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哲学与"绝对的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是当代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与如何理解马克思哲学对黑格尔哲学的"颠倒"联系起来思考。我们认为,一种形而上学话语的哲学性质就在于它拘执于它所反对的东西的本质之中,所谓形而上学的命题反过来仍然是形而上学的命题。人们依循着形而上学的"颠倒"来制订其解释马克思哲学的方向,这是现代性之巨大镜像,它集中体现了作为形而上学之不变本质的部分结果。只有立足于"历史科学",突破形而上学或现代性视界,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对形而上学的批判之要义,也才能正确阐发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性质。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哲学史上 ,马克思哲学实现了哲学由近代向现代的根本性变革 ;海德格尔存在论对传统形而上学批判 ,开辟了现代哲学的主题。现代哲学不再停留于抽象的思辨之上 ,而是关注人的存在或生存问题 ,但马克思哲学与海德格尔存在论之间存在着根本差异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哲学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石揭示的社会发展辩证法不仅破除了以黑格尔哲学为代表的传统形而上学对人的思想和精神的桎梏,实现了现代哲学的革命性转向,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其彻底瓦解和颠覆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以"进步"和"发展"为幻象所掩盖的资本增殖逻辑,揭蔽和破除了资本主义社会片面经济发展以达成人的幸福这一资本主义最根本意识形态和最具有欺骗性的现代形而上学对人类谋求幸福与发展的桎梏,从而为人真正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开辟了现实道路.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马克思从形而上学批判到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可能性、现实可能性与必要性.阐述了马克思通过对资本逻辑的政治经济学解构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规律.指出了马克思通过政治经济学的深入研究使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进入到现实领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抽象性、超感性和神秘主义为本质的形而上学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哲学之谜.马克思把感性理解为感性活动或实践,看到了感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但是人在发展物质生产从而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本质的同时,又由于自发的分工和私有制而沦为非社会的存在,沦为非存在.所以人又要否定感性,到超感性领域去寻求想象的实在性.这就是形而上学的根源.只有消除自发的分工和私有制,重建社会化的个人,重建感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才能真正克服形而上学和类似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6.
"形而上学"一词兼有本体论和方法论两重含义,方法含义从本体含义衍化而来,方法的特点也正表现了这种因缘关系。马克思对传统本体论批判的显著特点在于,它以实践的思维方式,从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角度来思考本体问题,进而从本体论层面和思维方式层面实现对旧形而上学的批判和终结。  相似文献   

7.
传统形而上学将世界一分为二,一部分是独立化了的超感性领域,另一部分是被虚无化了的感性世界。马克思立足于人的实践活动,创立了一种感性经验世界观。这种世界观处处着眼于人的经验世界,将人、自然、社会三者统一起来,在理论上避免了虚无主义的发生——超感性世界的坍塌。通过经验的视域和方法,马克思进而提出了由解释世界向改变世界的过渡和转换,而这也是马克思的感性经验世界观能够消解虚无主义的现实保障。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哲学与形而上学的关系影响着马克思哲学的走向.在现象学视域中,还原形而上学的多种含义,可以得出结论:马克思哲学颠覆了作为旧哲学的形而上学,终结了作为理性思辨体系的形而上学,超越了作为僵化思维方式的形而上学.同时,在后形而上学转向中,马克思哲学在精神气质、内容和方法上仍有形而上学的维度和底蕴.这正体现了马克思哲学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功能的完整统一.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费尔巴哈"人"的概念的批判,施蒂纳试图揭示全部哲学—形而上学的虚妄性,力图把哲学理论导回到人的"肉体"生活。然而这一批判却始终没有离开形而上学的基地,其局限性在于施蒂纳对哲学—形而上学批判的纯粹理论态度和无法摆脱的意识内在性困境。马克思的实践纲领不仅是对纯粹理论的拒斥,同时也瓦解了意识的内在性,从而击穿了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并开启了全新的哲学境遇。  相似文献   

10.
本体论哲学在现代哲学看来已落入不可自拔的理论窠臼,成为被诘难的标靶和被遗弃的对象。然而,痛贬本体论哲学学科化的种种时弊并不意味着本体论哲学本身超越性意义的终结,更不意味着哲学致思的终结。在马克思哲学中,本体论思想是关于人的生存本性理解的形上视阈、本体论维度和哲学思维方式。马克思对传统本体论哲学进行了“整体的批判”,这种批判本身说明他的哲学包含本体论的思想和语言,否则他不可能彻底炸毁传统形而上学的神圣殿堂,真正走出传统形而上学的“怪影”。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理论上阐明了形而上学方法存在的客观基础和现实必然性。文章认为,任何专门方法都必然带有某种程度的形而上学特征,对任何问题的深入研究,必定伴随着某种形而上学的牺牲。唯物辩证法并非绝对排斥形而上学,至少要求作为专门方法的形而上学成为自己内在构成的一部分。我们应该把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方法辩证地结合起来,力求在形而上学的微观过程中追求宏观的辩证效果,发挥辩证认识的具体机制的微观功能。只有这样,辩证法的运用才会是卓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12.
康德的"批判哲学"与"形而上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德的整个批判哲学都与建立科学的形而上学这一努力相关.通过对理性本身的审查、批判,批判哲学既为一切普通科学奠定了基础、划定了界限,也为形而上学这门特殊科学划出了领域,这就是超出感性-经验界限之外的本体-理念领域.不过,与传统形而上学不同的是,这种形而上学并非与感性经验世界无关,相反,它恰是通过划定感性经验世界的界限来走向科学.这个界限就是本体-理念-自在物.理念作为经验世界的界限,其全部本质就在于,它既是知性概念运用的界限,又是一切知性概念运用于经验领域的范导性原理,从而使经验-知识界是一个永远开放、不断进步的世界.在这个意义上,形而上学是一门关于界限的科学;而就这种作为界限的理念是一个自由领域而言,形而上学则是一门自由的科学.  相似文献   

