多数研究集中在叙述人、叙事模式及叙事时间上,忽略了对其空间形式的研究。美国评论家约瑟夫·弗兰克的空间形式理论认为现代小说打破时间流,呈现出空间性。文章基于这一理论分析小说中的并置、碎片化叙事、蒙太奇等后现代主义写作技巧,探究小说中的时间向空间的转向,使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后现代作品中所表现的空间立体效果,为后现代历史小说的评价体系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詹姆斯·乔伊斯是20世纪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小说((尤利西斯》是意识流小说的典范.小说的内容和形式方面违背传统惯例,建立了独特的空间形式布局,为西方现代小说树立了新的范型.本文从文本分析入手,分析了小说的结构布局的空间性,论述了这种空间性在作品中的表现方式:场景并置、重复叙事,并探讨了((尤利西斯》的空间形式的美学意义及其对后现代主义创作和小说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作为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品,约翰·福尔斯的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在叙事层面有着匠心独运的造诣。基于戴维·米切尔森和埃里克·拉布金的空间叙事理论对小说《法》进行空间叙事层面的研究,指出小说通过对萨拉的陌生化处理,对连贯情节的摒弃和使用并置等叙述手法使叙事时间流被迫停止,这不仅凸显出小说的空间叙事倾向,而且从接收美学的角度看大大增强了文本的召唤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读者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幻境空间的营造是邹弢《浇愁集》空间叙事的重心。以梦境、奇境、冥界、仙界为主要表现形态,《浇愁集》幻境空间的表现方式虽然继承了文言小说叙事的一般模式,但在叙事方式、叙事视角以及空间转换等方面分别体现出叙事时间的空间化、空间呈现的客观化、空间对照的修辞性以及幻境与现实并置转换的新特点。《浇愁集》幻境空间书写突破部分清代小说局限,其叙事动力存在于表情与警世的张力之中,这使幻境空间既写情又表理,即小说中的幻境空间是邹弢借以思考文人生存空间的理想媒介,充满了强烈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5.
德国作家本哈德·施林克的《朗读者》,以精致、独到的小说艺术赢得一致好评。其在文本叙事方面的主要特征是:镶嵌并置的多重故事叙事,时间颠倒的时序倒置,隐喻与深层结构下的宗教话语言说;这些策略的运用,将小说的叙述艺术以多元的方式呈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6.
亨利.詹姆斯的作品《一位女士的画像》不同于传统的叙事小说,作者采取描写人物生活中的某个时刻及其内心活动来代替传统小说中的顺时性、直线性叙述,从而体现出现代小说在叙事方式上的空间化。通过探究亨利.詹姆斯小说的叙事空间的运用技巧,分析小说中的空间运用及其审美功能与叙事功能,进而探讨詹姆斯式叙事方式所具有的现代风格。借由空间在现代社会中占有的极大的重要性,来探寻处于变迁社会下的人们对自身处境的思索和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7.
当代新媒体语境下的叙事艺术不仅承继了小说与电影的叙事语言,而且形成了如延续、并置、穿越、解构等独特的话语方式。叙事文本中的线性时间被解构、延缓、并置,故事不再按作者的叙述时间延续,而成为隐藏于屏幕之后的需要由读者探索的空间链接形态,不存在确定的起点与终点,没有方向,过程大于结局,时间永远分岔。由于用户的介入,故事时间、叙述时间与阅读时间三者统一于一个"现在",阅读与叙述同时进行,角色、作者与读者在叙事文本中并行。  相似文献   

8.
安妮·泰勒的作品《思家饭店的晚餐》在叙事结构上摆脱了传统的历时叙述模式,巧妙地采用了并置、陌生化和弱化情节等隐喻性的空间手法,打断故事在时间上的连续性,使文本产生空间共时性的效果,体现了空间形式在叙事功能方面的建构作用:并置和弱化情节对人物性格的塑造、创作主题的表达和深化起到重要的作用;陌生化增加了对艺术形式感受的难度,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审美快感和艺术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9.
现代主义小说文本中的空间形式,是通过作家对叙事技巧的运用产生的,而这种叙事技巧就是运用"并置"的手法,瞬时并现、永恒时间、情节并置、情节重复是"并置"的具体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0.
以空间叙事理论为基础,分析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劳伦斯的短篇小说《潜水鸟》的空间叙事特点.小说将物理空间和隐喻空间紧密结合,通过回溯、并置、第一人称等叙事手段的运用,女主人公皮格特在物理空间的挪移和置换交织着社会空间的异质生存体验,并最终投射到其拥堵和闭锁的心理空间,书写了她的边缘生存境况及其人生悲剧.《潜水鸟》中的空间形塑了皮格特的主体特性,成为小说主题建构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1.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其代表作《达洛卫夫人》中巧妙利用空间形式以一天写一个女人的一生并生动地展示了整个伦敦社会的面貌。一是作者大胆地抛弃了传统的因果性和年代形式的小说结构模式,打乱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线性时间流程,以公园、伦敦的街道等物理空间为载体,采用重复、并置、蒙太奇等共识性的叙述方式,通过多重场景的来回切换,营建了叙事中的社会文化空间;二是在叙述语言技巧上,以扭曲的时序与意象为读者主观知觉的构造提供空间,通过精细的描写来延缓甚至中断情节的推进,以破坏故事历时性的顺序发展,从而达到一种时间停顿和共时性的陌生化效果。  相似文献   

