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劳动异化理论出发,在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分析中,揭露劳动主体的异化本质并通过对象化、外化和物化的论述,来确证主体性,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主体性复归提供了有力的佐证,也提供了一条主体真正占有其本质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2.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技术理性异化而导致的人的主体性的贬抑或丧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主体客体化,主体原子化,主体活动的合理可计算性,官僚制的形成,大众文化批判,学术研究片面化等。卢卡奇认为可以通过纯粹的、自在的自然采恢复人们丧失了的总体性,从而使技术理性异化得以克服、扬弃。其实这仅是人类美好的一相情愿而已,因为异化是人的生存方式,人类的历史也就是一部异化史。  相似文献   

3.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发表对马克思哲学来说绝对是一种历史事件,它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足以震撼马克思哲学研究.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学的许多人来说,这似乎意味着,类似苏联和中国那样将马克思哲学理解为一种客观规律的学说被颠覆了:马克思哲学是一种关于人的、内在性的、主体性的人道主义的学说.国内一些学者也在20世纪...  相似文献   

4.
马尔库塞结合马克思的"劳动异化说"和弗洛伊德的"爱欲说",提出了"人的异化"理论,并从主体性哲学层面细致分析了人的异化的主要表现形态,深入剖析了人走向异化的深层原因.面对现代文明社会中人类普遍异化的现状,马尔库塞进一步探讨了克服异化、拯救主体性的有效途径,即通过艺术实现爱欲的解放.  相似文献   

5.
作为自由自觉活动的劳动是人类特有的活动,是人类的本质体现,而异化劳动又导致人的主体性的丧失。人存在的目的性只是为了维持生存,人的主体性发生异化的同时也在威胁着人的生存。马克思对劳动异化问题的考察,揭示了人在劳动的对象、自身、以及社会关系中作为主体被异化的种种倾向,并深入到人的内在本质,通过挖掘人的主体性受到遮蔽的原因,寻找真正的人性的回归,促进人的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历史活动中人的主体性的关注,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强烈的人文关怀。它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它对我们研究、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和我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8.
在中国哲学视域下,道德人格的涵养需要主体之性发之于外,"中"作为衡量主体心性与行为的一贯标准,执"中"以显德,"德之和"是主体之心因道应物而呈现的本然之序。纯粹理念上的个人主体体现绝对价值的完满性,现实经验中个人主体性的实现则不免受到社会历史发展的条件限制。一方面,个人主体性的完全实现体现其应然价值;另一方面,个人在现实情况下依据生存需要做出的判断、选择与决定,并非与主体性实现完全同一,甚至个人行为被异化为对立性存在,导致主体人格分裂进而陷入丧失本真自我的精神困境。秉承中国哲学致"中"成"和"之义理,人与万物各顺其性而正其命,使人己和解而物我无对,由"和"成其性,以此完成主体性的价值确证。  相似文献   

9.
我们常用“信息社会”来指称现在的社会 ,无疑是因为信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有人认为“信息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 ,“信息就是一切”。在这些人眼里信息有如“圣物” ,他们像崇拜圣物那样崇拜信息及信息技术。这种现象值得引起人们深思。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信息对社会所起的作用将越来越大。如果我们对信息崇拜不予关注 ,任其发展 ,那么信息崇拜将不再是少数人的事 ,而必然会危及人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影响译者主体性发挥的主要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译者翻译策略选择方面的影响.不管译者采用何种翻译策略,其主体性都得到了彰显,其主观能动性都得到了发挥.  相似文献   

