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从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史角度,依据社会福利理论,主要运用文献回顾方法,以西方国家残障福利制度历史经验为参照,首次系统回顾、总结中国残障福利制度发展规律.笔者认为2010年是中国社会福利元年,残疾人福利是社会福利制度与福利时代的重要内容.中国残障福利制度与服务体系分为两大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前尚未成为"独立性"政策议题.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人道主义式道德化"福利模式,制度化与法制化残障福利制度初见端倪.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构建和谐社会宏观社会处境下,道德化福利模式战略转型迫在眉睫,构建和谐社会迫切需要"积极性"残障福利政策框架.本文首次提出"积极性"残障福利政策框架范围内容,指明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与优先领域.最后笔者根据现代杜会福利制度发展变迁普遍规律与历史经验,充分考虑中国的现实状况,针对残障福利工作战略转型,建立"积极性"残障福利政策框架成为国家发展战略重点的状况,提出若干宏观战略思考与政策建议,描绘"积极性"残障福利政策框架建设路线图与方向,明确阐述国家在中国特色社会福利和残障福利制度建设中的责任主体角色与国家行动议程.  相似文献   

2.
从西方社会福利理论的发展历程看,作为福利多元主义的福利三角理论是西方福利理论发展的最新形态,记载了西方国家福利理论从剩余型福利理论到制度型福利理论再到发展型社会福利理论演变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值得注意的是,在福利三角理论框架中教育和培训成了福利制度设计的核心环节,也成为了解决西方福利国家困境的关键一环。分析福利三角理论框架下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福利制度对发展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尤其是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福利制度有重要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计划经济体制下 ,福利制度实物性配给方式带来了许多弊端 ,造成了福利资源的极大浪费。市场经济条件下 ,福利配给的货币化 ,将使福利资源分配更趋于公平、合理和有效。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我国福利供给方式必然由实物配给向货币配给转变  相似文献   

4.
周幼平  唐兴霖 《学术研究》2012,(11):56-62,159
尽管与西方国家社会政策转向的起点和原因并不相同,但由于同样面临经济全球化、人口老龄化等全球性潮流的冲击,中国在建立适应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福利体制时,借鉴福利多元理论这一当前西方主流理论是一条必由之路。然而,为避免理论应用中出现"情景错置"的问题,从中国情景出发,反思福利多元理论也必不可少。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不仅存在独特的人情福利制度,而且同样的福利结构,也存在不同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从身份社区到生活社区:中国社区福利模式的战略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区福利是福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反映社会福利制度的价值基础与政策目标。本文主要由社区福利与社会福利、社区需要与社区福利体系建构关系入手 ,从社会环境与社区环境、价值观念与意识形态、社区人口构成与阶级结构、街居工作范围与服务内容、街居服务对象与管理方式等分析层面 ,全面描述社区性质的变化 ,分析政治化社区向社会化社区的重大转变 ,首次说明中国社区福利由身份化福利向生活化福利模式的战略转变。  相似文献   

6.
“80后”新生代的社会福利意识在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方面区分并不明显,有学者把它归纳为混合式福利意识,即认同政府在福利供给中的主体角色,也认同个人的责任。反映出对普惠制福利制度与剩余式福利制度偏好的矛盾现象,“80后”新生代虽然认同个人责任,但在普惠制福利事务里,又希望国家应发挥更大的作用。保障公民权利。“80后”新生代福利意识形态既沿袭我国集体主义中对国家和政府的依赖,又具有西方个人主义中独立、自主的一面。  相似文献   

7.
二战以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经过一些调整,表现为分配领域的福利制度的加强,特别是“福利国家”的出现,引起了世人关注。国外有些学者对“福利国家”评价颇高,甚至将它视作对资本主义的一种和平超越,称之为“社会主义”。“福利国家”与社会主义到底是怎样一种关系?它真的是走出了一条与我们不同的社会主义道路吗?这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理论问题。本文试图对此问题作一点历史的考察与现实的分析。一、从历史起源来看,“福利国家”的产生是与“社会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它是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对立物而出现的资本主义福利制度经历了一…  相似文献   

8.
"福利国家新政治学"理论认为成功解释福利国家发展的"权力资源"理论范式已经不能够有效地运用于福利国家的紧缩研究中.但是作为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典型代表的瑞典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养老金制度紧缩改革,使瑞典成为经合组织成员国中养老金改革最成功的国家之一.通过对瑞典养老金改革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福利国家类型会形成不同特性的利益集团结构,建立在"自由主义"福利国家分析基础上的"福利国家新政治学"理论是不全面的.同时,"权力资源"理论范式仍然适用于分析"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中的福利紧缩改革.  相似文献   

9.
刘继同 《人文杂志》2012,(5):145-154
2010年既是中国社会福利元年,又是中国儿童福利元年与家庭福利元年,标志中国儿童福利运动,尤其是儿童世纪和儿童福利时代的来临,儿童福利概念成为核心概念。儿童福利概念内涵外延、界定取向、社会理解与社会建构成前提性基础理论与重大政策议题。本文首次概括中国儿童福利概念界定个体化、专业学科、模仿西方、职能部门化和行政管理化五种传统取向,率先提出学术理论研究、纵横交织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建构界定等方法,构建了儿童福利概念框架。儿童福利概念框架决定儿童福利制度框架。以现代性儿童福利概念框架为基础,笔者首次提出中国特色儿童福利制度框架与服务体系,强调国家儿童福利责任主体与责任范围内容。最后,笔者简要讨论中国儿童福利制度建设对世界和平发展、中国全球战略、国家形象建构、国家最高利益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多重长远和战略意义,强调国家是儿童福利制度框架建设的责任主体,指出儿童福利是社会福利制度最基础与最核心的部分,儿童福利制度建设是国家最大和最优先的政治问题,当务之急是形成"社会福利共识"。  相似文献   

