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西部农村居民健康状况Logistic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有序Logistic模型分析了我国中西部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及其决定因素。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中西部农村居民健康状况总体有所好转。中部地区的状况要好于西部地区。中老年人的健康水平下降,妇女的健康水平较差。中学教育对改善健康水平有积极影响。收入的增加和家庭环境卫生的改善有助于提高健康水平。建议政府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的支持力度,重视对农村基础教育和环境卫生设施的投入,采取措施维护中老年人和妇女群体的健康水平,改善落后地区的卫生设施和医疗保健条件,促进健康公平。  相似文献   

2.
社会资本对农村老人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将社会资本划分为结构型社会资本和认知型社会资本两类,对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影响健康变量的情况下,结构型社会资本和认知型社会资本均对农村老人健康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结构型和认知型社会资本通过影响农村老人的身体活动和积极心态进而影响老人的健康评价;积极心态在社会资本影响老人健康过程中发挥的中介效应大于身体活动。为充分发挥社会资本这一非制度性因素对老人健康的促进作用,需进一步提升农村老人社会资本的积累,注重农村地区信任、互惠和互助等认知型社会资本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和互联网使用日益普遍化,研究互联网使用如何影响农村中老年人的健康成为积极应对老龄化的重要议题。基于2022年农村中老年人数字素养专项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工具变量法以及中介效应模型探讨互联网使用对农村中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及其机制。实证结果显示:互联网使用总体上显著提高了农村中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同时,互联网使用通过影响健康行为、与子女关系融洽程度以及社会地位评价等渠道影响农村中老年人自评健康水平;通过提高社交活动概率、社交活动数量、可支配收入、与子女联系频率与频次以及社会地位评价等渠道影响农村中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此外,互联网使用对农村中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异质性。研究结论表明,要不断加强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对农村中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的相关培训,建立和完善农村地区互联网使用“精准帮扶”政策,进而稳步提高农村中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运用有序Logit模型分析了我国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及其决定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农村居民健康状况总体呈下降趋势,地区差异明显。中老年人的健康水平下降,妇女的健康水平较差。教育对改善健康有积极影响。收入的增加和家庭环境卫生的改善有助于提高健康水平。文章认为,应该从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和环境卫生设施的投资,积极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展中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改善落后地区的卫生设施和医疗保健条件等方面改善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促进健康公平。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农村老年人多层次社会资本内涵,将其划分为个体家庭结构型、个体家庭关系型和个体家庭认知型社会资本,村庄公共社会资本和村庄团体社会资本,通过OLS回归分析方法检验了多层次社会资本对农村地区老年人生理、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关系,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多层次社会资本对东、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生理、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对全样本回归分析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①多层次社会资本对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具有显著促进作用。②多层次社会资本对不同省域间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别。③村庄公共社会资本对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和东、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生理健康水平具有显著影响,村庄团体社会资本对中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利用 2018年中国家庭跟踪调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不同形式社会资本对农村大病患者内源防贫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社会资本及其具体形式对农村大病患者内源防贫能力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社会网络、社会信任、社会声望、社会参与;社会资本可通过改善农村大病患者的健康状况提升其内源防贫能力,但该中介效应相对较弱。在农村大病患者内源防贫能力建设过程中,可通过优化社会互动环境、提高社会活动质量等手段培育社会资本,以直接或间接发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8年数据,利用工具变量法及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实证分析社会参与和中老年消费之间的关系,并采用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社会参与影响中老年消费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社会参与对中老年总消费、日常性消费、发展性消费、享受性消费均有正向影响,其中对享受性消费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社会参与能通过影响认知能力、投资与缓解信贷约束间接影响中老年消费,且三者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社会参与对中等收入群体、城市消费群体、中年消费群体的影响更大。因此,未来应创造相应条件鼓励中老年人积极进行社会参与,加大对中老年人学习信息技术、参与老年教育的引导和支持力度。同时,加速适老化社交型产品和服务的开发,以有效发挥社会参与对中老年消费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数据(CHNS),以我国新农合全民覆盖为背景,利用完全外生性样本,实证分析了新农合对农村老人灾难性医疗支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农合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农村老人灾难性医疗支出发生率没有明显变化,根据重新界定,大致在1%左右;新农合对降低农村老人灾难性医疗支出无显著影响,其发生率主要取决于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及自身的健康状况。从对传导机制的分析来看,新农合显著提高了农村老人的就医主动性,从而可能增加了农村老人的医疗服务支出,导致新农合政策对缓解农村老人大病医疗可负担性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实证分析了"新农合"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农合"增大了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工具变量估计结果证实了"新农合"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作用的因果效应。进一步,双重差分模型(DID)估计结果证实了这一因果效应的稳健性。异质性分析发现,个体层面,"新农合"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增大作用,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女性和已婚居民群体中;空间层面,"新农合"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增大作用,主要发生在东部地区居民群体中。据此认为,"新农合"增大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这一事实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农合"制度应有效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社会支持与农村幼儿教师长期从教意愿的关系,采用社会支持量表、心理资本问卷、职业幸福感量表和教师长期从教意愿量表对488名农村幼儿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社会支持、心理资本、职业幸福感和农村幼儿教师长期从教意愿之间彼此呈现显著性正相关;社会支持显著预测农村幼儿教师长期从教意愿;心理资本在社会支持与农村幼儿教师长期从教意愿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职业幸福感在社会支持与农村幼儿教师长期从教意愿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心理资本和职业幸福感在社会支持与农村幼儿教师长期从教意愿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显著。因此,社会支持可以直接预测农村幼儿教师长期从教意愿,也可以通过心理资本和职业幸福感形成的序列中介作用预测农村幼儿教师长期从教意愿。  相似文献   

