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传播技术发展,国际受众的媒介接触习惯发生改变,获取信息的渠道从传统媒体转移到社交媒体,主流媒体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的阵地也相应从传统媒体平台转移到社交媒体平台上来。在新的传播平台上,对外传播特点、新闻生产方式、用户访问习惯、媒体与用户关系都发生显著变化,因而国家形象的塑造机制随之发生改变。从新闻生产看,用户参与是社交媒体新闻生产的核心,体现出迭代增殖的特点。从用户关系看,社交媒体中的国家形象塑造仍是以媒体为主导的用户参与模式。我们应在充分了解用户的角色和作用基础上,结合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各自优势,协同塑造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2.
智媒体时代新闻价值发生着重要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新闻实用性、重要性、趣味性和互动性四个层面。新闻价值主要通过用户需求体现出来,把握好新闻价值与用户之间的关系是适应智媒体新闻传播的重要途径。根据新闻价值与受众反馈信息数量呈正比这一关系建立价值关系模型,以用户需求关系来反映新闻价值。通过Matlab技术抓取2019年7月1-31日封面新闻APP中“推荐”栏目中的新闻信息,从用户需求时间、需求内容和需求偏好三个层面分析了新闻信息推送的价值和把握策略,促进智媒体时代新闻信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技术的出现引发媒介环境的改变,而媒介的变迁又将引起社会的变革。本文采用新闻社会学的角度来考察媒体的变迁,探讨"大规模定制"、"众筹新闻"、"社交化新闻"、"视频新闻"这一类新兴的新闻生产模式与媒体变迁的关系。并试图通过新闻生产方式的变化来解读媒介是如何影响社会的,浅析其相关成因。  相似文献   

4.
海外社交媒体平台Facebook,在传统媒体伴随着智能与融媒体的出现而渐隐的时代,作为新媒体影响着新闻内容生产与传播,社交媒体转型平台媒体已成大势所趋.现代社会利益和工具理性带来了意义和价值理性幽微难言的危机,普适的共同意义被消解,引发了新闻业界与传播学界伦理性的新断层.Facebook的智能新闻模式,存在新闻伦理秩序...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微博为例,阐述媒体进入社交网络后,新闻开始出现社交化的性质,且因为用户公民意识的提升和社交化新闻的易得性和及时性,社交化的新闻更易得到用户们的肯定与接受.在社交化过程中,新闻和媒体都在发生着变化.媒体与用户开始平等、传播网络出现去中心化和中心化的再建构、新闻的传播生产运营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社交化,新闻内容也更加平易...  相似文献   

6.
社交媒体作为自我呈现和数字交往的重要媒介,也是社交用户之间关系形成和维护的平台。其中,如何提升用户的关系融入成为数字交往的核心议题。本研究以用户间相似性为切入点,运用社会认同和自我扩展认知理论解释相似性引发的认知困境,探索基于用户间相似性的社会认同的机制,引入认知需求以规避用户间相似性对其自我扩展的消极影响。研究发现,用户间相似性与社会认同正相关,与自我扩展负相关,而用户社会认同和自我扩展均会提升用户社交媒体关系融入。针对认知需求较高的用户,社交媒体可以减少相似性机制的影响,从而提升用户自我扩展认知,实现社交媒体关系融入。  相似文献   

7.
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对传统媒体的新闻实践活动产生了很大影响,新闻工作者在对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参与性使用中,出现了诸多行为失范现象,甚至成为谣言传播链条的一环,严重危害了新闻业的专业准则和社会声誉。规范社交媒体使用和新闻操作纠偏的路径,包括理清和摆正传统媒体与其官方微博的关系,审慎对待和合理平衡记者个人身份与职业身份、个人表达与公共表达之间的关系,规范记者的转发和引用行为,重视社交媒体中新闻信源的求证和核查等。无论在何种新技术条件下,理性和建设性应是新闻业始终坚持的基本准则和实践导向。  相似文献   

