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人不可回避的选择,在实现这一宏伟战略的途径中,除了环境法这个公认的重要工具之外,环境道德是另一个不可或缺的、和环境法相辅相成的重要工具。环境道德和环境法共同服从和服务于可持续发展,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实行环境道德和环境法一体化。  相似文献   

2.
论环境侵害与环境法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泉生  周辉 《东南学术》2007,(3):122-128
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这两种现象.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所造成的侵害是现代社会新型侵害行为,其概念至今尚未统一;且其具有与传统侵害行为迥异之性质,致使传统法学理论在日趋严重的环境危机面前不得不重作调整,从而推动环境法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环境法的本位与环境保障利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泛权利主义思潮及法益理论误读的共同影响下,我国学界现有研究成果并没有很好地解读环境法本位问题的实质,这也是造成目前学界对环境法认识不清、环境法学相关基础理论争议较大的根本原因。以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为视角对环境法的本位进行再分析,提出环境利益才是环境法的应然本位,并指出历来被学界视为环境法本位的环境权、环境义务与环境权力一样均为环境法保障环境利益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 ,是实在法向自然法的追求史。当前环境法存在着以下三个问题 :非人类生物体的法律主体地位是否应然 ;环境权如何实然 ;公平责任怎样实效。这些问题体现了环境法对自然法的追求在应然→实然→实效的不同层面的回应。  相似文献   

5.
基于环境法哲学认识论,环境是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综合体.作为环境诉权实体法根基的环境权是一种开放性的权利而非为人类所独享,应当由人类与自然(环境自身)共同享有.环境对于人类及其自身而言都存在着利益,环境利益分为当代人的环境私益、环境公益(当代的与后世的)和环境自身利益.环境诉权是环境权利主体的一种程序性权利,包括环境私益诉权、环境公益诉权和环境生态诉权三类.环境公益诉权旨在预防和救济“对环境本身的损害”,环境生态诉权是为了有效地保护和救济环境生态法益而赋予生态自身的一种诉权.  相似文献   

6.
论环境法的效率观--树立新的环境效率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问题之产生,是市场经济体制、市民社会理论和私法自治原则等经济、法律、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人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单纯追求效率价值即财富增长的最大化的结果.环境法自产生之初,它便以防止和克服人类活动所引起的不利环境影响为己任,保护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可以说环境法现象的出现乃是对传统法学所追求的效率价值的挑战,它的使命即在于维持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勇士般地向传统的效率价值提出挑战,向单纯的现代宏观经济效率观提出挑战.它强烈要求树立自己独有的价值观--环境效率观.经济效率环境效率对人类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是至关重要,不可偏废的.在全社会树立起这种认识,有助于个人在理性地追逐经济效率的同时,理性地去看待经济与环境的之间的关系.环境法作为大自然的保护神,更要确立环境效率价值,并通过-整套亲近大自然的制度和规则的制定执行保证环境效率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环境利益是环境法产生的基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环境法在部门法中的分工决定了环境法应该以环境利益为应然本位。现行法律体系在保护环境利益方面存在着保护格局不合理、关键内容存在缺失、调整方式不"合身"等问题,从根本上说,这是环境法对环境利益采取消极保护态度的体现,对此我们应予以反思。  相似文献   

