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在积极反思人类生存现状的基础之上,对世界未来发展形态的一种前瞻性擘画。总体观之,作为“类”存在的人的主体自觉以及马克思主义“类”思想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的逻辑基点, 现代“人类交往”方式的演进与普遍发展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的现实基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理念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的思想源点。逻辑起点、现实基点与思想源点共同构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的生成之源,对其系统、深入的阐释与审思则是我们学习、领悟、实践这一伟大构想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棱镜门”事件导致网络共同体的“真实界”被放大,在网络共同体内重塑异质性主体间的理解与共识成为关注的核心问题,对网络共同体的结构、交往模式等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认为,在后“棱镜门”时代,西方世界对于网络共同体中的交往关系研究具有促进结构扁平化、推崇市场规范、强调多元治理等发展趋向,其衍生出的“去中心”“西方中心”“多中心”网络共同体交往模式,难以重塑真诚、真实、正当的交往行动,其“治标不治本”的原因在于,都隐含着“物对人的统治”的内在逻辑,受到扭曲和异化的交往关系本身便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影响下的必然结果;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各主体之间能够就如何实现共同体内最广泛的公共性展开道德商谈,重新确立集体对于个体的先在性,倡导的“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是其超越性所在,这一命运共同体试图在现实而非抽象的社群需求与政治共识上重塑主体间交往行动,也是对当前网络共同体交往关系所进行的结构性反思。  相似文献   

3.
阐释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中蕴含的交往意蕴应当从历史、现实和理想层面出发。从交往逻辑阐释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有利于准确把握人类共同体的共同价值旨趣,有利于全面理解人类共同体发展的世界历史特征,有利于牢牢掌握人类共同体的发展方向。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始于对原始共同体的超越,保持着对虚假共同体的扬弃,向自由人联合体的跨越。在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中,人无法摆脱交往而生产生存。研究并揭示原始共同体中的地域交往意蕴,虚假共同体中的世界交往意蕴,最终探寻人类交往逻辑的理想复归,找到推动共同体发展的逻辑密码,完成真实共同体的建构,实现人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4.
论社会伦理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类的交往实践内在蕴涵着(及交织着)“主—客”关系和“主—主”关系这样两重关系。其中,“主—主”关系(交互主体关系)就是人类的伦理关系。“主—主”关系是一种具有价值蕴涵的关系,这种价值蕴涵,即为人类个体主体间相互平等的承认与尊重。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实现这种内在价值蕴涵,是一个人类自由的问题。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都把伦理关系片面化、畸形化了,“主—主”关系异化成“主—客”关系。而人类历史的进步表明,人类社会正朝着普遍主体的相互承认、相互尊重的道德自由的终极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5.
现代性所构筑的理性世界,以及启蒙时代以降生成的“普世伦理”,并没有为人类全体确立真正的、共同的伦理道德共识。人类是否能从“交往—实践”与“伦理—观念”的双重维度中建构起命运共同体,成为这一历史时代的“时代之问”。确立道德共识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伦理建构的基本方式,旨在协调人类复杂的交往关系。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发掘人类道德共识的利益根源,超越元伦理学中道德相对主义与道德普遍主义的论争,从“渐进道德共识”与“未来道德共识”相统一、“底线道德共识”与“终极道德共识”相一致、“自发道德共识”与“自觉道德共识”相协调、“境遇道德共识”与“一般道德共识”相适应的致思进路出发,即从时序、性质、生成状态与实践四个层面着手确立道德共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伦理道德层面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6.
交互主体理论是研究交往、人们在交往中构成的交互主体性关系和作为主体群的交互主体状况的学说。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交往是一种与生产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人的基本活动一以生产与交往作为人口.他们挖掘社会发展的内在机制,提出在历史发展中存在一个交往形式的系列:思维、语言的历史就是人们精神交往的发展史;交往活动及其形式的不同,交互主体也具有具体的性质;随着生产和交往的充分发展,交互主体将成为人们自由发展的联合体,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将交互主体的理论建立在坚实的唯物主义基础上,为现代交互主体理论的建立提供了可靠的思想基石。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潜存着实现人的本质的逻辑线索及其相应的价值旨归和实践指涉,构成中国式现代化何以实现人的本质的价值遵循和实践路径。以人本逻辑战胜资本逻辑,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形态全新超越,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遵循且强化的理论价值;针对国际社会“异化”症结提供人类命运共同体现实方案,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遵循且发展的社会价值;在追求代际公平中落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遵循且充实的历史价值。通过发展新型国际关系、深化国际组织建设、促进国际秩序转型,中国式现代化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极大地促进了人的个体本质、社会本质和“类”本质的实现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人的解放不仅是一种思想运动和价值追求,而且是一种现实的历史性社会运动。现实的个人的生存和自由发展是每一个时代都关注的理论焦点和尚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历史生成的方式分析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的自由与解放状况。以“现实的个人”为前提设定,基于“现实的个人”的自主活动对生产交往形式交织而成的社会结构的参与和渗透,马克思恩格斯论述了自然共同体阶段“现实的个人”对共同体的依附与从属,剖析了资本主义条件下虚幻共同体内部“现实的个人”与共同体的对立与分裂,进而对未来真正共同体中“现实的个人”与共同体实现真正的统一进行设想构建,以此解开人类历史发展之谜。  相似文献   

