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创办的、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巨大影响的军事政治学校。它是国共合作的产物 ,是中国一代将帅的摇篮 ,无数黄埔军人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历次斗争中献出了生命。黄埔军校发生的历史事件 ,对国共两党的关系 ,对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纪念黄埔军校建校 80周年之际 ,《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一书近日已由广州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是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的重点课题 ,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策划 ,杨应彬、曹云屏、陈建华担任顾问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教授曾…  相似文献   

2.
黄埔军校是我国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创办的军事政治学校。一九二四年六月十六日,正式诞生在四面环水、形势险要、向称军事要塞的黄埔长洲。它是顺应革命形势发展的时代产物,国共合作与黄埔军校是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国共合作为黄埔军校的诞生创造了优越的发展条件;黄埔军校也为国共合作的成果增添了异彩。正是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才使黄埔军校开出绚丽的革命之花。载誉中华,驰名世界。如果说军校曾享有“国民革命中心”的称号,是反映了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的历史作用,那么,“东方红军”的称号,就无可否认是中国共产党在军校的历史功勋,因此,它在我国现代革命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孙中山创办的黄埔军校在中国近现代军事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成立,既是国共合作的产物,亦是苏联帮助的结果。在黄埔军校的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表现在:在黄埔军校的创建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奠基性的作用;在黄埔军校创建后,中国共产党促进了其各项制度的发展和完善。这对当时的大革命和以后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共同创办的学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这所学校之所以在中国革命史上发挥了重大作用和产生深远影响,其政治工作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我们认真研究和总结黄埔军校政治工作的经验,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适应中国民主革命的需要,在以俄为师及国共合作的基础上创建起来的。今天,我们对孙中山创建黄埔军校这一革命实践,特别是对当年国共合作的作用的回顾,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国民党左派、右派是中共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形成的重要理论概念,并以此来指导革命实践。《向导》周报在此概念形成与传播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共合作伊始,中共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国共合作的实际,形成了国民党内有左派与右派的基本判断,并逐渐形成完整概念。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内部分化日趋严重,中共适时提出“新右派”概念,完善理论,并根据形势变化,制定对国民党内“扶持左派”与“斗争右派”的策略方针。中共的国民党左派与右派概念,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不是一成不变的,对蒋介石的派别划分,是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7.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初期的联俄联共、创办黄埔军校和镇压广州商团叛乱的过程中,廖仲恺是孙中山先生至关重要的支持者。对他的表现,论者此前虽有谈及,但尚嫌不足。本文拟就此作些探讨。一联俄联共是孙中山的重大决策。当他征求经常参与重要决策的胡汉民、汪精卫、廖仲恺等...  相似文献   

8.
中共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前,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访晤了孙中山,得出了应该实行国共合作的结论。他去北京向苏俄第一个驻中国使团团长巴意凯斯汇报工作后,便征求李大钊的意见。李大钊对此完全赞成。  相似文献   

9.
试论黄埔军校时期的周恩来与蒋介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蒋介石任黄埔军校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他们 在平定商团,消灭杨、刘滇桂军,两次东征的战斗中,曾密切合作使黄埔军校从五百人发 展到威震广东的第一军,成为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中坚力量。但他们始终有着矛盾和斗 争,这种矛盾和斗争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加剧,最后分道扬镳。  相似文献   

10.
万萍 《学术界》2005,(6):293-294
黄埔军校是国民党与共产党共同创办的一所新型军事学校,因当时处于国共合作的“蜜月”时期,允许国共两党党员互相跨党,所以黄埔军校早期的教职员及学生中,有许多共产党员。但黄埔军校早期究竟有多少共产党员,他们是如何学习、生活的,他们后来又有什么样的人生际遇,尚缺乏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2004年6月,在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之际,广东省中共党史学会会长曾庆榴经多年努力,编著、出版了《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一书,填补了这个研究空白。该书作为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八五”规划重点课题,共分八章二十七节,近34万字,由广东省黄埔同…  相似文献   

11.
国民革命时期中共军政人才培育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早期在从事工农运动的同时,特别在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时期,十分重视军事人才的培育和储备.通过黄埔军校、国民革命军、国民军、苏联以及工农运动等多种途径,培育和造就了一大批军政人才.这些军政人才是党大革命失败后创建人民军队的最为宝贵的财富,这也是共产党早期军事运动取得的主要功绩之一.  相似文献   

