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政务处分与党纪处分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两者的适用衔接是国家监察与党内监督有效贯通的现实要求。应当认真研究并妥善处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印发的文件性质界定、具体规范中有关“规定”的外延分析、违法与违纪行为的事实厘清、处分程度的轻重匹配、党规领域中党内法规与规范性文件如何调整政务处分行为等问题,从而实现政务处分与党纪处分在纪检监察执纪执法实践中的有效适用衔接,进一步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细致透视政务处分法这一典型的国家监察立法,可以发现,我国的监察立法领域形成了一系列崭新命题。这些命题包括:监察立法以集成创制为基本立法模式,监察立法受到党纪的深度塑造,监察立法采用组织取向的价值定位,监察立法将道德问题纳入法律规制。监察立法领域形成的这些崭新命题,突破了传统的法学范畴,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理论景观,体现了一种独特的法治逻辑。这些命题是在中国语境中形成的,它们扎根于当代中国纪检监察和权力监督实践,与中国历史传统和当代中国政治体系具有较高的匹配度。在推进当代中国纪检监察建设的过程中,应当认真对待这些命题,把握其深层内涵,使所构建的理论具有充分的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政务公开是河北省基层干部和群众发起的、在全国推广的一项政治创新.本文对这一政治创新活动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评介.  相似文献   

4.
党纪处分和政务处分的衔接不仅仅是规范适用问题,也是规范解释问题。《纪律处分条例》和《政务处分法》规定模糊,在具体适用条件上规定错位,就会导致党纪处分和政务处分适用不够规范和轻重失衡。对此需要对党纪处分和政务处分从现实和规范两个维度分析,从各处分手段的匹配、执纪执法的目的、不确定概念的解释角度去促进党纪处分和政务处分的衔接。综合运用其他问责手段去弥合党纪处分和政务处分的错位,做到纪律评价和法律评价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取得了重大突破,但依然存在未能实现水事立法体制的突破、缺乏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和约束机制、未能形成多元化的污染管理体系的问题。中国水污染防治法的未来发展应充分尊重水的自然属性、强化政府环境责任和完善市场机制与公众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6.
建立政务服务中心是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的有益探索.近年来,衡阳市石鼓区政务服务中心逐步由单纯办理行政审批业务,向为公民、企业提供综合服务方向发展.但是,这种源于地方政府自发的改革创新与现有体制之间存在着诸多矛盾和冲突,其进一步发展有赖于现有法律、体制、制度、技术和监督层面的不断推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在数字转型浪潮背景下,探究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中重大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有助于推动生态资源治理保护的数字化进程。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构建以不同创新主体衍生出的“数字林草”创新生态系统,初步描摹数字治理与林草多元主体相结合的基础运作框架。通过对中国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重大工程案例分析,解释并论证基本运作框架合理性,聚焦“数字林草”创新生态系统所提供支撑服务和调节服务,解析群落结构型、生态功能型、生态混合型等复杂性降解策略,有效降解重大信息化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执行任务”“业务协作”“技术应用”“安全控制”等方面的复杂性,拓展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研究,为数字政务、数字政府和数字林草的重大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提供了可推广的示范经验。  相似文献   

8.
9.
10.
监察全覆盖应以实质化全覆盖为导向,纠正形式化全覆盖造成的对象泛化、靶向失准、重点偏向等问题。监察全覆盖涉及三个维度,其推进重点各有侧重:(1)监察权主体全覆盖,应以最大效度地提升监察机关整体履行监察职权的能力为中心,全面提高派驻机构监察监督实效,发挥监察权在推进公权合规运行中的关键作用。(2)监察对象全覆盖,应坚守国家公权力行使者是腐败治理首要对象的基本定位,区分国家与社会公权力腐败在危害性的质与量上的差异,最大限度地提升对国家公权力行使者职务违法与职务犯罪的治理效能,防止将有限的监察资源投向泛社会公权力的行使主体。(3)监察范围全覆盖,应以廉洁义务维护为中心,准确厘定公职廉洁义务的内涵,合理收缩职能管辖罪名范围,立足“监督的再监督”定位,推进公权合规计划的实施,提高“质量型”监督全覆盖的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行政处罚法中的听证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行政处罚法>的审议通过无疑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步骤.其中,对于听证程序的确定更是开创了我国行政听证的先河.然而随着听证经验的积累.其所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本文根据行政听证的理论,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性的解决办法:立足于本国现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力争总结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听证制度.  相似文献   