12.
艾丽丝.默多克的小说着力于描写一些充满离奇爱情的故事,其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精心的爱情架构过程是她小说创作中的重要观照点。她的小说《断头》,在叙事进程方面,考察故事中人物关系的不稳定性及其在话语层面表现出来的叙事张力;在叙事判断方面,探讨故事如何实现从社会伦理维度向宗教信仰的转换;在叙述语言方面,研究故事的叙述模式和语言的转喻性,揭示其对小说主题和人物塑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空间形式理论是由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约瑟夫·弗兰克首次提出的。弗兰克指出,现代小说家常借助时空交错、时序倒置等方法表现出对时间和顺序的弃绝,对空间的偏爱。《宠儿》采用的情节并置与时间永恒、碎片式叙事与开放式文本、多视角重复叙事和蒙太奇的意识流等策略中断了叙述的时间流,缓慢了情节的推进,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化形态,也使文本产生出不同寻常的空间美学效果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小说《老风口》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历史为背景,讲述兵团人屯垦戍边的往事。小说模糊了副文本与文本的边界,通过增加史实材料,扩展文本内容,将史料与文本叙事相"杂合",个人叙述和宏大叙事并置等方式,实现了历史背景等副文本内容的文本化。副文本的文本化叙事是小说的重要特色。  相似文献   

15.
《呼啸山庄》对传统叙事方式的一大突破和对叙事文学技巧的一大贡献在于,它在英国文学史上首开旁观式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先例。《呼啸山庄》在西方叙事文学史上,以其大胆的叙述艺术创新手法和陌生化的处理方式,开拓性地改造了传统的框架结构小说形式,在英国文学史上首创了框架结构小说不同叙述者在不同叙述层讲述同故事域的叙事结构,并进而造成多视角叙述同故事的复调现象;并且,文本也是创造了旁观式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第一部英文之作。本文从叙述人称这个视角分析小说切入点的不同之处,阐述了《呼啸山庄》的叙事艺术在运用叙述视角上取得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在小说《色·戒》中,张爱玲运用现代叙事方式显示出其作品独特的叙事魅力。这里运用叙述学理论,从形式角度详尽剖析张爱玲小说现代叙事艺术,指出个人叙事对宏大叙事的消解、限知视角对全知视角的侵入、叙事时间对故事时间的超越是小说《色·戒》叙事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的家族小说建构了三种不同的叙事时空,小说《红高粱家族》在对现实的家族时空与历史中红高粱世界的对比中弘扬了一种反叛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家族精神。《古船》将历史时空与现实时空相交织,在对现实改革的叙述中突出家族文化的重负,在对历史的书写中昭示出家族观念在革命中的阴魂不散。而在苏童的家族史叙事中,历史年代与历史意义之间失去惯常的逻辑联系,叙事空间不具有传统家族空间的文化内涵,成为一个虚构的空间场所。作家在创造新的时空形式的同时,也解构和颠覆了家族时空叙事的传统。  相似文献   

18.
冯至兼有诗才、史才和文才,这使得《伍子胥》既是小说,也是诗,更是哲学。《伍子胥》是冯至小说创作的代表作,诗化叙事是其典型的艺术特色。小说的人物话语与视角设定、空间设置与意境营造等叙述元素及其相互关系,既体现了《伍子胥》诗化叙事的显在特征,也是解析其诗化叙事艺术效果生成机制的重要途径。《伍子胥》在冯至创作的叙事性作品中独具一格,既不同于其早期的叙事诗,也不同于同期创作的《杜甫传》,这既表现在形式体制、创作目的等方面,更表现在话语形态和生命体验等层面。在中国现代小说史诗化叙事潮流中,《伍子胥》在抒情笔调、历史书写、人文内涵等方面保持着独特的艺术个性和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9.
《三国志通俗演义》在总体上采用了全知叙述视角与联贯叙述时间相结合的叙事方法,全知叙述视角在宏观与微观方面的交叉运用,构成了小说鲜明而突出的叙事特色,作者还运用了概括叙述的方法,为全知叙述视角的运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重要的保证;在部分章节中,小说采用了视点转换的叙述方法。这种叙事方法不仅保证了小说艺术形式的完整,同时也深化了叙述内容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约瑟夫·康拉德的中篇小说《黑暗的心》自问世以来,因其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新颖独特的叙事技巧一直高居文学经典之位.文章从约瑟夫·弗兰克的空间形式理论切入此小说,说明了通过巧妙地凝固叙事时间、并置以及采用印象主义手法来融合读者的感知等叙事技巧,康拉德成功地赋予了小说鲜明的空间感这一问题.文章最后指出,康拉德独具匠心的空间叙事不仅提高了作品内容的丰富性、含蓄性和作品题旨的多义性而且增强了小说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