12.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为实行国共合作,创校建军,救国救民,才建立起来的。在我国一九二四年——一九二七年的轰轰烈烈大革命的年代里,国共两党革命先辈曾在军校里同窗共砚,谈兵练武;在战场上生死共赴,浴血战斗。军校曾荣获:“国民革命中心”的崇高称号,领受了“东方红军”的灿烂锦旗。因此当年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革命阵营内的右派对黄埔军校都害怕起来。他们惊呼:“黄埔赤化了”!“赤黄埔兴盛了”,“黄埔是共产党的基地”,等等,可见共产党人对黄埔军校是很有影响的。因此,考查一下黄埔军校中的共产党人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一九二四年六月正式成立的黄埔“陆军军官学校”(通称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该校在国共两党合作期间,曾是一所革命的军事政治学校。由于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它一反旧式军校之常规,首创崭新的革命制度,培养了大量的军事政治人材,不少师生成了当时国民政府所属各部门中的核心和骨干。黄埔军校也因此被誉为国民革命的中心。那么,黄埔军校办学的主要经验是什么呢?其重要的一条,就是采用了军事教育与政治教育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针。特别是其政治教育,颇具特色,今天看来,也不无借鉴之处。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国共合作之前,国共两党曾进行多次的秘密接触,商谈合作事宜。其中蒋介石将与中共接触的任务交给了陈立夫,陈立夫积极主张联苏抗日,通过联合苏联以达到联共压共的目的。同时他还积极地从国内、国外两条途径寻求与中共的联系。当与中共的联系打通后,陈立夫作为国民党的代表与中共代表潘汉年直接会谈,虽因双方的分歧较大,谈判最后未取得任何实质性的成果,但却使双方增进了了解,为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从1924年6月创办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前,是一所革命的军事政治学校。在这短短的三年时间里,该校培养了数万名军官,成为中国青年军人的摇篮,为组建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和北伐战争中,黄埔师生立下了赫赫战功,从而也使得黄埔军校名扬中外。特别值得提起的还有,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成立后,开办了女生队,造就了中国现代第一代女军官,其中,象赵一曼、游曦、胡筠等同学,还成了著名英烈。因此,研究一下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女生队的历史,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国共两党关系史成为史学研究的热点,特别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式,成为史学家研究的对象,发表了不少论文。在这些论文中评价“党内合作”是好的、较好的、最好的都有。只有极少数文章对其提出疑问。笔者认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中共幼年时期同中国国民党进行的首次合作。那时,中共对于马列主义统一战线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李济深是国民党民主派人士."九·一八"事变后,他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在抗日救国斗争中结成革命组织和救亡团体,高举联共抗日旗帜,积极呼吁国共合作,对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抗日战争爆发后,李济深坚持与中共的全面合作,共同抗战,反对国民党妥协分裂,进一步为维护国共合作做出重要贡献.1948年1月1日,李济深联合国民党民主派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与国民党决裂.解放战争后,李济深积极投入社会主义建设当中.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中共利用国共合作的有利形势 ,积极开展民间外交活动 ,打破了国民党对中共及其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的封锁和隔绝 ,使偏于西北一隅的中共逐渐为世人所了解 ,扩大了中共的国际影响 ,对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起了积极的作用 ,并为今后外交工作的开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国民党早期以长江以南为主要活动区域,对北方尤其是北京,虽有渗透,但影响有限。1920年代初期中国共产党创建以及国共合作政策确立之后,孙中山调整革命方略,通过与共产党人密切协作,北京党务起色明显。国共两党主要通过发动民众运动扩张党务,效果显著,但也带来诸多弊端。另一方面,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在北京的组织系统一直处于分裂状态,以中共、国民党北京执行部为代表的“左派”势力与以民治主义同志会、孙文主义学会为代表的“右派”势力激烈对峙,甚至在一段时期内存在两个“市党部”。总体而言,“左派”占据优势,但“右派”的影响亦不可低估。这种左、右之争不仅是国民党内部高层派系分化的具体表现,更映射出1920年代中期中国政治与思想文化领域多元纷繁的历史场景。  相似文献   

20.
国民参政会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中央最高咨询机关.皖南事变后,中共在国民参政会上选择了斗争而不是妥协的策略,成功地挽救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分则两损,合则两利",这场斗争对争取后来抗日战争的胜利,乃至现今的两岸合作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