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岳论丛》2019,(6):153-159
学者们称王观国《学林》中有关"字母"的理论为"字母说",且认为"字母说"和"右文说"名异实同,其实不然。"字母"是在"省文"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省文"指"省其所加之偏旁"或"存其母而省其枝叶"。"字母说"的对象可以是一组字、一个字,也可以是隶变后的篆文,它侧重于客观的用字变化现象;"右文说"通常针对的是具有相同声符的一组形声字,它分析的则是文字本身的形义关系。在表义方面,"字母"表示的是文献中的具体用意;而"右文"是学者根据这组字抽绎出来的最大公约数性质之意义。"右文"指形声字的声符,而"字母"不仅仅指声符。"字母说"揭示了汉字发展演变的部分规律,同时也揭示了文献用字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西夏文形意字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西夏文形意字浅析冯玉涛一汉语文字史上,由于字义的引申、假借原因,出现王筠所说的票增字,如益产生溢,共产生拱、恭,要产生腰等,我们今天称它们叫加形字。从总体看,汉字的加形字数量不多,比例较少,加形不是造字方法,所以加形字全部被放到形声字中。同汉字比较,...  相似文献   

3.
互体字简论     
一、两种不同偏旁位置的形声字形声字是由声符和义符构合而成的,所有的形声字都是合体字。在文字定型化之前,形声字声符和义符的位置不很固定,一般可以自由移动。如甲文和金文中,许多字的偏旁就没有十分固定的位置,有在左,有在右,有在上,有在下。这种现象甚至保留到文字定型化之后。近代,一些形声字还保有不同偏旁部位的异体字,如桃之与(木兆)、峰  相似文献   

4.
某个部件既表义又标音的合体字叫亦声字.许慎的“亦声说”是对“六书”理论的完善和补充,它为“右文说”的提出和“因声求义”训诂方法的确立以及现代同源词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明确解释了222个亦声字,但还有更多的亦声字并没有明确解释.分析这些未明释的亦声字对于促进“六书”理论和同源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说文》亦声字而未明释的原因或是许氏故意省称,或因徐铉对原本《说文》的误改,或因许慎囿于字形而产生的对字义的误解.  相似文献   

5.
甲骨文穿字从穴从豕两个偏旁,是豕用牙拱掘的会意。豕指野猪,其吻部较长,上下颌均有獠牙,善于掘拱穿凿。后世豕、犬作偏旁有时互换使用,穿、突两字有时字义相同。突字是甲骨文穿字孳乳。甲骨文■(辮)字,像以双手辮丝绳之形,■是会意字,辫为后起的形声字。由甲骨文会意字——■演变为形声字——辮,符合文字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6.
甲骨文中有“巴”字,其形是“妇女怀孕”之状。谷斌、刘雁二同志不同意此说,认为“巴”字与“巴蛇”有关,“巴”之本义为蛇。“巴”字字形与“蛇”形不类,字义上没有共通之处。《说文解字》对“巴”字的解释有误。殷周时代的“巴人”分三部分,即丹阳巴人、巴子国和夷城巴人。丹阳巴人是甲骨文中的“巴方”。“商榷”一文所论的是“夷城巴人”,而“夷城巴人”不是甲骨文中的“巴方”,而是殷末周初的“虎方”。他们崇拜“虎”,而不是“蛇”。故“商榷”一文所论没有中的。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最近在南方视察时明确指出:“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他又说:“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邓小平同志的论断,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的科学总结。加  相似文献   

8.
《说文》辖字太少的诸部当立与否,首先要看只辖一字的部首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只辖一字的部首,一类只辖形声字,另外一类只辖表意字(非形声字)。第一类部首的设立,根据形声字的归部需要及归部体例,第二类部首的设立,有的根据部首字自身的结构和意义特点,有的是为了满足表意字归部的的需要。从归部情况看,形声字一律按形符归部,非形声字根据字形类别,按照体例归部。《说文》出现部内只辖一字的情况实属必然。许慎采取特殊归部方式,给某些原本没有属字要求的部首归入一字,是为了避免出现空部首,客观上增加了只辖一字的部首的数量。会意字的归部未必都是"字义所重"。  相似文献   

9.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还存在的表意文字。汉字的构形是随字义而来的,特别是早期的汉字更是如此。汉字的形离开了字义就失去了指向,其字形也就失去了理据。“笑”字的构形何以体现字义?“尼”字的构形指称何义?知者甚少,历来说解各异,本文略述拙见如下。壹、 释“笑”“笑”字的本义目前一些字词典解释不一,我们认为,因内心喜悦而开颜的一种外部表情状态,这种释义较为恰当。“笑”的构形何以体现这种字义,历来说法不同。《说文》:“此字本阙,臣铉等案孙忄面 《唐韵》引《说文》云:“喜也,从竹从犬,而不述其义,今俗皆从犬,又案李…  相似文献   