9.
人类共同价值是反映世界各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的人民利益与需要,超越多层次的宗教、阶级、阶层、党派等具体主体界限的价值信仰、价值理想、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人类共同价值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伦理价值思想,集中彰显了马克思追求自由个性和全人类自由解放的价值观,并在建设过程中对普世价值及其意识形态渗透给予正面回应。马克思的伦理思想彰显“批判”与“建构”的双重维度:在批判西方传统哲学的社会伦理观念的同时提出构建以人的需要和现实实践为生成基础的伦理观,最终建立符合人的生命存在和自由解放理想的价值共识。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类共同价值具有伦理指向的一致性,体现了人类生存性、国际社会关系发展以及世界政治秩序建设的价值需要。人类共同价值建设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摆正这一历史进展方向的有效倡议,是在真实平等公正的交往环境中体现人类共同价值现实的实践依据和生存论奠基,是彰显全球伦理观念和价值形态得以创生的建构性力量。“建构性世界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拓展和深化中得出的结论,是满足当前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的现实需要和解除发展窘境的哲学思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践行“建构性世界观”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0.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条件,利益、协商、价值观三方面的条件不可或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第一个方面的条件,生产、交换、资本的全球流动,跨国公司疆域的扩展等,建立起全球性的普遍联系和交往,已然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纽带。这个纽带既坚韧又脆弱,随时可能因为不可避免的利益冲突而断裂,这是国家利益的冲突,需要国际社会建立有效的协商机制。价值观范导矛盾解决方式的选择和矛盾解决的方向,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吻合的价值观是自由、平等、友善、和谐、民主、法治,价值观方面不能达成共识,人类社会永远不会成为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经营城市作为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它是一种泛资源、基础设施资源、产业资源.以经营城市的视野规划城市,以经营城市的手段开发、建设城市,以经营城市的方式管理城市,将使城市真正实现率先、协调、科学地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 ,机器人到底是不是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思考。在不同的时代 ,在不同的科学技术基础上 ,人们可以得出不同的答案。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 ,得出“机器人是人”的结论也许更令人信服。机器人与人的关系 ,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应引起我们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3.
提高英语水平的关键在于培养学习兴趣和改进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从柏拉图到蒯因,哲学家们提出各种方案证明"a=a"和"a=b"没有区分。这些证明尽管没有逻辑错误,但是违反经验,还是有瑕疵。弗雷格通过赋予语词意义和指称,试图证明"a=a"和"a=b"在认知意义上有区分;但是,由于弗雷格允许意义不同的语词可以有相同的指称,他的努力还是功亏一篑,"a=a"和"a=b"依然没有区分。有关同一性问题的讨论,尽管弗雷格的回答符合经验,但是不如柏拉图等人的回答在逻辑上完备,没有矛盾。这是一个很无奈的结局。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池莉新作《看麦娘》的结构分析 ,阐明她的创作从内容到形式 ,从价值评判到审美趣味都出现了变化 :客观性、世俗化的层份在削弱 ,主观性、诗意化成份在加强 ,这意味着池莉正处于力图超越过去、走出新写实的探索、转型之中  相似文献   

16.
从经营水原大学和水原科学大学30年来的经验出发,总结了在当今全球化时代,高校领导者应当具备的三大才能:分析才能、实践才能、创造才能。指出,分析才能最为优先要做到的就是一切要根据统计数据来讲话,根据统计数据来做决定,根据统计数据来执行决议。实践能力是意味着价值观的联系,即通过实践创造出以前根本没有任何关系的现象之间的概念性的联系。创造能力是意味着价值创造,创造的价值就是指以前根本没有想象过的事情能够变成可以想到的事,或者进而能够变成可以实现,最终变为必须要去实现的事,创造力在大学经营中是争取良好结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语言对比研究是否需要一个理论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Popper的一些基本科学哲学观,探讨了在语言对比研究中究竟要不要理论和理论框架的问题,认为一项具体的对比研究通常需要有一个理论框架,一方面为审视和观察语言事实提供一个整体理论视角,同时也为语言材料的分类和描述提供一个具体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8.
关于博士论文的选题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指导同学完成博士论文的过程中,选择一个好的选题至关重要。从选题性质上来看,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自定选题;第二种是老师和同学共同商定选题;第三种是老师命题。从选题与论文作者的学术背景来看,大致有四种情况:一是没有什么基础,但早就确定好目标;二是和今后的发展方向、职业需要结合起来考虑;三是完全开拓新的研究课题;四是先从资料入手,然后确定选题。确定一个好的选题,对同学今后的发展有如下四个作用:一是可以基本确定自己的研究领域;二是开拓了眼界,刷新了观念,提高了见识;三是锻炼了研究方法,提高了科研素养;四是通过好的选题、好的著作,可以打出自己的知名度。为确定好选题,圆满完成论文,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六个问题:第一,加强选题意识;第二,提倡自主定题;第三,要下决心为定下的选题奋斗;第四,不断深化对选题的认识;第五,注意不同选题实现的方式不一样;第六,完成选题的过程中要不断挖掘、分析资料。  相似文献   

19.
传感器在现代汽车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技术已经成为新一代汽车发展方向的主导因素,而传感器是电子技术的核心元件,现代汽车越来越多地应用了传感器,以提高汽车发动机的经济、动力和排放性能,改善底盘的制动操纵性能、转向性能和汽车行驶的安全性能。本文着重介绍了传感器在现代汽车上的应用,以及新型的智能传感器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君子就是善人、好人、合乎道德的人:他可以是最善最好最道德的人,因而可以是具有无私利他人格的人;而不必是最善最好最道德的人,不必是具有无私利他人格的人。一个人的行为不论如何自私利己而罕见无私利他,不论他的行为目的是如何为自己,但是,只要他不损人,只要他是为己利他而不是损人利己,那么,他就是一个合乎道德的人,他就是一个君子而不是小人。即使他损人,即使他损人利己,只要这些不道德的行为还没有使他形成和具有损人利己的品德或人格,那么,他就仍然是君子而不是小人。只有当他损人利己的行为越来越多而终于使他形成和具有了损人利己的品德或人格时,他才是小人而不是君子了。因此,君子显然是品德培养的基本目标,而不是品德培养的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