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多洛肯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184-192
云南大理地区的山川灵淑之气孕育出浪穹何氏家族、剑川赵氏家族、太和杨氏家族、赵州龚氏家族、太和赵氏家族、赵州师氏家族、赵州赵氏家族、剑川张氏家族、鹤庆李氏家族等九个对云南地方文学发展有较大影响力的白族文学家族。文章试从九个家族的诗文作品存佚情况、诗歌创作的内容、形式以及对唐诗的接受等方面全面考察这九个文学家族的诗歌创作成就,归纳其独特的创作风貌。 相似文献
2.
[摘要]丽江纳西族园林植物文化在城乡绿化中的应用,可以提升城乡的生态品位。运用民族植物学的原理和方法,调查纳西族利用植物美化环境的经验,结合丽江民族文化的研究文献,挖掘出山玉兰、黄背栎等具有东巴文化内涵的植物,棒棒会与园林植物文化息息相关的纳西族传统节日,对这些民族植物在丽江城乡绿化中的作用和意义进行了探讨。丽江纳西族园林植物文化,能够体现地方生态特色和文化特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小凤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9,(4):62-65
文学家族是中国文学史上引人瞩目的文化现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和文化现象。伴随着民族群体的目益壮大和汉语文水平的提高,回族文学家族在明清大量涌现,集中展示了回族古代文学创作的风貌和审美情致。回族文学家族与家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积极的互动关系,回族家族文化在古代回族文学家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持久的促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孙虎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3(6):160-165
清代嘉兴文学家族丛生,地域文学独具特色,文学家族内部教育模式促成地域文学特色的形成和发展。在家族内部,传统家族文学精神召唤起家族成员的身份认同,重视家学、以儒为业、传承家族文学精神成为家族成员的自觉意识。在延展家族文学影响力上,母系教育融合了传统家学和外家文学资源,丰富了文学家族的优良品性内涵。清代嘉兴鲜明的家族文学特色,对江南文化和文学地域特色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5.
明清徽州族产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陈柯云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
学术界对明清徽州宗族社会看法不一,本文就作为宗族社会经济基础的族产作了考辩。作者认为,族产在明清时期的徽州从未中断,不过自明中期以后,部分众存族产逐渐转化祠产形式的族产,从而形成了众存族产和祠产并行交叉、一消一长的发展局面。由于族产在明清徽州经济中占绝对优势.它强化了宗族势力和封建宗族关系,巩固了封建统治秩序,对封建制度解体起了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6.
明清族商研究的倡言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支平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关于中国古代商人及商业资本历史的研究,是20世纪中国历史学研究的一个重点领域,成果很多.然而,从商人及其资本的内部构造来探讨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却是以往研究中较为忽视的领域.明清"族商"研究概念的提出,以及对家族、乡族商人及其资本的内部构造与商人群体、资本群体的运作模式进行考察,对其所蕴藏在文化意识之中的多元经济观念进行审视,有助于寻求多视角地认识中国传统商人及其资本的变迁之路,从而对中国传统商人与资本的内在本质及其发展前景,形成一个更为全面和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陆涓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3,33(1)
明清时期享有美食家之誉的文学巨匠,以金圣叹、李渔、袁枚最具代表性.金圣叹在生死别离之际仍不忘大谈美食之道,李渔在鉴赏美食中坚持伦理,袁枚在烹制美食中感悟人生.这些大师的言谈举止虽不为其时凡夫俗子认同,却成就了文坛和饮食审美文化发展史上的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8.
一个文学家族的形成,往往需要有文化积累、群体的文学活动与文学传承意识等方面的合力推动。对于宋代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洪州分宁黄氏文学家族来说,文化积累使黄氏家族文学的形成成为可能;群体的文学活动使黄氏家族文学得以形成,其中,家族成员间的唱酬交往形成家族合力,与家族成员外诗人的唱酬交往使家族文学向外扩散;而文学的传承意识,又使黄氏家族文学薪火相传。 相似文献
9.