10.
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反倾向斗争的论述潘春良,阎长贵/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存在着来自“左”和右两方面的干扰。在坚持和贯彻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的过程中,防止和反对“左”的和右的...  相似文献   

11.
《释名》的异名同训现象及其对“右文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释名》里,不同事物名称的训释有时是相同或相近的,我们称之为“异名同训”现象。《释名》异名同训现象在实践上发“右文说”之先声。  相似文献   

12.
曾涧 《西域研究》2023,(2):93-100
唐龙朔二年(662)尚书省左、右司郎中改名史有“承务”“丞务”和“成务”三种不同记载。因行用时间仅有八年,传世文献可资辨别者甚少,加之目前通行的中华书局点校本《旧唐书》将原本“成务”校改为“丞务”,更使“丞务”一说几成定论。1965年新疆吐鲁番出土《唐乾封二年(667)郭■丑勋告》是龙朔二年百官更名之后的唐代官方公文书,原样保存的当时中央三省相关部门的职官称谓和吏员,可与文献记载一一印证。而敦煌写本乾封二年《氾文开告身》及近年出土乾封三年《苑大智告身》等“王言之制”,新出薛元超、崔安敬墓志等石刻材料也俱提供了更名期间行用新名的实例,且以抄本和石刻形态确证了相关字形。因此可以断定,此次左、右司郎中改名应为左、右“成务”。  相似文献   

13.
<正> 从前有句俗语,叫做“秀才认字念半边儿”。遇到些不认识的字,就按半边儿去读也能读对,但读错的情况经常发生。汉字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六种结构方式。形声字就占了汉字的80%以上。《说文解字》(包括徐铉增加的“新附字”)不计重文,共有9833字。其中形声字8488个,占86.32%。形声字一般由两个部件组成。其中一个部件是意符,表示该字的意义范畴。如“燃”字的“火”与“鲤”的“鱼”。另一部件是声符,表示该字的读音。如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指出:“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这一论断是对我党70多年来在反“左”防右问题上的经验教训的高度概括。在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内“左”的倾向一再出现并导致严重后果。事实证明,“左”比右更容易产生,更具有危害性。因此,“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本文试就“左”的根源作一番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我们党过去屡犯“左”的错误?为什么“左”的错误这样难以抵制和纠正?原因是很复杂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党内长期来存在“‘左’比右好”的思想和与之伴随而来的“宁‘左’勿右”的倾向。本文拟对这个问题作些理论上的剖析和探讨。一这里讲的“‘左’比右好”的左,是带引号的左,不是原来意义上表示革命、进步的左派的左,而是指工人阶级政党内部的一种错误倾向,即“左”倾的“左”;右也不是表示反动的右派的右,而是指工人阶级政党内部的另一种错误倾向,即右倾的右。恩格斯在  相似文献   

16.
用哲学观点分析“左”和右两条战线思想斗争──学习邓选三卷的一点体会时振谦邓小平同志1992年去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中,关于“左”和右有一段透彻的论述。他说: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  相似文献   

17.
康清莲 《晋阳学刊》2009,(5):122-124
一、左右尊卑问题之前人研究举隅 “左”与“右”的基本意义本是指方位,它是根据人所处的位置为中心而确定的,因此左与右的位置是相对而言的。但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人们却逐渐把左右与尊卑、高下、荣耻等联系起来,从而赋予了它们丰富的文化内涵。左右尊卑的问题引起过许多研究大家的关注.如清代学者赵翼在他的《陔余丛考》卷二十一之“尚左尚右”条,对左右尊卑作了比较详尽的考证:  相似文献   

18.
论汉字据形说义中的误区胡和平(郑州大学中文系)一汉字的表意性给探求字义提供了依据,从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开始,就系统地依据字形来解说字义,并以此奠定了汉字形义学的基础。汉字的表意性存在于其表意字符(即汉字构件中的表意部分,以下简称为意符)。在据形说义...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在今年初的南巡讲话中多次强调:“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有些理论家、政治家、拿大帽子吓唬人的,不是右,而是‘左’”,“‘左’带有革命色彩,好象越‘左’越革命”,并指出“左”的主要表现:“把改革开放说成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来自经济领域,这些就是‘左’。”就目前而言,思想政治工作中“左”的表现主要是“精神万能”,宁“左”勿右和政治冲击一切。深刻认识,认真对待这些“左”的东西并予以清除,将有助于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反“左”防右的实践与理论王锦侠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成员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开辟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为反“左”防右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积累了丰富经验。学习、研究和宣传邓小平反“左”防右的实践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