13.
尽管马克思坚决拒斥传统的形而上学,但可以说马克思拒斥的是形而上学的抽象方法,而非形而上学本身,而且马克思也有自己独特的形而上学思想。在马克思看来,存在就是“人的感性活动”及其构成的实践世界,社会构成其空间性,历史构成其时间性,整个时空的全部存在统一于“现实的个人”走向“自由个性”的过程,其发展动力根本在于人在其感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我超越性,并且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上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14.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论述,对形而上学可以有两种理解:其一,其他学科是关于经验认识的研究,形而上学研究则是关于先验认识的研究;其二,其他学科是关于某一种认识的研究,形而上学则是关于认识本身的研究。这样的认识凸显出形而上学的专业性,使它与其他学科明确区别开来。如果认为哲学就是形而上学,则应该依据形而上学的这种性质来看待哲学;即使认为哲学并不仅仅是形而上学,也不应该对形而上学的这种性质没有认识,至少应该思考,为什么它被看作是哲学的核心部分,是哲学史主线上的东西,为什么它是一部好的哲学史著作不可或缺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哲学就是形而上学。作为形而上学的哲学从实质上看就是以哲学反思的方式确立哲学境界。形而上意义的哲学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但在当代却受到了巨大的理论挑战,处在“危机”之中。事实上,历史上的形而上学样式是需要转换的,这是因为人的本性在不同历史阶段中是不断变化的。正因为如此,有必要在对当代精神取向的把握之中构建当代意义上的形而上学,确立与时代精神吻合的哲学境界。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哲学史上,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包含了四种不同性质的批判,即以科学性为标准的对于形而上学之科学性的批判、以价值性为标准的对于形而上学之理性化的批判、以原始性为标准的对于形而上学之派生性的批判,以及以逻各斯中心主义为对象的对于所有意义上的形而上学之共同性的批判。第一种批判是形而上学的内在的自我批判,后三种批判皆为站在形而上学外面对于形而上学的外在的批判。认真总结对于形而上学的诸种批判,我们不仅能得到关于“形而上学”这一学科的一些重要的新的启示,还能得到关于“哲学”这一学科的一些重要的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开展正确的人文科学研究,须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否则将会产生错误的形而上学倾向,如在性质与特点方面,把人文科学的研究对象与人文科学本身进行简单等同;在思维方式与话语体系方面,把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进行机械的对立;在研究径路方面,把抽象的理论理性与具体的社会实践进行粗暴的割裂.如是,不仅导致人文科学基础理论的自我消解,而且削弱甚至否定人文科学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把现代工程置于现代形而上学的轨迹来理解和把握其本质,可以发现现代工程的本质比现代技术的本质更接近海德格尔所谓的“集置”。按照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要超越作为“集置”的现代工程,只能从审美维度入手,海德格尔与马尔库塞都重视艺术这种解蔽方式,但在现代工程思维和工程方法论成为信仰的时代,艺术是被排斥在边缘的。通过文本解读可以发现,在两位思想家的理论中都有政治解蔽,但海德格尔没有明确将政治把握为一种解蔽方式,马尔库塞沿袭马克思主义,将政治这种解蔽方式明确化了。近年来芬伯格技术设计思想对马尔库塞技术批判的推进,随着对现代工程之政治维度的再度重视,超越现代工程的可能性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中重新涌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19.
对伽达默尔来说,解释学不仅是哲学,而且是实践哲学。伽达默尔的实践哲学是在以往实践哲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尤其是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伽达默尔的实践哲学既包括理论,也包括实践,是对人类生存的一种反思,尤其是人类的世界经验和生活经验。伽达默尔的实践哲学建立在正确地运用理性的基础上,它超越了以往的形而上学,他真正想要批判的是对理性错误地运用,并不是理性本身。伽达默尔实践哲学为未来哲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本体论是形而上学的核心内容,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本体论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本原问题的演变.只有分析本原问题的致思趋向,厘清本原问题与本体论差别,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形而上学本体论的批判与超越.马克思立足于唯物主义,基于人类实践本性,实现了哲学向人的实践本性、人的现实世界以及人的历史的"三重回归",完成了对形而上学本体论的彻底批判与全方位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