10.
张浩淼 《理论界》2013,(7):68-70
德国社会救助改革既是福利制度的重大变革,也是劳动力市场现代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从"政治话语"和"国家间学习"的视角对改革进行考察与分析,可以发现德国社会救助改革是政治话语从强调国家到强调市场转变的结果之一,此外,英国的"从福利到工作"政策对德国此次改革内容的指导原则与措施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社会福利服务的供给、管理及促进机制是伴随着福利制度的变迁而发展演变的.西方发达国家就曾经历了从二战后的"福利国家"到70年代末的"福利社会"的重大变革.伴随着这一变迁,原先被政府取代的慈善机构、民间互助组织,以及社区、邻里、家庭等传统社会福利供给主体在"福利社会"建设中又重新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2.
2018年民政部儿童福利司成立,标志中国现代、普惠性儿童福利时代来临。本文以国家福利责任和社会福利制度理论视角,界定儿童福利观的内涵、外延、构成要素与制度灵魂角色,论述儿童观、现代儿童观、儿童福利观、现代儿童福利观和家庭福利观之间的关系,描述中国特色现代儿童福利观和儿童福利制度范围内容、层次结构,探讨现代儿童福利、家庭福利观与现代儿童福利、家庭福利制度建设之间的内在制度逻辑。中国特色、现代、普惠、广义儿童福利制度建设的当务之急和关键之举是:重构中国特色现代儿童福利观和家庭福利观,中国特色现代儿童福利与家庭福利制度建设的福利责任主体是国家;现代儿童福利制度建设的主要制度途径是国家为本的政治责任与政治机制;中国特色现代儿童福利服务制度体系建设的优先领域与战略重点是以现代家庭福利服务为基础的现代儿童福利服务制度。  相似文献   

13.
于环 《江西社会科学》2019,39(4):201-209
慈善事业发展源远流长,但随着现代福利制度的产生,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蓬勃发展的福利体系对慈善事业造成一定的挤出效应,慈善事业也从传统的"扶危济困"范畴向"大慈善"格局发展。福利模式是影响慈善事业发展重要因素:在补救型福利模式下,慈善事业获得了最大的发展空间,对福利制度的补充作用也最为明显;在社会保险型福利模式下,强大的社会保险抑制了慈善事业的经济保障功能,但慈善事业的服务保障功能持续发挥作用;在北欧福利模式下,高水平、综合性的福利制度从整体上限制了慈善事业的规模,但随着福利危机的出现,北欧国家亦是开始重视慈善事业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美国著名女性主义福利学家南茜·弗雷泽在全球福利发展和社会迅速变迁的双重背景下,在对美国福利制度的考察和反思中,从性别视角对资本主义福利国家深层次结构性和制度化的性别不公进行了批判,为女性主义福利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弗雷泽还探索了有利于女性福利的改革方案,提出要赋予女性获得福利的社会权利,建立"普遍性照顾者模式";指出要真正达成性别平等的福利国家模式,必须同时让男性也参与照顾的活动与责任。  相似文献   

15.
残疾人是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需要对之制定特殊的社会福利政策。传统的残疾人社会保障是一种"消极性"与"消费型"的残疾人福利制度。必须从积极福利视角,在价值理念、制度设计、政策制定等方面,加快残疾人由"生存型"保障到"发展型"福利转变的进程。有必要在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的大背景下,以积极福利理念,优化残疾人社会福利政策,变"事后型"、"补救型"、"消极型"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为"事先型"、"预防型"、"积极型"的残疾人社会福利体系。  相似文献   

16.
民生福利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标志着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将成为我国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围绕我国民生福利问题,对福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从需求显示偏好角度出发,建立民生福利评价的理论基础;从原则、框架、体系三个方面,对国民福利核算展开研究,提出民生福利核算指标CMEW,显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合作主义"理论中的福利政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对"合作主义"概念起源、内涵和中文译名的不同译法进行了分析,进而对合作主义即三方伙伴主义在西方国家的实践做了历史回顾;在此基础上对西方国家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关于合作主义的不同看法与评价做了比较详细的考察.该文指出,虽然西方学界对此争论了几十年,甚至至今仍在争论之中,但合作主义作为工人运动的结果之一,是西方福利制度与福利国家得以维持和发展的一个机制,是调节各种社会矛盾的一个缓冲器,在西方福利国家中是一个历史的产物,对西方福利国家的发生与发展、对挽救和拯救西方资本主义的种种危机发挥了相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福利制度建设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因袭传统的根深蒂固的社会性别观念,我国女性福利频受侵害,福利制度建设也步履维艰.从女性主义福利理论视角透视女性福利与福利制度现状,提出建构中国福利制度的路径:消除社会性别盲点,优化福利制度顶层设计;增进反性别歧视意识,完善劳动女性福利制度以及促进家务劳动社会化,保障女性家务劳动合法权益,这些对完善中国福利制度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福利国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西方发达国家建立起来的一种实现全国范围内普遍社会保障的国家体制。然而进入 2 0世纪 80 - 90年代以来 ,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体制的局限 ,福利国家面临重重危机 ,正面临着从指导思想到具体制度的深层次调整。与传统福利国家相比 ,积极福利制度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海峡两岸都面临发展残疾人福利文化的共同任务。通过对台湾地区日趋完善的残疾人福利制度的解析,以及对方兴未艾的"志工文化"成因和价值的探析,可以为新形势下大陆残疾人福利文化建设找到有益启示:强化政府主导地位并明确定位,改善和加强社区化服务,打造优质的软硬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