朱亚非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54(6):29-34
明清时期,随着经济发展科举盛行,山东地区出现了数以百计的由科举起家且长盛不衰的仕宦大家族。这些大家族对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及山东社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明清山东仕宦家族都留下了厚重的家族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这些家族文化的精华对于今天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和晓花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4(3):120-122
生态文化就是一切有关生态的文化,是反映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一种社会文化。拥有和谐的生态文化是生产力发达、社会进步的产物,是生活文明、社会繁荣的标志。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纳西族先民依据其生存环境,创造出内容丰富、独具民族特色的生态文化。研究纳西族生态文化独特而优秀的价值内涵,对于当前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路海洋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30(1)
清代常州府是江南文学家族的一大渊薮,在这些家族的身上有着一些类似的文化特征,主要包括以文化为立族趣尚、家族文化成就丰厚,重视人才培养、家族科举发达,文化家族联姻、人才汇聚繁衍,文化艺术活动丰富、风雅成为家族标尚,妇学兴盛、母教突出等五个方面.文章以常州府恽氏、秦氏、刘氏、张氏等为中心,对这些特征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纳西族传统文化功能的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劼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
云南省丽江县是纳西族的聚居区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旺 ,纳西族的传统文化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传统信仰正在发展成为文化产业 ,纳西族世代栖居的古城的价值已经超越了纳西族文化本身的价值 ,人们的生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选择。人们在追求现代生活方式的同时 ,其实是不可能彻底摆脱过去生活的影响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比较分析界定,认为纳西族文化的本体实质是通俗文化。因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媒介文化全球化,纳西族社会文化有部分呈高雅文化变化的倾向,在与大众文化的交汇中,纳西族高雅文化无力应对其侵袭。为了保持纳西族文化的持续发展,提出应当要创造出纳西族大众文化,与汉民族大众文化和西方大众文化进行同质谈判协商,最后达到对本民族文化的保护。而要创造纳西族大众文化就必须回归本民族通俗文化内核,同时借鉴先进大众文化的形式和传播渠道建设,从而创造出有本民族特色的纳西族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14.
政治制度变迁与纳西族的殉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福泉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5):5-9
殉情在世界上备民族中都发生过,但可能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像中国的纳西族那样惨烈和严重.本文认为,政治制度变革引发的文化变迁是导致纳西族殉情的主要原因,特别是清王朝在纳西族主要聚居区丽江实施"改土归流",推行大规模的"以夏变夷"强权政治和强制性的风俗变革,纳西族传统性爱观、婚姻观与封建包办婚姻制度的冲突,儒家文化的封建礼教与纳西族传统习俗的冲突,导致了众多的殉情悲剧. 相似文献
15.
彭娟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1(3):56-61
明清家族小说由描写男性为主变为以描写女性为主,并开始对女性形象进行重新塑造,在男女性别关系上呈现男性阳刚的衰退与弱化,以及女性对男性的超越,可称之为阴盛阳衰的现象。这种对男尊女卑正统秩序的颠覆,不仅展示了文学发展的新风貌,而且预示着社会的演进和变化,反映了特定的时代生活背景与知识阶层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6.
温世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67-172
徽商具有"贾而好儒"的传统和特点,这为他们积极地投入到文化事业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经济基础。至明清时期,徽商及其子裔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极受社会关注的时代文化群体。徽商及其子裔在文学上的贡献甚大,在引领文学风气的转趋、丰富文学创作的题材,以及推动文学创作的传播等方面均有建树。文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商及其子裔在文学上所取得的成绩,恰从一个方面印证了他们在中国古代文化事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唐婷婷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7(2)
纳西族传统民歌是纳西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贯穿于纳西族人生的各个阶段,除了表达情感、满足娱乐与审美的作用外,还具有很多实际的文化与社会功能.在新的文化背景下,纳西族传统民歌的文化功能与社会功能正发生着重大变迁,这些变迁不仅体现在传统民歌的音乐特征方面,对传统民歌的传承模式也有动态的影响,两者之间的这种互动关系对于纳西传统民歌的传承与保护既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劣势. 相似文献
18.
罗时进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114-115
主持人话语:家族文学:何以成"学",如何治其"学"?几千年中国文学演进的历程都与宗法制社会的发展相伴随,因此宗法制社会的特质必然对之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国家精神层面,一是家族文化层面。这两端总的来说是统一的,因此"国家"之"家学"往往亦即"家族"之"家学"。王鹄亭即云:"清人入主中国,阴察学术宗主之所在与夫当时趋向 相似文献
19.
蔡晓龄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5(5)
木氏作家群的出现是一个奇特的历史文化现象.少数民族土司家族创作汉文诗歌并形成鲜明气象代代相传.这在文学史上并不多见.汉文化与纳西族文化的文化内核相似决定了两种文化间的天然亲和,就像两个志向相同的人很容易成为情投意合的伙伴一样. 相似文献
20.
何红一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1(2):58-61
本文通过对丽江纳西族福寿剪纸的构图特征及文化背景的分析,找出它与内地福寿吉祥文化的内在联系以及它所独具的地域文化特色.文章指出,丽江纳西族福寿剪纸属中国福寿主题纹样,在造型上受内地传统福寿纹样的影响较深,与内地常见的福寿纹样有相似之处,同时它又是在丽江地域文化土壤中生长、发育的民艺之花,具有独特的文化个性,是汉文化与丽江纳西文化融合之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