8.
新经济时代,移动互联网技术大力发展,应受众信息消费需求,视频直播新闻应运而生.虽然视频直播新闻反应快速、应用灵活、传播效果明显,但其半传统半移动的报道模式、内容同质、舆论引导难度较大等问题,也极大制约了它的发展.打造优质内容、重视其社交特性、适时掌握媒体话语权,才能促进视频直播新闻快速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智慧养老与老年人健康密切相关,现有养老模式下老年人身心健康问题较为突出。探索社交媒体使用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关系,并对其内在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采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建模(PLS-SEM)方法,以智慧健康养老社区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探索多种社交媒体使用模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的内在机制(以孤独感为例),深入剖析主动社交媒体使用、被动社交媒体使用、功能型社交媒体使用、自尊、客观社会孤立、生活满意度及服务满意度与老年人孤独感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基于社会存在、社会比较与社会支持理论,不同社交媒体使用模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功能型社交媒体使用负向影响老年人自尊;自尊对向上社会比较和孤独感都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此外,客观社会孤立调节向上社交比较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客观社会孤立正向预测老年人孤独感。为未来采用社交媒体方式对老年人孤独感进行干预提供了研究依据,丰富了老年人心理健康相关研究,也为智慧养老发展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0.
信息疫情是指传染病引发大规模疫情后,网络空间大量的错误信息形成过载效应,并与正确信息相互混杂大范围传播造成无法分辨的危险的现象.信息疫情有着自身特性,体现为信息量巨大且真假难辨、内容面广且倾向性强、传播速度快且范围广、关注度高且危害性强等.信息疫情累加过载会加大公共安全风险和社会危机的治理难度,扰乱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并形成社会稳定风险,甚至扰动地缘政治格局,加速极端主义发展.信息疫情的产生既有群体恐慌性情绪导致的信息敏感与无助的因素,也与政府应对处置重大突发事件能力与水平不足相关,同时还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导致的传播格局变化与交往方式变化有着密切关系.应对信息疫情,一是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联动机制,增强体系化应对能力;二是督促社交媒体落实主体责任,以技术伦理强化平台自律;三是加强监管力度,促进网络社交媒体的改革发展;四是提升民众数字素养,全面应对数字时代的挑战;五是推动国际间合作,促进信息疫情的全球治理.  相似文献   

11.
社交媒体平台开放性强,用户身份具有虚拟性,用户发布信息时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隐蔽性.这些特征导致较为严重的虚假信息及网络谣言等现象的出现.对用户而言,如何评估社交媒体平台的信息可信度已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基于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探讨了社交媒体平台信息的可信度影响因素.以微博、QQ空间及微信朋友圈用户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回归分析法分析所得数据,结果表明:媒体依赖性、互动性、媒体透明性、论据强度和信息质量对信息可信度均具有正向影响作用;知识水平在论据强度与信息可信度的关系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但知识水平在媒体依赖性、互动性、媒体透明性、信息质量与信息可信度的关系中调节作用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社交媒体中的信息传播复杂多样,少数最为热门的头部内容是否能够设置甚至操控全局的情绪?文章以新浪微博在1 095天内的5 734 818条帖子作为样本,使用文本挖掘与格兰杰因果分析方法,探究头部帖子的情绪比例变化对其后全局帖子的情绪比例变化的影响。分析显示,社交媒体极小部分头部内容的情绪能够影响全局意义上的情绪比例和变化,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精准操控效果,影响着全局意义上的用户“以什么样的情绪说”。该研究对于探究网络社交媒体环境的公众情绪引导、规避资本力量的情绪操控风险、丰富从“议程设置”到“情绪设置”的理论路径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媒介融合催生了新闻媒体的数字化转型,确立了用户的主体地位。掌握用户对于媒体的使用动机、选择理由及满意程度,逐渐成为媒体发展的核心竞争资本。为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之下移动新闻客户端的发展,以青年群体为研究对象,借助问卷分析法具体探究青年群体对新闻媒介的接触状况,及使用动机满足程度与媒介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用户对非官方新闻媒介的使用频率较高;而以新闻微博与移动新闻客户端为对象,媒介接触会影响新闻媒体对用户动机的满足程度和用户对新闻媒体的媒介满意程度;媒介使用动机的满足程度与媒介满意度间存在正向相关。为提升用户对新闻媒介的满意度,实现用户依赖与忠诚,必须在信息动机上强化内容定制,在便利动机上完善信息分聚,在娱乐动机上重视用户创造,在社交动机上追求社交化、本地化与移动化的有机整合,进而塑造具有品牌特色的移动新闻客户端。  相似文献   

