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东方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中国的现实出发,对东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开展了新的探索。其贡献在于:提出了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处理与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理论依据;回答了东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阶段问题;解决了东方社会主义国家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的途径问题;找到了东方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生产力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世界历史"理论与东方社会理论中,科学地昭示了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提出了"世界多样性"、"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的新观点,以及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新理念,并对社会主义现实与共产主义理想作出了新的解释,既是对现实社会主义走出低潮的科学探索,又是我们深入研究社会发展问题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只有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放到世界历史的大视野中去考察,才能把握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的历史前提,是落后国家实现社会主义胜利的历史条件.今天从世界历史的视野来看待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的种种矛盾和危机并未解决,只不过随着矛盾和危机由一国范围扩展到了全球范围而获得了更加广阔的回旋余地.随着全球性资本主义矛盾的激化和危机的加剧,社会主义必将战胜资本主义而成为世界历史的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中国三代领导人坚持依靠自己的实践,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毛泽东提出以苏为鉴,走自己的路;邓小平使历史课题得到初步解决;江泽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这在世界社会主义历史实践中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世界历史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战后,实现现代化已成为不发达国家人民所追求的宏伟目标。但如何实现现代化,无论是在社会主义国家还是在非社会主义国家,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都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邓小平“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解决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中国的现代化开辟了一条生机勃勃的道路。中国的现代化不是一国的孤立事件,而是世界历史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世界历史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邓小平这一理论具有世界历史意义。这一理论也揭示了不发达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共同问题,它的基本观点、理论原则和科学方法,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共产主义的两大目标:一是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二是实现人类解放,即每个人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列宁领导俄国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社会主义本质论具有了实践意义;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新的概括,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发展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江泽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胡锦涛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赋予了社会主义本质论以新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强大生命力已为近、现代的社会历史发展,特别是当代经济全球化趋势所证明。马克思科学地阐释了世界历史的基本内涵,科学地预测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未来趋势,也为后人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列宁、邓小平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依据不同的历史时代特点和本国实际,提出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对外开放的思想和政策,分别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作出了重大发展。他们的成功指导各自国家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彰显了东方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世界历史必性。  相似文献   

8.
张森林教授新近出版的《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社会主义价值的思考》一书,坚持了与时俱进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鲜明品格,紧密围绕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这一时代特征,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创新性思考,从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社会主义的实现所提供的物质前提、全球意识、现实基础、价值凸显等四个方面论证了世界社会主义同人类社会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天然联系,明确提出,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趋势同人类社会经济全球化趋势是一致的,经济全球化趋势呼唤着世界社会主义。最后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的历史条件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的伟大探索。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生深刻变化,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南方谈话”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联系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社会发展动力论、唯物辩证法和人民群众历史主体论的运用和发展,深刻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时代命题,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设了重要理论基础,有效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  相似文献   

10.
“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是邓小平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提出的一个科学构想。这一构想依据当代历史条件的变化 ,在国家职能与结构形式、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和平共处、利用资本主义促进社会主义等三个方面对马列主义国家理论作了重大创新 ,并成功地应用于我国社会实践。它既为解决国际间类似的问题树立了典范 ,同时也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1.
现实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否具有超越地域、国家的世界性特 征 本文依据马克思世界历史和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概括和论证了在新的实践中现实社会主 义社会具有的世界性特征,其内涵是开放的生产力系统,在社会化大生产之上的市场经济为 基础的世界经济秩序及运动和扩展,以及相应的制度、观念。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理论在产生、发展中的每一次重大思想或理论突破,总是伴随着研究和解决我国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它是立足于“世界历史”高度,运用马克思“世界历史”的全球化视野和方法,分析处在“世界历史”或“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国情,总结历史而提出的重大理论,并经我国二十几年实践被证明为卓有成效的理论。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愈加明显的21世纪,邓小平理论将继续指引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13.
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40年的光辉历程,从市场取向的改革,到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再到初步确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一系列的相关改革波澜壮阔。在这历史进程中,我们实现了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突破,使中国不断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历史和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体制改革的40年在中华民族复兴史、中国现代化史、世界社会主义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乃至人类历史上都具有显著的历史方位。  相似文献   

14.
针对资本主义辩护者自诩"资本主义具有无可替代性",施韦卡特与之针锋相对,以资本主义为超越对象,先是清算苏联模式,为新模式的问世扫清了障碍,接着提出了作为资本主义替代制度的社会主义的新模式——经济民主的市场社会主义,在此基础上,还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指令性社会主义国家、第三世界国家如何步入经济民主制度进行了理论探讨,试图达到超越资本主义的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理论没有瑕疵,我们应看到其局限性,同时也应肯定其在社会主义运动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开创者,他以他的有效需求理论为基础,探寻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和摆脱危机的对策,他的理论和主张对于我们现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仍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全面回顾卓炯一生的重大理论贡献,将卓炯经济理论概括为"卓炯学说"。该学说完成了一场由产品经济论转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的理论革命,推动了相应的经济体制改革,开辟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时代。卓炯学说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前瞻性,在国内和国际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独占鳌头的。我们纪念卓炯百年生日的最好礼物,一是学习和弘扬卓炯学说,建立壮大"卓炯学派",二是设立卓炯经济学奖,充分发挥卓炯基金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道路,亦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中国模式”的实质内容,也是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在当代中国实践的时空延伸,更是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现代化的必然逻辑。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交融交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保障、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的中国道路,立足时代发展特征,准确把握本国国情,加强改革开放,建设民主政治,以人为本,建设生态文明,走和平发展之路,对世界各国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均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其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次提出了世界历史思想,并在此后的《共产党宣言》、《资本论》、《人类学笔记》等著作中作了进一步阐述,形成了系统的世界历史理论。作为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考察、分析人类社会、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与构建未来社会主义社会或者说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基础。重温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会使我们认清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树立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的信心。同时,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将有力推动我国现代化的发展,促进历史向共产主义世界历史转变。  相似文献   

19.
近20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贡献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扭转了 20世纪后期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的趋势,避免了社会主义大船的倾覆;造就了20世纪最壮观的经济奇迹之一,展示了新时代社会主义的新面貌;闯出了一条富有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的改革之路,为社会主义国家树立了光辉典范;总结概括了反映全党集体智慧的邓小平理论,为新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史的过程。新的生产关系不是从无中和空中发展起来的,而是从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内部即“母腹”之中经过“十月怀胎”发展起来的,包括共产主义生产关系的“任何有机体制的情况都是这样”。暴力只能充当孕育着新社会的临产的旧社会的助产士,而不能充当产妇。而斯大林则认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能在资本主义内部形成和发展,可以并且只能由无产阶级政权在资本主义“母腹之外”的“空地上”由无产阶级政权创造出来。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并没有建成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那种第一阶段的共产主义社会。在现有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制约下,前苏联、中国等国家不得不通过改革恢复包括私有制在内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和市场调节,重新营造一个使新的共产主义生产关系得以在其中孕育生长的胎床。20世纪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事实证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新的生产关系要在前一形态生产关系内部发展起来的观点是正确的,斯大林在理论上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突破并没有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