12.
滥用行政权力,实施排除、限制竞争等行为属于行政垄断,它严重地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党和国家强调要加强对行政垄断的规制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意在从法律层面上予以根除。但该法在实践过程中,却逐渐暴露出对行政垄断责任追究的执法权限配置不科学等问题,同时,学界针对完善行政垄断规制制度的研究与建议,又大多自限在反垄断法法域中,讨论热烈却没能解决问题。有鉴于此,为突破我国行政垄断规制建设的局限,完善其不科学的配置,本文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的适用来规制我国行政垄断的主张,分析了规制法理、规制思路、规制动力,分析了政务处分法的主体、行为、责任等具体规制制度对行政垄断的适用性,指出政务处分法承接了反垄断法对行政垄断的行政规制思路,完成了纪律责任向法律责任的具体转变,整合党纪、监察、行政,形成合力,为规制行政垄断提供了有力的法律适用基础与条件,并极具现实的生命力,从而阐明政务处分法在规制我国行政垄断方面具有特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美、日等国在我环台湾海域的非法测量活动日益猖獗,我国累计发现数十个海洋浮标漂移进入了我专属经济区海域,对我国海洋安全造成威胁,而运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规定并不能直接规范和管理.鉴于此,为加强对我国管辖海域涉外海洋浮标活动的管理,为规范国内科研部门与涉外组织在我国管辖海域利用海洋浮标进行的科研活动,我国有必要抓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海洋浮标管理规定”.本文仅就相关一般性问题、难点和热点问题开展一些立法探讨.  相似文献   

14.
试析民族区域自治法中的软法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软法理论的不断发展,软法的研究逐渐渗入到诸多传统公法领域专题之中。但是,目前以软法视角审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研究成果仍尚付阙如。事实上,《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存在着大量的软法性条款,它们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却也在当前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实施困境。深入剖析软法的基本理论以及《民族区域自治法》中软法现象的表现、成因、实施现状和障碍,将为有关软法性条款效力的充分发挥乃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四川理论经济学界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紧密联系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实践,服务社会,在实践中发展自身,经历了一个从成长到壮大的过程。每个时期的学术研究、学术成果、学术交流、学术领军人物、学术阵地、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情况等都在稳步发展,不仅形成了一大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培养了许多高素质的理论经济学名师,而且还在各学科领域建立了一些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和学术交流平台,为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构建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公共利益”是一个典型的不确定性概念,但其在行政法中运用得相当广泛,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行政法内涵做一探讨。为避免行政机关盗用公共利益之名而谋非公共利益之实,应在立法、执法及司法等环节中对公共利益予以界定和审查,把行政机关的权力限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7.
国际社会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高度重视保护环境、建设环境为重要内容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我国对环境也日益重视,颁布了有关的法律法规,开展了一系列环境教育活动,但环境的法律法规执行堪忧,环境的破坏与污染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其原因在于,广大公民环境意识尚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决策者的保护环境与建设环境的素质与能力亟待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都呼唤尽快对我国环境教育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教育法》的内容及其实施涉及到广大公民和各行各业等方方面面,它是隶属于我国宪法的独立法律,并非教育法的子法.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通过把人民调解与司法、行政进行衔接,使人民调解具有了终结纠纷和获得政府财政支持的可能。由于这种制度创新处于初创阶段,它存在人民法院的业务指导功能没得到有效发挥,政府财政对人民调解的支持力度不足两个突出问题。在今后的法律实施中,我国应尽快出台与《人民调解法》的创新制度有关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10年10月28日通过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比较明显的一个特点是体现了对法的实质正义价值的追求,这一特点在条文中主要体现为在婚姻家庭和特殊合同领域对弱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促进某些法律行为有效成立和促进身份关系确立的其他结果导向规则的大幅采纳以及最密切联系原则地位的提升,体现了国际私法的人本主义取向。而实质正义所外化的诸多富有弹性的法律选择规则在实践中会对法官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论《物权法》下海上承运人货物留置权的行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对留置权制度的两项创新性规定,探讨该创新性规定对海上承运人的重要意义,并就其在海商领域中的适用进行分析,指出海上承运人行使货物留置权之前提仍为留置物归属于债务人,海上承运人可通过留置托运人之其他非本航次货物等来行使企业留置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