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中国宪政建设从其发端之初就走上了移植外来法的道路.在探索建立新的宪政体制的过程中,中国以苏联为师,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宪政文化的认识,以开放的视野思考宪政模式的选择,不论是宪政理论还是宪政实践,均受到苏联宪政模式的广泛影响.此次移植特色鲜明,对中国的宪政乃至整个法制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
宪政文化的创新,首先是立法文化与宪法文化的创新.宪政是动态的运行中的宪法,是一个极具人文气息的概念,但二者还是存有根本性的区别.宪政创新的主要内涵是指依照宪法规定所产生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宪法规范与实施宪法相结合产物的创新.宪政文化以宪法文化的发育、培植、养成为前提,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心理与一国的国情,体现了权利→←权力结构与制约宪政精神之碧华.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中国早期现代化过程中以政府为主导的国家主义的宪政发展模式与西方近代的自由主义宪政模式的比较,认为中国的宪政不能依靠中国的社会文化自然生成,中国的宪政之路必须实行国家主义以政府为主导的形式,从而培育市民社会,形成公民的宪政意识.  相似文献   

4.
宪法与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宪政制度的建立离不开宪政文化。处于一个特定文化传统的我们,在接受来自西方的宪政理念时,如何在二者之间寻找一个契合点,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合,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我们应该在公民中间传播宪政观念,进行普遍的宪政教育,同时,加强宪政制度的建设,以制度来推动和促进宪法文化的建构。设计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宪政文化道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政文化。  相似文献   

5.
随着传统社会的现代化转型,我国宪政文化面临着功能缺失的现实困境,这一困境不仅仅影响了我国宪政理念的认同,而且对于我国宪政制度的构建和宪政价值的实现带来很多障碍。基于我国的现实国情,我们必须从宪法程序的角度来完善我国宪政文化,为我国宪政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必要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的起源、国家的本质、国家的职能、国家的演变和国家的消亡。阶级性和动态性的统一、阶级性和社会性的统一、阶级性和公共性的统一是它的特质。在现今时代它面临的困境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无产阶级暴力夺取政权已不具有现实性,新的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无法诞生;阶级斗争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实现共产主义的可能性受到质疑。西方国家观的主要流派有国家主义、自由主义国家观和社群主义国家观。尽管陷入时代困境,但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仍是指导我们前行的一盏明灯,西方国家观的逻辑演绎力证了与时俱进的国家观才是指导实践的一剂良药,它对时下中国的国家治理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部分文化产业较为发达国家文化企业融资的基本模式为例,总结其融资的内在机理,可以为我国文化产业提供理论支持.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业已成为许多地区的支柱产业.但由于文化产业产业属性使然,大多数文化产业特别是中小文化企业融资困难,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约束条件.因此,有必要借鉴国外先进的融资模式,使我国文化产业融资走出瓶颈.  相似文献   

8.
宪政的本质即是限政,也就是限制政府的权力,保障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宪政的理论基础是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从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出发,催生了宪政,并且决定了宪政的价值取向。因此,宪政的核心价值是保障个人自由的实现。它为主权设计一套分权制衡的架构,为人权提供制度性保障和司法救济。宪政的价值有着其现实意义。在中国要实现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就应该把宪政作为社会经济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从对“新国家主义”抗争“新自由主义”的分析入手,探讨了统筹国民经济和谐发展的经济法保障问题。指出:在西方发达国家通过“新自由主义”来实现国际扩张的大环境下,中国的重要竞争武器便是体现“新国家主义”的经济法。一方面,经济法是体现“新国家主义”的重要法律武器;另一方面,经济法主要是通过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增量利益关系和非平等主体之间的增量利益关系而成为统筹国民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0.
西方消费文化观念的历史变迁与发展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中、西消费文化观念的历史演变、传承及其社会历史条件等的异同;通过对西方不同时代背景下消费文化观念的纵向梳理,总结其发展变迁的过程、特征、取向和规律以及它们所带来的种种社会后果,为认识与把握当代西方消费社会及其消费文化的本质,提供一种全景式的关照.  相似文献   

11.
西方企业管理伦理思想的发展经历了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及企业文化管理理论三个阶段, 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伦理道德始终是一个主要问题, 并逐渐形成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这对正处于社会转型和对外开放环境中的中国有着重大启示。  相似文献   

12.
理性论的认识论是西方文化的深层结构,在西方式思维中以二级抽象模型的形式支配立宪主义的发展。在理性主义认识论的支配下,产生出民主主义、共和主义、自由主义、人权主义等相对表层的宪政文化形态,并塑造出平等、自由的人格特征及相应行为模式。三者共同引导出契约式民主与立宪国家。  相似文献   

13.
从旅游学的角度出发,在分析云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资源的特点走向市场化的基础上,借鉴云南少数民族服饰的艺术审美及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分析了湘西苗族服饰的款式特点,并根据当前我国及世界高端服装产业的特征和发展动态结合湘西服饰的特点以高端定做的市场进一步提出了湘西苗族服饰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的策略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教育内容、课程体系、教育方法等方面介绍了美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色,并对我国如何改革理工科大学人文素质教育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西方自然教育家在研究自然教育思想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治学经验,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治学智慧,诸如怀疑意识与批判精神,注重对教育问题的理论探索、经验归纳与理论思辩相结合,以自然主义教育哲学观为指导,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研究的个性化与创造性等等。研究自然教育家的治学智慧,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人治学和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6.
立宪意见的不一致既有可能源于立宪利益的不一致,也有可能源于立宪理念的不一致。如果规则选择上的分歧反映的是利益上的分歧,那么达成宪政同意显然就是一个妥协问题,但如果反映的是理念上的分歧,那么达成一致意见的过程显然涉及"真值判断"。布坎南与范伯格的这一深刻洞见对当下中国经济立宪具有重要启示,它不仅修正了我国长期以来对于宪政经济规范功用与目的的某些偏见,更为我国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宪政变革与完善指明了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7.
周文化的精神内核是道义主义价值取向,具体蕴含在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器物文化之中。秦文化的精神内核是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具体蕴含在观念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之中。以周文化为先驱的儒学道义论在中国古代居于统治地位的原因有内外两个方面;但儒学独尊不等于独存,异质同构、儒法互补、义利兼顾才是历史事实;自觉超越道义论与功利论之对立,坚持“义利兼顾、综合创新”应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义利观取向。  相似文献   

18.
因经济基础、文化背景、历史传承的不同,中西方宽容的差异将长期存在.通过比较发现:中国人的宽容偏重情感层面,深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染;西方人的宽容偏重理性层面,紧密依存于健全完善的社会法制体系.具体到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具体领域二者同样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中华民族合理宽容观的构建需要对中国传统宽容观进行批判与继承,对当代西方宽容观进行筛选与借鉴,进而实现中西方宽容的合理契合.  相似文献   

19.
张家界旅游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可以为大湘西地区的旅游开发提供很好的借鉴。大湘西地区旅游的开发要注重整合区域的相关旅游资源,控制同质化产品;突出民族性和地域特色,以保持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魅力;着力打造富有民族文化内涵的个性突出的旅游精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