11.
实行宪政是现代国家的根本标志,宪政事实上是一种平衡机制。成熟的宪政不仅是各种对立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发展结果,而且本身就是使各种对立要素达成某种程度均衡的制度机制。宪政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的平衡。而要实现这种平衡,分权制衡便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文章对分权和制衡这一制度的历史沿革作简要介绍,并剖析其对近代世界各国宪政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俄两国互办“国家年”活动是两国关系史上的创举,极大地推动了双边各层次宽领域的经贸交流。然而,“国家年”活动的举办可能不会很快给两国贸易带来任何具体的效果。针对当前中俄经贸合作出现的新特点,新问题,全面分析了两国经贸合作的态势,提出了日益凸显的两国贸易不平衡与贸易摩擦问题将具有长期性等观点,并对维护我国对俄贸易产业经济安全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3.
理论分析框架的整合不仅是比较教育学理论发展的基础路径,也是当代比较教育研究不断完善自身体系的价值追求。比较教育研究中的两大理论分析框架——实证主义和相对主义,前者强调运用科学实证的研究方法概括出整个教育系统的一般普遍规律,后者侧重采用本土化的研究方法为特定教育对象的发展提供决策服务。二者的比较加强了比较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建立包容、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不断促进比较教育研究体系的整合。  相似文献   

14.
论高校学报编校一体之得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校对的工作量、编辑的文化素质、编校联系、学报编校的特殊性、减少编辑工作失误、校对工作的发展等方面来看,高校学报编校一体,是可能而合理的,甚至可以说是有利的。但也存在有忽视校对工作的学科和术科价值之嫌,编辑校对知识与技能缺乏、因熟悉校对内容而导致校对失误,对编辑工作的负面影响等一些问题和缺憾。在实际工作中,应采取一些针对性措施,扬长避短,使编校一体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5.
在以牛粪为原料的堆肥试验过程中,加入生物活性水,具有消除臭味、缩短发酵时间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①从温度变化的角度来看,牛粪、鸡粪、猪粪以7:2:1配料比例搭配,加入生物活性水进行堆肥效果最好.②生物活性水的加入使堆肥过程的pH值稍有下降,减少了NH4 -N的挥发损失,使养分得到保持.③加入生物活性水后的堆肥产品,对植物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思维是人脑的一种机制。英汉思维方式的不同表现在对文化、情感和喻体等感知方面的不同,也表现在对时间、空间、色彩和方位等取向上的不同。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比较翻译时英汉思维方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机械原理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机械原理课程是大学机类专业的一门核心技术基础课,对培养学生的机械创新设计意识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就北航多年来在机械原理课程的体系建设和内容改革方面所进行的探索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提出了北航机械原理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定位,论述了课程的内容改革成果,介绍了北航机械原理课程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创新设计能力等方面,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针对两门课程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独立设课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改革和实践方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我校无机化课教学实行主讲聘任、教考分离的试点和推广的经验 ,并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这一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20.
基于历史理性批判,康德确立了人类社会弃恶扬善的进步信念,使其道德哲学、社会历史观与自然的目的论实现了内在的统一,同时他的关于自由、平等以及独立等人类基本的法权政治思想之探讨也展示了其在一些对于人类来说具有普遍意义问题上的深切关怀.这些思想不仅演化为此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精神,而且也对现当代西方法权政治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