8.
环境损害中的损害及其防治研究——兼论环境法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科学战线》2007,149(5):203-211
环境损害是环境侵害后果的一种,是环境侵害所引起的以个人为主体的传统权益损害以外的"人类环境利益"的损害。环境损害的主体是人类,客体是人类环境利益,具体内容包括自然的生态价值损害、资源价值损害、精神价值损害、生物多样性丧失、残忍对待生物等五方面。人类环境利益的公共性决定了民法在环境损害防治上的局限,环境损害的防治只能由环境法来完成。环境损害防治方式的特殊性决定了环境法具有彻底性、公法性、技术性、程序性、预防性、消极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9.
在"可持续发展方式乃最佳经济发展模式"日益成为全球共识的背景下,企业在环境法调整机制中的分量不断增重,分析企业环境责任的商业诱因、内涵及其面临的挑战,成为全球化时代人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环境法调整机制的变革 环境法调整机制一直处于变革之中.以1972年与1990年代为界,环境法调整机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其发生了两次转变:一是由国内层面的"命令与控制"机制向"国际合作"机制的转变;二是由"政府主导"模式向"政府/企业合作"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自然的权利与环境法的伦理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锋 《齐鲁学刊》2005,(3):143-145
环境伦理的突出功能表现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调整上。从法学的视角并以“权利”作为文本来分析,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在“自然的权利”上存在重大的理论分歧,在理论上应当对“非人类中心主义”、“自然的权利”进行环境法的伦理定位,自然的权利是环境法的伦理基础,是环境法变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明代民间社会的契约主要包括乡规民约、合同约和单契,明代民间契约习惯不仅规范了民间社会组织内部管理秩序,而且调整了民间社会的人身权利义务关系和民间民事行为当事人的财产权利义务关系。明代民间契约习惯是明代乡村社会自发形成的民间法习惯,因此对民间社会秩序的调整有一定的自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试论当代民事立法中民间民事习惯的缺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物权法草案标志着我国民法典的制定颁布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这是我国法制建设中意义深远的一件大事,但其中也存在着忽视民间民事习惯调查、整理和吸收这一隐患。从西方历史法学派民法典理论、大陆法系主要国家立法实践以及我国近代以来的经验中,可以证明民间民事习惯确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功能,值得对它进行深度挖掘,充分利用。唯其如此,才有可能使我国的民法典更具有现实价值和长远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各种利益在斗争中谋求承认是环境法进化的动因.重视全过程治理,从利益限制演变为利益增进是环境法功能进化的基础层次;重整环境责任机制,从利益衡量演变为倾斜保护是环境法功能进化的递进层次;在增长基础上实现再分配正义,从利益分享发展到利益普惠是环境法功能进化的至善层次.第二代环境法是环境法功能进化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其具有"超回应型法"特征,追求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共赢,以互助为基本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4.
民间法意义上的盐业合伙契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凝聚着人们的心智与情感并具有高度认同感的民间法,弥补着国家法留下的“真空”,充实了社会控制体系,使纠纷解决变得便利和经济,经过国家立法机关的认可、吸收,民间法还能转换为国家法,从而对法治社会的建设和我国人民法律信仰的形成起巨大的推动作用。民间契约是民间法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属于一种“普遍性判断标准”或广义上的“法律渊源”。盐业合伙契约作为我国近现代一种独具民族传统特色的民间契约形式,无疑属于民间法的范畴,通过对其具体内容、历史作用以及民间性特点的分析,有利于人们认识在国家法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如何为民间性规范留下适当的生存空间,从而为中国法治理论研究提供有益的制度性资源。  相似文献   

15.
正如古希腊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所言"人是万物的尺度",传统人类文明是以"人"为中心发展起来的。然而,随着20世纪后期环境问题的不断恶化,西方学者最先对"人类中心主义"产生质疑,"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浮出水面,两者在伦理学界展开了争论,并对环境法律制度的构建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欧洲大陆法系的一些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初对本国的主要环境法律进行重组,重组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环境法的法典化.法国作为一个具有法典化传统的大陆法系国家,在这场法典化运动中扮演了积极角色.在形式性法典化模式影响下,法国于2000年颁布了<环境法典>,实现了环境法律的筒约化和体系化.  相似文献   

17.
张一粟 《东南学术》2007,(3):129-135
法律本位是一个价值判断问题,表明法律的终极价值关怀,而法学基本范畴的确定则是法律本位的前提.在采纳"权利-义务"与"权利-权力"二元范畴的基础上,通过考察法律本位的源流以及目前学界关于环境法本位研究现状,表明我国应以社会利益优位下的权利本位构建环境法的体系,并区分环境公法和环境私法中权利本位的不同内涵.  相似文献   

18.
孙晓东 《理论界》2006,(3):79-80
法律与伦理道德是密切联系的,伦理道德观念的变化将对法律的发展变化产生重要影响。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新生态伦理道德观念正在向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念发起全面的挑战。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观念将对环境法产生重要影响。环境法应以生态利益为本位。环境法的调整对象应当包含人与自然的关系。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观念应成为环境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探索本土资源与教育的内在关系是现代教育一个新趋向。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精神物化,是一种古老的智慧结构,也是科学理性意识经人文思想、伦理观念反复陶冶出的世界观的反映。通过对当地民间美术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本土文化的精神内核和浓郁的人文精神,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审美直觉。  相似文献   

20.
风险预防原则是环境法中用以预防具有科学不确定性的环境风险、保护人类和环境的重要原则,其产生以来在许多国际环境公约中得以运用,同时也被许多国家作为一项法律原则在国内法中加以采纳.目前,我国已参加了多个包含风险预防原则的国际环境法律文件,国内的若干法律、法规和规章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风险预防原则的精神,但总体而言,我国关于风险预防原则的立法尚存在许多不足.为防范日益严重的环境风险,我国应加强和完善关于风险预防原则的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