14.
社交媒体是消费者自由开展口碑传播的重要平台,具有开放性与互动性特征。利用社会网络理论、六度空间理论、自组织理论和长尾理论等,结合信息传播流程和关键节点的分析框架,根据社交媒体负面口碑在个体、群体及媒体等3个层面上的传播与扩散机制,提出了以个体社交网络为核心的传播单元模型、以社交媒体为载体的自组织传播模型以及以跨媒体传播为特征的口碑扩散模型。其中,单元模型揭示了发布者类型、口碑表达方式及接受者与发布者关系的重要性;自组织模型反映了负面口碑在社交媒体中通过网络和人际规则由无序走向有序;口碑扩散模型体现了社交媒体成员的角色多元化以及媒体之间的竞合关系,系统解释了社交媒体负面口碑破坏力不断放大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5.
社交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丰富了用户自我呈现的策略和手段,其中社交媒体头像在用户形象形成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不同用户的头像选择千差万别。为分析社交媒体使用动机与用户头像选择之间的关系,以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分析法具体探究大学生微信应用中头像选择现状,以及其使用动机与头像选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大学生微信用户在头像选择上不愿透露过多真实信息,同时倾向于对照片进行修饰;娱乐性动机、扩新动机和从众动机在不同方面均对用户头像选择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研究社交媒体大数据中所反映的投资者情绪与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抑价之间的关系,采用网络爬虫(Python)技术挖掘社交媒体大数据,通过人工构建股市情绪词库,分析了社交媒体言论中包含的投资者情绪与IPO抑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社交媒体大数据中的投资者积极情绪与IPO抑价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消极情绪与IPO抑价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且消极情绪对IPO抑价率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结论表明,社交媒体大数据可以作为衡量投资者情绪的可靠指标,为度量投资者情绪提供了新方法,并为监管机构对社交媒体信息及水军的靶向性监管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社交媒体凸显了个体的主体性,使个体能自由言说,获得"可见性",并赋予个体新的思考内容。通过以王宝强离婚事件为经验材料,对个体与社交媒体在幸福观上的互动进行考察发现,在社交媒体上,用户个体自我、个体相互之间、个体与社交媒体之间等都存在竞争、冲突、顺应和同化等不同程度的互动。在竞争、冲突中,个体的幸福观得以"可见",影响了社交媒体对幸福观的呈现;与此同时,社交媒体通过构筑信息环境等手段改变、更新了个体的认知图式,进而实现对个体幸福观的建构。通过对情境的定义,个体与社交媒体的幸福观都实现了重构和再定义。  相似文献   

18.
验证电商网站和社交媒体这两类典型的不同口碑发布平台之间的差异性因素对消费者决策的影响机理,采用实证研究方法,设计4种场景的问卷进行数据收集,使用SmartPLS 2.0软件中的偏最小二乘法计算潜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及其显著性。研究结果表明:社交媒体中用户关系强度和社会线索数量均高于电商网站;社交媒体中关系强度和社会线索数量对感知可信度有显著正向影响,感知可信度进一步正向影响购买意愿;对于低风险产品,电商网站中的口碑信息具有更高的感知可信度。因此电商网站可以增加交互功能来提升评论发布者和潜在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同时电商网站可以通过与社交媒体合作来促进优质口碑信息的传播和扩散,进而提高产品销量。  相似文献   

19.
公共新闻是美国新闻界出现的新闻现象和新闻改革运动,是对传统观念的革新与颠覆,对媒体、政府、公众三者关系的重新定位,更多体现了公众作为社会主体的属性。公共新闻是在西方一定的社会条件、新闻困境和理论支撑下孕育出来的,引介到国内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条件。中国媒体运用公共新闻可以构筑信息交流和观点评论的平台,引导舆论,进行议程设置,使政策议程、媒体议程、公众议程三者达到互动平衡。  相似文献   

20.
以美国科学引文(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08-2017年社交媒体相关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展开文献计量分析,以知识图谱的方式展示社交媒体研究的知识结构与热点前沿。研究发现,国外社交媒体研究的关注点经历了从用户个体行为转至信息传播机制,再转至媒体对整个社会结构产生影响的过程,反映出从微观至中观再至宏观视野的整体线索。基于技术赋权带来用户生产内容的背景,社交媒体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互联网使用行为和网络公共空间民主化两个议题上。同时,社交媒体研究的发展前沿分布在两个维度,即对社会效果的探讨以及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