11.
残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灾难性、毁灭性的后果 ,彻底击碎了人们对科学和理性的信任及对社会进步的美好幻想 ,人被社会全面控制从而丧失了自由、尊严和安全感 ,人们普遍感到存在的无意义、绝望和孤独 ,处于走投无路及无家可归的荒诞境地。正是在这种背景下 ,萨特通过哲学和文学相互结合的二重方式介入现实 ,提出“存在先于本质” ,对人的自由和自由选择以及应该承担的责任等进行了深刻论证 ,并把这种哲学精神引入文学 ,从不同的视角阐发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主体异化现象 ,发出了“他人就是地狱”的呐喊 ,无情地抨击了资本主义制度 ,为人类重建主体性和找到自身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和平与发展问题即生存与发展问题,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它涉及到人类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全球性问题.不同学科从不同视角对这两大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对这两大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指出了生存和发展与人类自身的关系,并试图在总体图景上来说明人类这两大主题与人类自身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私有财产历史作用的思想是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形成的重要内容。在《手稿》中,马克思说明劳动是人的主体性的内在规定,异化劳动是私有财产的主体性本质,私有财产即是异化劳动物化的结果,异化劳动及其物化形态的私有财产的存在意味人的本质力量的丧失。然而,劳动与私有财产的关系蕴含着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全部秘密,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部分。因此,私有财产既是人的类本质的丧失原因,同时是人的异化的类本质的扬弃手段、中介和桥梁,积极扬弃了私有财产即是人的劳动的解放,人本自然和人的类本质的复活,是人的解放,是人的自由协作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主体性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属性,西方现代管理模式把人视为追求“功利”最大化的要素与工具,人的主体性地位遭到根本否定。如何实现管理模式的创造性转换,实现人的自由与解放,使人回归人本身,是后工业时代管理学所应思考的根本问题。主体性理论对人主体地位的肯定,为管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合理的人文理念和哲学基础。依据主体性理论与主体间性理论,对管理的目的、管理中人的地位、组织权力、管理制度等根本问题做了重新思考和回答,并以人的主体性地位确立为根本,提出了效率与人本统一,管理与人的根本特性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新组织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物化"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的价值不再由原来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沦落为该商品的交换价值,而商品价值的沦丧使得人的劳动成了与人相对立的异己性的东西,从而隐没了人的劳动价值以及人在这个世界上的主体性与主导性。通过分析物化现象对人的情感、想像力、思维、人格以及人类幸福造成的影响,揭示出人的主体性是如何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而一步步被扭曲、被淹没,直至最终导致人类幸福的异化。  相似文献   

16.
幸福作为人类永恒的价值追求,也是马克思一生追寻的方向.为了实现人类的幸福,马克思从"完整的"现实个人出发,消解了以往哲学对幸福抽象而形式的论述,立足于对"劳动-休闲"这一人类生存发展的两个合规律性样态,共同关照着人的幸福诉求与主体性价值回归.对此,马克思以"人民向度"为幸福研究的逻辑内核;以"劳动-休闲"的幸福意蕴为逻辑依据;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休闲"的双重异化为逻辑审视;以实现"劳动-休闲"的价值复归为逻辑构建,强调异化劳动是导致劳动不幸的根源,休闲异化则隐喻在异化劳动之中制约着幸福体验的获得,只有实现共有体面劳动与共享休闲的统一,才能真正实现人的主体性回归和成为幸福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从文化研究的视角来研究翻译已成为当前的前沿学科。文章通过对我国近几十年来不断涌现的复译现象进行研究,发现文化研究的转向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唤醒了翻译研究界的文化意识,拓宽翻译研究的范围。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着重从考察人的本质入手,把对人的本质的探讨与对人类解放的追求放在核心地位.提出通过积极扬弃现存社会中的异化现象来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现阶段,应通过协调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增强人文关怀,注重人文价值追求等措施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哲学与文学的交融是20世纪西方文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异化"作为现代西方社会的一个突出现象,便是哲学和文学的交汇点."异化"不仅成为现代派小说的一个基本主题,而且对现代派小说的审美特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浅析英文电影字幕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前人研究的总结,将英文电影字幕翻译策略归类为四大策略:译者的主体性策略,关联理论策略,归化异化策略,语境理论策略.结合各个策略,对一些英文字幕翻译案例进行分析,以托显该策略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